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尺桡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

尺桡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与以下两个疾病进行鉴别:

1.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受伤后,除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外,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拇指不能内收,其他四指不能外展及内收。

2.正中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骨折复位后往往能自行恢复。受伤后可出现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肱骨骨折为何易损伤神经

肱骨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据统计,肱骨干骨折的患者中桡神经受累的约占5%-10%。这与桡神经的解剖路径有关,桡神经紧贴肱骨干后方的桡神经沟走行,如果遇到较大的暴力,骨折移位较多或搬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固定措施,均可以造成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后的表现:不能抬手腕,不能翘大拇指,不能把手完全伸直,手背虎口区感觉麻木。

肱骨骨折损伤桡神经常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近端尖锐,似刀样,向前下移位,在外力作用下与前方组织切割造成桡神经损伤及其它组织合并损伤和压迫;

②肱骨中下1/3处,桡神经与肱骨紧贴,骨折后断端可对桡神经产生牵拉、嵌压、撕裂等方面的力量,致神经损伤。另外骨折移位时断端尖锐骨面切割桡神经造成断裂、挫伤;

③骨折后中途搬运不当或治疗不当使神经牵拉、撕裂或者嵌压,致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是肱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桡神经损伤是由于牵拉和挫伤造成的不完全损伤,在数日至数月能够自行恢复。

周围神经损伤针灸改善

周围神经损伤以桡神经损伤和腓总神经损伤最常见。针灸治疗一般以循经取穴和按神经干取穴相结合。[1]

参见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的针灸治疗:选穴分肩贞、曲池与手三里、合谷两组,每次取一组,使用电针机,肩贞及手三里接负极、曲池和合谷接正极,频率为20~30次/分,逐渐加大电量,以患者出现抬腕动作或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隔日1次。另外,可配合梅花针,穴位注射等法治疗。[2]

参见腓总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的针灸治疗,取用患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太溪、商丘等穴。刺委中要求有触电样感觉向足底或足背外侧放散,足三里、阳陵泉、太溪行提插捻转补法,解溪、太冲、商丘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另外,可配合梅花针、电针、穴位注射等法[3]。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臂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中任何2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臂丛损伤部位临床上以胸大肌锁骨部代表颈5、6背阔肌代表颈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肌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别损伤在锁骨上下健康搜索的重要根据。

3.定位诊断

(1)臂丛神经根损伤:

①上臂丛(颈5~7)损伤: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然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臂丛(颈8胸1)损伤: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健康搜索的运动尚属正常。

②内侧束损伤: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健康搜索,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背、肩胛下神经麻痹,三角肌、小圆肌伸肌群、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臂丛神经受累诊断详述

①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 正中,桡,尺神经)中,有任何两组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②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③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臂丛神经受累需要做如下鉴别:

Ⅰ臂丛神经根损伤

从理论上分析只有相邻两神经根同时损伤时才可见临床症状与体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单根代偿现象与双根组合现象。为了叙述方便,将臂丛神经根分为上臂丛及下臂丛。上臂丛包括C5-7神经根;下臂丛包括C8神经根与T1神经根。

①上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能伸,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上肢外侧感觉大部缺失,拇指感觉有减退,第2-5手指,手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检查时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著,上臂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为著。另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上述症状与臂丛上干(C5,C6)损伤类同,是否合并C7损伤,主要检查背阔肌及指伸总肌有无麻痹现象。如果有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受限,以及肩胛提肌与菱形肌出现麻痹时,即表示上臂丛神经根在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撕脱伤。

面肌痉挛的诊断鉴别方法有哪些

⒈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面神经麻痹后的面肌抽搐

面神经损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时可产生面肌抽搐。这种面抽常伴有瘫痪肌的挛缩或联带运动(如张口时眼睛不自主闭合),在作自主运动如露齿时,抽搐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口角歪向健侧。

⒉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继发性面肌痉挛

桥小脑角肿瘤、颅内炎症、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颅脑损伤以及面神经瘫痪后等引起的面肌痉挛,多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的表现。

⒊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臆症性(功能性)眼睑痉挛

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多系双侧性,仅仅局限于眼睑的痉挛,抽动时双侧同步,而颜面下部的面肌则并不累及。

⒋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习惯性面部抽动

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为双侧性,可为意志暂时控制。肌电图检查出现的肌收缩与主动运动时所产生的一样。

⒌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表现为双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伴有四肢、躯干类似的不自主运动。

⒍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局限性癫痫

局限性运动性癫痫其抽搐幅度较大,并往往累及颈、上肢、甚或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按大脑皮层运动区顺序扩散的局限性癫痫发作。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脑电图检查可有癫痫波。

⒎面肌痉挛鉴别诊断之痛性抽搐

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原发性面肌痉挛病程长,症状重,亦可引起面部疼痛,但疼痛程度较轻,无诱发疼痛触及点。

上肢发麻如何确诊

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

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

(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

(2)锁骨下臂丛损伤:

3.放射性臂丛损伤。

4.产瘫。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臂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 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中任何2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臂丛损伤部位 临床上以胸大肌锁骨部代表颈5、6背阔肌代表颈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肌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别损伤在锁骨上下的重要根据。

