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一直有尿意怎么缓解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一直有尿意怎么缓解
人产生尿意,就是提醒我们要去上厕所,如一直尿意频繁,建议增加上厕所的频率,避免憋尿行为,否则会影响膀胱的功能,不利于对尿液的控制。
排尿就是排出之前所喝下的水分,如尿多尿频,应适当减少饮水量,缓解病症,除了日常的饮水外,还要避免吃汤水多的菜肴、汁水丰富的果蔬以及各种饮料等。
因精神紧张导致的尿意频繁,最好是进行心理治疗和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尿频现象的发生。
如是因疾病导致的尿意增加,最好是尽快就医检查治疗,必要时需用药物控制病情,尤其是除了尿意频繁,还有尿痛、尿少或其他病症表现的,更应及时治疗。
提肛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的张力,有助于控制排尿。也可做骨盆放松练习,这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即跪爬在床上或垫子上,背部伸直,收缩臀部肌肉,将骨盆推向腹部;弓起背,持续几秒钟后放松。切记锻炼要量力而行。
治疗尿频最简单的方法 精神性尿频症
精神性(也叫心理性)尿频症的患者自身水分代谢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如神经质、性急、焦虑、强迫症、精神疾病等,频频如厕,但每次只能尿一点点,通常症状时好时坏,并且只有在忙碌、专心或睡着的时候,症状才会有所改善,所以这种类型的女性尿频症患者,调节心理要素,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尿频现象的发生。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鲜车前草方
配方:鲜车前草30克。
制法:鲜车前草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女性尿频治疗。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玉米须方
配方:玉米须1把。
制法:玉米须晒干加水饮用。用法:温服,每日1剂。
功效: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可主治水肿,小便淋沥,尿频之症。
中医八个小偏方有效缓解尿频
中医解读冬季尿频原因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气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化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另外,湿热、肝气郁结体质的人也容易出现小便频数的表现,需要区分对待。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各软组织(皮肤与血管)为了御寒,呈收缩状态,此时更容易出现尿频现象。如果夜尿多,晚上上厕所肯定会影响到休息,而且在冬天里稍不注意就容易冻到而感冒,所以许多人不希望晚上上厕所。但是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膀胱弹性降低,使得尿的贮留量受到限制,而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
尿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1、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2、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3、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4、溺血而痛。
5、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6、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中医缓解尿频的小偏方
益智仁24个,盐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用。
韭菜子6克,研细末,水酒各半调服,小儿酌减。
蒲公英60克,水煎代茶饮。此方适用于小便频数而腰痛。
菟丝子12克,覆盆子6克,韭菜子、金樱子各6克。水煎服。本方适用于老年人尿频。
桑螵蛸60克,益智仁15克。研为细末,用面做为丸,如梧桐子大,睡前服20丸,开水送下。
五倍子(炒黄,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敷于神阙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睡前1次,连用7日。
盐2份,大蒜1份。共同捣烂,用油纱布包好,压成饼状,加热后在中极穴、关元穴处敷。1次30分钟,每日2次。
小茴香、糯米适量。将小茴香加盐,炒熟,研末,再将糯米蒸熟,以小茴香粉拌糯米饭食用,每日1次。
早孕反应有哪些症状 尿频
怀孕早期,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刺激膀 胱产生尿意,所以孕妇有尿频感,但无疼痛。
对策:
一般无须处理,等子宫超出 盆腔,尿频就缓解了。如尿频同时伴有尿 痛、尿急、发热等症状,则可能泌尿系统发炎了,应予治疗
简单按摩缓解小儿尿频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脾经300次,补肾经200次。
(2)补小肠经20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根紧贴于丹田穴处,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间为2~5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肾俞、膀胱俞各1分钟。
(5)按揉三阴交1~3分钟。
2.随证加减
(1)气虚型:症见小便频数,或滴沥不尽,色白而清,面色白,四肢不温,腹部发凉,少气懒言,纳呆,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肺经300次。
②捏脊5~10遍。
③按揉双侧脾俞穴各1分钟。
④按揉百会穴1分钟。
⑤横擦腰背部1分钟。
(2)阴虚型:症见小便频数,或不能自禁,尿色深,夜热口干,手足心热,两颧发红,舌质红,苔少。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百会穴1~3分钟。
②揉二人上马50次。
③补肾经加至500次。
④掐阴陵泉3~5次。#p#副标题#e#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百会穴1~3分钟。
(2)揉二人上马30~5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小鱼际贴于小腹,以丹田穴为中心顺时针揉摩2~5分钟。
(4)按揉肾俞穴3分钟,并配合局部横擦法,以热为度。
(5)横擦胸上部,直擦背部至腰骶部,均以热为度。
(6)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7)搓涌泉20次。
按摩方法三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气海穴20次,按揉中极穴1分钟。
(2)患儿俯卧,捏脊10~15遍。
(3)以掌根按揉并搓擦尾骶部,以热为度。
(4)以指按揉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女性尿频尿急的偏方
