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寨卡病毒的症状 注意事项

寨卡病毒的症状 注意事项

寨卡病毒感染者发病,多数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病例罕见。但是如果孕妇被感染则可能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夭折。所以准妈妈们应提高警惕性。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约2-7天后自行好转。

塞卡病毒死亡率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

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但近期证实,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也可能传播。 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寨卡热。

塞卡病毒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和黄病毒科内的其它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病毒。与它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Spondweni病毒。在人类中,它会导致称为兹卡的轻微疾病。兹卡疾病,或又称为兹卡发热,自20世纪 50年代一直仅仅发生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

寨卡病毒可以由白天活跃蚊子传播。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研究表明,塞卡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外在潜伏期约为10天。该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目前来说,该病毒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科学家的假设是,zika病毒开始时会感染树突细胞近核的部位,随后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中。一般的,黄病毒科病毒通常在细胞质中复制,但zika病毒的抗原已被发现被感染的细胞核中。

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 。感染该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斑丘疹,发热、全身乏力、红眼病和关节痛。开始时,会有轻度头痛,并逐渐发展到斑丘疹、发烧、背部疼痛。两天之内,皮疹消退,并在三天内,发烧结束,但皮疹依然存在。至今仍然没有特效疫苗和治疗药物。

寨卡病毒是什么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的一种病毒又需要来给大家科普了。目前,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在巴西引发疫情,有蔓延全球之势,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日(1月25日)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个美洲,只有加拿大及智利暂时幸免,情况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甚至向女性发出了避孕警告。

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图为小头症婴儿

南美国家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最为严重,目前已经报告近4000宗病例,而在26个州中,其中21个受寨卡病毒影响。巴西将于今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当局日前表示奥运期间使用的里约热内卢场馆会每日进行检查,以防止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蔓延。

在2014年,寨卡病毒的案例仅有147宗;及至2015年已急升至2400宗。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

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

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对抗寨卡病毒从孕妇群体着手

据西班牙媒体22日报道,专家表示,研究寨卡病毒的关键是调查在何种情况下人类(尤其是孕妇群体)最为脆弱,最易感染寨卡病毒。

巴西传染病研究专家劳拉 罗德里格斯在巴西境内对已感染寨卡病毒的母亲与孩子进行了医学检查。劳拉现任伦敦卫生与热带药物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在寨卡病毒肆虐巴西之时,劳拉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对寨卡病毒进行研究。

劳拉的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新生儿小头症的真正原因。很多的假设都将这一病症指向寨卡病毒,但还需进一步证明;第二部分,研究寨卡病毒对孕妇的具体影响;第三部分,调查在此情况下婴儿如何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与当地医院保持紧密联系,对新生儿小头症患者进行血样采集,测量头围,并了解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暴露于寨卡病毒环境下。确定埃及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计算孕妇在妊娠期流产或死产的比例,新生儿小头症或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概率。通过各方面全方位调查来确定感染寨卡病毒对婴儿的影响。

劳拉教授认为,确定“人类何时处于更为脆弱的状态,更容易感染”将成为对抗寨卡病毒的关键。如果孕妇在妊娠阶段感染该病毒,就应该考虑对孕妇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合法性流产手术。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巴西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很多巴西家庭由于对寨卡病毒的病因不了解所以更为紧张。为了让民众认识该病毒,巴西政府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为孕妇设立健康检查中心。然而,现在在巴西还没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流产手术也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很多感染该病毒的孕妇也无能为力。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点: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所以我们要预防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感染上寨卡病毒就必须要做好一切的防蚊措施。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所以,如果不做好防蚊措施,一旦我们身边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被感染。

而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是比较轻的,现在也没有可以快速而且行之有效的寨卡病毒病诊断方法,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好办法就是时时刻刻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相关推荐

感染诺如病毒,症状严重吗

病人症状通常较轻,大部分人都会在1~3天后好转;极少数人会因为呕吐、腹泻频次过多导致脱水,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夏天如何驱蚊 蚊子叮咬,仅仅是咬个包那么简单吗

