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手足搐搦症是什么

婴儿手足搐搦症是什么

婴儿手足搐搦症,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最高,冬春季多见。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或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致血中游离钙降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血清钙离子降低是本症的直接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血清弥散钙约占总钙量的60%左右,若血清总钙量降至1.75~1.88mmol/L(7~7.5mgdl),或钙离子降至1mmol/L(4mg/dl)以下时,即可出现抽搐症状。

血钙降低可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维生素D缺乏症初期,若甲状旁腺未能代偿其血钙的降低,以至血磷正常而血钙降低,临床上出现低血钙症的表现而骨骼变化不显着。

(二)春夏季户外活动增多,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骤增,或用维生素D治疗之初,均使未钙化的骨骼加速钙化,血钙大量沉着于骨骼,骨骼钙化加速,旧骨脱钙减少,肠道钙吸收又相对不足,使血钙下降。

(三)感染、发热、饥饿时,由于组织分解,磷从细胞内释出,血磷升高,使血钙下降。

(四)六个月以内婴儿生长发育最快,需要钙质较多,若饮食中供应不足,加以维生素D缺乏则易发病。

(五)长期腹泻或梗阻性黄疸,使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减少,致血钙降低。

(六)当血液pH升高时,如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碱性溶液注射过量或酸中毒被纠正时,可加速钙离子在骨中沉积,致血钙降低。

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 神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癔病患者,常于精神紧张时发作,特点是呼吸频速表浅,常因换气过度而发生胸痛与呼吸性碱中毒,出规手足搐搦症。

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有什么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一下疾病: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

2、粘膜、上皮改变

3、生长发育受阻

4、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

5、头发枯干、皮肤粗糙、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一下疾病: 可致小儿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及成人骨软化症,并为老年骨质疏松的病因之一,

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一下疾病:抽搐 乏力 烦躁不安 肝脏肿大 感觉过敏 共济失调 昏迷 肌肉挛缩 肌肉酸痛 角弓反张 脚气 麻痹 脉压差大 末梢神经炎 脑膜炎

维生素B2缺乏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阴囊皮炎、口角糜烂、脂溢性皮炎、结膜充血及怕光、流泪等。

惊厥检查诊断

一、年龄: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

二、季节: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应注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应多考虑乙型脑炎及肠道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冬末春初时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及CO中毒。

三、病史:有无发热和伴随症状。

四、体检: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同时注意观察抽搐情况及重点查体。

五、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血、尿特殊检查。

3、血液生化检查。

4、脑脊液检查。

5、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6、其他检查。

婴儿手足搐搦症吃什么好

多吃富含葡萄糖的食物: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

1、富含锌的食物:锌可与维生素c结合,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含锌的食品有玉米、黄豆、萝卜、蘑菇、坚果、动物肝脏、木耳、海带、海鲜(例如牡蛎)、蛋、肉类、全谷类、坚果类。

全身抽筋的原因

引起全身抽搐常见的原因如,癫痫,高热惊厥,手足搐搦症(低钙惊厥),癔病抽搐,过度换气综合症等.但成年人,抽搐发作而神志清醒者,多见于手足搐搦症,癔病抽搐及过度换气综合症.

1,手足搐搦症——常由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所致.以紧张性肌肉收缩,伴疼痛,肢端麻木等感觉异常为特征.检查可见血钙过低.引起低血钙的原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等.

2,癔病抽搐——,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无意识丧失,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四肢乱动等.

3,过度换气综合症—属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的症状,患者多为青年女性,常于劳累,情绪波动时发作.发作时患者感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由于较长时间深呼吸,即过度换气而引起血中二氧化碳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如肢体麻木,手足抽搐,僵硬的表现.癔病及过度换气综合症均属于神经功能性疾病.但是在诊断功能性疾病之前,必须经有关检查除外心肺等器质性病变.检查可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胸部X线,血钙测定等.治疗: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血钙低者应进一步检查低钙原因.

如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为植物神经紊乱所致者,如偶尔发作,一般不必服药.主要通过精神调理,体质锻炼等,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症状发作时,可给抗焦虑以及β-阻滞剂如,如心得安或氨酰心安等药物治疗.建议去医院做详细检查,确定病情,并遵医治疗.

