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筛查要趁早
肿瘤的筛查要趁早
肺癌筛查:
首先要做一个气管镜,取病理。再做一个胸片检查,如果片中有病理改变,如有片状的阴影或者大片状的阴影,就要高度怀疑患有肺癌的可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胃癌筛查:
胃癌早期表现为食欲差、上腹部感觉不舒服,尤其夜间腹部有隐约作痛的感觉,有时吐酸水,出现反酸、嗳气、打嗝等,还会出现黑便,身体明显消瘦。
早期发现这些问题,首先要做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或做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都可以诊断胃癌。
胰腺癌筛查:
如果经常感到左上腹疼痛,或者系腰带的地方不舒服、难受,往往提示胰腺可能有问题了。胰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要查胰淀粉酶,再查胰腺免疫功能。另外,对肝功、肾功包括血脂等都要做综合性检查。通过十二指肠做胰导管造影,可以判断是癌症还是炎症。做腹部彩超、CT、核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胰腺癌。
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的早期表现为腹部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部不适向大腿内测或睾丸辐射性地疼痛;排尿不通畅、尿等待等。目前筛查前列腺癌的最佳手段是做B超,如果前列腺有腺瘤、囊肿和节结,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一年要做两次检查,做B超或CT。还可以做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必要时做前列腺穿刺送病理检验,可以确诊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常见的癌症筛查的认识误区
1.肿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肿瘤不断“年轻化”,因此筛查绝不单是老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岁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
2.体检前不做好准备。
肿瘤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项目的结果。如果受检者因未做好准备而影响了检查结果,就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检查前一两天不宜性生活;做结肠镜前3天,最好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3.健康体检就是癌症筛查。
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4.只要是医生,就能做癌症筛查。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科肿瘤医生才了解肿瘤的各种性状。现在某些“筛查”有做得太滥之嫌,随便摸两下、随意做点检查,也被视作参加了“筛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肿瘤。更会让受检者放松警惕,反而误事。拿乳腺癌来说,很多地方都在采用的红外线检查,其实它对乳腺癌早诊就没有意义。
5.误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需要肿瘤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做出选择。
刷牙出血是恶癌先兆吗 刷牙出血且怀疑自己患有癌症要怎么办
如果有刷牙出血的情况,并且怀疑自己患有癌症,那么建议先到医院口腔口挂号就诊,由专业医生检查自己为什么会刷牙出血,如果诊断为口腔、牙龈等疾病引起的刷牙出血,那么就不要想太多了,先治疗自己的口腔疾病吧。
在只有刷牙出血的情况下,也没有其他的可能指向癌症的症状,为了求个安心,还可以肿瘤筛查,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B超、PET-CT、肿瘤标志物等等,做出初步的诊断。
但是肿瘤筛查的筛查项目一般还要根据自身存在症状来的,比如说明明没有胃部、腹部、消化功能的不适,却跑去做胃镜和肠镜,这不是受罪吗。
想减肥要趁早
其实,我们身体里的脂肪也分“好脂肪”和“坏脂肪”。“好脂肪”就是棕色脂肪,女性拥有的比男性的多;“坏脂肪”就是白色脂肪,即分布在我们肚子和大腿皮下的那层,大多是暴饮暴食的后果,对减肥没有任何益处!科学家们早已证实,棕色脂肪之所以被称为好脂肪,是因为它能激发身体新陈代谢,加速白色脂肪的消耗,有助于减肥。
原来,某些脂肪本身也能帮助减肥,这下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错!!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较少,活力也不大如前。换句话说,年纪越大,身体里的棕色脂肪的促新陈代谢能力就会逐渐减弱,以致于最终再也不能帮助我们消灭白色脂肪了,于是减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总是觉得体重很难减下去,原因就在这里了。棕色脂肪慢慢就不行了,难道就一点辙也没有么?也不是!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了一种可能保持棕色脂肪活力的方法——年轻时多吃蔬菜、瘦肉,多运动(每天30~45分钟),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棕色脂肪的寿命。
得了肿瘤的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一、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就是从无症状人群中寻找可疑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肿瘤初筛的有效方法。常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AFP:筛查原发性肝癌。
PSA:50岁以上男性筛查前列腺癌。
高危型HPV :筛查宫颈癌。
CA125+超声:50岁以上妇女筛查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需进行复查、随访。如持续增高,应及时确诊。
二、诊断
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够强,不能单纯依据肿瘤标志物确诊肿瘤,但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
鉴别诊断:本-周氏蛋白、AFP、HCG、PSA等具有特征性癌谱。
不能定位诊断:肿瘤标志物缺乏组织器官特异性。
