老年人生活中如何防中暑
老年人生活中如何防中暑
高温天气对于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预防中暑,平安度夏成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关心的话题。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弱,心肺功能差,高温天气极易引起中暑,诱发心脏衰竭、气喘、中风这三大疾病。而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往往水分补充不足,加上原本就常有的动脉硬化,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一些老年人会刻意购买一些保健品来防中暑,吴教授说这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老年人应该注意生活细节,以食补防中暑。
专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勿长时间晒太阳,尤其是高温天气要减少户外运动,注意休息;其次,要注意室内通风,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更忌频繁出入冷暖环境,要保持室内湿度,忌干燥;最重要的是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可饮用绿茶、绿豆汤等解暑饮料;此外还应保持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
一旦发生中暑,轻微情况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是胶囊,多喝水、多休息;情况严重的,如体温过高,要及时到医院求治。
老年人中暑急救措施
老年人的中暑症状反应较慢,出现明显症状时一般都已处于中度中暑状态。因此,当老年人出现食欲减退、软弱无力、心悸胸闷、精神迟钝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就必须采取急救措施。
1、移动:迅速将老年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降温:在老年人清醒状态下,饮用500-1000毫升其能接受温度的冰水。
3、浸体:将老年人躯体浸入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能过低。
4、求助:及时向医院求助,要积极配合医生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吸氧、输液,减轻并发症。
谨防老人中暑后猝死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气温一天天升高,此时要注意老年人中暑,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患的老人,因为老年人中暑之后很可能引发猝死。
老年心脏病患者若在高温环境下呆得时间过长,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口渴、胸闷不适,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脸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淡漠,重者呼吸浅而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晕厥、昏迷,常因心衰或周围循环衰竭而亡。
防范发生中暑注意以下几点:
1.酷热天气减少外出。夏日,当平均气温超过31℃时,中暑人数明显上升;日最高气温超过38℃,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此时也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危险期。所以,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外出,以呆在凉爽的室内为宜。
2.营造一个舒适的清凉世界。采用空调降温时,老年人居室内与外界温差不能过大,如外面气温31℃至35℃,室内宜26℃至28℃;外面35℃至38℃,室内宜28℃至30℃,并在早晨和傍晚开窗通风透气,以保证空气新鲜。
3.静心养神。老人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暑热的侵扰,静坐室内或到林木茂盛的阴凉之处静心养神,心境祥和,自然而然地忘却溽暑的烦恼。
4.饮食宜清淡。夏日,老人的饮食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宜,每天吃些富含水分的果蔬,如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西瓜等,在为身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同时,里边含的天然水分易为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并能促使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还应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绿豆汤等,既能防中暑,又可稀释血液,对防范心脑血管病发生意外大有裨益。
5.坚持适度运动。老人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要外出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可使体内的热应激蛋白增加,能有效地提高自身抵抗暑热的本领。
6.提高防范中暑猝死的意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如在酷暑天气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刻脱离中暑环境,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慌气短、头晕头痛加重,精神萎靡,走路步态不稳、手足不灵活等异常表现时,需立即送医院看急诊,以防患于未然。
我们应当积极关注老年人健康,预防中暑,远离猝死,让他们能过上一个舒心凉爽的夏季。
老年人注意生活细节预防中暑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人们很容易受到夏季炎热气温的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那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呢?生活家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最适合夏季的保健养生知识,帮您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个夏天。
高温天气对于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预防中暑,平安度夏成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关心的话题。记者近日就此事采访了西安交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海琴教授。
吴教授说,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弱,心肺功能差,高温天气极易引起中暑,诱发心脏衰竭、气喘、中风这三大疾病。而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往往水分补充不足,加上原本就常有的动脉硬化,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一些老年人会刻意购买一些保健品来防中暑,吴教授说这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老年人应该注意生活细节,以食补防中暑。
