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者能否体育运动
冠心病者能否体育运动
冠心病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
1.步行。在平地上走步,运动强度可以因步行的速度调整,适合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可以一边步行一边调整运动的强度,除了平地走步,上坡、爬楼梯也是步行的方式,不过强度比较大,热量消耗比较多,仅适合心脏功能比较好的患者。
2.慢跑。强度、热量消耗比步行大,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不过病情比较重、关节不好的老年患者不适合。
3.游泳。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还能提高肺活量。如果冠心病患者对游泳不太擅长,在水中步行也可以。
4.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在加强心脏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腿部的运动,把血液从末梢血管输送回心脏,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形成“附带循环”。下肢功能不好的患者慎用。
冠心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⒈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⒉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⒊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⒋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⒌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⒍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冠心病患者应掌握的运动相关注意事项
适当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大好处,可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得到医生的允许且掌握运动相关注意事项后,冠心病患者可循序渐进地运动。
1、患者病情应稳定:稳定型冠心病、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经医生允许后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2、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以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度,一般为10~30分钟。
3、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冠心病患者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为早上10点左右,且应避开恶劣的天气,如寒冷、刮风、炎热、干燥、阴雨及温度过高等极端天气。
4、运动中监测病情:冠心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如果有心前区疼痛、左上肢及胃部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为避免意外发生,运动时最好有人陪同,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或急救箱。
5、避免运动前后禁忌:冠心病患者运动前2小时及运动后1小时内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运动后如需洗澡,应在休息15分钟后,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
老人健康晨练有什么关键点
晨练早晨,空气新鲜。许多老人都喜欢在这个时间进行健身锻炼,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合适的。但冠心病患者则不宜晨练,因为早晨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期。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4000名曾有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史的人进行调查发现,早晨冠心病发作几率比晚上11时高3倍。原因是,刚起床几小时内,血液循环由缓变快,血小板易破裂。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梗。一般认为,冠心病患者在晚上7时至9时进行健身活动较好。如需要晨练,只能做些轻微活动,如散步、保健按摩等。另外,晨练前一定要吃些东西,不宜空腹锻炼,以免因低血糖晕倒。
转头清晨,在公园、庭院或街旁空地,经常看到一些老人作转头运动,即头先由一侧向另一例转动,若干圈后再向相反方向转动。如此反复进行,长达数十分钟。此项运动可以锻炼颈部肌肉,缓解或消除颈椎病所致的肩背肌肉僵硬、麻木或不适。需要指出的是,做此运动时,扭头转动过快,持续时间过长或动作幅度过大,有可能发生昏厥跌倒而出现意外。这是因为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使已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的老人,由于颈动脉受压扭曲,可使血管腔突然闭塞致急性脑缺血的缘故。故做转头运动一定注意:转动不宜过快,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而且最好有家人或同伴相陪。
散步散步时下肢肌肉、关节不断运动,能促使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到心脏,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畅通;走路时还可加强心脏收缩,使心脏输出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功能。此外,对老人的正常思维和智力也有好处。散步不失为老人最佳的健身方式之一。
但需指出,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医学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饭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帮助消化,如饭后立即散步,则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减少,这对胃肠的蠕动、消化、吸收不利,久而久之,可引发慢性胃肠病,故饭后不宜立即散步。
体育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适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老人也是如此。日本对百岁以上长寿老人调查时发现,有一半人在75岁时仍参加体力劳动。我国长寿老人中,绝大多数也是体力劳动者。
虽然体力劳动并不等于体育运动,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无庸置疑。老人参加体育运动虽然重要,但终归身体各项生理机能都有下降,所以老人不宜做速度快、强度大的运动,如跳跃、滚翻、旋转、闭气、倒立、低头等动作的运动;也不适合从事激烈和对抗强的运动,如短跑、打篮球和踢足球等。可参加一些游戏性强的项目,如乒乓球、门球和台球等。
热爱轻体育运动
1、体能消耗少。一提到体育锻炼,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体能消耗后大汗淋漓的形象,这是源于在传统意义上对体育的理解。“轻体育”则不同,它是轻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体能消耗少,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舒畅,力所能及。近年来,一些体育学者的科学研究证实,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体能极限消耗,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