1.1、蒲公英、半枝莲各20克,茯苓、怀山药、木通、泽泻、五味子各12克,甘草10克。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两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若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全当归、何首乌各20-30克。这些药物协同作用,能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1.2、猪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末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1.3、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之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可补肾壮阳。
1.4、盐2份,大蒜1份。共同捣烂,用油纱布包好,压成饼状,加热后在中极穴、关元穴处敷。1次30分钟,每日2次。
1.5、小茴香、糯米适量。将小茴香加盐,炒熟,研末,再将糯米蒸熟,以小茴香粉拌糯米饭食用,每日1次。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刮痧法
1、找到肾俞穴、膀胱俞穴、次膠穴,涂上经络油,用面刮法刮拭患者腰部肾俞穴,再经膀胱俞穴至次膠穴10~ 15遍,力度微重由上至下刮拭以出痧为度。
2、找到水道穴、中极穴,涂上经络油,用角刮法,刮拭水道穴至中极穴,由上至下刮30次,可不出痧。
3、找到三阴交穴,然后用刮痧板角部边缘重刮三阴交穴30次,以出痧为度,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功效:以上穴位的配伍可治疗尿频、尿急、排尿痛的症状。
备注:上述偏方均采集于专业医书典籍,使用前要咨询专业医师,并在医师的操作或指导下使用。
治疗尿频最简单的方法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中点位置就是曲骨穴。
方法:掌摩法——双手搓热,一只手掌盖住肚脐,另一只手在曲骨穴上按摩1~2分钟。点按法——用食指点按曲骨穴50~ 100次。指揉法——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曲骨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曲骨穴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因此按摩此穴可用于治疗各种排尿问题。
材料:枸杞子、淮山各10克,粳米50克,盐适量。
做法
1.枸杞子、淮山分别拣净;粳米淘洗干净。
2.锅内盛水,烧沸后,放入粳米、淮山药小火煨粥25分钟。
3.放入枸杞子,续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健脾补气、补肾益精的功效,适宜尿频清长,伴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症者。
食材:车前叶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功效:车前叶性味甘、寒,能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渗湿止泻,适用于湿热内郁之水肿,泌尿系感染时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
配方:核桃仁、蚕砂。
用法:每次用核桃仁100—150克,蚕砂50克(略炒过),隔水顿服,每日2次即可。
功效:补肾缩尿,主治老年人夜尿多。
揉腰腹,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尿频主要是人体肾气固摄无力,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加,“真气” 逐渐衰败,尿频更容易发生且日益加重,对尿频的治疗,老年人可以自我推拿腰腹。
1.揉腰
位置:腰部有腰眼穴,位于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左、右各1个。
方法:按揉时,可以坐在凳子上,两手握拳放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用力做旋转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转揉50次。每天坚持做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2.揉腹
位置:腹部有一个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在脐下3寸。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按摩此穴具有补肾的作用,肾气足则固摄有力,尿频即可消除。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女性一直有尿意很难受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食材:新鲜车前叶60克或干品20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车前叶和银耳放入锅中,水煮5分钟,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车前叶性味甘、寒,能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渗湿止泻,适用于湿热内郁之水肿,泌尿系感染时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
配方:冬瓜500g,赤小豆30g,盐少许。
制法: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汤,不加盐或少加盐,吃瓜喝汤,空腹,每日1次。
功效:祛湿利尿,适用于尿道炎引起的尿频。
原料:猪肾(猪腰子)1对,白果仁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猪肾洗净后切片,白果仁捣碎和粳米同放沙锅内,加水以文火煮粥。分2次1日内吃完,连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疗虚、生津止渴、缩小便。
取穴:百会穴位于两眉之间引至头部的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公孙穴位于足部大脚趾侧,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手法:直接用吹风机吹百会穴,使百会穴处温热,或者是用大拇指指腹直接按压公孙穴也能够帮助治疗尿频。
做法:将头摆正之后,身体站直,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平视前方。先将两手同时向前甩动身体也随着双手自然地前后摆动。然后再将双手向后甩动的时候,大脚趾要用力抓地,人的重心也随着身体的摆动前后移动。
功效:甩手、摇动身体这样有节奏的进行能够将手脚上面的经络都调动起来,促进期初额在体内的运行,达到通经络、活气血、强五脏、壮筋骨、平阴阳的目的,最终缓解尿频状况。
尿频的缓解方法
第一、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尿频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第二、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减少发病的几率。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尿频远离大家。
第四、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病毒容易入侵。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病毒远离自己。
第五、远离烟、酒。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
第六、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