婴儿手足搐搦症怎样预防

预防手足搐搦症的方法,与预防佝偻病相同。对于婴幼儿腹泻应及时治疗,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婴儿患各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受损,以致25羟D的形成发生障碍,容易并发低血钙症,应及早补充维生素D2或D3。

1、普及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包括对孕妇、围生期、乳儿期的合理预防佝偻病知识 具体落实在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工作中。

(2)推广法定VitD强化食品:近年来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研究室研制了维生素AD强化牛奶(AD奶),含VitA2000IU/L,VitD600IU/L,经试验证明,此种强化牛奶不再增加VitD制剂,是解决牛奶喂养儿VitA VitD缺乏以及防止其过量最安全、有效、方便 经济的方法,现已在北京推广,值得介绍各地应用。

(3)加强乳幼儿合理管理和喂养:母乳喂养至8个月,按时加辅食。

(4)加强小儿户外活动:集体儿童加强三浴锻炼(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5)预防和早期治疗乳幼儿常见病。

(6)城建部门对居室设计中应把日光照射角度考虑进去。在建筑群中应考虑设儿童(包括老人)绿化活动区,或于楼房平顶上建立儿童活动区。

(7)人工紫外线装置,应引入有条件的保托机构中去。

2、药物预防法

(1)孕期时强调户外活动:不仅是接受日光紫外线对佝偻病的预防作用,对机体还有更多裨益。尤以在妊娠末三个月,除日照外每日补充VitD400IU。

(2)新生儿期1—2周后:每日口服VitD400IU,或每日口服一次VitD3—5万IU,或每季度口服VitD10—15万IU。母乳及牛乳喂养儿日食乳400—500ml即不需补钙,一般钙剂皆不及乳中的钙易于吸收利用。夏秋季可充分利用日光照射。每年入冬后口服VitD10—15万IU,间隔2—3月(即来年冬末)再投一次,连续三年为妥,在农村尤为适宜用此法。

(3)早产儿:双台以及消化道疾病患儿,可酌情略加VitD预防量,但切忌过量以免中毒。

婴儿手足搐搦症怎么护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拿肩井、拿合谷、拿委中、拿阳陵泉、拿承山,各穴轮换操作,以搐止为度。

(2)患儿仰卧位,家长将全掌置于腹部,顺时针摩腹2—5分钟。

(3)患儿由家人扶抱或俯卧,家长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微红透热为度。

(4)以指按揉脾俞、胃俞、肾俞穴,每穴操作1分钟。

(5)先按后揉足三里穴1—3分钟。

2、随证加减

(1)肝风内动型:多由外感引发,起病较急,表现两目上视,甚则神志不清,全身或四肢抽搐,持续数秒或十余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少则数次,多则几十次,缓解后如正常儿。面色青红相兼,口唇干,舌质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掐人中、掐十宣,轮换操作,以清醒为度。

②拿风池30—50次。

③补脾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清肝经200次。

(2)血虚生风型:四肢抽搐不安,时发时止,伴见面色苍白,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唇甲色淡,全身乏力,汗多,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推三关100次。

③捏脊3—5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家长以拇指掐人中、拿合谷、掐端正、掐十宣,每穴5—10次,以清醒为度。

(2)患儿仰卧位,家长将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轻轻拿揉四肢部位的肌肉组织2—5分钟,然后两掌相对搓揉四肢1—3分钟。反复操作,以搐止为度。

(3)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板门穴300次。

(4)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小腿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置于足三里穴,作旋转按揉1分钟。

(5)捏脊5—7遍。

生活调理

(1)注意周围环境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尤其是突然的刺激。

(2)患儿居室内要冷热适宜,一般保持在18—25C左右为宜,随着气候的变化,要及时的增减衣被,防止外感风邪。

(3)除按摩外,平时应注意补充钙剂。

(4)家庭中遇到患儿抽搐、神昏时,用按摩方法先急救,赢得时间后,还应抓紧时间请医生诊治。

全身抽筋是什么原因

引起全身抽搐常见的原因如,癫痫,高热惊厥,手足搐搦症(低钙惊厥),癔病抽搐,过度换气综合症等.

但成年人,抽搐发作而神志清醒者,多见于手足搐搦症,癔病抽搐及过度换气综合症.

1,手足搐搦症--常由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所致.以紧张性肌肉收缩,伴疼痛,肢端麻木等感觉异常为特征.检查可见血钙过低.引起低血钙的原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等.

2,癔病抽搐--,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无意识丧失,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四肢乱动等.

3,过度换气综合症-属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的症状,患者多为青年女性,常于劳累,情绪波动时发作.发作时患者感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由于较长时间深呼吸,即过度换气而引起血中二氧化碳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如肢体麻木,手足抽搐,僵硬的表现.