吴教授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勿长时间晒太阳,尤其是高温天气要减少户外运动,注意休息;其次,要注意室内通风,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更忌频繁出入冷暖环境,要保持室内湿度,忌干燥;最重要的是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可饮用绿茶、绿豆汤等解暑饮料;此外还应保持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
一旦发生中暑,轻微情况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是胶囊,多喝水、多休息;情况严重的,如体温过高,要及时到医院求治。
脑血栓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
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据报道:牛奶、鱼肉、黄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葱、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
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睡前一杯水预防脑血栓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
什么人一定要严防中暑呢
在夏天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了,而且中暑之后的病人如果不好好的预防,也会产生中暑的很多反应的,那么什么人群需要预防中暑呢,对于中暑的问题一定要好好的关注一下的,下面就对中暑的预防人群进行详细的了解。
1.老年人。由于衰老,老年人循环功能减退,皮肤汗腺萎缩,机体散热不畅。
2.肥胖或超重人群。这些人体内脂肪较多,体内热量更难及时消耗掉。
3.酗酒者。饮酒过量容易导致身体脱水,进而增加中暑危险。
4.心肺肾等疾病患者。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或发烧。
5.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严格的饮食调理。比如,饮食控盐就可能会增加夏日中暑危险。患者在补盐之前应征求医生建议。
6.服用某些药物者。利尿剂、镇静剂、某些心脏药物和降压药都可能导致尿液增多和汗水减少。
7.服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会造成血管收缩,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更易中暑。
美国衰老研究所还表示,注意生活方式也是预防中暑的关键。比如,房间没有空调、饮水不足、不知道如何应对极端天气、衣服穿得过多、去人多的地方、交通不便等。
研究所专家建议:
1.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遇到高温潮湿天气时应该呆在室内;空气污染指数超标时,更应避免长时间外出;老人房间应该有空调或电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2.外出时,应多去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购物中心和电影院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
3.发现有人疑似中暑,应该立即让其在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如果感觉中暑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用湿布对疑似中暑者的手腕、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处理,可有效缓解中暑症状。另外,还可以让中暑者喝些水、果汁或蔬菜汁。切忌给这些患者喝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中暑是很严重的情况,其实也有一些人群需要好好的预防中暑的,而且中暑的危害是很大的,而且有一些人群一定要特别的关注一下,预防中暑发生就应该注意上面的一些人群的,希望大家都应该注意。
老人夏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调节饮食 防肠道病
老年人胃肠功能蠕动差,肠道免疫力差,夏季饮食应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有些老年人夏季贪食生冷食品,或吃了冰箱变质的食物,而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充分休息 避免着凉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宜养阳、养心、养脾。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的人,更易患病。所以,充分休息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午,尽量不要出门,养成午睡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现在很多老人贪凉,睡觉爱开空调,空调温度最好在28度,还要经常开窗开门,让空气流通,同时注意给腰腹部保暖,搭个薄毯子,以免着凉。当然,也有一些老人白天喜欢去大型购物超市避暑,殊不知,这些大超市环境较差,空气流通也不好,建议老人还是少去。
适当锻炼 出游防中暑
有老人认为,在夏天应多休息无需运动,其实这是个误区。夏季也要运动,但要把握分寸。如果要出去游玩,建议老人可去海边,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要备好药,以免发生意外,还应避免老人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下活动,带上藿香正气水,多喝水,以防中暑。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防中暑
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
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此外,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专家指出,有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情绪中暑”导致的。
“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专家表示,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
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
除了“养心”之外,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专家指出,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他解释说,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实际上也起不了多少降温的作用。“真正能够对人体起到降温作用的两个途径,一个是顺畅排尿,另一个则是适当出汗。”
中暑分三类“阴暑”也要提防
中暑也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三类:“中阳暑”、“中阴暑”及上文提及的“情绪中暑”。一般人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中阴暑”则多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比如在天气酷热、频降大雨的夏季,长时间在空旷的露天、过道及风猛之处纳凉,致风寒郁于表、暑湿困于内而出现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等。