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进行性升高具有明确诊断意义;良性疾病的标志物升高为一过性;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升高为持续性。
三、监测病情和疗效
监测疗效、复发转移是肿瘤标志物最重要的临床应用。肿瘤患者经手术,化疗或放疗后,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升降与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动态观察可反映肿瘤有无复发、转移。
揭秘这三类人最易被胃癌盯上
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二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三是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肿瘤筛查有什么方式
首先要考虑受检者自身的流行病学因素和其它相关因素,还要考虑筛查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所以在选择肿瘤筛查的方式上,我们也要下足功夫。
1.如果长期吸烟或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史的朋友,应该定期胸x线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EA、SCC,NSE、TPA)联合检查;
2.中年妇女定期作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EA、CAl5-3、TPA)联合检查。肿块明显则作乳腺穿刺查癌细胞。
3.三十五岁以上妇女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应定期作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或薄层细胞制片技术检查(TCT)和肿瘤标志物(SCC、CAl25、TPA)联合检查。在阴道镜下作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4.如果你处于肝癌高发区,或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和丙肝),建议你做B超、乙肝五项标志物和肿瘤标志物(AFP,AFU)联合检查。
5.处在鼻咽癌的高发区,应定期作病毒检查,必要时作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来确诊。
6.有慢性胃病史作胃镜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CA242)联合检查。电镜下取胃粘膜组织活检确诊。
7.胰腺癌临床容易误诊,疑为胰腺癌应作B超及肿瘤标志物(CEA、CAl9?9、CAl25、CA50)联合检查。
8.持续便血者选作肿瘤标志物(CEA、CAl9-9、CA50)联合检查。直肠组织活检确诊。
9.疑为卵巢癌做B超及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l9?9)联合检查;腹腔镜取卵巢组织活检确诊。
10.中老年男性易患前列腺癌,需肿瘤标志物(PSAl趴P)联合检查。
11.如你常有头晕,低热,面色苍白、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出血或出血点,做血常规和血细胞涂片检查是最简便实用的。如血像中提示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只要抽点骨髓做细胞学检查就可作出诊断。
龋齿补牙要趁早
龋病俗称蛀牙,是一种极普遍且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与细菌、食物中的糖类以及机体对龋病的抵抗力有关。
很多人对龋齿不以为然,殊不知这样易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专家提醒,如果有了龋齿,修补牙齿越早越好。龋洞经过治疗后,可以阻止龋病病变的发展,保持牙列的完整。
因为龋洞经过修补后可以阻止龋病(蛀牙)病变的发展,及早恢复牙齿的功能,可保持牙列的完整。若不进行及时治疗,病变就会越来越大,从浅龋发展到深龋,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当损伤到达牙髓,引起牙髓炎,此时牙痛会十分严重;当病变再进一步发展,会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脓肿,甚至颌骨骨髓炎、牙齿脱落缺失。
所谓补牙就是修复受损或被蛀的牙齿,让其回复正常状态。补牙时,牙医先要清除腐坏的牙质,清洁受损部位,然后在空出的牙腔内注入填充物。由于牙科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龋病(蛀牙),龋病就是牙齿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被细菌利用食物产生的酸破坏、脱钙形成一个腔洞。牙齿本身没有修复能力,在洞形成后,只有借助牙体复形的方法,先将洞周围的坏组织除去,再以适当的材料填补进去,以便恢复咀嚼的能力,并进一步防止龋病(蛀牙)的继续进行。这种按洞大小、深度、位置选择适当补缀材料填补的方法俗称补牙。补牙用的填充物包括金、瓷器、合成树脂(与牙齿颜色相似),以及银粉(一种水银、银、铜、锌、锡合金)。
早期筛查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C-12是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简称。
C-12检测的是受检者的血液,是对身体的全面检查,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器官。而且,C-12是对12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达到对10多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初步的筛查和监测。
C-12检测是肿瘤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 ,它是利用现代最尖端的生物芯片技术结合传统的化学发光方法研制而成,可同时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它操作简便,快速精确,不会对检查者身体造成伤害。
该系统采用多指标并行诊断,增加了肿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方法简便,用C-12蛋白芯片检测,一次只需抽2毫升静脉血,分离出100微升血清,滴入1cm大小的芯片中,将该芯片插入微电子仪器中,自动分析12种肿瘤标志物浓度;检测过程快速,在2~3小时内,从离心血清开始到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单。费用低廉,易为受检者所接受;而且,对12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扩大了辅助诊断范围,能尽早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