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治疗方法
尿蛋白治疗方法
治疗尿蛋白治疗方法其实也是比较多的,虽然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疗效优势比较多,但是疾病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大,且费用十分的昂贵。尤其是患者们此时进入尿毒症期,病人在进行疾病治疗时会更加痛苦,这痛苦不仅来源于身体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但现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一双眼睛死盯着数值不放,必然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治好肾病。
近年来,由于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肾病治疗上,与世界先进科技接轨所衍生出的微化中药渗透治疗,在肾病治疗领域创造出神奇效果。对肾脏病的恢复、肾功能的改善及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延长上起到了明显作用。疗肾脏病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对每一种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归纳,辩证准确地用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微化技术改善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率,从根本上提高药效,迅速改善症状。
所以,我们在进行尿蛋白治疗方法上,必须要结合自己的疾病状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并且到正规的医院对疾病采取诊治。才可以保证身体上的病情尽快的好转起来的。这点知识我们要加以重视才好。
蛋白尿怎样治疗
蛋白尿西医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治疗
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疾病预后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
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方法有哪些呢,狼疮肾炎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控制狼疮病情,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发现肾损害并尽早治疗师非常重要的,狼疮肾的早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部不适,经化验尿中可出现红细胞蛋白质和管型,肾功能早期正常,晚期多有改变,并且可发展成尿毒症。
根据狼疮肾的表现结合全身情况中医把其分成肾阴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肾虚瘀滞和湿热蕴毒型,如持续尿蛋白,腰酸、五心烦热,或自觉内热,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治以滋阴补肾之法,选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药物有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经研究本方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如疲劳乏力,面色不虚,下肢浮肿,腰酸,尿蛋白时间长者,治应健脾益肾,选用春则汤加味,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猪苓等;尿蛋白伴有潜血,肢体瘀斑,局部红斑者,是肾虚血瘀所致,治以补肾活血,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主要药物用细生地、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知母等等。临床有些药物能降尿蛋白,治疗狼疮肾,在各种证型均可选用,如黄芪、白花蛇草、六月雪、芡实、鬼箭羽、等等。
狼疮肾是狼疮活动损伤的一部分,随着对狼疮的全面治疗,尿蛋白一起好转。也有部分患者全身病情好转后留有顽固性蛋白尿,这些患者坚持服用中药较长时间,才能使尿蛋白好转,不可短期服用后仍有尿蛋白就停药中药,是治疗效果降低。以上所列药物在治疗狼疮肾的同时,对其他的脏器也有强壮作用。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最早的感受是精神振作,体力恢复,港澳减少,疲乏等症状消失,蛋白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在病情取得稳定的基础上,将激素逐渐减下来。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方法。肾病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现肾病症状,选择正规的肾病医院进行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1、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呢
出现尿蛋白病理上是肾脏内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内滤过和粘膜屏障消失或严重破坏。常规的西医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起到缓解,一过性减轻肾内变态反应强度,暂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但西医也有很多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
治疗肾炎蛋白尿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也可降蛋白尿,降血压,保护肾功能。
环孢素和酶酚酸酯,这类药有较肯定的降蛋白尿作用,但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是其缺点。常规用药只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并不治本,患者还需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主动配合治疗,饮食、生活上严格控制,争取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2、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专家指出,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最容易导致尿蛋白。一般的情况下,蛋白都会被吸收,但是肾脏出现损伤的时候,根据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会出现功能下降,这时就会有蛋白没有被吸收而漏出,从而导致了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其实除了肾病意外,尿路感染等也会导致尿蛋白的偏高。
尿蛋白偏高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造成的。过去,我们只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而很少在肾小球滤过膜的治疗上下功夫。所以即便是尿蛋白和潜血在一段时间内减少或者消失,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得到解决,肾小球的滤过膜没有得到修复。在药物作用消失以后,或者因为某种原因的诱导下,尿蛋白、潜血又会卷土重来。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
尿蛋白治不好