中老年人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曝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也不宜坐卧湿地。同时,还要避免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防止暑湿之气侵袭机体。
夏季老人的保养方法
1.晚睡早起
夏季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老年人在这个季节的作息时间不妨顺应自然界变化稍作调整,建议就寝时间在晚上10点之前,起床时间在早上6点左右。
2.饮食清淡
饮食的健康也很重要,及时进行生活护理、饮食调节,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多好处。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
3.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夏季要注意防暑,暑热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夏季暑热湿盛,故高温天老年人要避免或减少外出,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以防中暑。
4.增加消暑饮品
夏季碳酸饮料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饮品,其实这样的饮品对于降低暑热是没有好的效果的。夏季天热温度高,出汗多,老年人可多喝些豆浆、牛奶、绿豆汤、蔬菜汤、冬瓜海带汤、酸梅汤、菊花茶、金银花等消暑食品与饮品。
中暑了不处理的危害
1、中暑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昏迷,这是主要的症状之一,而且中暑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水肿,大多患者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特别的痛苦,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症状严重的话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了,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疾病带来的伤害,让身体更加的健康。
2、中暑严重的话患者还会感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的症状,甚至会造成肾脏的损害,这个时候会表现为尿量少,尿液的检查中会有蛋白、红细胞,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中暑会发生休克也脑水肿,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要及时做好防暑工作。
3、在炎热的夏季出行要做好防暑工作,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中暑的出现,还有就是那些肥胖者、酗酒者、老年人要格外的注意,这类人在夏季出行的时候最容易导致中暑,所以要特别防暑,只有这样才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让身体更加的健康。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中暑
正值炎热的夏季,气温也在随着盛夏的脚步逐日上升,每年的7月左右是人们容易中暑的高峰时期,那么在7月来临之前,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这都成了每一个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由于夏季的阳光比较毒辣,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的时候更为明显。所以中老年人应该减少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在家休息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血糖、血脂较高的这类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就更应当避免暴晒,除了清淡的饮食,健康的睡眠之外,家里应常备防暑降温的相关药瓶。比如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等。”
中暑后健康小贴士:饮食禁忌
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忌油腻韧性食物: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及韧性食物。食用油腻韧性食物后,胃的负担会加重,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人会感到更加困倦,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忌偏食:中暑病人提倡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老人夏季养生三点要点
调节饮食 防肠道病
老年人胃肠功能蠕动差,肠道免疫力差,夏季饮食应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有些老年人夏季贪食生冷食品,或吃了冰箱变质的食物,而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充分休息 避免着凉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宜养阳、养心、养脾。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更易患病。所以,充分休息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午,尽量不要出门,养成午睡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现在很多老人贪凉,睡觉爱开空调,空调温度最好在28度,还要经常开窗开门,让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暖腰腹部,搭个薄毯子,以免着凉。当然,也有一些老人白天喜欢去大型购物超市避暑,殊不知,这些大超市环境较差,空气流通也不好,建议老人还是少去。 适当锻炼 出游防中暑
有老人认为,在夏天应多休息无需运动,其实这是个误区。夏季也要运动,但要把握分寸。
如果要出去游玩,建议老人可去海边,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要备好药,以免发生意外,还应避免老人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下活动,带上藿香正气水,多喝水,以防中暑。
老年人生活三大禁忌
“失落伤感”是老年人健康之大忌。这种“失落伤感”尤以曾经担任过社会重要“角色”的离退休老同志为甚。由于“角色”的轮替,权力的转移,“门可罗雀”代替了昔日的“车水马龙”,身居华堂也无人问津,倍感空虚无聊。
特别是知道曾被自己亲手栽培提拔过的年轻晚辈,其职务、薪水如“芝麻开花”,远远胜过自己,便会悲叹自己命运不济,“失落伤感”油然而生。这些老同志应该想到,自己过去出生入死,拼死搏斗,正是为了年青一代能有美好的今天。更何况,现今老同志的待遇也与时俱进,“水涨船高”,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幸福生活,应当高兴才是啊!
