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输尿管结石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输尿管结石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一)输尿管结石的发病原因

输尿管结石的病因与肾结石相同。异质成核、取向附生,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基本学说。

(二)输尿管结石的发病机制

输尿管结石多数来源于原发的肾结石,由于重力以及尿路的蠕动作用而下降进入输尿管。所以输尿管结石的成分也与肾结石相同,以草酸盐结石为主,其次为尿酸结石。原发性输尿管结石少见,多继发于一些输尿管疾患,如输尿管息肉、肿瘤、囊肿、狭窄、憩室以及巨输尿管症等,由于输尿管中尿液淤滞,在尿液积聚扩张部位形成结石。

输尿管结石形成后会对输尿管产生各种继发性损害,损伤程度视结石的大小、形状、部位、病史等而定。主要的继发病变有尿路梗阻、继发感染和上皮损伤等。

1.尿路梗阻:由于输尿管管腔狭窄,而且还有生理性狭窄,小的结石很容易在这些狭窄部位停留造成嵌顿。输尿管结石很少会造成完全梗阻,由于结石通常为不规则的枣核形状,所以尿液一般可以从结石周围通过。依身高的不同,成人输尿管全长大约22~30cm不等。输尿管的直径不一,解剖上有3个生理性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内径约2mm;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内径约4mm;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内径约3~4mm。输尿管最狭窄的部分是通过膀胱黏膜下通道进入膀胱的部分,即输尿管膀胱壁段。

2.继发感染:在结石部分或者完全梗阻时容易发生,由于结石损伤输尿管黏膜甚至造成溃疡,降低局部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常常在嵌顿的部位发生输尿管炎及输尿管周围炎。由于输尿管炎性纤维增生和管壁增厚,使管腔狭窄严重,加之结石与黏膜的炎性粘连,结石更加不易排出。后期随着炎症的加重和蔓延,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肾盂肾炎,加速肾脏损害的进程。

3.上皮损伤:由于结石的活动和管壁的蠕动,更易对输尿管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发生黏膜上皮充血、水肿、坏死和脱落,并形成溃疡及炎性纤维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有什么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此病的多发群体是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了解了病因才能有效的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们都对这一问题比较关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

(一)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多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二)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是由致病菌入侵所致,其发病机制与病原菌感染有关,病原菌入侵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分以下几种。

1、上行性感染

大约95%的尿路感染,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而上行到肾脏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上端1~2cm处有少量细菌存在,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尿道黏膜损伤时,细菌才能入侵,繁殖,尿液的冲洗,尿液中的IgA,溶菌酶,有机酸,黏膜的完整性,膀胱移行上皮分泌的抗黏附因子(Muein)均能抵制病原菌的入侵,近年来电镜证实,大肠埃希杆菌表面有许多P菌毛,它们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从而使菌体紧密黏附在尿路上皮细胞上,避免被尿液冲洗掉,大肠埃希杆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抗原,多糖类的K抗原能抑制吞噬细胞杀菌活性,与其致病力直接有关,变形杆菌无P菌毛和K抗原,不易黏附于膀胱的移行上皮,但能黏附于外生殖器的鳞状上皮细胞上,留置导尿管,尿路结石,刨伤,肿瘤,前列腺增生肥大,先天性尿路畸形(包括膀胱壁内输尿管,括约肌发育不全引起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元性膀胱等均是上行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2、血行性感染

血行性感染仅占尿路感染的3%以下,肾的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0%~25%,败血症,菌血症时,循环血中的细菌容易到达肾皮质,糖尿病,多囊肾,移植肾,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镇痛剂或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等增加了肾组织的易损性,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直接感染机会罕见,经淋巴道感染尚未证实。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泌尿道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产生感染,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肾下垂或肾盂积水等均可使尿液排泄不畅而致本病。

(2)泌尿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

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蹄铁肾,双肾盂或双输尿管畸形及巨大输尿管等,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膀胱输尿管反流使尿液由膀胱反流到肾盂,因而增加了患病机会,神经元性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导致尿潴留和细菌感染。

(3)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

导尿,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均可引起局部黏膜损伤,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据统计,一次导尿后持续性菌尿的发生率为1%~2%;留置导尿4天以上,则持续性菌尿发生率为90%以上,并有致严重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危险。

男性尿道结石吃什么药

对于尿结石吃什么药这个问题你一定要引起注意,关于尿结石吃什么药这个问题我很乐意为你解答:尿结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肾脏,输尿管或膀胱里长上了“石子”,不但会引起疼痛,血尿,还会引起尿路感染.如果“石子”长期阻塞泌尿道,造成肾积水,连肾功能都会受到损害.