有人问,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尿蛋白的护理怎么做?这就需要结合病人处于的病情阶段来定。肾病尿蛋白高的病人,依据肾脏内残存肾固有细胞的多少,明确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蛋白尿,延缓病情进展。有效治疗尿蛋白高,控制肾病病情进展,必须从尿蛋白高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首先: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尿蛋白出现异常值时治疗的基本在于饮食疗法。一般,诊断为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症、肾炎、肾病变时,必须保持平静,服用医生所指示的药物。诊断为肾炎、肾病变时,必须接受肾机能检查。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其检查结果不良时,就要限制运动,并实施饮食疗法。肾障碍的治疗基本在于饮食疗法。由此可见,尿蛋白良好饮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控制一日内食盐与蛋白质的摄取量。当前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如果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的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是其他疾病。尿蛋白根本治疗方法,尿蛋白异常:尿蛋白2、尿蛋白3个加号。中西医结合方法是在肾脏细胞的坏死导致尿毒症的理论下,其目的是从各个相关环节阻断肾脏固有细胞坏死的进程,切断肾病及尿毒症的进展,恢复可逆的肾功能单位,使新的肾脏细胞再生达到治疗肾病、治疗尿毒症的目的。在肾病早期依靠西药来加强“抗炎、抗凝”作用;在后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即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以后的进程中,主要发挥强大降解作用,来恢复肾功能。
尿蛋白高怎样治疗
一旦患有尿蛋白高,首先要查明病因,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大鱼大肉尽量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脂肪含量比较低,炒菜的时候少放盐,少放味精,不要用一些镇静的,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不要吃进羊肉,狗肉辣椒等等。
避免用一些土蛋白的食物,比如说肉类等等。可以多吃一些山药,南瓜,土豆等等,让膳食的热量达到规范的水平,如果身体出现浮肿和高血压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盐,多喝水,适当的运动锻炼。
平时可以适当的运动,但是用种量不能太过于大中国上面工作上压力也不要太大,不要经常生气,发火一定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一定要注意,千万要戒烟戒酒,平时也要注意尿路的感染,一旦身体出现了大单要及时的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尿蛋白增高一般都是由于肾脏受损引起的,所以说平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剧烈运动,大量的饮酒一定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耽误病情,平时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尿蛋白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尿蛋白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尿蛋白,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尿蛋白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尿蛋白。如存在肾动脉狭窄,可根据狭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肾动脉扩张治疗,服用一些具有保肾、护肾功能的中成药物。
中医如何治疗红斑狼疮
根据狼疮肾的表现结合全身情况中医把其分成肾阴亏虚型、脾胃两虚型、肾虚瘀滞和湿热蕴毒型,如持续尿蛋白,腰酸、五心烦热,或自觉内热,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治以滋阴补肾之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和相应的为化中药外敷渗透治疗,主要药物有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经研究本方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
如疲乏无力、面色不华、下肢浮肿、腰酸、蛋白尿时间较长者,为脾肾两虚,治应健脾益肾,选用对症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渗透或口服春泽汤加味,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猪苓、泽泻等。
尿蛋白伴有潜血,肢体瘀斑,局部红斑者,是肾虚血瘀所致,治以补肾活血,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口服或用起效较快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主要药物用细生地、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黄柏、知母等。
如尿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腰酸腰痛、发热、心烦、浮肿、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内聚,化热成毒的表现,治疗上利湿清热解毒,用五苓散加味或采用相应的微化中药方剂,主要药物有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马鞭草、六月雪、苦参、赤小豆等。临床有些药物能够降尿蛋白,治疗狼疮肾,在各种症型均可选用如黄芪、白花蛇舌草、六月雪、蝉衣、芡实、落得打、意苡仁、连须、鬼箭羽、仙灵脾等。
狼疮性肾炎是狼疮活动损伤的一部分,随着对狼疮的全面治疗,尿蛋白一起好转,也有部分患者全身病情好转后留有顽固性蛋白尿,这些患者坚持外敷或服用中药较长时间,才能使尿蛋白好转,不可短期服用后仍有尿蛋白就停用中药,使治疗效果降低。
以上所列药物在治疗狼疮肾的同时,对其它的脏器也有强壮作用,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最早的感受是精神振作,体力恢复,感冒减少,疲乏等症状消失,蛋白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在病情取得稳定的基础上,将激素逐渐递减。
蛋白尿如何治疗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疾病预后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通过以上介绍,对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也是有着很好认识,这类疾病治疗上,都是需要对饮食进行控制,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也是要长时间进行,这样可以疾病稳定。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尿蛋白高怎么办?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尿蛋白一般为40~80毫克,上限为150毫克,称为生理性尿蛋白。由于量少,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超过150毫克/日,即属于异常蛋白尿。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尿蛋白高怎么形成的?
