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居家谨防闷被综合征
婴儿居家谨防闷被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
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
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
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居家如何防范闷被综合征
1.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温18℃左右,湿度60~65%,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甚至在室内放置煤炉。新鲜寒冷的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避免宝宝过热和受寒,并适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外出时,把宝宝的嘴巴、鼻子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窒息、捂被等情况。
3.建议母婴分床或分被睡
不要给宝宝捂盖过多过严,用柔软的棉布或绒布包被松松包裹就好,胸部留有成人手指可插入空间为宜,下身要使宝宝双腿保持蜷曲状态,能自由蹬踏。睡眠时切勿让宝宝蒙头大睡,婴儿没有足够的力气蹬开衣被。白天,衣褓要适中,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4.吃奶后不要仰睡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活动能力差,不会翻身,如果吃奶后仰睡,吐奶时会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刚吃过奶的宝宝不能仰睡。
5.不能让婴儿含着奶头睡
不能用手搂着宝宝,也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头在腋下睡,这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呼吸道。
6.冬春季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
摸摸宝宝的小手,一般以双手温暖不出汗为宜。
7.3个月大的宝宝应与成人穿一样数量的衣服
如果宝宝发热,就应意识到可能是衣服过多过厚了,要及时减少衣服数量,适当散热,同时补充水分,多给宝宝喂水。
8.宝宝用的枕头不能太松软,以免把头捂在枕头里面
宝宝趴着睡时,不要困住了小手,也不要裹住宝宝。
9.夜间多查看宝宝
每隔2~3小时查看一次,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以防患于未然,因为闷被综合征多发生在夜间。
10.宝宝若高热,绝对不能捂汗
这个土方子非常容易发生捂被综合征。
健康叮咛:穿锝多、盖得厚,更容易着凉,体质更差!
尤其是春季,温度变化较大,时冷时热,妈妈给宝宝穿衣没有主见,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宝宝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容易让宝宝着凉,使宝宝的体质更差。穿着适当,可以改善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力。
若宝宝不慎发生过暖、大汗湿衣时,应及时松解过多过紧的衣被,换掉湿透的衣服。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既不会说话,也无力挣脱束缚自己的被褥及襁褓,即使啼哭也因捂盖中哭声不大,尤其是夜间,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视。对于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浴或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症状突出,轻症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应及时就医。
21三体综合征是什么
21三体综合征是什么?这是一种染色体疾病,胎儿早期在子宫内可能会夭折或者流产,这个情况下要如何避免呢?定时的检查很重要,这样才能知道胎儿在肚子里面的情况,及早发现及早下决定,胎儿或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这个可以通过手术矫正,产前检查很重要,这才能知道胎儿的情况避免一些情况的.
一、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trisomy 21 syndrome)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夭折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
二、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智商约25~50,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都延迟,患儿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头前,后径短,枕部平呈扁头,颈短,皮肤宽松,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发旋多居中,前囟闭合晚,顶枕中线可有第三囟门,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使小指向内弯曲,指骨短,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常见通贯掌纹,草鞋足, 拇趾球部约半数患儿呈弓型皮纹。
如上所述希望能帮大家了解什么是21三体综合征,预防这个病产前体检最重要,可以通过羊水穿刺等技术删查,宝妈也不需要太担心,这个要经过严谨的检查才能确诊,如果医生告诉你肚子里面的胎儿有21三体综合征,建议多做一下更深入的检查,孕妇要方式心情。