老年人尿结石发生率相当高,因为老年后骨骼脱钙与骨质疏松,使得骨骼里的大量钙质进入血液,并随尿排出,结果尿内钙含量增加,就容易诱发尿结石.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近三十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提高,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膀胱结石中,原发性结石明显少于继发性结石.

性生活能提高结石排出率

输尿管结石是威胁泌尿系统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按输尿管结石的转归和处理对人体干扰程度的轻重划分,最幸运的就是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其次是可以在体外碎石后排出,相对麻烦的就是需要输尿管镜等手术治疗。

性生活能提高结石排出率?

输尿管结石是否能自行排出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小于6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有较高的自行排出率,但是这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输尿管结石对人体的影响持续存在,包括梗阻、感染和肾绞痛。在等待结石自行排出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除了顺其自然和随波逐流之外,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缩短这个时间。所以,当阅读到“性生活或许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文献时,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乍一看到性生活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文献,小编也颇感疑惑,因为类似促进结石排出的民间套路,包括跳绳、蹦楼梯、颠拖拉机等土方法还是有不少的。但定睛一看,这可是发表在国际泌尿外科专业顶级杂志“Urology”上(Can Sexual Intercourse Be an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Distal UreteralSton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2015 Jul;86(1):19-24.影响因子2.188)。

这是一篇前瞻性、多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达到循证医学II级证据水平。作者Doluoglu来自于土耳其Clinic of Ankara Trainingand Research Hospital 泌尿外科。该研究包含了90名男性远端输尿管结石患者,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患者每周进行3-4次性活动,第二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坦索罗辛0.4mg/天,第三组仅进行对症处理并作为对照组,2周和4周后分别统计结石排出率。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结石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性活动组中结石自发排出率为83.9%,其余两组的结石排出率则分别为47.6%和34.8%;三组患者平均结石排出时间为10±5.8、16.6±8.5和18±5.5天。

作者的研究灵感来自于已知性交过程中,阴茎海绵体神经受刺激后可激活硝基能神经纤维,从而释放NO(一氮氧),而现有研究表明NO可以舒张膀胱壁内段的输尿管,为该研究的预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然,这种一氮氧理论不适用于女性,所以该研究没有包含女性患者。但请稍安勿躁,铁柱想起以前老大夫曾经说过,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可以通过直肠(或阴道)按摩来促进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不过尚缺乏实践支持。

那么,吃什么能助排石呢?

1.多饮白开水:多饮水使尿液得到稀释,钙离子和草酸根的浓度就会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钙结石。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肾结石发病率下降86%。

2.合理补钙,尤其饮食上补钙:肾结石患者往往“谈钙色变”,错误地认为肾结石的元凶是钙,其实不然,肾结石患者也需要补钙。

3.多食黑木耳:黑木耳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脱、分化、溶解,排出体外。

4.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结石发生。

5.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它也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

不按时吃饭也会得结石

不按时吃饭也会得结石?输尿管结石是结石病里边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患者要承受极大的绞痛,常常痛不欲生。很多原因都能导致输尿管结石的发生,尤其是不当的饮食更是会导致输尿管结石的降临,专家表示,三餐不定时进食的人群更容易得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的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中医称为石淋、沙淋等。输尿管结石除可引起腰痛、腹痛、尿血等症状外,主要危害是可引起尿梗阻、造成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影响肾脏功能。

据研究,每日尿量少于1000毫升者,晶体产生的机会明显增加,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则处于成石的危险境地。因此,保证尿量的排泄是防治输尿管的结石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有关研究表明:晚餐太晚可大大地增加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这是因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4至5小时,如果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上床睡觉,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之就会形成结石。

有关专家认为,晚餐最佳时间应在下午6时左右,且要尽量少吃夜宵。多喝白开水是防治输尿管的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正常人每天应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饮水应分布在全天的各个时段,注意餐后2至3小时及夜间的饮水。

结石的主要成分大都来自饮食,所以,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吃得太咸、喝夜啤酒等都是导致结石的重要原因。

