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方剂可治疗脱肛
哪些中药方剂可治疗脱肛
祖国医学认为脱肛是气血不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可选用下列验方:
1.炙黄芪15克,升麻9克,柴胡6克,炙甘草3克。上药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取汁,残渣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取汁,将两药汁混合。每日1剂,成人将上药液分3次服,1-5岁儿童服成人量1/4.6~10岁为1/3,11—15岁为1/2,均分3次服用。
2.生黄芪15克,防风3克,升麻3克,丹参9克,山楂肉6克。以上为成人1日剂量,以清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两次空腹服下为官。 1-5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4,6-10岁为l/3,11-15岁为1/2,均分早、晚两次服用。另取蝉蜕、冰片、荆芥炭适量,研成细粉,用香油调匀,在每次脱出后,先以淡盐水清洗患部,后以棉蘸药均匀涂布于脱出部位,不拘次数。
3.黄芪15克,党参15克,升麻6克,防风6克,甘草3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两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以上为成人量,1-5岁儿童服成人量的W4,6-10岁为1/3,11~15岁为1/2。
尿血中药方剂
方名
樟冰散。
组成
白茅根(去心)30-60克,生姜3-6克,蜂蜜30克。
用法
前二味水煎取汁后冲入蜂蜜,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出处
养生治病秘方集。
尿血症状
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素问》称“溺血”、“溲血”。
尿血与血淋相似而有别,若小便时不痛者为尿血,小便时点滴涩痛,痛苦难忍者即为血淋。《类证治裁·溺》讲到,“溺血与血淋异,痛为血淋,出精窍,不痛为溺血,出溺窍。”
尿血之症,多因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而致尿血,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但与心、小肠、肝、脾有密切联系,并有虚实之别。
常见的有心火亢盛,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肾虚火旺,脾肾两亏等症。
哪些中药方剂可治疗酒糟鼻
(1)百部清肺饮组成:百部20克,桑白皮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夏枯草20克,玄参20克,野菊花30克,薏苡仁30克,生山楂30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茯苓皮15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用蛇黄软膏(蛇床子、黄柏、寒水石、炉甘石)。疗效:共治疗35例,痊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2)七叶饮组成:枇杷叶10克,侧柏叶12克,桑叶6克,人参叶6克,荷叶6克,竹叶6克,大青叶15克。加减:感染严重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大便秘结加玄明粉、大黄;皮脂溢出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结节、鼻赘加丹参、夏枯草;血瘀加桃仁、红花;热重加寒水石、生石膏。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以本方治疗23例,并配合外敷药。结果:痊愈1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3)酒鼓饮组成: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川芎10克,陈皮9克,黄芩1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30克,生石膏15克,甘草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疗效:以本方治疗20例,未配合外敷治疗。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饣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4)凉血四物汤加减组成:赤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川芎6克,五灵脂9克,红花10克,赤苓皮15克,桑白皮12克,白芷12克,辛荑花12克。用法: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外用颠倒散或杏黄散。疗效:共治疗90例,痊愈26例,显效31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4.4%。(5)酒鼓方(外用)组成:水银4克,苦杏仁9克,枫子仁9克,柏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胡桃肉3克,当归3克,樟脑2克,火麻仁8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纱布包扎,每天在鼻部周围慢慢搽擦2遍,每遍20~30次。用后将药密封,以防药味外溢,影响疗效。药粉过干时可加人少许菜油或麻油拌匀,每包可用1个月。注意:本方有剧毒,切忌内服。配合内服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6克。必要时改丸为汤,随证加减。疗效:共治3590例,总有效率为90%。(6)脱皮液(外用)组成:斑蝥50克,蜈蚣20条,蟾酥10克,冰片15克,地肤子15克,硫黄50克,百部25克,雄黄25克,松香20克,蛇床子15克,烟胶30克,白藓皮50克,土槿皮150克,大枫子50克,镇江醋2.5公斤,90%酒精若干千克。用法: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醋中浸泡10天,再将布袋装好的药放入,浸泡3~5天,然后取出布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后再放人酒精内浸泡2~3星期,弃药取液,二液合并。使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ml,每隔2星期涂一次。涂药后局部痛、麻、起疱、流水(注意不可让其流经好的皮肤,以免起疱),待其自然结痂,脱落后再行第二次治疗,直至痊愈。疗效:用本配方共治疗1195例,痊愈488例,显效654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95.6%。(7)颠倒散(外用)组成:硫黄、大黄等份。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加凉水调至糊状。每晚临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2周为一疗程。或硫黄、大黄粉各1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拌匀密封1周后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搽1次。