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成常见多发病
心律失常成常见多发病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心律失常”的行列——而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恶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是猝死,而且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种状况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昨天,苏州有五百名内科医生放弃休假,参加2010年“心律失常诊治新理念巡讲中国行”苏州站的活动,分享国内一流心内科专家的治疗新理念与心得。
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杨向军教授介绍说,最近几年,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不断涌现,“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领域内的基本知识、新理念和规范化的各种指南,上至三级大医院专家,小到社区卫生站的医生都有必要掌握,这样才能做到不漏过任何危险的病人。 ”
导致晕倒的几大常见原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种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源性晕厥
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黏液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可引起晕厥。中老年人心源性晕厥常见,持续时间长,危险状态,中老年人及心血管专家沟通治疗心脏病,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突然晕倒原因有哪些
1、心源性晕厥
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器质性心脏病,比如急性心梗、心脏黏液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等均可引起晕厥。心源性晕厥常见于老年人,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凶险,有心脏疾患的老年人应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沟通治疗,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仪等。
2、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种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率失常是怎么回事
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可捕捉到并确诊,但表现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
心动过缓低于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人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动过速要找原发病
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时称为心动过速。根据心动过速来源不同,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短;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人;室性心动过速最危险,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少数见于健康人。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
多数早搏不用治
心脏工作,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没有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时被发现。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无任何感觉,早搏数目也不多(几百到数千次),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大多不用治。
如症状明显,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等。
釜底抽薪防复发
很多时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难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体里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的。
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
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心律失常成常见多发病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心律失常”的行列——而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恶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是猝死,而且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种状况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昨天,苏州有五百名内科医生放弃休假,参加2010年“心律失常诊治新理念巡讲中国行”苏州站的活动,分享国内一流心内科专家的治疗新理念与心得。
心内科主任杨向军教授介绍说,最近几年,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不断涌现,“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领域内的基本知识、新理念和规范化的各种指南,上至三级大医院专家,小到社区卫生站的医生都有必要掌握,这样才能做到不漏过任何危险的病人。 ”
心律失常的特征表现
因为小儿的心脏生理还在逐步发育健全,所以当小儿发生心律失常时与成人差别较大,如小儿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比成人发病率显着减少,此外还包括以下这些症状。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
约60%的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5%- 10%患者原有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幼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逐渐完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新生儿期的小儿窦性心律很不稳定,并且在婴儿期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紧张、哭闹、运动或体温过高时。
3.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出于先天性的为多。如果小儿在胚胎发育时出现房室结区和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出生后可出现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Ⅱ度患者可出现心脏漏跳症状;Ⅲ度患者因为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并会危及生命。
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1、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起源有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跳节律有快有慢还有不规则。在不规则的心跳中还有完全没有规律的不规则和有一定规律的不规则。传导方面有正常传导通道但是速度过快或过慢和异常传导通道而传得过快或过慢等等种种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因而使心律失常成为非常复杂而危险程度轻重不一。
2、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有不少疾病可以以发生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或者并发心律失常。但是有了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因一些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对正常人的心脏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观察,发现有70%左右的正常人出现早搏,但均无任何临床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3、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
3.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
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3.2、带来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
血液循环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3.3、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
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8%~10%,房性心动过速和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肾血流量分别减少18%、20%、60%,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其症状包括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心率失常
临床上按心率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率失常两大类,前者见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安静时平均为70-80次/分,一般慢不低于60次/分,快不超过100次/分(新生儿为130-150次/分,2-4岁儿童为110-120次/分,尔后逐年减少)。若快于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兴奋、疼痛、感染、发热、贫血、甲亢、急性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若低于60次/分,则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老人、低温麻醉、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甲减、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突然晕倒的原因有哪些
晕倒原因一:脑性晕厥
是由于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常见原因有短暂脑缺血、脑干性晕厥、大动脉炎等。
预防措施为,防止脑血管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痉挛,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晕倒原因二: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种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
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晕倒原因三:心源性晕厥
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比如急性心梗、心脏黏液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等均可引起晕厥。
冬季心律失常注意保暖
心律失常原因复杂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还有可能诱发其他心脏疾病,甚至造成猝死。人为什么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呢?专家指出,我们的心跳是在多个组织协同合作下发生的,比如我们的自主神经控制着心脏的起搏组织,也就是窦房结,窦房结发出有规律的起搏电流,结间束、房室束等心脏传导组织负责把起搏电流送到各处心肌,心肌在起搏电流的刺激下开始有规律的收缩或舒张,形成正常心跳,一般为60~100次/分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心脏血液供应系统始终为自主神经、心脏起搏组织、传导组织和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确保各组织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保证心跳正常。因此,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也很复杂,自主神经、心脏起搏组织、传导组织、心肌和心脏血液供应,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正常心跳,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预防措施
1、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2、保持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勿小看心律失常危害
正常成人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比较规则,最快的两次心跳间距和最慢的两次心跳间距不超过0.12秒。心脏搏动从窦房结产生冲动开始,然后通过位于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传导系统传导到心室,从而使整个心脏跳动。凡是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传导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心律失常。
所以心律失常是一组范围很大的与正常情况不同的心脏搏动的总称,涉及的范围很广。起源有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跳节律有快有慢还有不规则。在不规则的心跳中还有完全没有规律的不规则和有一定规律的不规则。传导方面有正常传导通道但是速度过快或过慢和异常传导通道而传得过快或过慢等等种种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因而使心律失常成为非常复杂而危险程度轻重不一。
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可以说任何人,只要不是早年夭折而能享其天年的,都会发生心律失常。不仅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即使是身体非常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比率也逐渐增加。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早搏为14%~16%,房性早搏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它各种心律失常约5%~8%。把窦性心律失常除外,室性早搏就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与正常人比较,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比率当然更多一些,但是少数类型的心律失常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发作类型、患者的耐受程度而不同。比较多见的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严重的心律失常,特别是第一次发生心房颤动还可能发生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还有少部分心律失常者无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听诊发现或者心电图检查有异常改变。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有不少疾病可以以发生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或者并发心律失常。但是有了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因一些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对正常人的心脏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观察,发现有70%左右的正常人出现早搏,但均无任何临床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