尿蛋白的形成是由于各种病理损伤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进而损伤了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引发了炎症性反应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如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滤过孔径增大或闭锁、电荷屏障损伤、通透性增强,此时血浆蛋白就会大量漏出。血浆白蛋白的漏出量大大超过肾小管的再吸收量,从而形成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高就是肾病吗?
尿中出现了蛋白也不一定就是肾病,不能以一次尿蛋白定量检查就下诊断。正常人在特殊状态下,也会出现尿蛋白高的状况。比如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尿蛋白,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尿蛋白即可恢复正常。
当然,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其阳性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一。也就是说,尿蛋白高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您肾脏已经受损,发生了炎症反应。
尿蛋白出现异常值时该怎么办?
1、不能以一次检查就下诊断
第一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的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是其他疾病。有肾脏疾病时,还要做其他肾功能检查,再做综合的诊断。
2、治疗的基本在于饮食疗法
诊断为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症、肾炎、肾病变时,必须保持平静,服用医师所指示的药物。
诊断为肾炎、肾病变时,必须接受肾机能检查。其检查结果不良时,就要限制运动,并实施饮食疗法。肾障碍的治疗基本在于饮食疗法,由此可知饮食疗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遵守医师指示,控制一日内食盐与蛋白质的摄取量。
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出现尿蛋白病理上是肾脏内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内滤过和粘膜屏障消失或严重破坏。常规的西医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起到缓解,一过性减轻肾内变态反应强度,暂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但西医也有很多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
治疗肾炎蛋白尿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也可降蛋白尿,降血压,保护肾功能。
环孢素和酶酚酸酯,这类药有较肯定的降蛋白尿作用,但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是其缺点。常规用药只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并不治本,患者还需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主动配合治疗,饮食、生活上严格控制,争取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尿蛋白治疗方式
要了解蛋白尿如何治疗,需先了解此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并非出现蛋白提到蛋白尿的症状就一定是肾病,一些蛋白尿的产生是运动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此时的蛋白尿无需治疗,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休息以及调节,尿蛋白会很快的消除,恢复正常。
蛋白尿的产生原因还可能有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等。所以,判断蛋白尿是何种原因造成,还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将自己的化验检查各项综合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给出明确诊断。
蛋白尿虽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如果一经判断蛋白尿属于肾病原因造成,那么在治疗上就要系统综合的来施治,肾病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因为肾脏实质单位,受到了外部因素的侵害,从而启动了肾脏纤维化,导致部分肾小球受损,肾小球孔径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才导致大分子的蛋白物质漏出。那么蛋白尿如何治疗呢?