如何预防宝宝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其实只是个形象的说法,这种“中暑”,实际上就是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的“婴儿捂热综合征”(也叫“婴儿闷热综合征”),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容易患病。
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病通常比较急,父母们切不可以轻视。一旦孩子发病,家长要立即除去捂热的因素。
(1)把包裹宝宝的重重衣物或被子解开,让宝宝的身体脱离高温环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刚刚从一个高热的环境中出来,不仅浑身是汗,而且毛孔张开,这时也最容易受寒凉空气侵袭而感冒。所以,务必在去除过厚衣被的同时,在温暖的居室把孩子头上和身体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
(2)在确定宝宝无汗和穿着适度后,把他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他喝一些温水,并用一些他喜爱的食品或玩具让他保持心情愉快。
(3)如果宝宝“烧”得特别厉害,父母可以采用给孩子洗澡的方式给孩子降温。让孩子洗温水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很喜欢洗澡,家长也容易操作。但浴室的温度要有保证。如果没有条件洗澡,还可以考虑温水擦浴。温水擦浴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把几块纱布和毛巾浸泡在34~37摄氏度的温水中,微微拧干,把纱布放在宝宝的腋窝下和大腿根部,同时用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胳膊、腿和手脚。纱布隔几分钟换一次。每次擦浴一般进行20~30分钟。因为孩子多是小婴儿,所以不要因为怕宝宝“烧坏了”而擅自退烧药。
(4)如果宝宝表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家长们在家稍做处理后,一定要立即送往医院,请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夫妻谨防房事挤压综合征
所谓房事挤压综合征,又称“性交挤压综合征”,究其原因系由于缺乏性知识,性生活时挤压损伤所引起。
房事挤压综合征的原因
1、性爱不堪负重:房事挤压产生损伤,犹如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举重、过程中,因屏气而致损伤导致咯血的道理一样,是因用力屏气,使劲不当、负重过久造成的。
2、纵欲过度引起损伤:房事挤压综合征与性爱频率也有关系。超负荷地进行性生活,往往令人体力不支,对于身体叫瘦弱的人来说,很可能出现劳损、疲乏,导致性爱体位的不合理,进而产生身体上的损伤。
房事挤压综合征的危害
在性生活过程中,由于一般人习惯采用男上女下的姿势,男方的重力挤压使女方负担过重,不得不用力屏气,致使胸膛内压力骤然增高,膨胀,肺内压力升高,继而出现胸闷、气急、呼吸不畅等症状。当胸腔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牵动和损伤胸膜,产生胸胁疼痛和压迫感,尝这种压力上升超过人的欲受能力时,气管和肺内的毛细血管在持续屏气的情况下极度扩张,加上克气管内气流猛烈冲击,使得分布在气管与肺黏膜的毛细血管破裂,引起鼻腔出血,甚至咯血。
由此可知,房事挤压综合征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不利于性生活的和谐,甚至会使双方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导致性欲减退,性冷淡以致性恐惧等性功能障碍,给性爱下阴影,甚至因此而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
预防房事挤压综合征确保性生活和谐
预防房事挤压综合征的关键是在男方,即男方要关心体贴女方,在性爱时动作要温柔,切忌鲁莽,不要急躁。必要时可变换一下性生活的体位,改为女上男下,以减轻对女方的挤压,防止屏气损伤。若女方患病或体质虚弱时,应暂时避免性生活。另外,身体素质较差的女性平时应加强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避免房事综合征的发生。
婴儿安全守则防窒息防摇晃综合征
1、别让宝宝离开自己身边
避免宝宝发生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看护好宝宝,避免宝宝被不法分子偷走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身边。这也是家长应该时刻都注意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发生意外。
2、翻滚落地没那么可怕
小婴儿很容易发生翻滚落地事故,一旦孩子发生翻滚落地事故,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把脑子摔坏了,因此很紧张,事实上宝宝翻滚落地没那么可怕。吴主任解释说,孩子的大脑是很软很脆弱的,但是脑子外面的头骨是很硬的,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来讲,高度不超过1米的翻滚落地不会对宝宝大脑造成严重伤害,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当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避免宝宝发生翻滚落地事故,如果一旦发生事故,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异状应及时就医。
3、防止摇晃综合征
有的家长喜欢抱着宝宝不停的摇晃,实际上这种行为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吴主任表示,在国外就曾发生过此类案例,有家长一直抱着小宝宝摇晃,而宝宝脑部发育还未稳固,结果因为摇晃过度而导致脑出血,这就是摇晃综合征。因此,提醒广大家长们不要抱着宝宝一直摇晃。
4、母婴分床避免窒息
