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该怎么防中暑呢
老人该怎么防中暑呢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方法/步骤
1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此外,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专家指出,有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情绪中暑”导致的。
“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专家表示,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
2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除了“养心”之外,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专家指出,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他解释说,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实际上也起不了多少降温的作用。“真正能够对人体起到降温作用的两个途径,一个是顺畅排尿,另一个则是适当出汗。”
END
注意事项
中暑分三类“阴暑”也要提防
中暑也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三类:“中阳暑”、“中阴暑”及上文提及的“情绪中暑”。一般人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无汗、精神萎靡、胸闷头昏、四肢乏力,甚至抽搐、不省人事等。
“中阴暑”则多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比如在天气酷热、频降大雨的夏季,长时间在空旷的露天、过道及风猛之处纳凉,致风寒郁于表、暑湿困于内而出现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等。
中老年人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曝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也不宜坐卧湿地。同时,还要避免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防止暑湿之气侵袭机体。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中暑
正值炎热的夏季,气温也在随着盛夏的脚步逐日上升,每年的7月左右是人们容易中暑的高峰时期,那么在7月来临之前,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这都成了每一个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由于夏季的阳光比较毒辣,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的时候更为明显。所以中老年人应该减少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在家休息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血糖、血脂较高的这类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就更应当避免暴晒,除了清淡的饮食,健康的睡眠之外,家里应常备防暑降温的相关药瓶。比如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等。”
中暑后健康小贴士:饮食禁忌
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忌油腻韧性食物: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及韧性食物。食用油腻韧性食物后,胃的负担会加重,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人会感到更加困倦,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忌偏食:中暑病人提倡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老人中暑与预防
高温环境下,老人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重症中暑病人多以突然抽搐、谵妄或昏迷起病,同时出汗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可达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应尽快采用将冰袋放在病人头部、额前、腋下等方法降温,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为预防老人中暑,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2)躲避烈日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3)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老年人夏季中暑怎么办
1、老年人夏季中暑怎么办
1.1、药物降温。体温在40℃以下者可口服解热药,如去痛片、阿司匹林、人丹、十滴水等。
1.2、物理降温。迅速帮老人脱离高温环境,到荫凉处后可用凉水、湿毛巾、冰块等敷于老人的额头、脖子、双腋窝下、腹股沟等处。有条件最好能进空调房间进行降温。
1.3、给氧。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中暑后供氧器官功能会明显下降,组织供氧减少。此时最好把老人安排到空气流通的环境里,必要时需给老人吸氧。
2、老人夏季预防中暑要注意什么
2.1、饮食要合理。夏季老人饮水量过少、出汗过多可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流动缓慢。饮食方面吃得过少易引起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吃过多过饱则会增加消化道血流而减少脑部血流量,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症,带来心肌损伤。因此,保证合理的饮食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2、运动宜适量。由于老年人身体状态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要因人而异。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夏天温度较高,习惯早起的老人常常趁早晨凉爽时外出锻炼。事实上,国外有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病率最多的时期,比11点以后多3倍多。
3、夏天吃什么预防中暑
3.1、多喝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3.2、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老人夏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调节饮食 防肠道病
老年人胃肠功能蠕动差,肠道免疫力差,夏季饮食应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有些老年人夏季贪食生冷食品,或吃了冰箱变质的食物,而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充分休息 避免着凉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宜养阳、养心、养脾。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的人,更易患病。所以,充分休息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午,尽量不要出门,养成午睡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现在很多老人贪凉,睡觉爱开空调,空调温度最好在28度,还要经常开窗开门,让空气流通,同时注意给腰腹部保暖,搭个薄毯子,以免着凉。当然,也有一些老人白天喜欢去大型购物超市避暑,殊不知,这些大超市环境较差,空气流通也不好,建议老人还是少去。
适当锻炼 出游防中暑
有老人认为,在夏天应多休息无需运动,其实这是个误区。夏季也要运动,但要把握分寸。如果要出去游玩,建议老人可去海边,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要备好药,以免发生意外,还应避免老人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下活动,带上藿香正气水,多喝水,以防中暑。
老人中暑重在预防
一、可用凉毛巾擦拭身体
炎热的天气可用凉毛巾擦拭身体;用毛巾包好冰块在手腕、面部和脖颈处摩擦揉搓;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二、吃清淡饮食,多喝水
衣着要宽松、吸水。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三、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每天中午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
四、度夏前应请医生检查一次身体
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五、.远离酷热环境
在舒适凉爽的地方休息;炎热的城市好还是呆在空调的环境下为好,避免剧烈的运动。
六、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怎么用藿香正气水给孩子防中暑
事实:藿香正气水不能预防中暑。
很多人误以为藿香正气水可以用来解暑也可以用来预防中暑,但实际上这种药物只能解暑,对提前预防中暑并没有作用,而且给孩子服用还可能造成以下危险因素。
夏天防中暑喝什么 喝水时机也是预防中暑关键
不只喝水量多寡,喝水时机也是非常重要,喝水时机正确,才能真正帮助预防中暑。如果一次就喝水500c.c.,可能这样就不太容易预防中暑。想预防中暑,必须身体有持续、稳定含水量。建议将一天所需要喝的水,以200c.c到300c.c为单位,每隔2到3小时分次、慢慢饮用,身体含水量才会足够。
有时只要一个中午在外面,出门前后没有喝水,就可能中暑。因此除了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外出前、回家后,也都要补充水分,出门在外期间,也要记得适时补充水分,如此才能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