全身抽搐是什么原因

引起全身抽搐常见的原因如,癫痫,高热惊厥,手足搐搦症(低钙惊厥),癔病抽搐,过度换气综合症等.但成年人,抽搐发作而神志清醒者,多见于手足搐搦症,癔病抽搐及过度换气综合症.1,手足搐搦症——常由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所致.以紧张性肌肉收缩,伴疼痛,肢端麻木等感觉异常为特征.检查可见血钙过低.引起低血钙的原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等

.2,癔病抽搐——,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无意识丧失,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四肢乱动等.3,过度换气综合症—属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的症状,患者多为青年女性,常于劳累,情绪波动时发作.发作时患者感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由于较长时间深呼吸,即过度换气而引起血中二氧化碳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如肢体麻木,手足抽搐,僵硬的表现.癔病及过度换气综合症均属于神经功能性疾病.但是在诊断功能性疾病之前,必须经有关检查除外心肺等器质性病变.检查可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胸部X线,血钙测定等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血钙低者应进一步检查低钙原因.如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为植物神经紊乱所致者,如偶尔发作,一般不必服药.主要通过精神调理,体质锻炼等,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症状发作时,可给抗焦虑以及β-阻滞剂如,如心得安或氨酰心安等药物治疗.建议去医院做详细检查,确定病情,并遵医治疗.

婴儿手足搐搦症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一、与其他病因所致的手足搐搦症鉴别

1、碱中毒性手足搐搦症:

低氯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或输入过多碱性液等均可使钙与蛋白质的结合增加,钙离子减少而发生手足搐搦。

2、低镁性手足搐搦症:

见于长期腹泻、长期输液而未补镁的患儿等,或临床怀疑低钙惊厥用钙剂治疗无效者也应考虑本病。患儿血镁可降至0.75mmol/L以下,注射或口服镁剂后可控制症状。

3、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手足搐搦症:

因排磷功能减低、血磷增高抑制25-(OH)D3转化为1,25-(OH)2D3以致血钙降低。但本病的低白蛋白血症和慢性酸中毒使钙离子不一定很低,只在血清钙极度减低或输入碱性液时才出现手足搐搦。

二、与喉部梗阻疾病鉴别

喉痉挛应与先天性喉喘鸣鉴别:后者主要症状为吸气性喉鸣。轻者喉鸣为间隙性,易于鉴别,重者喘鸣持续,也伴吸气困难,则需测定血钙加以鉴别。

春季婴儿抽筋有原因

婴儿性手足搐搦症

婴儿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血清钙低落,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等症状。

人体的维生素D主要是阳光照射皮肤后合成的。冬季宝宝缺少户外活动,很少直接接触阳光,维生素D缺乏此时已达到顶点。春季日照开始增多,可以使体内维生素D骤增,促进大量血钙向骨骼转移,使血钙下降。此时如果宝宝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不能使代偿性分泌增加,则血钙继续降低,便可导致婴儿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生。

提示:对于纯母乳喂养,平时又未补充维生素D或已患佝偻病的宝宝,在春天到来时,要及时补充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和钙剂,使血钙达到正常水平,然后把宝宝抱到室外晒太阳。

癫痫

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状态,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容易出现疲倦。加上天气多变,易引起机体的不适应,是癫痫病的高发季节。

提示:癫痫患儿春天应注意合理膳食,切忌过饥或过饱,勿暴饮暴食;避免在水边行走,以免突然发作导致溺水;尽量不骑自行车,防止发作时摔伤。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伴有发热的惊厥性疾患。热性惊厥多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大多至39摄氏度),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呼吸不整、发绀。一般经数秒钟至数分钟即缓解。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在一次性疾病过程中,大多只发作一次,个别有两次发作,少部分热性惊厥以后可转为癫痫。

提示:春季应给孩子加强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患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早期的患儿应积极控制体温,衣着及包被均为适度。对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要给以足够重视,发作时应立即用药控制。

不同年龄段孩子惊厥的发病特点有哪些

新生儿期:以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产程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核黄疸、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手足搐搦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及其他代谢异常等。生后1~3天常见病因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 生后4~10天常见病因是低血钙症、核黄疸、低血镁症、早期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颅脑畸形。在此年龄阶段, 还应考虑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代谢紊乱。母有前置胎盘、先兆流产、催产素使用过多或胎位不正、脐带脱垂等均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而致惊厥。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弓形虫病、巨细胞包涵体病等也要考虑。个别病例因产前给麻醉药, 由胎盘传至胎儿, 出生后药物中断,可致惊厥。少数病例原因不明。