0-1岁的宝宝因为还没有自主行动力,因此很容易发生窒息事故。为了避免宝宝窒息事故,吴主任建议最好选择母婴分床睡。吴主任解释说,母婴同床一方面父母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宝宝呼吸,另一方面,有的妈妈因为睡得太沉,很容易将手臂或者被子压到宝宝的脸上,发生窒息危险。
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母婴分床的宝宝,也要注意防止窒息事故,不要在床上堆太多玩具或杂物。有的家长认为床上太空宝宝会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婴儿床上放几层被子,放很多毛绒玩具,而事实上,婴儿床上放太多东西,很容易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宝宝因为太小不会说,也不会推开杂物,因此很容易发生危险。
冬季宝宝当心患上捂热综合征
什么是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症,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宝宝患了捂热综合症一般表现为:体温出现过高热,接着大汗淋漓,有脱水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甚至导致昏迷、呼吸衰竭等。相较于成人,婴幼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未发育完全,无力挣脱过热和缺氧等不利环境,因此家长需格外留意,避免造成婴幼儿睡觉时呼吸不畅,避免酿成惨剧。
预防捂热综合征注意穿衣和盖被
捂热综合征实际上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一到了冬天,除了暖气、空调、电热毯等取暖工具齐上阵外,一些家长尤其是长辈还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棉被,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闷热综合征。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家长要预防宝宝患上预防捂热综合征,就要注意合理去取暖。
首先是合理穿衣。一岁以内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要穿得宽松些,让小孩子的手脚好活动,被子、衣服不能勒着他们。不建议给孩子穿打底裤这一类太过紧身的衣物。一岁以上的婴儿和儿童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这是因为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孩子感冒、发烧时应该适当减少衣物,不要把孩子捂得太严实,注意孩子的体温,让孩子多喝水。
其次是合理盖被。不要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盖太厚会导致婴儿窒息
蒙被综合征最容易发生在一岁以内的婴儿身上,多发于冬季,中国每年都会遇到十多例。婴儿蒙被综合征又称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几乎所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死亡都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常见于秋季、冬季和早春时分。
在寒冷的季节,父母因为怕孩子受冻,给孩子穿了过厚的衣物或者盖了过于厚重的被子,结果造成婴儿体温过高、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天气转冷给睡觉时孩子适当保暖是很重要,但是婴儿盖被子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
春秋季节,室内温度10℃~15℃时,爸爸妈妈要护好宝宝的手脚,盖被子时不要让宝宝的小手小脚露出来,把头伸出来就好了。如果温度高了一些,到18℃~25℃时,可以允许宝宝将手放在外头,但其他地方要注意盖好被子。春夏、夏秋之交遇见闷热的天气时,护好宝宝的胸口、腹部就好。春秋季节被子最好在1~1.5千克。
电脑一族谨防“腕管综合征”
电脑已经成为办公室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因长期操作电脑,敲打键盘、拖动鼠标,而感到腰酸背疼和疲惫,如果最近在入睡后,因出现“手麻”或烧灼痛而突然醒来,这就是患了“腕管综合症”的典型表现。医院近来就接诊了几个患者,皆因手腕部过劳而导致“腕管综合症”,患者基本上都是办公室里“电脑一族”。
手腕部长期重复动作最易伤害“正中神经”。腕管综合症在需要手腕用力、腕部做重复动作的职业中发病率最高。如电脑操作者的频繁敲击动作、厨师翻菜颠勺动作等容易导致;同时,木工、挤乳工、书法家、画家、音乐指挥家,以及提琴手、钢琴师、胡琴演奏家、雕刻家等均易发生腕管综合症,或者其他的手部劳损,如“鼠标手”等。除职业伤害外,肥胖、水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脂肪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炎等也容易导致。
“腕管综合症”是由于从手臂通往手指的一根神经——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所致。正中神经所“指挥”的三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会首先产生疼痛和感觉麻木。初期常表现为指端的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因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痛而致醒,活动后缓解。一部分病人的手腕关节,如果极度屈曲,60秒钟后手指的异常感觉会加重,这是一个诊断的标志。
婴儿居家谨防闷被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
?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
?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
?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居家如何防范闷被综合征?
