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恋物癖的两种误区
常见恋物癖的两种误区
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年龄越小,纠正的难度越小。大部分人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恋物癖”这个词,那么,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恋物癖”没有被社会大众正确认识
甚至不乏有的医生也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理解。诸如恋物癖、露阴癖、偷窥癖等性偏好障碍,最早的时候被认为是流氓行为,后来被称之为性变态行为,现在医学界认识到这是一类性偏好障碍,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恋物癖的原因很复杂, 多和个人成长经历、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恋物癖”治疗存在的误区
有些医生认为这是精神问题,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和镇静安眠药,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压力,而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带来不少副作用,如安眠药成瘾;有些医生认为这是意志力的问题,通过增强意志力就可以了,他们并不理解患者的痛苦;也有医生单纯的认为这只是压力所致,在成年结婚后往往会得到缓解,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也有心理医生认为这是心理问题,一味地强调心理治疗反对药物治疗,结果短时间内无法见效而让患者丧失信心,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如何避免恋物癖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5)减轻孩子的压力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比如,不要在学业方面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打骂,而要先给予安慰保护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回到家里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给予恰当地处理。
恋物癖的预防方法
恋物癖的预防方法
虽然在医学上目前仍未能最终确切找到“恋物癖”的发病原因,但是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恋物癖”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恋物癖”。对此,专家何日辉有着以下建议——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5.减轻孩子的压力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比如,不要在学业方面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打骂,而要先给予安慰保护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回到家里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给予恰当地处理。
在临床医学上性心理障碍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露阴癖(exhibitionism)
主要表现是反复、强烈的,涉及在异性生人面前暴露本人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象,并付诸行动于行为,一般至少持续半年,绝大多数见于男性。以这种露阴行为缓解性欲的紧张感和取得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来源,患者对受害者没有进一步的性接触。这与强奸犯以露阴作为性挑逗的一种手段,进而实行强奸行为时有明显区别的。露阴的频率因人而异,可有明显差别,少的可数月或一年仅发生数次,多则可数日、数周一次,有的患者可累积发生数百次露阴行为。大多数发生于青年早期。
2、窥阴癖(voyeurism,scoptophilia)
是反复的、强烈性渴求和唤起想象涉及的是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并付出行动,至少持续半年。见于男性。露阴癖,窥淫癖患者多数没有异性恋,但少数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淫等偏离访视作为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的来源。
3、恋物癖(fetishism)
是指反复出现以某种非生命性物品或异性躯体某部分作为性满足的刺激物。抚摸、闻嗅这类接触性敏感区的物品,或在性交时患者本人或性对象持此类物品即能取得性满足。此类性渴求、性想象反复出现不少于半年才能诊断为恋物癖。此类物品称为眷恋物,他们都是带有特殊的性刺激意味的东西,一般都是男性患者,此类眷恋物如女人的乳罩、内裤、卫生带等,异性的头发、足趾、腿等可能归入其中。多数患者时异性恋者。
4、异性装扮癖(transvestism)