疗效:用此方治疗27例,痊愈17例,显效,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8)灭螨方(外用)组成:百部15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土槿皮15克,黄柏15克,乌梅15克,野菊花15克,土茯苓15克。用法:上药加水1公斤,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疗效:用此方治疗30例,痊愈ˉ8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100%c另有20例用西药灭螨酊(灭滴灵、氯霉素)作为对照组。两组比较,毛囊螨虫检查阴转率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见效快,副作用较小。(9)大枫子膏(外用)组成:大枫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火麻仁9克,核桃仁9克,樟脑6克,水银花9克。用法:前四味捣烂成极细糊膏状,再将研为细末的樟脑捣人合匀,最后将水银捣人直至均匀不见水银珠为止,装瓶备用。用药前先洗净手及患部,用纱布包药缠紧,然后涂擦患处约1~2分钟,或将药膏薄薄涂上一层,每日3次。用后将手洗净。本药有毒,切忌入口。
哪些中药方剂可治疗酒糟鼻
(1)百部清肺饮
组成:百部20克,桑白皮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夏枯草20克,玄参20克,野菊花30克,薏苡仁30克,生山楂30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茯苓皮15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用蛇黄软膏(蛇床子、黄柏、寒水石、炉甘石)。
疗效:共治疗35例,痊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2)七叶饮
组成:枇杷叶10克,侧柏叶12克,桑叶6克,人参叶6克,荷叶6克,竹叶6克,大青叶15克。
加减:感染严重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大便秘结加玄明粉、大黄;皮脂溢出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结节、鼻赘加丹参、夏枯草;血瘀加桃仁、红花;热重加寒水石、生石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本方治疗23例,并配合外敷药。结果:痊愈1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3)酒鼓饮
组成: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川芎10克,陈皮9克,黄芩1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30克,生石膏15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
疗效:以本方治疗20例,未配合外敷治疗。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饣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4)凉血四物汤加减
组成:赤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川芎6克,五灵脂9克,红花10克,赤苓皮15克,桑白皮12克,白芷12克,辛荑花12克。
用法: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外用颠倒散或杏黄散。
疗效:共治疗90例,痊愈26例,显效31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4.4%。
(5)酒鼓方(外用)
组成:水银4克,苦杏仁9克,枫子仁9克,柏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胡桃肉3克,当归3克,樟脑2克,火麻仁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纱布包扎,每天在鼻部周围慢慢搽擦2遍,每遍20~30次。用后将药密封,以防药味外溢,影响疗效。药粉过干时可加人少许菜油或麻油拌匀,每包可用1个月。注意:本方有剧毒,切忌内服。配合内服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6克。必要时改丸为汤,随证加减。
疗效:共治3590例,总有效率为90%。
(6)脱皮液(外用)
组成:斑蝥50克,蜈蚣20条,蟾酥10克,冰片15克,地肤子15克,硫黄50克,百部25克,雄黄25克,松香20克,蛇床子15克,烟胶30克,白藓皮50克,土槿皮150克,大枫子50克,镇江醋2.5公斤,90%酒精若干千克。
用法: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醋中浸泡10天,再将布袋装好的药放入,浸泡3~5天,然后取出布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后再放人酒精内浸泡2~3星期,弃药取液,二液合并。使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ml,每隔2星期涂一次。涂药后局部痛、麻、起疱、流水(注意不可让其流经好的皮肤,以免起疱),待其自然结痂,脱落后再行第二次治疗,直至痊愈。
疗效:用本配方共治疗1195例,痊愈488例,显效654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95.6%。
(7)颠倒散(外用)
组成:硫黄、大黄等份。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加凉水调至糊状。每晚临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2周为一疗程。或硫黄、大黄粉各1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拌匀密封1周后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搽1次。
疗效:用此方治疗27例,痊愈17例,显效,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
(8)灭螨方(外用)
组成:百部15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土槿皮15克,黄柏15克,乌梅15克,野菊花15克,土茯苓15克。
用法:上药加水1公斤,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
疗效:用此方治疗30例,痊愈ˉ8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100%c另有20例用西药灭螨酊(灭滴灵、氯霉素)作为对照组。两组比较,毛囊螨虫检查阴转率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见效快,副作用较小。
(9)大枫子膏(外用)
组成:大枫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火麻仁9克,核桃仁9克,樟脑6克,水银花9克。
用法:前四味捣烂成极细糊膏状,再将研为细末的樟脑捣人合匀,最后将水银捣人直至均匀不见水银珠为止,装瓶备用。用药前先洗净手及患部,用纱布包药缠紧,然后涂擦患处约1~2分钟,或将药膏薄薄涂上一层,每日3次。用后将手洗净。本药有毒,切忌入口。
面瘫早期用药都有哪些
面瘫通常是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的。面瘫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物理疗法进行控制病情。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