1.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温18℃左右,湿度60~65%,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甚至在室内放置煤炉。新鲜寒冷的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避免宝宝过热和受寒,并适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外出时,把宝宝的嘴巴、鼻子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窒息、捂被等情况。
3.建议母婴分床或分被睡
不要给宝宝捂盖过多过严,用柔软的棉布或绒布包被松松包裹就好,胸部留有成人手指可插入空间为宜,下身要使宝宝双腿保持蜷曲状态,能自由蹬踏。睡眠时切勿让宝宝蒙头大睡,婴儿没有足够的力气蹬开衣被。白天,衣褓要适中,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4.吃奶后不要仰睡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活动能力差,不会翻身,如果吃奶后仰睡,吐奶时会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刚吃过奶的宝宝不能仰睡。
5.不能让婴儿含着奶头睡
不能用手搂着宝宝,也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头在腋下睡,这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呼吸道。
6.冬春季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
摸摸宝宝的小手,一般以双手温暖不出汗为宜。
7.3个月大的宝宝应与成人穿一样数量的衣服
如果宝宝发热,就应意识到可能是衣服过多过厚了,要及时减少衣服数量,适当散热,同时补充水分,多给宝宝喂水。
8.宝宝用的枕头不能太松软,以免把头捂在枕头里面
宝宝趴着睡时,不要困住了小手,也不要裹住宝宝。
9.夜间多查看宝宝
每隔2~3小时查看一次,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以防患于未然,因为闷被综合征多发生在夜间。
10.宝宝若高热,绝对不能捂汗
这个土方子非常容易发生捂被综合征。
健康叮咛:穿锝多、盖得厚,更容易着凉,体质更差!
尤其是春季,温度变化较大,时冷时热,妈妈给宝宝穿衣没有主见,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宝宝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容易让宝宝着凉,使宝宝的体质更差。穿着适当,可以改善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力。
若宝宝不慎发生过暖、大汗湿衣时,应及时松解过多过紧的衣被,换掉湿透的衣服。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既不会说话,也无力挣脱束缚自己的被褥及襁褓,即使啼哭也因捂盖中哭声不大,尤其是夜间,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视。对于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浴或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症状突出,轻症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应及时就医。
婴儿捂热综合征
那什么是婴儿捂热症呢?
捂热综合症,又被称为“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也就是说冬季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俗话说:无知的爱就是一种伤害,这种病症完全是由于长辈们不懂得相关的知识才人为导致的,如果因此有什么严重的后果,那父母就成为杀手。
所以,无知是多么的可怕,接下来一定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关于婴儿捂热症的知识。也学会正确照顾婴儿的常识,这样才能将宝贝看护的更好。
其实,婴儿远比成人更能难受寒冷,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想要婴儿更健康,千万不要给他穿的过于保暖,也不要给他吃的过饱,这样反倒不利于婴儿的成长。
婴儿捂热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社会文明病,完全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冬天,外面的气温是比较低,大人可能会感觉到寒冷,因此有些父母唯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实,里三层外三层,包得紧实,还是不放心,睡觉的时候又盖得严实,甚至再用上电热毯、热水袋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以为这样才能给孩子保暖。
而实际上,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捂热症。所以,爱孩子的父母们,千万不要干这种傻事,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不要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千万不要给婴儿梦被睡觉,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将婴儿放在母亲的腋下,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呼吸,还有些母亲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捂热症的发生。
妊娠水肿有哪些危害
1、有妊娠期水肿的孕妇会出现皮肤真皮层代谢营养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婴儿的皮肤也会受到影响。
2、孕妇水肿可能是疾病造成的,首先就需要排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为水肿就是妊娠高血压最先出现的症状,其发病过程是由轻到重,严重时会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这些综合征会使母体各器官缺血、缺氧,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很大损伤,比如孕妇可能会出现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水肿、脑溢血、脑栓塞和凝血功能障碍等,而胎儿会在宫内发育迟缓、窘迫、死胎、早产,胎儿的死亡率会相对增加。
综上所述,孕妇水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发觉自己比较严重,还是要及时去做产检,谨防上述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