“叹衰忧老”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另一种心境。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虽不可抗拒,但可通过自我调理,永保平常之心,衰老死亡是完全可以延缓的。古今中外,无数百岁以上老人,就是最好的佐证。
况且,衰老死亡是世界上唯一最公平的东西,不管什么人,地位多高,名望多大,也不管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亿万富翁,还是贫民百姓、凡夫俗子,皆难免衰老死亡。只不过有的人善待生命,注意养生罢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受累于衰老死亡的羁绊,乐乐呵呵、轻松忘我地生活,岂不更好!
“攀比”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态,它是危及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分配的不公。由于分配不公而导致贫富悬殊,社会地位高低有别,因而使一些老年人产生攀比思想。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种攀比,使人气不顺,心不平,恼恨自己生不逢时,甚而悲观沮丧、怨天尤人。由于精神萎靡不振,对健康有极大的损害。
与人攀比不可取,但自我对比还是要有的。自我对比比什么?比今昔生活的变化,比党和国家的给予及自己的贡献……就能知足而乐,满怀激情地撑起生命的风帆,向着人生未尽的征途奋发前进!有了这种心境,还有什么“心结”不能解开?
老年人最为重要的是善于自我超脱,不为忧烦伤感所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是谁人可以左右得了的。顺其自然,超脱随和,乐观大度,笑对人生,必然延年益寿也!
老年人防中暑吃什么好
1、赤豆粥
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
赤豆100克、大米500克,红豆、大枣,白糖、冰糖或桂花。
将除净杂质的赤豆,用水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至六七成熟,再将大米倒入一起煮粥。红豆和大枣淘洗干净,放入慢炖锅中。加入冷水,水和红豆的比例大约是3:1。慢炖锅炖约五六个小时即可。
取适量红豆提前一晚浸泡好。第二天煮的时候取出适量浸泡好的红豆,洗净,放入汤锅,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豆子酥烂,可以喝到粥中沙沙的口感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加入调料调味即可。
2、蚕豆粥
蚕豆粥对于慢性水肿和肾炎有好处。
粳米100克,蚕豆150克,赤砂糖100克。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起,沥干水分。嫩蚕豆用开水浸泡,涨发回软后剥去外皮,冲洗干净。将蚕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冷水,用旺火煮沸后加入粳米,再用小火熬煮45分钟。待米烂豆熟时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3、荷叶粥
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
新鲜荷叶1张,梗米100克,冰糖适量。
取梗米煮粥,待粥熟后加适量冰糖搅匀。趁热将荷叶撕碎覆盖粥面上,待粥呈淡绿色取出荷叶即可。
4、莲子粥
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腹泻、失眠、遗精、白带多等有好处。
米饭(蒸)200克,莲子50克,木耳(干)20克,白酒5克,盐2克。
莲子放入砂糖,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晚,再放入蒸笼中蒸40分钟,变软后取出。把木耳放入水中泡软,去除根部,再切成丝。锅中倒入所有的调味料(高汤半杯、酒5克、盐2克),再加入木耳丝同煮至熟,捞出沥干水分。热粥中放入莲子和木耳就可以了。
5、百合粥
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
百合30克,粳米100克,白糖。
将百合洗净,将粳米淘洗干净,都放入铝锅内,加适量水,烧沸后改为文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6、冬瓜粥
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并有降血压的作用。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
冬瓜300克、粳米180克、瘦猪肉100克、湿淀粉、盐、香油、葱花各少许。
猪肉洗净,剁茸、加盐、湿淀粉拌匀。冬瓜削皮,洗净,切片。粳米淘净入锅,加适量水煮约25分钟,放猪肉茸,冬瓜片,再煮10分钟,待粥液浓稠后即可盛出,淋上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老年人要如何预防中暑
如果老人是独自居住,又无法远离自己的住所,夏季就要特别提防。老人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用凉毛巾擦拭身体;
2、用毛巾包好冰块(包裹好的冷冻蔬菜也可)在手腕、面部和脖颈处摩擦揉搓;
3、吃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4、平时就准备好能用电池供电的小电扇;
5、远离酷热环境,在舒适凉爽的地方休息;
6、尽可能呆在凉爽环境中,避免太多的活动;
7、拉拢窗帘,避免过多的阳光射入室内;
8、适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