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造影术的临床意义

胆囊造影术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口服法胆囊造影是测定胆囊浓缩功能的方法,可利用本法诊断胆囊疾病,特别是诊断胆囊炎的理论根据:

1.既可观察胆囊的形态及胆囊病变,又可判断胆囊功能。

2.疑有胆石症而胆囊区平片无阳性发现者。

3.口服法的胆管显影率为50%~70%,可与胆囊同时显影,也可在脂肪餐后20~40分钟显影。

需要检查人群:疑似与胆囊有关病症者

胆结石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胆道镜检查、胆道造影、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胆囊和胆道收缩功能检查、口服法胆道造影、粪便结石、静脉胆囊、胆道造影、胆囊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超声内镜(EUS) 核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 螺旋CT胆管成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

实验室检查:胆管有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増高,尿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减低或消失。并发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胆囊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肝胆B超、胆囊镜、静脉胆道造影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引流 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其他辅助检查

(1)急性胆囊炎 ①超声检查 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内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②放射线检查 腹平片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胆囊区结石;胆囊阴影扩大;胆囊壁钙化斑;胆囊腔内气体和液平。胆囊造影:口服法:胆囊一般不显影;静脉注射法,对急性胆囊炎则有诊断意义。③放射性核素检查 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亦具有诊断价值。

(2)慢性胆囊炎 ①超声波检查 如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有诊断意义。②腹部X线平片 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③胆囊造影 可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影像。当胆囊不显影时,如能除外系肝功能损害或肝脏代谢功能失常所致,则可能是慢性胆囊炎。④胆囊收缩素试验 如胆囊收缩幅度小于50%,并出现胆绞痛,为阳性反应,表示为慢性胆囊炎。⑤纤维腹腔镜检查 直视下如发现肝脏和胀大的胆囊为绿色、绿褐色或绿黑色。则提示黄疸为肝外阻塞;如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的粘连,以及胆囊变形等,则提示为慢性胆囊炎。⑥小剖腹探查 小剖腹探查是近年来新提倡的一种诊断疑难肝胆疾病及黄疸的方法,它既能对慢性胆囊炎做出明确诊断,又能了解肝脏的表现情况。

怀疑胰腺癌怎么检查

B超,CT,MRI(磁共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是否能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时,经CT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时,可以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自管引流成功时,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一到两周。核磁共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如果说已经确诊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是否能够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腹腔镜检查也是有临床意义的。

胆囊结石应该做哪些检查

单纯胆囊结石一般不出现黄疸及肝功能障碍,故有关黄疸及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病的主要手段,超声常是第一线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胆囊内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缺乏收缩,结果常是准确可靠的。其他的检查方法则往往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而确定是否进一步采用。

在X线平片上,约20%的胆囊结石因含钙量高,可呈阳性影像。由于结石阳性率低,肝胆区的X线平片已不作为临床诊断要求。但X线平片可显示肿大的胆囊及炎性肿块的软组织影以及在气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内及胆囊周围的气体影。此外,一些间接的X线征象,往往有助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①胆囊下方小肠的扩张、充气等反射性肠淤积症;②胆囊区软组织阴影增大;③腹膜的刺激征象,如右侧的腹膜脂肪线模糊或消失、右侧膈肌抬高;④右侧胸膜反应性积液或右下肺叶盘状肺不张等。

当胆囊管通畅、胆囊的浓缩功能尚好时,口服法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内结石的负影,准确率可达95%。

若胆囊管通畅,静脉法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内的结石负影。

CT图像上可见胆囊壁厚,囊内有结石和胆汁沉积物。口服胆囊造影剂CT扫描检查,可增加对结石的分辨力。

检查胆囊息肉挂什么科好啊

胆囊息肉伴随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阵发性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而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不适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个别病例有胆绞痛。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胆囊造影术等。

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如果只是在药物治疗阶段,不用太过担心,平时注意一下自己日常生活和饮食就可以了,能够起到一些帮助治疗的作用,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话,还要注意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年纪大的患者不适合做手术。

胆囊息肉0.9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胆囊息肉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胆囊息肉,那么伴随的临床症状有腹痛,或者是会发生阵发性的呕吐腹胀以及不能够忍受脂肪性食物的摄入。但是绝大部分患者会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仅仅是在,B超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检查是通过B超ct以及胆囊造影术来进行检查。这些检查都能够很好很准确的确认,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部位。而胆囊息肉是否属于恶性肿瘤那么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应该从综合方面来考虑,首先就应该考虑到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等,综合情况。

通常来说,等新肉的大小是与它的良性还是恶性有很大关系的,小的胆囊息肉也就是说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已经被确定为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病变。辩解,即使不进行治疗,这样的胆囊息肉也可以保持多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应该注意是否会发生恶性病变。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如果是比较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而且息肉直径比较小也就是说也在10毫米以内那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如果患者息肉比较小但是还会伴有比较明显的消化不良的症状了吗应该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的患者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引起胆道梗阻的诊断方法

