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痢疾的偏方 治疗痢疾的简易食疗
治疗痢疾的偏方 治疗痢疾的简易食疗
大蒜粥:将大米煮成粥,临熟前加入大蒜数瓣,用少许食盐调味。大蒜辛辣而温,少食能开胃醒腹,辟秽解毒,祛寒升温。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尤其对痢疾偏于湿重而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者疗效更好。
马齿苋粥:鲜马齿览60克,洗净切碎和大米煮粥,加少许食盐调味。马齿苋能清热解毒、止痢,适用于治疗急性痢疾偏于热者,如泻下赤多白少,纯下赤冻、肛门灼热。
葱白粥:大米煮成粥,熟前加葱白5根再煮,以食盐调味温后再进服。
小儿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⑴贴敷法袁兴石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方药配制: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使用方法: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⑵灌肠法张中芳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此方配制: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治疗痢疾的偏方
1可用棉花汤烩鸡蛋一剂药即可治愈痢疾。可用红、白棉花各5~6个,在用水将棉花冲洗干净,防止农作物残留在棉花上,放入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等烧开后约7分钟,可将棉花捞出,打入一个红皮鸡蛋,将其烧开后,放入少量的红糖即可,等到水温热的时候一次服下。
2盐灸肚脐可治疗痢疾,效果不错。可取1克左右的盐,放入肚脐凹陷处,再滴入2~3滴的温开水,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适合自己的皮肤温度。可用火罐扣在肚脐撒盐的地方拔罐。若避免火烧在肚子上,可把拔火罐做成灯座型放在肚脐边点燃,有了热气就可以拔下来。
3石榴皮也可治疗痢疾,而且用一下就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弄两个石榴皮熬成一碗汤,一次将其喝下去,第二天就可治愈好痢疾。
长竹蛏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清热解毒:蛏子具有清热的作用,夏天食用蛏子可以让人坚持清新。
治疗痢疾:蛏子的价值很高,可用于治疗痢疾。
利尿消肿:蛏子拥有利尿的作用,对于水肿病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食疗选择。
养阴补虚:蛏子的价值在于具备很大的滋补功效,可用于滋阴补虚,女性朋友非常适合食用。
降胆固醇:蛏子还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蛏子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奇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关于蛏子的营养价值,大家现在知道食用蛏子的好处有哪些了吧。蛏子是一种海鲜产品,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盛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钙、磷、铁、热量等,这些成份对身材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所以没有吃过蛏子的朋友也能够试一试哦。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小儿痢疾其实有很多种,比如细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宝宝患有痢疾了,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应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痢疾的种类,对症下药。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较多、时间较久,细菌多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用药时间要长,还应根据患儿的 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停4天,再用药4天,如此用药整个疗程共23~26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药物灌肠,每日1次,疗程7~12天。 还可同时用中药治疗。为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可采用支持疗法,小剂量反复输血或输血浆。
3、细菌性痢疾
顾名思义是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可杀灭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要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在用药的方法,用药的疗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 同。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吡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痢特灵、黄连素等。在用药方法上,有口服和注射,注射分肌肉注入 和静脉输入,还有将药物经肛门注入的灌肠。如前所述采用哪种方法,须根据不同年龄、病情的轻重、痢疾的类型(急性、中毒性、慢性)而决定。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⑴呋喃唑酮(痢特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毫克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0.1克×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克,另一种每片0.5克。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注意事项: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⑶磷霉素钙: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⑷肠炎灵: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拉痢疾偏方怎么治疗 大蒜疗法
