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呢?在微量元素的检查方法上,通常有几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头发检测和血液检测。
第一种方法——头发检测
检查依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微量元素与头发有特殊的亲和力,身体中微量元素积蓄于头发中,其含量过高或偏低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一般来说,缺乏铜会使头发变白发,缺乏锌头发生长速度减慢,而缺乏钙则头发抓附力不强,容易脱落。
检测方法:在宝宝头上剪下一撮头发进行检测。
结果可靠性:通过头发检查宝宝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发质都不同,加上头发检测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影响,例如环境的污染、洗涤的方法、使用的洗涤剂、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室内的环境、各家使用的检验仪器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血液检测
检查依据: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血液里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蛋白质、氧等营养物质,代表人体机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微量元素,有指血检测法和静脉血检测法两种。
结果可靠性:
指血检测:给宝宝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点也很多:针刺的部位如果进针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通过手挤出血液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组织液混入,同时标本极易污染,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怎么查
选择做微量元素检测是为了了解机体中这几种元素是否缺乏或过量,以及早发现问题,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营养缺乏病或重金属中毒。
以缺钙为例:严重佝偻病的典型症状: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骨串珠,现如今已经少见。
如果宝宝出现多汗、夜惊、烦躁、枕秃、生长迟缓、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等症状或体征提示宝宝可能缺钙。
对于钙而言,包括血钙的生化指标和骨质的检测量方面。
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调查宝宝近半年的饮食摄入情况和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尤其是钙、磷、维生素D的摄入情况。若此类物质长期摄入不足,则提示可能缺钙。
宝宝检查微量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的检查也是了解我们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妈妈认为宝宝不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认为那只是医院挣钱的一种手段,没必要做。那么需要给宝宝做检查吗?
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宝宝在某一时期体内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还是有必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的。
宝宝在出生半年内一般都是以母乳为主食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完全确保足够的,所以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都是从半岁后才开始做的。半岁后宝宝的饮食会逐渐丰富起来,所以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足或过多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等到宝宝再大一点的时候,可以根据宝宝是否有挑食、偏食或经常生病等情况来考虑是否做检查。
对于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更重要的宝宝的表现。所以家长可以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看做是一个参考值,即使检查的结果现在宝宝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来帮宝宝补充。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査一般主要是半岁以后,每年检査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捕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査不是一定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宝宝微量元素的补充秘笈
盐是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也是人体必需的养分之一,于每一个人而言,盐都是不可缺少但是也不能过多,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人体的健康。碘和盐一样,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够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高碘和低碘也一样具有危害性。既然碘和盐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孩子对碘和盐的需求又是怎样的呢,过量的危害都有什么呢?
1.孩子对盐的需求
3个月龄左右的的宝宝肾脏功能还比较弱,此时如果让他们吃咸食(盐)会增加他们的肾脏负担,对生长发育有不好的影响。3个月后的宝宝肾脏功能逐渐完善,这时家长可以适当的在孩子的食物中加点盐,6个月龄后每天可以在宝宝的食物中添加1克以下的食盐,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可以逐渐添加盐量,但最好保持每天食用不超过两克的盐。如果孩子生病,比如腹泻或呕吐,这时身体会因为脱水而缺少盐分,可以适当多补充一些。
2.过量食盐的危害
摄入超过身体需求的盐分是有害健康的,极易导致宝宝缺锌、缺钾、感冒,还会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如果婴幼儿时期摄入过多的盐,会影响宝宝味觉、嗅觉的发育、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损害肾脏、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肌肉极度衰弱、影响锌的吸收、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导致其抗病能力减弱。
3.制作少盐的辅食
宝宝的辅食如果不加盐可能会像白水一样没有味道,这样宝宝就会不爱吃,那家长该怎么办呢?为了弥补没有盐的味道,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辅食中添加蔬菜,放一些西红柿、黄瓜等等,这些蔬菜都有自己的味道,即使没有盐,宝宝也可以接受。此外,在给宝宝做汤的时候放点生抽和虾皮也能让汤变得鲜美。如果是煮粥的话,家长可以在里面放红薯或南瓜,香香甜甜的粥会让宝宝胃口大开。
4.碘的重要性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甲状腺素息息相关,不仅如此碘还能影响人体内的能量代谢,摄取足够的碘元素有助于调节自身的体温,促进身体的能量代谢。1~6个月龄宝宝对碘的需求量是每日40微克,6~12个月的时候可以增至为每日50微克,1~3岁的宝宝每天应维持在70微克左右。碘摄入量过高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碘中毒、碘源性甲亢等,缺碘则会导致侏儒症,影响大脑神经的发育。
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检查方法有抽血和验头发两种。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检查:钙、铁、锌、铜、镁和血铅。当爸妈拿到孩子的微量元素检验报告,一般都会关注两组值,一组是宝宝体内某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组是该微量元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爸妈不仅需要关注宝宝的检测数值是否在正常值以内,更要关注它们是不是在正常值中间的位置,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快速成长的需要。
1、钙: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因此,如果爸妈看到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可能并不代表孩子体内不缺钙。爸妈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多汗、夜惊、烦躁、肋骨外翻等表现,同时,还需要检查骨密度、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等其他指标,以此进行综合判定。
2、铁:关注宝宝体内铁的数值时,需要注意因为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铁来造血、运送氧气,所以当铁的数值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时,宝宝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尤其是在6个月2岁大时最多见,包括脸色苍白疲乏、头晕、食欲不振、口炎、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发生贫血以前,铁减少就可能已经对机体的多项功能造成影响了。