此外面瘫也可以采用中医进行治疗。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治疗面瘫的中药方剂,希望让患者朋友有所参考。
中药方剂一、药物组成:羌活、防风、白附子、茯神水或黄松节,半夏、甘草、胆南星、木瓜、秦艽、僵蚕。以上中药水煎后,兑入黄酒服用。此方具有辛散风寒,温通筋络,化痰和血的功效,主要用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中药方剂二、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此方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歪斜等症状。它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就是一些治疗面瘫的中药方剂。这些中药方对治疗面瘫都有很好的功效。面瘫马虎不得,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配合中医针灸进行同步治疗,这样效果更好。当然这些中药方剂仅供大家参考,患者在服用之前,应该咨询医师。
治疗胃癌的中药方剂
方名
健脾补肾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补肾。主治胃癌。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白术9 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
本方结合化疗治疗72例双期胃癌患者,其中大部切除44例,次全切除18例,姑息切除5例,根除3例,切端阳性2例,所有病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生存1~3年72例,3~5年36例,占70%;5年以上16例,占48.5%。
方名
和胃化结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和胃,养血消肿。主治胃癌。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黄精12克、大枣6枚、沙参10克、羊肚枣10克、杞子9克、芡实15克、建莲肉15克、田三七1.5克(研冲)、白毛藤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脾胃虚寒加砂仁、寇仁、附子,重用三七,酌减白毛藤、沙参、白花蛇舌草;气血两虚、白细胞下降加鸡血藤、女贞子、当归,重用生黄茂。
临床疗效
本方结合手术与化疗治疗320例胃癌,其中根除术76例,占23.5%;姑息切除177例,占55.3%;临床分期Ⅲ、Ⅳ期259例,占81%。根除术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7.4%、18.4%;姑息性手术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2%、5%。
哪些中药方剂可治疗皮肤皲裂
皲裂一般发于冬季和春季,因为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多风,皮肤易干燥、变厚,失去弹性,甚至牵拉时会出现裂口、出血,而且暴露的部位为多发区。
预防皲裂的方法可在洗手、脚时少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每次洗手或脚后,要立即用毛巾擦净水滴,并在好发部位擦些凡士林、植物油或用一份蜂蜜、二份水调均匀后涂抹。病情较轻者,可在睡前用热水浸泡后,局部涂一层雪花膏或30%的甘油。裂口较大者,可用医用胶布贴敷,几天后即可愈合,此法简单有效,惟一不足是易复发。
预防皲裂也可用中药白芨打粉,调香麻油涂擦,每天1~2次;还可用中药苦楝子肉加温开水洗患处;如患化脓感染时,局部用热盐水洗净后敷用10%硼酸软膏或5%白降汞软膏即可。
芦荟可消炎、止痛、生肌,芦荟叶片去除外面绿皮后治疗皲裂也很有效,方法是用里面的白色胶状物敷在伤口上面,贴上胶布,每天1次,1~2天可愈。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
1、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
用法用量:生石膏先煎好备用,取知母,甘草,生地,山药,太子参,萸肉,麦冬,生牡蛎,五味子,玄参,香附,丹皮。加水进行煎服,每天使用一剂。
功效主治:对于甲亢患者有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的功效。
适宜人群:比较适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的甲亢患者。
2、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
用法用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生地,山药,萸肉,白芍,香附,制首乌,生牡蛎,甘草。用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主治:这具有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的功效。
适宜人群:一般适用于患者表现出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等气阴两虚的甲亢患者。
哪些中药方剂可以缓解口苦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口苦的方剂是什么:
1、温胆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大枣。 主治:痰热型口苦症,症见心烦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口苦,咽干, 脉弦滑等症。
2 、蒿芩清胆汤 青蒿,黄芩,枳实,竹茹,茯苓,半夏,陈皮,碧玉散。主治:外感湿热之症,微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胸闷脘痞,口苦,咽干,恶心欲吐,溺赤,舌苔黄腻,脉象弦细数等。
3、柴胡,黄芩,苦参,黄连,龙胆草,麦门冬,枳俱子。(《本草纲目》) 主治:口舌苦。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
中药方剂一、
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糖尿病燥热伤肺证
中药方剂二
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中医拔罐是怎样治疗糖尿病的
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糖尿病肾阴虚阳亢证
中药方剂三
西瓜子5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任意食用。适应症:糖尿病肺热津伤证
中药方剂四
赤小豆30克,怀山药40克。猪胰脏1具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以血糖降低为度。适应症:糖尿病
中药方剂五
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半杯。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尿浊症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剂,患者是否应该采取这些药方,或者有何禁忌,患者是需要向医生咨询清楚的,切记不可胡乱的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