蚊子叮咬人体后分泌毒液,人体识别后会有防御反应,释放炎性物质组胺,产生瘙痒肿胀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被蚊子叮咬一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被叮咬处会有疼和痒的感觉,如果瘙痒厉害,宝宝会因此而烦躁、哭闹,甚至影响睡眠。还有少数孩子因为被蚊子叮咬而出现过敏或感染疾病。 1、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淋巴炎,被叮咬之处会出现明显的红肿,比如胳膊上被蚊子咬一下,整个胳膊都会肿起来。 2、患上各种蚊子传播的疾病。比如寨卡病毒引起的感染、登革热、乙脑、疟疾、黄热病等。如果蚊子叮咬后传

寨卡病毒症状 关节痛

感染寨卡病毒后很能发生关节疼痛与关节水肿,主要发生地区是手、足等小关节。

罕见病毒致婴儿小头畸形

在巴西伯南布哥州,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父亲放在水桶里纳凉,孩子爸爸说,宝宝喜欢水,这样可以他让感觉舒服些,婴儿的头部比正常人明显偏小。近段时间,由蚊子传播的Zika病毒迅速蔓延,而该病毒可能与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巴西今年已有2700名婴儿怀疑患上小头症,其中29人死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而去年巴西只有147宗小头症个案。 “小头症”是一种脑神经失调病症,患者脑部发育不全,终身不能自理生活。巴西科学家在解剖一个小头症女婴后发现该种病毒,另外两名怀有小头症婴儿的孕妇,羊水亦有同样发现。 巴西今年已有27

孕早期感染寨卡病毒最易引发小头症

美国刊载的一项针对哥伦比亚寨卡疫情的新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前三四个月感染寨卡病毒最容易引发胎儿小头症。 研究显示,今年2月至11月中旬,哥伦比亚报告476例小头症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其中小头症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今年7月,共计94例,这一数字是去年7月的约9倍,相比寨卡病例报告数量的高峰期晚来了约6个月。 基于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与寨卡相关的小头症最大风险期是在孕期的前半段时间,尤其是在孕早期的3个月,或孕中期(4至6个月)的早期。” 美国疾控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来自哥伦比亚的最新报告证明,小头症

EB病毒症状有哪些 EB病毒症状会咳嗽吗

会咳嗽,但很少见,多为伴随症状。 咳嗽是不属于EB病毒常见症状的,当EB病毒发作时,出现发热,咽喉扁桃体炎症时,咽喉部受到刺激出现咳嗽,但不常见,不是主要病症。

细小病毒症状

犬接触细小病毒后在3-14天内出现体症,平均发病时间为5-7天。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沉郁、发热、呕吐、腹泻、粪便带有犬细小病毒特有的腥臭味。成年犬(十二个月以上的犬)发病率很低,如果不是纯度很高的犬或者近亲交配的成年犬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粪便带有一定腥臭味,食欲减退,如果无加重情况可无需治疗。 感染犬细小病毒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自然感染潜伏期为7天~14天,病初表现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以及白色泡沫(胃酸),之后

寨卡病毒是什么症状 非化脓性结膜炎

感染了寨卡病毒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发生非化脓性结膜炎,主要是结膜组织发生炎症,具体表现为眼结膜有充血,但分泌物很少。

细小病毒症状潜伏期

病潜伏期7-14天,多发生在刚换环境后(如新买的幼犬),洗澡,过食是诱因。该病多数呈现肠炎综合症,少数呈现心肌炎综合症。 肠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厌食,偶见发热,软便或轻微呕吐,随后发展成为频繁呕吐和剧烈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粘液,其后排出恶臭的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病犬迅速脱水,消瘦,眼窝深陷,被毛凌乱,皮肤无弹性,耳鼻,四肢发凉,精神高度沉郁,休克,死亡。从病初症状轻微到严重一般不超过2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周。 心肌炎型多见于4-6周龄幼犬,常无先兆性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继

女性疱疹病毒症状有什么

1、女性疱疹的症状 1.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1.2、水痘-带状疱疹性葡萄膜炎:可为先天性的或获得性的,其所致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从感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