3、锌:锌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影响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起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而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在大量出汗时很容易丢失锌,腹泻会妨碍锌的吸收,发热、生长发育时锌的需要量会增加。因此,锌的数值也应在正常值范围的中间以上,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的需要。
4、铜:铜是参与造血和骨骼发育的元素,一般很少出现缺乏。即使缺乏,大多也是由于食物过于单一而出现的,所以,只要注意让宝宝多吃橙、红、黄色的食物即可。不过,当铜的数值过高时,也会影响钙铁锌的吸收。因此,一般在正常值中间就好。
5、铅: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能引起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使宝宝表现出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干扰宝宝的骨骼和造血系统,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肾脏和心脏,使智力下降。宝宝铁不足时,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6倍。一般月龄越小的宝宝,体内的铅含量应该越低。铅的正常值是0—100ug/L,但一般宝宝的这项检查值最好不要超过50ug/L。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一个参考。因为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诊断,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作判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检测者近一两天的饮食状况也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而包括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水平等在内的因素也会影响其结果。
绿叶菜补充宝宝微量元素
绿叶菜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绿叶菜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蔬菜,是蔬菜有益健康的代表,对健康的益处几乎不可替代。每天用餐都应保证食用绿叶菜,保证身体的健康运行。那么,我们来了解绿叶菜到底有怎么样的营养价值。
1 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提供大量的钙钾镁元素和维生素K。充足的钾镁元素供应能减少钙的流失,而维生素K对于钙元素沉积到骨胶原上是必需的。同时,很多绿叶蔬菜富含钙而草酸含量并不高,如油菜、小白菜、芹菜等,也是钙元素的较好来源。
2 对保证正常视力有益。提供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所有深绿色叶菜都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目前的测定发现,菠菜等深绿色叶菜中的叶黄素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中转变为维生素A,而在暗光和光线强弱变化时(比如看电脑、手机、电视时)维生素A的消耗会增加。叶黄素不仅有利于帮助紧张用眼人群预防眼睛疲劳,还对预防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有肯定作用。
3 对预防维生素缺乏有益。绿叶蔬菜能够提供相当多的维生素B2,大量吃绿叶蔬菜的人,很少会患上烂嘴角、舌头痛、嘴唇肿痛、阴囊湿疹等和维生素B2缺乏有关的疾病。其中维生素C也比较丰富。尽管经过烹调会损失最多一半的维生素C,但它仍然比苹果梨桃所供应的维生素C要多得多。
4 对预防出生畸形有益。提供丰富的叶酸。顾名思义,叶酸是绿叶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绿叶蔬菜是膳食中叶酸的最重要来源。缺乏叶酸会导致出生畸形风险上升,还会导致同半胱氨酸(或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上升,而中老年人这个指标的上升也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
5 对控制体重有益。和番茄、萝卜、冬瓜等蔬菜相比,绿叶蔬菜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在一餐中食用半斤少油烹调的绿叶蔬菜能有效增加饱感,延缓食物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有利于控制食量。减肥者的膳食中必须包括大量的绿叶蔬菜,能在减少主食、减少油脂的同时避免饥饿感,保证减肥过程可持续。
6. 对提高运动能力有益。深绿色叶菜中富含硝酸盐,而硝酸盐本身无毒,它在被人体摄入之后缓慢地转变为一氧化氮,起到扩展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作,而且能提高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提高运动能力。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甚微,但它的缺乏和过剩与宝宝的健康密切相关,其含量过高或偏低,均可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可初步了解机体微量元素的贮存状况,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
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相对较少,不提供能量,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进食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检测人体微量元素有“尿检”、“乳检”、“血检”、“发检”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血检”和“发检”两种。血液和头发都可以准确测定微量元素,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目前我国的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尤其是妇幼保健单位、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等,已经将人体元素(铅、锌、铜、钙、镁、铁等)检测作为常规项目。目前可用于人体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分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但在临床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为生化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这几种。
微量元素检查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微量元素主要检查钙、铁、锌、铜、镁和血铅的含量。当家长拿到宝宝微量元素的检测报告,通常会比较关注两组数据。一组是孩子身体含有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组是这些微量元素是不是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其实,家长不但要关注宝宝检测的数值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更要注意它们是否在正常范围值的中间位置,这样才能清楚宝宝的需求,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1.钙
它占血液成分的1%,却占骨骼中的99%。当身体中缺乏钙时,血液就会吸收骨骼中的钙,以此来维持血液中的钙浓度均衡。所以,父母看到宝宝的血液中钙的成分值标准,并不意味着宝宝不缺钙。家长日常还需要多注意宝宝是否有烦躁、夜惊、多汗等症状。此外,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在检测孩子体内钙含量的同时还需要检查骨密度、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定孩子是否有缺钙现象。
2.铁
宝宝到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铁来造血与输送氧气。一旦身体中含有的铁比正常值的中间值还低,宝宝可能会有面色差、容易疲劳、头部发昏、没有胃口、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尤其集中于幼儿六个月到两岁之间。家长需注意,宝宝在出现贫血前,身体就会因为缺乏铁,而已经影响了多种机体功能。
3.锌
锌的数值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缺乏锌会引起锌缺乏症,但是吸收太多会出现锌中毒。同时,锌还对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锌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各组织的修复以及保持正常的味觉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宝宝体内含有的锌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值的中间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茁壮成长。
4.铜
食物过于单一是造成体内铜元素缺乏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防止体内铜元素的缺乏。但是家长也要注意控制宝宝体内的铜含量,如果数值超过正常范围,那么也会干扰到宝宝吸收钙铁等其他元素。因此,保持在正常值的中间就可以了。
5.铅
铅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会让宝宝容易发脾气、会暴躁、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也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及造血,甚至还会对宝宝的肾脏以及心脏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干扰宝宝智力发展。一般来说,宝宝越小体内含有的铅的量应该越少。家长要注意,正常幼儿关于铅的检查值低于50ug/L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