2、运动方式活。从事“轻体育”不必拘泥于任何方式,可以集体活动,也可以单独活动,可以静悄悄活动,也可以在音乐伴奏中活动,散步、慢跑、跳交谊舞、大众健美操、扭秧歌、练气功等等,无论哪种锻炼方式,一切由自己随心所欲地选择。
3、技术要求低。“轻体育”没有过高的技术与规则要求,哪怕毫无运动基础的人,只要有健身愿望,就立即可以进入角色,不必羞于在体育上的无知,不必羞于在运动上的低能,不必担心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自己的意愿运动就足够了。
4、时间要求松。“高效率、快节奏”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大特点,所以付出过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有些运动项目,不特意安排整段时间是无法进行的,人们想锻炼,苦于没时间。“轻体育”在时间要求上就宽松多了,可以利用工作的间歇时间进行,可以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进行,可以早、晚时间进行,时间安排可长可短,完全依人的体力、兴致、忙与闲的具体情况而定。
5、体育锻炼轻松化。正是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人们就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从事“轻体育”活动了。这过程中,可以不必为动作的笨拙害羞,不必为从事锻炼的花销而发愁,不必为占用时间过多而急躁,不必为达不到某些体育标准而沮丧。使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一切不利健康的情绪影响,使活动过程不仅是健身的过程,而且是净化心灵的过程,怡情悦性的过程,是消除精神紧张的过程。
总之,“轻体育”是一种健身的好方法,它会给您带来快乐和健康,要健身请不妨试试“轻体育”。
冠心病者谨防降温
冬季气候寒冷,冠状动脉易引起收缩痉挛,导致血流不畅;另一方面,血管的收缩也会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另外,冬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季节,感冒、支气管炎等都会影响心脏,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一般临床上冬季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大幅度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
冠心病人在冬季的发病高峰季节里,应加强预防,注意衣着温暖,适当注意晨练,骑车的方式时间;遇冷即易发作心绞痛的病人,外出前可先含服硝酸甘油以预防发作;注意饮食。药物方面。在易患病季节,最好服用一些血管扩张剂,如消心痛或心痛定等。平时一直服用者,在此期间不要停药或减量。
冬天因天气寒冷。冷空气可使体表皮肤的小血管收缩,心脏的工作量因而将加大;寒冷的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则,寒冷的季节里。感冒、支气管炎也常见,它常常诱发冠心痛病人发作心绞痛。这一切对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十分不利的,也是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因此,患有冠心病的人,在冬季里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治冠心痛的常用药物外,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有关治疗措施。如联合服用丹参滴丸、消心痛等。病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注意前后对比,根据心电图变化及自觉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2)备好保健盒,或身边带有随时可取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等。
(3)如遇天气突然变化骤冷,暴风雪等.应注意暂时减少室外活动。
(4)提倡冷水洗脸、擦温水澡,可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5)衣着更换要适应气候变化。积极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6)避免过劳及剧烈运动;禁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条件许可时,晚睡前可吸氧10~20分钟。
(7)如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疼痛经含服硝酸甘油时仍不缓解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8)遇有急性心肌梗塞时,应首先原地抢救。不应仓促远距离搬运,病情平复后再转运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
糖尿病心脏病应该如何预防
1.一级预防或原发性预防
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实际上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易发病因。尸检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早从儿童时期已有发生,有的青年时期已相当严重,所以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遗传学中已经证明,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冠心病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已注意到其遗传学方面的问题,有的调查资料报告,父母1人有冠心病,其子女的冠心病发生率2倍于无冠心病家庭;父母2人有冠心病,其子女冠心病发生率5倍于无冠心病家庭。可见冠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家族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凡是家族中有近亲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者,都应该采取的积极的一级预防措施,防止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
又称继发性预防,凡是已患糖尿病冠心病者,对于诱发或促进其病情发展的诸因素都应该避免,对于有症状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控制心绞痛,纠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3.三级预防
根据病因、病机演变的途径进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原因,预防这些病因、病机的演变是防止糖尿病冠心病发展的重要措施。
(1)要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化,避免药物经常化:
许多资料表明,体胖者易患糖尿病与冠心病,二者对肥胖者犹如姊妹形影相伴。根据石家庄城乡的普查,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高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低体重;在平均标准体重以内者为正常体重。结果是高体重者患病率高(8.33%~8.97%)。低体重者患病率低(2.33%~2.92%);正常体重者患病率介于二者之间(3.06%~5.10%);三者患病率中,低限为农村患病率,高限为城市患病率。北京地区对冠心病,心绞痛调查分析,肥胖者发生率为49.2%,体瘦者为10.1%。两组的调查结果提示,体重的高低与患病率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更是如此。因此,防止体肥超重是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2)体育运动经常化,防止好逸恶劳悠闲化: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新陈代谢性疾病,运动是糖尿病四大基本疗法之一。运动能够改善细胞膜的功能,改善细胞器的功能,也能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所以,运动是防治糖尿病冠心病、降低体重的重要措施。尤为重要的注重体育运动的经常化。生命在于运动是至理名言。好逸恶劳悠闲化应该避免,这是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降低的温床。