婴幼儿期:以热性惊厥、急性感染如中毒型菌痢、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为最多。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往往在此年龄阶段表现尤为突出, 如苯丙酮尿症、维生素B6依赖症;一些癫痫综合征如婴儿痉挛、大田原综合征等也在此期间发病, 一般均伴有智力落后;此外还有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等。

学龄前期、学龄期:随着血脑屏障及全身免疫功能的不断完善, 颅内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婴幼儿期明显下降。全身感染性疾病( 如菌痢、大叶性肺炎等) 所致的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和颅脑创伤在该阶段相对多见, 较少见的有颅内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脑血管栓塞、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低血糖、糖尿病酮血症、食物或药物中毒等。

维生素b6的临床意义

1、一般认为参考位范围中列出的两个数值,界定了维生素B6营养状况勉强合格与正常的水平。当血浆中5'-磷酸吡哆醛浓度低于15nmol/L时,应当怀疑有维生素B6缺乏。

2、血清中5'-磷酸吡哆醛浓度可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不过尚未确定年龄依赖的正常范围。

3、妊娠和哺乳会降低血清中5'-磷酸吡哆醛的浓度,这究竟是反映了维生素B6缺乏,还是代表与妊娠和哺乳有关的正常生理现象尚且不清楚。

4、临床上见到的维生素B6缺乏缺乏症多由服用维生素B6拮抗剂所引起,少数见于恶性肿瘤、严重肝病、严重肾病、慢性酒精中毒。婴儿或老年人由于饮食不合理,也可发生维生素B6不足或缺乏。使用或过量使用下列药物可导致Vit B6缺乏,如:异烟肼、阿米替林等。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小儿叶酸缺乏病、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小儿维生素B2缺乏病、婴儿手足搐搦症、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营养代谢缺乏、老年期抑郁症

婴儿手足搐搦症要检查什么

诊断手足搐搦症,除注意病历方面有关年龄、季节、早产等发病因素之外,应依据下述四方面。

1、活动性症状:婴儿时期以惊厥为最重要。有连续数次惊厥而没有传染病的症状或体征的,首先考虑本症。较大的儿童患者以手足搐搦为最常见,手足搐搦为本症的特殊症状,即无其他症状亦可确定诊断。

2、尿钙定性检查,大多阴性。此法简单易行,值得利用。

3、必要时可检验血清钙,大都低落至1.88mmol/L(7.5mg/dl)以下,甚或下降至1—1.25mmol/L(4—5mg/dl)。同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至于血清无机磷,或低或正常,甚或高出于2.26mmol/L(7mg/dl)之上(多见于早产婴)。

4、体格检查

(1)击面神经试验(佛斯特氏征):用指尖或小锤骤击耳前第七脑神经穿出处,可使面肌收缩,主要是上唇或眼皮的收缩。2岁前患儿都能得到阳性结果,唯新生儿例外,因为正常新生儿在最初数日甚至1个月内,就是不缺钙的时候也常见此征。2岁以后的儿童,则偶见于其他神经系疾病。适当治疗后各种症状及体征渐见消失,唯面肌反应保留较久。

(2)腓反射:用小锤骤击膝部外侧的腓神经(在腓骨头之上),阳性时足部向外侧收缩。

(3)人工手痉挛征(陶瑟氏征):用血压计的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桡侧的脉搏暂停,若属阳性,在5分钟内即见手搐搦。

相关推荐

惊厥的日常护理

如缺乏维生素D的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以及颠茄类,有机磷,一氧化碳中毒等都可发生惊厥。 ◆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婴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惊厥 惊厥通常婴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显性的症状,它的特点小儿佝偻病患儿不但没有发热,而且也没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突发性的惊厥现象。 大多数患者有多次惊厥,屡发屡停,每天发作的次数1~20次不等,每次时间为数秒至半小时左右。不发作的时候,病儿神情几乎正常。惊厥的时候大都知觉全失,手足发生节律性抽动,面部肌肉亦起痉挛,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幼小婴儿有时只见面肌抽动为本症的最初症状。痉挛多见于左右两侧,偶或偏重于一侧。血钙低的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 2、手足搐搦 手足搐搦为此病特殊的症状,表现为腕部弯曲