反复、强烈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异性装扮,并付出于行动,至少持续半年。绝大数是异性恋者。但一般女性穿着男性衣着者毫无例外都是女性同性恋者。后者以异性装扮吸引同性恋者为目的。而异性装扮癖患者是以此种行为模式以获得性满足。通常开始于5到14岁这一年龄阶段着异性装束并在此时往往还有手淫行为,并通过它加强性兴奋。大多数患者的性生活上没有困难,有的患者只表现为性欲低。少数患者穿着女装是为了获取舒畅感。
5、性窒息
是多伴发于异性装扮癖或性受虐癖,恋物癖,同性恋等的一种特殊类别。患者本人故意地应用致成大脑缺氧的方法以增强兴奋程度,一般是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如浴室、地下室、寝室以避开被人发现。少数被报道是用塑料袋、面具、绷带或吸入有害燃气等工具或方法。致死案都是由于不能自我解救时导致窒息死亡,死亡年龄多在12-17岁,大多数是未婚者。已经证实轻度缺氧早期阶段出现性欲亢进。
6、恋童癖(paedophilia)
以青春前期儿童作为性对象。把恋童癖分成两个亚型:一是假性神经症型,通常以异性恋者出现,对异性恋对象具有不愉快相互关系,患者具有强烈羞辱感、罪恶感;另外是稳定不变的类型,此类型对儿童的性施虐行为是出发于仇恨感情。有案例研究表明青年患者常是智能低下;中年患者多数在家庭关系存在矛盾,母亲在家庭中占优势地位;老年患者多食孤独的,性功能障碍患者。难以明确区别异性恋性恋童癖和乱伦,以及一般情况下也难以与强奸幼女案件加以区别。
7、性摩擦癖(frotteurism)
是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以男性外生殖器接触不认识的妇女臀部,并付诸行动,至少持续半年。
8、施虐受虐癖(sexual sadism)
性施虐癖是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性对象施加心理或躯体性伤害行为,已取得性兴奋,性满足,并把它付诸行动,至少持续半年时间。与之相反,性受虐癖(sexual masochism)是以承受此类伤害或痛苦以获得兴奋和性满足,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存。典型的性施虐者常常是怕羞的,被动的,存在对妇女有极端偏见的人和痛恨妇女的人。性施虐癖患者人格特征是“内向的、孤僻的、女性化的、缺乏男性气概、胆怯、羞耻心强、易发窘迫的人,难以相处常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产生暴力行为”性受虐癖患者多见于阳痿,有的是以性受虐加强性兴奋性的刺激物。性受虐也多见于女性,往往是癔症性人格障碍,这类患者有的是通过这种“象征”的行为方式,以克服或抵消本人性方面的罪恶感情。受虐的方式多见是针刺乳房、捆绑身体、勒颈部等。性施虐癖个别极端的案例是指色杀人狂和偷窃色情狂,后者指偷窃时伴有性兴奋,所偷窃物品可提供性暗示、兴趣味的物品,但并非眷恋物。
9、恋兽癖(zoophilia,bestiality)
是指与动物发生性行为以取得性满足。此型极其罕见。只有反复发生,一般最少在半年以上时间达到的这样严重程度,并作为为以满足性欲手段者,才能下恋兽癖的诊断。
10、恋尸癖(necrophilia,necrophism necromania)
是指以与异性尸体发生性行为已取得性满足。包括猥亵、奸尸和毁伤尸体,也包括残损尸体的恋尸-施虐癖。患者皆为男性,此类别极其罕见,少见于精神发育迟滞者,有的是精神病患者。
11、易性别癖(transexualism)
其主要特点是心理上对自身性别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人性别解剖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欲望。绝大多数是男性,早年称男扮女装癖。通常开始于青年期,儿童期多于女孩子为伍,穿着异性衣着,但不产生性兴奋,具有女性化的言语强调、体态、举止表现。他们厌恶自己的性器官,要求进行阉割手术以转换性别。这种愿望一般都持续下来,有的企图自杀。女性易性别癖患者多数是同性恋者,它的病因还不确切了解。
12、同性恋(homosexuality)
是指同性的人具有性爱吸引并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它可伴或不伴有性行为,同时对异性的人毫无性爱倾向,也可仍有减弱的性爱倾向或正常的性行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两极之间可以看做一个连续的带谱,以同性恋爱倾向为主的人被诊断同性恋;对同性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毫无性爱倾向的一类同性恋者,一般称做真性同性恋者。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能在某一阶段具有两种性定向。
恋物癖的常见误区
1、认识误区:“恋物癖”没有被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甚至不乏有的医生也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理解。诸如恋物癖、露阴癖、偷窥癖等性偏好障碍,最早的时候被认为是流氓行为,后来被称之为性变态行为,现在医学界认识到这是一类性偏好障碍,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此类疾病的原因很复杂, 多和个人成长经历、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何日辉建议不再使用“恋物癖”这个名称来称呼这种疾病,因为“癖”这个词包含着歧视,应该换成“成瘾”这个中性词语,即“恋物成瘾”。这样让老百姓知道,这个病同酒瘾、烟瘾、药瘾、毒瘾、网瘾、赌瘾等类似,都是一种成瘾行为,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只是一种身心疾病。