超声波扫描是诊断胆囊结石引起胆道梗阻最好的方法。胆囊造影也是有用的,胆囊造影术中,X线显示口服造影剂的吸收排泄途径,小肠的吸收、分泌入胆汁、贮存于胆囊,如果胆囊无功能,造影剂不会在胆囊中显示,胆囊有功能,胆囊轮廓在造影剂衬比下可在X线中显示。结合使用超声波和胆囊造影术,可诊断98%的胆囊结石,但这些检查在小部分无胆道结石的人中可有假阳性结果。

当病人有腹痛、黄疸、寒战和发热时,极有可能为胆总管结石。血液检查通常显示由胆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确定诊断需要其他检查提供帮助,包括超声波扫描、CT和不同的X线造影技术。超声波和CT能显示胆管是否扩张,但胆道梗阻可不伴胆管扩张,X线检查能发现梗阻及确定是否由结石引起。采用什么样的诊断性X线检查取决于实际情况,如诊断十分肯定,多数医生只选择一种X线检查。如诊断不十分肯定,超声波检查为首选。

胆结石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超声内镜(EUS) 核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 螺旋CT胆管成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

实验室检查:胆管有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増高,尿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减低或消失。并发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胆囊造影术的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造影前一日午餐服高脂肪饮食,晚餐服少油饮食。

检查时要求:

(1) 造影前一日晚上8时起服造影剂(碘番酸每片0.5克共6片),每隔5分钟服一片。服药后可饮少量开水,取右侧卧位、休息片刻。服药后除饮水外,禁食至检查结束。

(2) 服药后于第二天上午8时(服药后12小时)摄第一张片。当日清晨最好能排便,以免粪便阴影干扰胆囊的显示。必要时须服脂肪餐(二个炒鸡蛋或荷包蛋)。脂肪餐后1小时再摄片,以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

相关推荐

胆囊切除引起的症状

(1)外科操作失败 胆囊切除术中遗留的胆管结石,可引起术后复发性的胆绞痛、黄疸、发热或寒战等症状,这是胆囊切除术中最易忽视的问题。其次为术中胆石从胆囊或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少数情况下结石源于肝内胆管,尔后结石下降则可引起症状。结石可为胆囊或胆囊管中残存的,也可为胆道或Oddi括约肌狭窄部位的近端形成的。 胆管阻塞后胆管内压力增高,有时可引起胆囊管残根漏,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和胆汁瘘管。然而,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大多能平稳地度过术后康复期。出现症状多在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以后,患者可有类似于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如夏

胆结石怎么治疗

一、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分顺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两种。如遇胆囊三角解剖异常或炎症、水肿、严重粘连不易分离时,亦可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 二、非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排石和内镜取石。前3种为非侵袭性的,后1种为侵袭性的。临床实践表明,胆囊结石病的病变位于胆囊,单纯利用上述非手术疗法,对部分患者可暂时去除结石,但不能治愈胆囊本身的病变,远期胆结石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故在选用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时应慎重。 1、溶

血清胆红素有何临床意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著;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

高烧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

血型的临床意义

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溶血反应。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 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

脑CT的临床意义

1.颅内肿瘤。 2.脑血管病: (1)脑出血。(2)脑梗塞。(3)蛛网膜下腔出血。(4)动脉瘤及血管畸形。(5)脑静脉或静脉窦闭塞。(6)烟雾病。 3.颅脑损伤: (1)颅内血肿。(2)脑挫裂伤。(3)颅骨骨折及颅缝分离。(4)亚急性或慢性颅脑损伤。 4.颅内炎性病变: (1)脑脓肿。(2)肉芽肿。(3)脑炎。(4)脑膜炎。(5)硬膜外及硬膜下脓肿。(6)室管膜炎。 5.脑寄生虫病。 6.脑退行性病变。 7.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疾病。 8.手术与放射治疗后检查。

胆囊息肉患者有哪些检查措施呢

胆囊息肉常用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肝胆扫描、彩超、CT、核磁共振、胆道造影等,而我们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由于胆囊息肉体积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中容易被遗漏,胆道造影具有一定痛苦及危险性,故极少应用。 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5.5%,但在伴有胆囊结石时,息肉常常被B超所忽视。CT及口服胆囊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远较B超低。 因此,凡右上腹不适或怀疑有胆囊息肉的病人首选的应是B超检查。一般来说诊断并不困难。

发热的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胆囊腺肌症的检查

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弥漫型胆囊周围有一层环形点状影;节段型则呈葫芦形;局限型为圆形充盈缺损。 1.胆囊腺肌病的声象图特点 (1)胆囊壁增厚,呈弥漫性,节段性改变或局限性改变。 (2)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无回声暗区或回声增强区(胆固醇沉积)。 (3)合并壁间结石和胆囊结石,可出现相应的改变。 2.胆囊腺肌病的CT表现 CT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及伸入其内的多个小壁内憩室,它们与胆囊腔相通。胆囊造影CT检查可见增厚的胆囊壁内多发小点状造影剂充盈,与胆囊腔相通。而罗-阿氏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

胆结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额急腹症疾病。对于这类患者急躁的诊断是非常的重要的。通常由于发作较快,多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那么胆结石患者的哦临床表现都有那些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一些症状表现。 1.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2.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3.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a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