有人曾统计,我国从秦始皇至清朝末代皇帝有生卒年月可考的210人,其中70岁以上的仅有10人,占4.76%;40岁以内死亡的短命皇帝120人,占57.14%,其早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好逸恶劳悠闲化。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戒除烟、酒不良嗜好,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养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运动干预。适当参加运动或体力劳动,保持体重正常,避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有助提高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有报告常规参加运动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降低35%~50%;低盐(建议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低脂饮食(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重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年龄较早,不吸烟者生活在吸烟的环境中(被动吸烟),亦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停止吸烟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明显降低;戒酒,饮酒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影响尚有一些争议,有认为少量饮酒(30~60ml/d)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大量饮酒可升高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干扰糖代谢,应尽可能地避免饮酒或不饮酒。
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六种体育运动
1.1 步行及慢跑 步行简便易行,宜在美丽环境中进行。对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摄氧效果最好。 一般慢步为1-2km/h,散步为3km/h, 慢步为5km/h ,疾步为6km/h,慢跑为 8km/h。每分钟步行 100 步以上者 可使心率达100-110 次/min。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min,中间休息1 -2 次,每次3-5min,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km/h,步行30min 休息5min,每日2 次,持之以恒。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也可用下面方法步行:①步行400-800m路,3-4min走200m,休息3min;②步行两段1000m平路,用18min走1000m,休息3-5min,再走1000m;③2000m平路,其中有5-10度坡度的路100m,再用25min走1000m,休息8-10min,再走1000m。
慢跑虽然轻易取得锻炼效果,也有一些步行、跑步交叉进行的康复程度问世。但因其外伤较多,也曾有猝死的报道。因此,对老年人、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体质较差者,不易贸然从事。
1.2 骑自行车 在我国几乎家家有车,人人会骑,并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骑车速度,摄氧率很低,如8km/h相当于2-3 METS ,10km/h只相当于3-4 METS,功量偏小。骑车因交通拥挤,精神轻易紧张。因此,可在晨间或运动场内进行。使用功能自行车可在室内进行运动,优点是负荷量轻易调整,运动量轻易计算。
1.3 游泳 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为8.9--6.5 METS不等。游泳前要做好预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1.4 体操 应用体操进行康复由来已久。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广播操亦可推广应用,据单氏测定,第三套广播体操可使心率达100-110次/min,运动量3-4 METS。
1.5 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心率只能达到90-105次/min。
1.6 气功 运动量太小,适于病情较轻或配合其它体育活动应用。
窦性心动过缓的人能否大量运动
窦性心动过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那么,窦性心动过缓的人能否大量运动呢?带着这一问题,下面就请跟随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内科医师会员、心内科中心孟庆智主任来详细了解看看吧。
孟庆智主任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人,考虑尽量避免参加比较剧烈、大量的体育运动,比如跑1000米 ,除非您本身是运动员或者是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基础性病变,这类人群可能是可以耐受较剧烈运动的。因为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心率较正常人稍慢。
多数年轻人的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情况,心跳在 50-60次/分 之间,可以参加军训或其他体育运动。相反,运动可以提高心跳次数,对人体有益处。如果是心跳低于50次,又不是长期运动、锻炼的人,那就有必要查心脏方面的原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冬季如何预防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养生攻略一、科学饮食
气温低,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要求增高,饮食养生攻略方面应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取,如瘦肉、新鲜鱼肉等,坚持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每天不超过6克)、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油炸类食物、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晚餐不宜过饱。
冠心病养生攻略二、防寒保暖
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气温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和死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寒冷的冬季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更大。冠心病患者冬季养生必须做到防寒保暖,特别是患者面部和四肢的保暖。在寒潮和大风雪的恶劣气候时,应减少外出和室外工作时间,外出时应穿好防寒衣,戴好口罩和帽子。
冠心病养生攻略三、适量运动
体育运动对心绞痛发作较频繁的患者不宜,尤其不适合晨练。冠心病患者运动养生方面要注意,天气寒冷时,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尽量少参加长途旅行。不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应该坚持,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
老年人防晕倒保健方案
1、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尤其动物肝、肾、肠等肉食和蛋清、鱼子要少吃。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向有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推荐草莓汁,有调查表明此种果汁有益于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发生。
