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32周早产儿怎么养

32周早产儿怎么养

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32周早产儿成活率大不大呢

一般早产儿在肝脏贮铁、骨骼贮钙、消化功能及免疫机能等方面都尚未发育完全,多数早产的宝宝一般身体瘦弱,皮肤薄而发亮,哭声细微,肌肉无力,体温偏低,呼吸困难,对各种疾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照料早产的宝宝,除在维持体温和避免感染这两个方面应特别关注之外,还必须格外细心地喂哺。凡出生体重低于1.5公斤以及不能吸吮的早产婴儿,刚出生时一般家庭是无法自行喂养的,必须留在医院继续观察。

早产儿在护理方面肯定需要更为细心与耐心,所以妈妈们在照顾32周早产儿时,不管是平时的护理工作还是营养方面的加强等,都必须做到位,而且还要经常与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联系,向专家多请教一些护理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只要保证宝宝的体重能够稳步增加,不出现任何一种并发症,宝宝能够吃好、睡好,那么即使是32周早产儿,也可以健康成长。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 从持续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2周早产儿并发症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尤多见于33周以下,孕26~28周者发生率近50%,30~31周者为20%~30%。

2、频发性呼吸暂停

约7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可多达40多次,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于孕龄34~36周才消失。

3、慢性肺损伤

早产儿由于气道及肺泡发育不成熟,易因气压伤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而损伤,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及早产儿慢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多见于ELBWI,发生率高达40%~50%,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常见。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其特征为:

(1)生后1周内间歇正压通气持续3天以上。

(2)有慢性呼吸窘迫表现(气促,肺啰音等)持续28天以上。

(3)为维持PaO2>6.67kPa而需供氧持续28天以上。

(4)胸片有异常表现。

5、脑损伤

约7%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体重<1500g者发病率可高达50%,症状多见于生后最初几天。

6、硬肿症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体温而发生皮肤硬肿。

7、感染

由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不成熟,来自母体的抗体不足,皮肤屏障功能不成熟,频繁的器械操作等,致早产儿易发生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8、低血糖

生后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早产儿由于生后维持体温,呼吸,肌肉活动等代谢都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而肝脏糖原储存量少,若不及时喂养,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为青紫,呼吸暂停,嗜睡,惊厥,尖叫,肌无力及眼球异常转动等症状,出生72h内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5.5%。

9、高胆红素血症

韩国早产儿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与低蛋白血症,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感染及胆红素肠-肝循环等有关,主要由于肝脏缺少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未能把游离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之故。

10、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是早产儿尤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营养代谢问题,此与饮食中蛋白质的质与量,以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通常见于以非配方牛奶喂养者,常于出生2周后,蛋白质供应达5g/(kg·d)时发生,虽用碳酸氢钠治疗,酸中毒仍常持续7~14天。

11、早产儿贫血 早产儿到1~2个月时,往往有贫血现象,但因血管比较暴露于皮肤表面,贫血不易用肉眼看到,早产儿贫血原因为:

(1)铁储存不足:出生1个月后血清铁量急剧下降,3个月时血清铁量可减至初生时的三分之一,此时可用硫酸亚铁2mg/(kg·d)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同时补充维生素E 10mg/d,维生素C 25mg/d,效果良好。

(2)需要增加:早产儿发育太快,需要增加血量,但造血功能较差,未能赶上体重增加的速度,故有时虽早期给予铁剂,亦难免贫血,当有贫血症状,且血红蛋白<120g/L,或虽无贫血症状,但血红蛋白<70~80g/L,均应输血。

12、早产儿视网膜病

主要为生后10~14天内吸入高浓度氧,使PaO2>13.3kPa,视网膜血管因而发生扩张,弯曲,渗出及出血,最后机化形成瘢痕,瘢痕组织收缩,推晶状体向前,前房变浅,角膜混浊,视力受损,严重者引起睫状体和视网膜脱离,本病常并发近视,斜视或青光眼,本病多见于VLBWI,尤为ELBWI。

13、佝偻病

早产儿血清钙低下,但于第7天可恢复正常水平,一般不发生低钙症状,不必补钙,但超低出生体重儿容易患佝偻病,原因为:

(1)钙,磷及维生素D的储存较少。

(2)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较差。

(3)由于生长较快,钙,磷的一般供给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尤为补磷不足。

(4)容易有感染和消化道紊乱,因此对矿物质及脂肪的吸收障碍

黄疸指数是什么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和早产儿小于257μ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也有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 mol="" l="" 10mg="" dl="" 1="" 24="" 2="">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早产剖宫产注意事项有哪些

妊娠34周前剖宫产术前应注射糖皮质激素、做好早产:儿抢救准备、术中尽量减少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的定义: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间分娩者称早产。此时娩出的新生儿叫早产儿,出生体重为1000~2499g,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

早产剖宫产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早产剖宫产的时机

(1)妊娠时限的选择:妊娠32周至36周可行剖宫产。28周至未满32周早产儿远期并发症多,故应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剖宫产,除非在具备新生儿科抢救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大于35周的早产,如无孕妇重症合并症的情况下也可在严密监测下阴道分娩。

(2)妊娠并发症中的选择:胎儿宫内窘迫、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孕妇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心功能Ⅲ级等是早产剖宫产指征。早产常合并的合并症如胎膜早破、孕妇心脏病等,术前最好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早产剖官产的术前注意事项:

1.早产儿因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妊娠34周之前的胎儿术前应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如地塞米松5mg肌注,12小时一次,共用4次。

2.妊娠满28周,未满32周的妊娠应准备好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利于抢救。

3.术前禁用抑制官缩的药物,不用抑制胎儿呼吸的镇静剂。

4.术前准备好保暖、备好喉镜、气管插管、氧气、吸痰管等抢救设备,术前请儿科医生到场做好早产儿抢救准备。

早产剖宫产术中的注意事项:

1.麻醉选择:应选择硬膜外麻,尽量不要选择全麻。

2.切口选择可采用纵切口,一是有利于胎儿娩出,二是因早产儿存活率低,纵切口剖宫产有利于第二次剖宫产。

3.切口要足够大,这样不用挤压胎头,可减少胎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出头时要慢,尽量托出胎头,不要腹部加压使之娩出,可减少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5.娩出胎头后尽量吸净口腔中的黏液及挤出鼻腔的黏液以防吸人性肺炎。

6.胎儿娩出后断脐要尽可能保留长的脐带,以有利于抢救新生儿生命时经脐静脉给药。

早产剖宫产后注意事项:

1.胎儿娩出断脐后即放在保暖台上,擦净新生儿身上的分泌物,如有窒息,按新生儿窒息抢救程序抢救。

2.胎儿娩出后用卵圆钳钳夹子宫切缘,一般情况下等待胎盘自行剥离。早产中如出现出血过多应尽早行徒手剥离胎盘以减少出血。

3.因早产多合并有并发症,故早产剖宫产术后应加强抗感染的治疗。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新生儿多大会出现黄疸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黄疸最明显的时间生后第 4~5 天,早产儿则为生后第 5~7 天;而黄疸完全消退的时间,足月儿一般不超过 2 周,早产儿可延迟到 3~4 周,甚至更久。

32周早产儿饮食

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早产儿营养需要量的问题,是个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氨基酸: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铁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维生素: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早产儿食配方食品还是以母乳喂养好,待研究。总之早产儿的营养应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营养上应结合个体情况细致考虑。

相关推荐

早产儿满月前要查眼底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窗,发生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效果不佳,患儿很可能完全失明。 哪些早产儿需要查眼底?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指出出生体重

早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何谓早产

就是妊娠24周至36又6/7周的生产。然而有近15%的孕妈咪有可能把月事记错或排卵日的不同,而因此造成将预产期误植而发生了人为早产,所以在怀孕早期,必须确定预产期。 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必须及早诊治,在所有的早产中,幸好在34~36又6/7周早产(60~70%)胎儿的存活率与一般足月相同;其次,31~ 33又6/7周的早产(占20%);而28~30又6/7周早产(占15); 最后,极度早产是小于28周(5%),存活率差,除了死亡的威胁外,约一半以上的极低体重早产儿需要靠呼吸器维持呼吸。 其他的合并症如

31周早产儿注意事项

31周早产儿注意事项 奶制品的选择:奶制品主要区别是能量密度不同,100ml早产儿配方奶粉约含有80kcal,100ml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所含能量约为73kcal,而100ml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粉均约为67kcal。不同的早产儿需要的能量密度是不同的,如果出院时体重跟其纠正胎龄的体重是符合的,可以给予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如果体重低于纠正胎龄相应的体重,则需要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或母乳+母乳添加剂;如果体重明显低于其纠正胎龄的体重,也可短时间喂早产儿配方奶粉。 喂奶时间:对于足月儿来说可以按

新生儿总胆红素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总胆红素异常值是多少

如果新生儿总胆红素大于205微摩尔/升,并且每日升高大于85.5微摩尔/升等,则属于异常现象。 除了异常数值外,新生儿黄疸还可表现为:黄疸出现较早、黄疸过重、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等特点。

​30周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吗

30周以上的早产儿能活吗 1在临床理论上,26周以上的孩子,基本上就已经发育完全,如果早产,符合独自存活的条件了。30周以上的孩子已经七个多月了,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存活的几率在70%以上,但是需要暂时寄在保温箱。 2早产儿的身体各方面发育尚不完善,和足月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孩子,机体抵抗能力较差,更容易生病,在出生以后需要暂时放在医院的无菌保温箱,尽可能的模拟母亲子宫的内环境,帮助孩子存活。 3早产的孩子由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更大,平常一定要注意孩子得保暖问题,不要让孩子到人口过于密集的地方去,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什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对出生体重小于2千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起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眼底筛查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包括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如果对早产儿及时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可以有效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就算是病变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2期时只需定期随访,3期是最佳治疗时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治

19周早产儿的护理方法

很多小孩的手老摸着凉凉的,可是穿多一点小孩又会马上发热,从而不知道怎么办。相关专家表示,早产儿体温主要靠中心体温(即心脏处)保存,手脚应该和中心体温尽量靠近才会保暖。可很多家长以为保暖就是给宝宝穿厚厚的衣服,结果使宝宝的手脚撑开,造成手脚发凉,跟着还添衣加被,就会导致“捂被热”这类反作用,引起发烧和水分丢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宝宝穿一两件薄衣服,再用厚包被将四肢往中间包裹住。 二、按足月儿喂可以吗? 若在配方奶的选择、喂频率和体格生长监测方面都参照足月儿的标准,就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或落后。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真的会失明吗

所谓早产儿含有产期提前、婴儿未熟两个意义。与足月份宝宝相比,早产儿面临着更多的艰险,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威胁早产儿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及时发现治疗,爸妈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专家是这么说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 视网膜病变绝大多数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600g的早产儿,也偶见于超过体重的足月产儿。病变活动期的发病率为早产儿的10%~20%,最后纤维膜有残留者则为早产儿的3%左右。性别无明显差异,双眼受害,但轻重可以不等。 及早治疗效果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宝宝出生4周至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有何症状 黄疸出现时间早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怎么看出新生儿黄疸的患病类型

第一,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 不同类型的黄疸出现的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2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症状会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为明显。而病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第二,观察黄疸消退的时间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7—10天消退,最迟不会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3—4周退净。而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常超过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