3.定位诊断

(1)臂丛神经根损伤:

①上臂丛(颈5~7)损伤: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然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臂丛(颈8胸1)损伤: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②内侧束损伤: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背、肩胛下神经麻痹,三角肌、小圆肌、伸肌群、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麻痹:由突触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引起四肢近端肌、Ⅲ- Ⅶ和Ⅹ对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和呼吸麻痹的一组综合征。

手指或手臂部刺痛及麻木感: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多主诉在本病初发时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为多见。

一旦确诊,如若症状尚轻,则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转,如若症状明显,并出现手内肌明显萎缩,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阻止病情发展,以免造成手内在肌不可逆的严重萎缩,导致手的功能严重障碍。

尺桡神经损伤的病因

桡神经损伤较常见。原因如下:

1.由于桡神经在上臂贴近肱骨,在前臂也较靠近桡骨,因而骨折时常同时受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常被埋于骨痂中。

2.牵拉或压迫而使其受伤。例如上肢外展过久或头枕上臂入睡等。

3.枪弹伤,切割伤。在战时或角斗时直接致伤。

4.手术损伤:例如桡骨头切除术或肱骨手术时致伤。

5.骨痂生长过多或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有什么症状

常见症状:食指感觉消失、手麻 、手臂肌肉萎缩、臂丛神经受累、神经根损伤、上肢周围性瘫痪

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

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

(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

(2)锁骨下臂丛损伤:

3.放射性臂丛损伤。

4.产瘫。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臂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 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中任何2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臂丛损伤部位 临床上以胸大肌锁骨部代表颈5、6背阔肌代表颈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肌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别损伤在锁骨上下的重要根据。

3.定位诊断

(1)臂丛神经根损伤:

①上臂丛(颈5~7)损伤: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然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臂丛(颈8胸1)损伤: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②内侧束损伤: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背、肩胛下神经麻痹,三角肌、小圆肌、伸肌群、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神经损伤如何鉴别诊断

(1)Ⅹ线头颅片、颅底断层摄片、CT扫描 通过骨折线走向推断脑神经损伤;

(2)MRI 颅底薄层扫描偶可见神经根肿胀、出血、断裂情况;

(3)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可检测视神经、听神经损伤情况;

(4)肌电图检查可测定面神经的损伤并判断预后。

相关推荐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1、开放复位内固定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2、手法复位外固定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

神经根型颈椎病该如何治疗

鉴别诊断:颈脊神经共有8对,并支配不同部位,因此当其受累时,视受累部位不同而症状的分布与差异较大。在临床上,以颈5~8脊神经根受累较多,故以此为重点对易混淆的疾病鉴别。本病应与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相鉴别。必须将本病的根性痛与干性痛(主要是桡神经干、神经干与正中神经干

神经损伤的前期症状有什么

1.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2.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

神经损伤的诊断

(1)Ⅹ线头颅片、颅底断层摄片、CT扫描 通过骨折线走向推断脑神经损伤;(2)MRI 颅底薄层扫描偶可见神经根肿胀、出血、断裂情况;(3)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可检测视神经、听神经损伤情况;(4)肌电图检查可测定面神经的损伤并判断预后。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1.解除骨折端的压迫 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多为压迫性损伤,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1~3月后,如神经未恢复再考虑手术探查

手外伤的检查方法

手外伤涉及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需作相应有关检查。断指再植病人有时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影响全身情况者行血液物化测定及血气分析等。一、皮肤损伤的检查1、了解创口的部位和性质:根据局部解剖关系,初步推测皮下各种重要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的可能性。2、皮肤缺损的估计:创口皮肤是否有缺损、缺损范围大小、能否直接缝合和直接缝合后是否会影响伤口愈合。3、皮肤活力的判断:损伤的性质是影响损伤

脊髓空洞症如何鉴别

1.脊髓肿瘤 脊髓髓外与髓内肿瘤都可以造成局限性肌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在肿瘤病例中脊髓灰质内的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分泌出蛋白性液体积聚在肿瘤上、下方使脊髓的直径加宽,脊柱后柱侧突及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类似脊髓空洞症,尤其是位于下颈髓部位有时难以鉴别。但肿瘤病例病程进展较快,根痛常见,营养障碍少见。早期脑脊液中蛋白有所增高,可以与本病相区别。对疑难病例CT、MRI可鉴别。2.颈椎骨关节病 可以造成上

肱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

睾丸损伤的鉴别诊断

1.急性附睾炎、睾丸炎亦有睾丸疼痛及阴囊肿胀等症状,检查睾丸及附睾,肿大、质硬、触痛明显。但本病多见于成年,发病较缓,阴囊虽有肿胀,却无皮肤青紫淤血等改变。常有尿道内使用器械和留置导尿的既往史,且伴有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2.嵌顿性斜疝腹股沟斜疝嵌顿时,可有阴囊部剧烈疼痛症状,且触痛明显。但本病一般有可复性阴囊或腹股沟部肿物的病史,且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无肛门

脑震荡如何鉴别诊断

与轻度脑挫伤临床鉴别困难。如发现意识障碍、头痛加重、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疑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应及时做CT复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脑挫伤鉴别;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依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若是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