3、经常练太极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且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作舒缓的体育运动,有活血舒筋的作用。可祛病强身。
冠心病患者运动要遵循三原则
1、冠心病患者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
慢跑、游泳、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这些有氧运动都适合冠心病患者锻炼时采用,这些有氧运动可有助冠心病患者的心、肺等器官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冠状动脉和心肌病变的恢复,同时有氧运动还可以将累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疏松出去,能让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轻。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可使心脏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2、冠心病患者运动时应循序渐进
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时候要先从小的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之后再慢慢地增加运动量。冠心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运动强度不要太大,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最高的心率值应保持在120次每分钟以下,如果曾静有心绞痛的人,锻炼的时候最高心率值应保持在110次以下。患者如果在运动中发生意外变化则应及时让医生急救。
3、运动前做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运动之前应先做静息时的心电图检查,如果是在平常经常久坐的人,要先做做运动试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计划。如果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马上停止,想医生求助。
因为冠心病患者在上午6到12点的时候非常容易会有缺血损伤和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安全的运动的时间最好是在下午。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评估能否运动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应先向医生咨询,以确定能否参加运动和体育锻炼,以及运动量的大小等。轻症稳定的患者可以做自我评估,连续下蹲10-20次或者原地慢跑15秒钟,若无不适症状,则可进行运动锻炼。
冠心病能够运动吗
1、步行:以步行为锻炼项目者,每次可散步45~60分钟,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中间穿插快速步行(每分钟100步以上的快速步行,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步行时要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
2、慢跑:慢跑时应先做好准备运动,穿合脚的运动鞋,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注意地面和周围环境,防止失足跌伤,慢跑中也可交叉进行步行,跑完步后可缓步慢行,或做肢体活动、体操等运动;
3、骑自行车:锻炼时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上身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宜在运动场内锻炼。如有条件可应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锻炼,它的优点是运动量标准化,便于观察比较;
4、游泳: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可以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这项体育锻炼,但应做好准备运动,并应避免运动时间过久,以防止肌肉痉挛;
5、其它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病人有益,但进行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两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一小时内进餐;
(2)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大运动量锻炼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沐浴,至少应在休息15分钟后,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而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高温高湿季节应减少运动量。
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六种体育运动
心功能容量在6-7METS以下及有心功能障碍者,应在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医学监护下康复。心脏功能容量>7METS者,AMI、心绞痛、心电图不正常以及冠状动腺搭桥术后患者,多数在康复中心进行。而中年以后希望通过锻炼预防冠心病者大多在健身房或家庭中进行。
运动方式和方法
1步行及慢跑步行简便易行,宜在优美环境中进行。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慢步为1-2km/h,散步为3km/h,慢步为5km/h,疾步为6km/h,慢跑为8km/h。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次/min。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min,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min,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km/h,步行30min休息5min,每日2次,持之以恒。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也可用下面方法步行:①步行400-800m路,3-4min走200m,休息3min;②步行两段1000m平路,用18min走1000m,休息3-5min,再走1000m;③2000m平路,其中有5-10度坡度的路100m,再用25min走1000m,休息8-10min,再走1000m。
慢跑虽然容易取得锻炼效果,也有一些步行、跑步交叉进行的康复程度问世。但因其外伤较多,也曾有猝死的报道。因此,对老年人、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体质较差者,不易贸然从事。
2骑自行车在我国几乎家家有车,人人会骑,并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骑车速度,摄氧率很低,如8km/h相当于2-3METS,10km/h只相当于3-4METS,功量偏小。骑车因交通拥挤,精神容易紧张。因此,可在晨间或运动场内进行。使用功能自行车可在室内进行运动,优点是负荷量容易调整,运动量容易计算。
3游泳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为8.9--6.5METS不等。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4体操应用体操进行康复由来已久。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广播操亦可推广应用,据单氏测定,第三套广播体操可使心率达100-110次/min,运动量3-4METS。
5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心率只能达到90-105次/min。
6气功运动量太小,适于病情较轻或配合其它体育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