2、治疗误区:关于“恋物成瘾”的治疗,国内存在很多误区。有些医生认为这是精神问题,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和镇静安眠药,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压力,而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带来不少副作用,如安眠药成瘾;有些医生认为这是意志力的问题,通过增强意志力就可以了,他们并不理解患者的痛苦;也有医生单纯的认为这只是压力所致,在成年结婚后往往会得到缓解,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也有心理医生认为这是心理问题,一味地强调心理治疗反对药物治疗,结果短时间内无法见效而让患者丧失信心,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恋物癖有哪些错误认识
1、认识误区
“恋物癖”没有被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甚至不乏有的医生也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理解。诸如恋物癖、露阴癖、偷窥癖等性偏好障碍,最早的时候被认为是流氓行为,后来被称之为性变态行为,现在医学界认识到这是一类性偏好障碍,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此类疾病的原因很复杂, 多和个人成长经历、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何日辉建议不再使用“恋物癖”这个名称来称呼这种疾病,因为“癖”这个词包含着歧视,应该换成“成瘾”这个中性词语,即“恋物成瘾”。这样让老百姓知道,这个病同酒瘾、烟瘾、药瘾、毒瘾、网瘾、赌瘾等类似,都是一种成瘾行为,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只是一种身心疾病。
2、治疗误区
关于“恋物成瘾”的治疗,国内存在很多误区。有些医生认为这是精神问题,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和镇静安眠药,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压力,而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带来不少副作用,如安眠药成瘾;有些医生认为这是意志力的问题,通过增强意志力就可以了,他们并不理解患者的痛苦;也有医生单纯的认为这只是压力所致,在成年结婚后往往会得到缓解,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也有心理医生认为这是心理问题,一味地强调心理治疗反对药物治疗,结果短时间内无法见效而让患者丧失信心,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性变态的体征表现
性变态,是指反覆多次地以异常的方式或对象来获得性兴奋。其表现往往起自青春发育期后,病程慢性持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性对象的异常,如恋物僻、异装癖、恋童癖,恋兽癖、恋尸癖与同性恋。另一类是性活动方式的异常,如露阴癖、窥阴癖、性施虐癖与受虐癖、摩擦癖、恋粪癖、恋尿癖与尿道性欲症。各种性变态都具有共同特点。
1、性变态行为相当固定,往往多次反覆出现,甚至延续终身,每次表现基本相同,形成某种刻板程式。
2、在冲动支配下出现的这种行为对患者说来是无法抗拒的。
3、这是患者引起性兴奋的主要方式,往往随之以手淫,或与配偶性交,以获得满足。
4、一般说,患者很难自制,如强行抑制,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或空虚感。
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
世界上的事无奇不有,你可能看到过喜欢收集邮票的、收集石头的人,这没什么,但你应该很少看到有人收集异性的内衣裤的,而且还是使用过的,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况那要提醒他是不是患有“恋物癖”。“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等物件上,以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可是,如果有人喜欢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你是否会感到震惊?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就需要提醒他(她),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疾病,叫“恋物癖”,需要及时求医。
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就会想到“流氓”、“思想道德有问题”、“变态”诸如此类的字眼,但其实“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丁仁峰。丁医生说,“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等物件上,以获得满足感,至于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则无关紧要。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丁医生表示,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流氓,但和流氓行为是有区别的。“恋物癖”患者自己会有强烈的羞耻感、痛苦感,但是又无法克制自己,他们仅仅满足于女性用品作为辅助工具带来的满足感,并不会对女性进行侵犯,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不会有。“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恋物癖”患者认为只要不被人发现,就没有关系,于是,便处在自我压抑、自我伪装的恶性循环里。这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是十分不利的。丁医生表示,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恋物癖”患者,不要惊慌,不要歧视,应尽早带患者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越早治疗,越容易康复。
