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板栗糕

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板栗糕

重阳节的时候,正是板栗上市的季节,生板栗很快就会坏掉,所以,人们喜欢将板栗做成糕点食用,既增加了板栗的风味,又便于保存。

材料:板栗、金糕、澄沙馅、青梅、白砂糖、瓜子仁。

做法:

1、将板栗洗净,用刀在皮上划一小口,放凉水锅里,水要漫过板栗,用旺火煮20分钟捞出,剥去皮,再上笼蒸1小时左右。

2、当板栗肉软烂后,捣碎,揉匀即成板栗泥,如泥干散,可适当加水和白砂糖。

3、将金糕(300克)切成四块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大片,余下的切小菱形片。

4、青梅切成细丝;

5、瓜子仁洗净;白砂糖加凉水300克熬成黏亮的糖汁。

6、案板上铺一块湿布,取200克板栗泥分成等量的三份。

7、先将其中一份摊在湿布上,用小刀抹成13厘米长、10厘米宽的长方形片,上面放一大片金糕。

8、再取一份板栗泥抹成同样大的片,取四分之一的澄沙馅摊在第二层板栗泥上抹平,上面再覆盖一层板栗泥片。

9、照此法共做4块。

10、最后用青梅、瓜子仁及切成菱形的金糕片在糕面上饰成各种图案花纹,即成板栗糕。

11、食用时,将板栗糕切成小方块,摆在盘内,浇上糖汁即成。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吃重阳糕

重阳节时,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等,没有固定的样式,重阳节吃糕,主要是取其意蕴“gao”古代有科考,吃重阳糕就是取其谐音“gao”,寓意高中,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的风俗

1、赏菊

菊花,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时,正是秋菊盛放的时候,在中国古人眼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故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此月会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重阳节是临近的节日,因此常在重阳节举办菊花大会,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2、配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时,人们佩戴在身上的植物,因为有九九重阳节配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中药材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有趣的是: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吃重阳糕

重阳节时,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等,没有固定的样式,重阳节吃糕,主要是取其意蕴“gao”古代有科考,吃重阳糕就是取其谐音“gao”,寓意高中,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九九重阳节吃什么最好

吃重阳糕。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时秋高气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到了深秋的景象里面,此时去野外踏秋也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重阳糕并没有特定的糕点,只要是松软一类的糕点在重阳节这天吃起来就是重阳糕,若重阳节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和家人或者是朋友一起去到郊外进行踏秋、赏秋和食用重阳糕。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吃重阳糕有什么好处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体质不佳的人吃了可以滋补身体,还可以缓解因为气虚导致的盗汗、气短乏力等症状。

重阳糕的原料中有糯米、大枣、坚果等食物,食用后可以补血、补气,重阳节时吃一些重阳糕可以调理肠胃补益气血。

重阳糕中的主要原料糯米、粳米、大枣、杏仁片等都是非常温和的食物,吃重阳糕有滋补身体、强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脾胃不佳人群来说,经常会有恶心、食欲低靡的情况,吃一些重阳糕可以缓解不适。

中医认为,糯米有收涩、止汗等功效。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有尿频、经常出虚汗的人,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吃吃重阳糕,可以缓解尿频症状。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

主要有以下寓意。

重阳节吃重阳糕,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那些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因为重阳糕“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其次就是重阳糕还有祛邪避灾的意思;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

随着重阳节的不断发展变化,重阳节还有敬老、爱老的意思,也被称为敬老节,因此重阳节这天就有拿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馈送亲友,称“送糕”。

重阳节吃什么喝什么 重阳节要吃什么糕

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人们在重阳节时必吃的一道糕点,以前有科举,举子的家人们会在重阳节时准备重阳糕食用,寓意“gao”中,重阳节主要是取的寓意,因此,各地的重阳糕都不一样,所以,到了现在重阳糕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样子,一般来说,我们将在重阳节时食用的,质地松软的糕点统称为“重阳糕”。

重阳节吃什么喝什么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时所特有的一种糕点类食物,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吃重阳糕的饮食习俗,重阳糕的材料是五谷类食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很不错的应节效果,重阳节时,不妨来上一块重阳糕,体会下重阳节的传统食俗。

2、吃螃蟹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重阳节位于农历的九月初九,处在一个吃蟹的好时候,此时的螃蟹肉质紧实、蟹黄饱满、蟹膏丰腴,是最适合吃螃蟹的时间之一,因此,重阳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吃螃蟹,聊聊天的同时,品尝大自然的馈赠。

3、吃柿子

柿子在深秋时分成熟上市,重阳节时,正好是深秋时分,此时,柿子已经成熟上市了,而且柿子红彤彤的,寓意很好,重阳节时给家人的水果里面,不妨买些柿子,柿子味道清甜可口,又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一般人群皆可适量食用,重阳节时,吃些柿子,应季又营养。

相关推荐

重阳节什么 重阳节千人糕

重阳节千人糕,千人糕又叫重阳糕,是重阳节时必的传统食物之一。 重阳节千人糕主要是取其吉利的意义,“糕”与“高”同音,重阳节千人糕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千人糕的主要原料是杂粮和坚果,食用后对身体很有好处。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 重阳节喝什么酒雄黄酒还是菊花酒

重阳节一般喝菊花酒。 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此时是一年之中赏菊花的最佳时间,菊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可以将菊花制成干菊花,用于泡茶,也可以将菊花浸泡在高度白酒里面,制成菊花酒,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远望,然后重阳糕、菊花酒,也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情。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寓意 重阳节什么传统食物

重阳节的时候除了重阳糕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食物也是重阳节的传统食物: 重阳节中九九与“久久”谐音,而久又与酒同音,因此古人认为重阳节喝酒是很好的,而菊花酒是在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口感清香,是重阳节时饮用的一种酒。 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食物,口感香甜软糯,在重阳节的时候适量,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有一些美好的寓意。 羊肉的“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一些地区的人们重阳节这天,会举办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饮什么酒 重阳节的糕叫什么

重阳节的糕叫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主要是由糯米粉、粳米粉、赤豆、白糖、红糖、红绿果脯、油等各色食材混合混合而成的。 但由于这种糕点是为了节令时,美观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定方法,较为随意,所以在制作重阳糕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偏好,来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

2018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戊戌年(狗年)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年间,魏晋年间尤其受到仕人追捧、有赏菊、饮菊花酒、重阳糕、携友登高的趣事,而重阳节在唐朝时被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此节。

重阳节重阳糕的寓意 步步高升

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糕。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重阳节什么传统食物

重阳节的时候除了喝菊花酒,人们还会以下食物: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在重阳节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物之一。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这天,这时候正是螃蟹的最佳食用时间,肉质饱满,营养价值较高,因此重阳节还可以螃蟹。 羊肉中的“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在一些地方,重阳节当天会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不仅寓意美好,还可以御寒。

重阳节喝的什么酒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1、赏菊花。菊花和重阳节有很深的关系,重阳又称之为菊花节,所以,在重阳这两,赏菊花成了首要的习俗之一。 2、登高。这是我们在古诗词里就知道的,因此,重阳又称为登高节,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肉。 3、插茱萸。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重阳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雅号“辟邪翁”,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这是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在国内有一些地方也有放纸鸢的习俗。 5、重阳糕。重阳的饮食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一个俗称,除了九月九外,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延续至今,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敬老、祭祖的传统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