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有什么区别呢

1肾结石根据结石发生沉积的部位可以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就包括有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则包括膀胱和尿道结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输尿管结石属于大的肾结石中的一种。

2输尿管结石由于位置的原因,一般来说会有明显的绞痛感觉,容易被察觉,然而肾结石的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大多不会有感觉,多是当肾结石从肾脏位置掉落到输尿管时造成输尿管梗阻才会有所察觉。

3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必须要弄清楚结石的原发位置就是输尿管或者是肾脏部位掉落的,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结石的病症。因此,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必须要进行肾脏部位的检查,并且密切进行观察和排查。

输尿管结石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B超,X线检查,多数上尿路结石不难诊断,但不应满足于此,应同时了解结石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梗阻和感染,肾功能受损的情况,结石成分和形成结石的原发病因,了解结石成分和形成结石的病因,有利于采取措施预防结石的复发。

询问病史中,应注意了解有无形成结石的原发病因和影响因素,以下几点内容值得强调。

1.饮食: 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将增加尿钙,草酸,尿酸的分泌,降低尿pH值和降低尿枸橼酸的分泌,长期饮用牛奶可引起高钙尿症,大剂量维生素C使用也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药物: 使用皮质激素,含铅抗酸制剂,髓襻利尿药,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尿症,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可引起尿酸结石。

3.感染: 尿路感染,特别是产脲酶细菌的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结石,大约30%的草酸钙结石病人都有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历史。

4.活动水平: 截瘫后长期卧床等制动综合征,可引起骨质脱钙,容易形成结石。

5.系统性疾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结节病,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引起肾结石。

6.遗传: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胱氨酸尿症属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有多个成员罹患肾结石者结石复发的可能性可增加4倍。

7.解剖: 泌尿系统的梗阻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区狭窄,蹄铁肾,髓质海绵肾,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都可产生肾结石。

8.手术史:腹部手术史如肠切除引起的短肠综合征及术后腹泻等,都可引起高钙尿症。

鉴别诊断

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诊断容易,临床上的误诊往往与检查不正确,不及时或经验不足因素等有关,急腹症患者如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溃疡病,胰腺炎,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等所引起的疼痛易与输尿管结石发作时的疼痛相混淆,但胆道疾病疼痛多在上腹部并向背部放射,而输尿管结石疼痛则在脊肋角,向输尿管径路放射,胆道疾病发作时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墨菲征(Murphys sign),白细胞略升高,急性阑尾炎疼痛和体格检查阳性征局限于右下腹,并可伴有寒战,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尿常规多正常,亦可出现红细胞,卵巢囊肿蒂扭转和宫外孕一般尿检正常,病变局限于下腹部,必要时可行妊娠尿试验和盆腔穿刺检查以确定有无出血以助鉴别诊断。

腹腔内淋巴结钙化所在部位阴影于不同时间摄片变动很大,输尿管结石阴影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侧位片腹腔内淋巴结钙化和胆石症阴影位于椎体前方,而输尿管结石位于椎体前沿后方。

肝管结石的病理病因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国外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低,一组2,700例胆系手术中仅占1.3%且大多数为继发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经上行移居在肝仙胆管而形成。但在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我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胆管结石剧烈的绞痛发作及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常与饮食无规律有关。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相关推荐

膀胱结石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除营养不良的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代谢性疾病均可继发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肿瘤等,均因尿液滞留容易诱发膀胱结石形成。膀胱异物如导管、缝线等,可作为核心,继发膀胱结石形成。另外,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可见以虫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 二、发病机制 我国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的混合结石,结石常以尿酸为中心发展为含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的感染性结石。结石对膀胱壁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膀胱壁充血水肿或出血,并发感染时可形成泡状水肿,溃疡并可有黏性脓液。 结石

哪些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好

硫代硫酸钠:有资料报道,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用本品治疗,分2期进行,第1期(对照期)给普通饮食和足够液体,维持每日尿量约2000毫升,持续3年。第2期(治疗期)给硫代硫酸钠,每次1.5克,泌尿系结石患者每日2次,每次用100毫升液体稀释口服,连服4年。结果治疗期无新结石发现,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本品治疗4年以上,无不良反应。 硫酸镁:25%硫酸镁10毫升加入20毫升葡萄糖液内在10分钟内静脉推注,然后用25%硫酸镁20毫升加用5%葡萄糖500毫升内,以每分钟2~5毫升的速度静滴,泌尿系结石患者每日1次,直至症