专家提醒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当出现尿蛋白时不要慌张与盲目,首先要确诊自己的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是否是肾脏损伤而出现的蛋白尿。一旦确诊为病理性蛋白尿,需要及时的采取正确的蛋白尿治疗手段,以制止病情埋下复发及蔓延的隐患。
治疗蛋白尿一定要彻底,要针对蛋白尿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肾脏组织受损进行修复,切莫治标不治本,导致病情加重而多少年后发展到肾衰竭。蛋白尿耽误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此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蛋白尿的问题,而是如何恢复肾脏功能,降低血肌酐与尿素氮,避免透析或延长透析。
白蛋白治疗的方法
蛋白尿的病因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
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蛋白尿
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
2.组织性蛋白尿
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尿蛋白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关系
我们用银染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表达变化,观察二者的关系,及各自与肾脏小管间质变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SDS-PAGE分型在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明确MCP-1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部分实验依据,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白蛋白往往是蛋白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以刺激肾小管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介导肾间质小管炎症及纤维化.但有学者证实,肾炎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较正常人发生了改变.而且,白蛋白在尿液中也可能会改变,与在血浆中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肾炎患者尿液中白蛋白与疾病关系应该更符合真实的病理生理状况.正常人体血液中并不存在白蛋白多聚体(urinary albumin polymers,PAs),Doman等发现,只有当白蛋白分子离开血循环后发生改变、存在低分子量尿超滤因子(该种超滤因子分子量少于700d,既不是肽、氨基酸,也不是脂肪酸),且尿标本必须在-14℃冷冻至少48小时,尿白蛋白才能聚合成PAs.众多研究表明,尿PAs并非一种简单的人为现象,而可能是从组织学及功能水平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为此,我们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PAs的存在,探讨它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尿白蛋白片段(urinary albumin fragment,uAF)是尿液中修饰型白蛋白经SDS处理后断裂、分裂而成的分子片段.Yagamem等认为其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但uAF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罕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肾炎患者尿液中uAF进行研究,探讨它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中医治疗蛋白尿的方法
1、祛风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因外感风邪,内扰及肾而致病情加重、尿蛋白增多之证。症见恶风发热,头痛肢酸,喷嚏流涕,或喉痒咳嗽。兼寒者则见恶寒较重,舌苔白,脉浮紧等,治宜祛风散寒,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有苏叶、荆芥、防风、穿山龙、青风藤、苍耳子等;挟热者,则有发热较甚,咽痛口干,痰黄,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用祛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鱼腥草、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土牛膝、浮萍等;兼气虚者,多见感冒反复发作,恶风多,舌偏淡,脉浮缓,治宜益气祛风,选用玉屏风散加减,常用药如黄芪、防风等。
2、清热解毒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热毒或湿毒壅滞,内攻于肾之证。症见乳蛾肿痛,或疮疖红肿,或皮肤湿疹,发热口苦,溲赤,舌红,苔黄或白,脉滑数,尿检蛋白增多或久治不愈,可选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玄参、大青叶、紫草、七叶一枝花、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3、利水祛湿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湿热或湿浊内盛,迫精外泻之证。症见头面眼睑或全身浮肿,胸腹满闷,尿少短赤,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沉弦,尿检蛋白量多或迁延不愈,可选胃苓汤、防己黄芪汤或清利方加减。常用药如防己、玉米须、白茅根、薏苡仁、苍术、石苇、白花蛇舌草、金钱草、葫芦茶、荠菜、小蓟、猪苓、泽泻等。
4、活血祛瘀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瘀血内阻、肾气失固之证。症见面色黧黑,皮肤有瘀点(斑),腰痛如刺,固定不移,血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尿蛋白久治不愈,方选益肾汤加减。常用药有益母草、丹皮、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生山楂等。
5、平肝熄风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阴虚阳亢,虚火扰肾之证。症见头晕胀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颜面潮红,腰酸耳鸣,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尿检蛋白量多,迁延不愈,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有地龙、钩藤、僵蚕、白蒺藜、夏枯草、蜈蚣、金黄色蝎子、稀莶草等。
6、健脾益气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之脾气虚弱证。症见面色浮白,神疲肢倦,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弱,尿检蛋白量多或迁延不愈,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可用黄芪、党参、山药、莲子肉、葛根、升麻、人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