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肥胖怎么办 肌少症易跌倒、失能
老年人肥胖怎么办 肌少症易跌倒、失能
老人快速减重有一半的重量来自肌肉减少,容易罹患肌少症,对于日常活动力、生活质量都有影响,尤其容易发生跌倒或摔倒而卧床、失能,更增加死亡的风险。
肌少症是什么引起的 50岁后肌肉每年流失逾1%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会逐渐流失,据统计,50岁以后每年肌肉量会减1-2%,所谓的肌少症是指肌肉减少,造成骨骼肌质量以及强度逐渐流失,患者容易走路变慢、跌倒,甚至增加死亡的风险。
肌少症怎么预防 肌肉在三十岁达颠峰之后会逐渐下降
肌少症与年纪相关,其实肌肉在三十岁会达到颠峰,之后会逐渐下降;因为肌肉是维持身体活动重要器官,很多老人家会跌倒,就是和肌肉量不够有关,而且老人家跌倒会导致髋关节骨折、脑出血等并发症,甚至会使老人失能、住院及死亡的风险增高。
老人跌倒易痴呆
我们总是提醒老人走路小心,以免摔倒,多是出于老人多骨质酥松,一旦摔倒容易骨折的缘故,但近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员拉克尔·加德纳博士发现:65岁以上老人摔倒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65岁以上老人摔倒后容易得老年痴呆研究人员选取了2005~2011年间,到美国加州医院急诊室就诊的,近5.2万名55周岁以上外伤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脑部以外受伤的病人中,只有不到6%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脑部受到中轻度创伤的病人中,有8%以上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研究者分析,中重度的脑部创伤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脑部创伤也会增加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如果老人因为跌倒而导致脑部受伤,那么他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那些导致臂部或腿部骨折的人高出26%。对于那些存在一处以上脑部创伤的人来说,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增倍。
老人这么做可避免摔倒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建议:老年人外出一定要小心摔倒,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天;进行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高风险活动,比如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以防止跌倒后脑部受伤。
老年人容易跌倒的九大原因
1.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为弥补其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地缓慢踱步行走,造成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引发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对比感觉降低,驱赶摇摆较大,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老年性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甚至耳垢堆积也会影响听力,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关跌倒危险的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触觉下降,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退行性减退,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以上各类情况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应能力、反应时间、平衡能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例如,随年龄增加,踝关节的躯体震动感和踝反射随拇指的位置感觉一起降低而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4.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5.老年人或轻或重都有一些疾病,导致跌倒增加。包括:卒中、帕金森病、脊椎病、小脑疾病、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体位性低血压、脑梗死、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等心血管疾病;白内障、偏盲、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抑郁症,昏厥、眩晕、惊厥、偏瘫、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老年人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6.服用药物,也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等。
7.心理因素。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8.环境因素。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9. 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老年人骨折治疗与康复相关问题
一、老年人的骨科相关问题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老年医疗照护问题也越来越形重要。我国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医护人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医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常见的老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变化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退化性关节炎、肌腱韧带病变等。严重的状况可造成行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在老年医护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老年骨折产生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骨质疏松加上跌倒。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肌少症是什么引起的 预防肌少症补充蛋白质、维生素B12
预防肌少症应从饮食着手,建议老年人每公斤体重可摄取1.2-1.5公克的蛋白质;不过,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牙口不好的问题,可优先选择鱼肉,以马哈鱼为例,每100公克富含20公克蛋白质,虽然与鸡肉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但维生素B12的含量,远高于鸡肉12倍以上,且油脂丰富、肉质较细致,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老年人如何防跌倒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5岁或以上的年长者,每三人有一人曾跌倒;十个跌倒的人当中,有三个因此受伤。
跌倒造成的伤害,以头部、胸部和四肢最常见。有的老人跌倒后受伤,行动不便,得长时间呆在家,甚至可能失去自理能力,引发抑郁症,给家人和看顾者带来重大负担。
65岁以上老人多有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创伤,因伤去世的风险比一般伤者高出至少一倍。
平时只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就能降低老人在家里跌倒的风险。
家居应注意事项
●浴室
经常湿淋淋的浴室,是老年人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应做好防滑措施。
如果家有老人,建议浴室的地面应铺上防滑垫,墙上也应装置扶手。浴室如装有稳固的扶手,老人跌倒时能即时抓住扶手,可以帮助减缓跌倒时受伤的程度。
在马桶旁的扶手则可帮助老人较容易起身及坐下,尤其对脚部无力或疼痛的老人有用。
此外,她建议,老年人最好是坐着洗澡,避免久站。
●厨房
由于老年人的视力退化,在灯光昏暗的环境可能视物有障碍,在家里保持充足的照明是最基本的要求。
许多家庭的厨房灯光不够亮,对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危险。如果厨房有过高的门槛,对脚无力的老人也会造成不便。
常用的东西应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别放在高处,避免老年人得站在椅子上攀高,也别放在低处,避免老年人得蹲下身体取物,起身时可能头晕跌倒。
老年人准备烹饪的食材时,最好坐着,避免久站,加重双脚疲累感。老年人最好是坐有靠背并稳固的椅子,别坐太轻而容易打滑的塑料椅。
●客厅
家里应尽量保持整洁,因为老年人的行动较不灵活,加上视力不好,很容易被障碍物绊倒。
家具最好摆在固定的位置,避免随意移动,并尽量清空障碍物,包括随处堆放的杂物、垂挂的电线等。
老年人的脚通常无力,抬起脚跨门槛,很容易跌倒,因此,过高的门槛也属于障碍物,最好去除。
●睡房
睡房晚上最好开着一盏小夜灯,方便老年人半夜醒来走动时有足够的照明。
睡床的床架不宜过高,床褥也不宜过软,方便老年人上下床。
有些睡房地板的板片脱落,导致地面凹凸不平,容易跌倒,应尽快修补。
穿对鞋子也能防跌
穿合适的鞋子,能降低跌倒的风险。
●确保穿适合的鞋子,建议每次买新鞋前测量脚形。
●穿舒服并稳固的鞋子,避免鞋底太厚或鞋跟太高,选择鞋底防滑性强的鞋子。
●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应穿合脚、防滑的鞋子。在家避免只穿袜子或赤脚走路,但别穿松垮的拖鞋。
●时刻确保鞋带牢牢绑紧。不懂得将鞋带绑紧的人,建议选有魔术贴的鞋子。
肌少症是什么引起的 肌少症问题随着年龄增加增多
国内65岁以上长者,肌少症盛行率约9%,平均每10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80岁以上老龄长者,肌少症盛行率增加至15%,平均每7名老龄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