输尿管结石症状是什么 输尿管结石发作怎么办

输尿管结石的主要发作症状是血尿和疼痛,疼痛的性质是以绞痛为主,疼痛剧烈难忍,少数患者可以疼到在地上打滚的程度,这个时候可以注射解痉药。长期输尿管结石可以引起肾积水,导致肾功能不良,疼痛缓解后应该根据情况,选择碎石或取石治疗。(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肾结石会影响性功能吗 肾结石会影响同房吗

一般来讲,肾结石在同房的时候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但是在同房的同时,会导致肾结石的移位,进入输尿管后变成输尿管结石,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 同房生活会引起肾结石移位,这是因为在同房过程中,因为急剧的腹部运动使肾结石发生移动进入输尿管,从而让肾结石患者发生剧烈的疼痛。

膀胱结核病因

(一)发病原因 膀胱结核是泌尿系统结核的一部分,多来自肾结核,由于结核尿的污染以及从黏膜下沿输尿管蔓延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肾结核尿的污染,以及输尿管结核沿黏膜下的蔓延,使膀胱三角区很快出现充血、水肿,逐渐出现结核结节。三角区首先受累,并很快蔓延到膀胱全壁,结核结节融合,豆渣化,形成溃疡。溃疡如果广泛侵入膀胱肌层,即使切除患肾之后,膀胱肌层中仍会发生严重的纤维化。这就使膀胱肌肉丧失伸张能力,容量减少,形成结核性小膀胱——膀胱挛缩。膀胱结核性溃疡严重时,少数病例可穿透膀胱全层,侵入及穿透其他器官组织,形成

输尿管结石诊断鉴别

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对于治疗一个疾病而言,做好准确的鉴别诊断那是非常重要的。输尿管结石这个问题,其鉴别诊断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之中的知识吧。 鉴别诊断 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诊断容易,临床上的误诊往往与检查不正确,不及时或经验不足因素等有关,急腹症患者如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溃疡病,胰腺炎,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等所引起的疼痛易与输尿管结石发作时的疼痛相混淆,但胆道疾病疼痛多在上腹部并向背部放射,而输尿管结石疼痛则在脊肋角,向输尿管径路放射,胆道疾病发作时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反跳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影响和治疗

一、影响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对身体的主要影响,一是可引起剧烈的肾绞痛,二是引起梗阻致肾积水损害肾功能,合并感染将加重损害。因此,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去除结石,解除梗阻。 二、治疗 1、保守治疗:结石较小(直径

输尿管结石的症状

输尿管结石的症状和肾结石的症状基本相似。结石的大小与梗阻、血尿和疼痛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在输尿管中、上段部位的结石嵌顿堵塞或结石在下移过程中,常引起典型的患侧肾绞痛和镜下血尿。疼痛可向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血尿为肉眼可见。输尿管膀胱壁间段最为狭小,结石容易停留。由于输尿管下段的肌肉和膀胱三角区相连,并且直接附着于后尿道,故常伴发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特有症状。在不影响尿流通过的较大结石,可仅有隐痛,血尿也轻。在孤立肾的输尿管结石阻塞或双侧输尿管阻塞,或一侧输尿管结石阻塞使对侧发生反射性

水痘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同属疱疹病毒herpesvirus亚科,病毒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发病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的疱疹性损害,易于复发为其共同特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直径大约150~200nm的球形病毒颗粒,外有双层类脂蛋白包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人类是唯一的自然宿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疱疹痂壳内很快就失去活性;但在疱疹液中,可贮于-65℃长期存活,病毒可用人胚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但不能在鸡胚等一般动物组织中生长。 发病机制

一般膀胱结石如何形成呢

一、发病原因 除营养不良的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代谢性疾病均可继发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肿瘤等,均因尿液滞留容易诱发膀胱结石形成,膀胱异物如导管,缝线等,可作为核心,继发膀胱结石形成,另外,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可见以虫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 二、发病机制 我国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的混合结石,结石常以尿酸为中心发展为含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的感染性结石,结石对膀胱壁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膀胱壁充血水肿或出血,并发感染时可形成泡状水肿,溃疡并可有黏性脓液,结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