偏方:大蒜10瓣
制法:将大蒜瓣煮熟,捣烂,红糖适量拌匀,每日2次,连服3日。或用生大蒜数瓣,捣烂如泥,与1小杯醋服用。
功效:大蒜可以杀菌解毒,大蒜中的挥发油对于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杨梅酒有什么功效 杨梅酒抑菌消炎
酒精本身就具有强效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食物中的很多菌类都有很好的灭杀效果,杨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尤其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具有很好的一直作用,杨梅树的皮含有大量的鞣酸,是治疗痢疾的主要中药材,梅子中也含有鞣酸,也具有治疗痢疾的作用。
苦参有什么作用 治疗大便脓血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中医辨证为湿热积滞,而清除肠道湿热的中药很多,比如黄连、黄柏、大黄、白头翁、秦皮等,但是苦参是治疗痢疾的最有效的药,以清化湿热、通因通用的方法治疗为主。我国中医传统治疗痢疾以苦参为主。
小儿推拿治疗痢疾 推三关
位置: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型穴位。推拿方法: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进行推拿时将掌心向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痢疾的常见食疗偏方
生山楂30克,萹蓄30克,红糖30克,白糖50克,先将生山楂、萹蓄水煎取汁,然后加入红糖、白糖融化。每日服3次,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水煎服,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痢疾兼发热者。
鲜马齿苋250克,红糖30克,白糖30克,将马齿苋捣烂取汁,加入红糖、白糖服之,每日3次。对红白痢疾效果好。
石榴皮30克,柯子30克,乌梅30克,五倍子30克,水煎服,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痢疾、久痢乏效者。
白头翁30克,黄连10克,广木香10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痢疾。
石榴皮,白扁豆花,水煎过滤取汁,代茶频饮,本方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初起。
紫皮大蒜,将蒜捣碎后浸于温开水中一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加入少许糖即可。本方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地榆,槐花,水煎,过滤取汁。加红糖,顿服。本方适用于治赤痢;若加白糖则可治白痢。
白萝卜汁,姜汁,蜂蜜适量,混匀放入锅内蒸煮,一次服完。适用于痢疾诸症型。
乌梅、五味子、胡黄连、赤石脂各等份,研为末,蜜调服之,适用于血痢日久者。
仙鹤草、马齿苋,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本方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人参,白术,肉豆蔻,山药,白芍。水煎,本方有固肠止痢的作用,尤其适合身体虚弱及慢性痢疾患者服用。
绿色蔬菜
在回归自然的今天,吃野菜也成了一种时尚。马齿苋既是野菜又是中药,吃起来既美味,还可以治病。马齿苋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脂肪酸,更兼有不受农药、化肥污染和病虫害侵袭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马齿苋入药疗效高,作为一种治疗痢疾的良药,已明确载于中药大辞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中。据说,这种治疗痢疾的野菜形似马的牙齿,又是一个名叫齿苋的人发现的,因而人们称之为马齿苋。
马齿苋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痢疾以外,还是一味消炎的良药。当人们缺乏睡眠,感到眼痛或视力模糊时,食用马齿苋还有明目之功效,把马齿苋炒干研成粉末调蜜外敷对溃疡、疖肿等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夏季吃苦瓜的好处 生津止渴
苦瓜虽苦,但人吃了可以生律止渴、消 暑解热、去烦渴、治疗痢疾。
哪些中药偏方可治疗痢疾
石榴皮30克,白扁豆花100克,水煎过滤取汁,代茶频饮,本方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初起。
紫皮大蒜60克,将蒜捣碎后浸于120毫升温开水中一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加入少许糖即可。每次服30~50毫升,每3~5小时一次。本方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地榆5克,槐花15克,水煎,过滤取汁。加红糖50克,顿服。本方适用于治赤痢;若加白糖则可治白痢。
白萝卜汁70克,姜汁20克,蜂蜜适量,混匀放入锅内蒸煮,一次服完。适用于痢疾诸症型。
乌梅、五味子、胡黄连、赤石脂各等份,研为末,蜜调服之,每日两次,每次6克。适用于血痢日久者。
仙鹤草、马齿苋各200克,加水1000~2000毫升,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本方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人参15克,白术15克,肉豆蔻10克,山药20克,白芍20克。水煎,每日一剂,每日3次。本方有固肠止痢的作用,尤其适合身体虚弱及慢性痢疾患者服用。
黄连10克,白头翁、鸦胆子、秦皮各15克,党参、当归各2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本方适用于久治不愈的慢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