患有”恋物癖”的人,他们本身也很痛苦,可是又克制不住自己,他们在一次一次偷窃的过程中感受紧张与满足的激动,通过以上的几个恋物癖的案例,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周边有这样的情况应及早提醒患者到专业心理机构进行治疗。
自恋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癔症:癔症的患者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在诊断自恋癖时,要注意与同性恋、性厌恶、禁欲者相区别。自恋癖患者与同性恋患者的性对象都是同性,但前者的性对象是本人,后者的性对象是其他同性成员。据研究资料显示,不少同性恋者可兼有自恋癖,如某些同性恋者仅喜欢与自己长得相像的同性成员。虽然两者有时出现交叉情况,如都对与自己长得相像的同性成员感兴趣,但自恋癖者并没有对同性性伙伴的爱恋,性活动是自私的,多为洁身自爱型人格;性厌恶是对性活动反感,但没有对自己的无限赞美和性欲望;禁欲者对他人有性欲,只不过是通过自我克制加以回避罢了,而自恋癖则是对别人没有性欲。
性心理变态简称性变态吗
性心理变态简称性变态,又称性歪曲或性心理异常,它是指性 冲动的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包括性心理表现障碍、性对象障碍和性冲动障碍3类。①性心理表现障碍。即以不正常的形式来达 到性欲的满足,如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施虐狂、被虐狂等。②性对象障碍。指选择性对象不正常,如同性恋、恋童癖、恋老癖、自 恋癖、恋尸癖、恋兽癖等。③性冲动障碍。是指去寻找异常的性冲 动的刺激,如异装癖、恋物癖、易性癖等。性变态在国外是相当常见的,其中以同性恋为最多。国内较少见,但并非没有。有很多性 变态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心理变态,而周围的人也只把性变态看 做是道德问题或性犯罪问题。性变态一般都是在青春发育期开始显露出来的,而到老年期 后随着性功能的衰退而渐趋向缓和、消失,但亦有老年期出现性变态者。性变态一般以男性为多,亦有女性的。其原因目前仍不完 全清楚,有可能有生物学遗传学因素,但更重要的仍然是心理环境 因索,特别是家庭对性变态的发生有主要作用。双亲举止不当,特别是性生活被儿童窥见,年长儿童与异性家长长期同床或同浴等, 都是有害的。不少的性变态都可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通过条件 反射的机制形成的。儿童一旦出现性变态的...
性心理障碍类型有哪些呢
1、露阴癖主要表现是反复、强烈的,涉及在异性生人面前暴露本人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象,并付诸行动于行为,一般至少持续半年,绝大多数见于男性。以这种露阴行为缓解性欲的紧张感和取得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来源,患者对受害者没有进一步的性接触。这与强奸犯以露阴作为性挑逗的一种手段,进而实行强奸行为时有明显区别的。露阴的频率因人而异,可有明显差别,少的可数月或一年仅发生数次,多则可数日、数周一次,有的患者可累积发生数百次露阴行为。大多数发生于青年早期。
2、窥阴癖是反复的、强烈性渴求和唤起想象涉及的是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并付出行动,至少持续半年。见于男性。露阴癖,窥淫癖患者多数没有异性恋,但少数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淫等偏离访视作为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的来源。
3、恋物癖是指反复出现以某种非生命性物品或异性躯体某部分作为性满足的刺激物。抚摸、闻嗅这类接触性敏感区的物品,或在性交时患者本人或性对象持此类物品即能取得性满足。此类性渴求、性想象反复出现不少于半年才能诊断为恋物癖。此类物品称为眷恋物,他们都是带有特殊的性刺激意味的东西,一般都是男性患者,此类眷恋物如女人的乳罩、内裤、卫生带等,异性的头发、足趾、腿等可能归入其中。多数患者时异性恋者。
4、异性装扮癖反复、强烈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异性装扮,并付出于行动,至少持续半年。绝大数是异性恋者。但一般女性穿着男性衣着者毫无例外都是女性同性恋者。后者以异性装扮吸引同性恋者为目的。而异性装扮癖患者是以此种行为模式以获得性满足。通常开始于5到14岁这一年龄阶段着异性装束并在此时往往还有手淫行为,并通过它加强性兴奋。大多数患者的性生活上没有困难,有的患者只表现为性欲低。少数患者穿着女装是为了获取舒畅感。
5、性窒息是多伴发于异性装扮癖或性受虐癖,恋物癖,同性恋等的一种特殊类别。患者本人故意地应用致成大脑缺氧的方法以增强兴奋程度,一般是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如浴室、地下室、寝室以避开被人发现。少数被报道是用塑料袋、面具、绷带或吸入有害燃气等工具或方法。致死案都是由于不能自我解救时导致窒息死亡,死亡年龄多在12-17岁,大多数是未婚者。已经证实轻度缺氧早期阶段出现性欲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