抽搐的治疗原则

抽搐时指各种具有骨骼肌痉挛症状的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样发作,非自主性、发作性的骨骼肌痉挛,抽搐可能强直性的,即持续性肌收缩;或阵挛性的,即断续性肌收缩;或二者兼有。因抽搐发病症状的特殊性,其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寻找和处理抽搐的病因和促发因素; 2.尽快终止抽搐发作,纠正病因; 3.维持生命。 抽搐发作期的治疗: 1.一般处理; 2.迅速控制抽搐; 3.减轻脑水肿; 4.其他:维持呼吸、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高热。 抽搐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经确诊,及早用药; (2)

甲旁减的并发症

11.1 精神病表现 轻者为癔病样发作,重者表现为重症精神病。这些病者常被误诊送至精神病院治疗。为了防止这种误诊,精神病人应常规地检查血钙与血磷。自从血液生化自动分析仪应用以来,常规检查血钙与血磷已很容易的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为重要。在观察病人过程中注意手足搐搦之发生。若发现手足搐搦后,应立即查血钙以证明手足搐搦否为低钙血症所致。并用钙剂加葡萄糖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钙剂治疗能使手足搐搦迅速缓解。这种“手足搐搦-低钙血症-钙剂治疗-缓解”的序贯观察对于认识低钙血症之存在,从而进一步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抽动症什么意思啊

活泼好动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甩胳膊、蹦跳,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这就不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抽动症。 抽动症,指小儿缺乏维生素D时,血钙下降,如果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全,不能动员骨钙,则血钙不能维持正常水平。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即可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故本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小孩抽动症大部分患儿可以自愈,但有一部分小孩抽动症患儿随着

甲状腺旁腺受损症状

手术后甲旁减可发生于手术后近期,亦可首次发作于30年后。这与手术造成的局部损伤、血流障碍和甲状旁腺损失的程度有关。无论手术后甲旁减或特发性甲旁减,都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亚临床型,即不表现症状,但在某些诱因下症状出现。例如月经过后、感染高热之后、劳累、寒冷和情绪改变等均可作为诱因,诱发手足搐搦。 1.手足搐搦 发作时手足麻木,肌肉疼痛。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拇指伸直,内收,斜向横贯于掌。叩击肌肉时可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喉头痉挛最危险的情况,引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内脏肌肉功能异常常引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发什么疾病

1、精神病表现轻者为癔病样发作,重者表现为重症精神病。这些病者常被误诊送至精神病院治疗。为了防止这种误诊,精神病人应常规地检查血钙与血磷。自从血液生化自动分析仪应用以来,常规检查血钙与血磷已很容易的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为重要。在观察病人过程中注意手足搐搦之发生。若发现手足搐搦后,应立即查血钙以证明手足搐搦否为低钙血症所致。并用钙剂加葡萄糖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钙剂治疗能使手足搐搦迅速缓解。这种“手足搐搦-低钙血症-钙剂治疗-缓解”的序贯观察对于认识低钙血症之存在,从而进一步按甲旁减检查求得正确诊断

婴儿该不该补钙准则

如果宝贝睡觉不踏实、常易惊醒、哭闹多汗,可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一般而言,母亲奶水充足一般不会缺钙,因为1毫升母乳中有1毫克的钙,如果宝贝每天能吃400毫升的母乳,也就等于摄入了400毫克的钙,达到了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 但,如果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不能满足宝贝的需要,而维生素D具有帮助钙磷吸收、利用的作用。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摄入很多钙,也不能完全吸收和利用,所以宝贝还有缺钙的可能。 维D缺乏症会引起婴儿手足搐搦症由于体内维D缺乏,引起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一、显性症状 (1)惊厥 惊厥通常婴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显性的症状,它的特点小儿佝偻病患儿不但没有发热,而且也没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突发性的惊厥现象。 大多数患者有多次惊厥,屡发屡停,每天发作的次数1~20次不等,每次时间为数秒至半小时左右。不发作的时候,病儿神情几乎正常。惊厥的时候大都知觉全失,手足发生节律性抽动,面部肌肉亦起痉挛,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幼小婴儿有时只见面肌抽动为本症的最初症状。痉挛多见于左右两侧,偶或偏重于一侧。血钙低的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 (2)手足搐搦 手足搐搦为此病特殊的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经常在甲状腺手术切除后发病,或在手术后的30年仍然额可以发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病跟手术创伤,局部血流供应障碍以及甲状腺功能受损有相当大的关系。 也有一部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跟劳累,寒冷有关系,情绪改变也有可能成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病诱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症状表现之一手足搐搦。表现为患者的肌肉疼痛,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拇指伸直,内收,斜向横贯于掌。叩击肌肉时可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喉头痉挛最危险的情况,引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内脏肌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