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方法治呕吐
5种方法治呕吐
一、托住头部。
呕吐时,头部会激烈晃动。尽量托住它。
如果头发很长,不妨将它们松散地收拢到后面。当你再次呕吐时,头发就不会黏在脸上。
二、坐下或斜躺。
斜躺时,你可以用沙发的枕头支撑身体。四处走动或完全平躺反而会使你更难受。
1、如果你长期卧床,不妨侧躺,以免呕吐时被呛着。
2、完全平躺反而更容易被呕吐物呛着。
3、进食后不要马上躺下来,以免引发呕吐。
三、喝水。
呕吐很快造成身体脱水。然而,喝太多水又会引发新一轮呕吐。试着缓慢地小口啜饮。每20分钟左右喝约30毫升水。
吃小餐。胃里有太多食物会进一步引发恶心和呕吐。一整天少吃多餐,不要一次吃太多。
四、吃小餐。
胃里有太多食物会进一步引发恶心和呕吐。一整天少吃多餐,不要一次吃太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饼干、烤面包、土豆和米饭。香蕉和苹果酱也是不5、错的选择。它们不会造成胃部不适。烤鸡或烤鱼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是不要加调味料。
五、避开会引发呕吐的因素。
某些因素会引发呕吐(特别是对香味非常敏感的人)。油腻食物的味道可能会让人感到恶心。如果食物的味道就是你呕吐的原因,不妨让别人帮你做饭。这在怀孕初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强烈的味道可能使某些人感到恶心和呕吐,比如香烟和香水的味道。
呕吐的治疗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一、呕吐的西医治疗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二、呕吐的中医治疗
1.外邪犯胃治则:疏邪解表,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为主。
蕾香9克紫苏9克白芷6克大腹皮9克厚朴6克半夏9克陈皮6 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克随症加减:宿滞,胸闷腹胀者,去白术、甘草、大枣,加神曲9克、鸡内金9克,以消导积滞;寒热无汗者,加防风9克、荆芥9克,以祛风解表;夏令感受暑湿,呕吐而并见心烦口渴者,去香燥甘温之药,加黄连3克、佩兰9克、荷叶9克,以清暑解热;如感受秽浊之气,突然呕吐者,可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
2.饮食停滞治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为主。
山植9克神曲9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9克连翘9克莱菔子12克随证加减:腹满便秘者,可加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厚朴6克,以导滞通腑,浊气下行,则呕吐可止;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加付茹10克、生姜3片,以清胃降逆。
3.痰饮内阻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半夏12克生姜3片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脘腹胀满者,去白术,加厚朴9克、大腹皮9克,理气除满;呕吐清水痰涎多者,加牵牛子、白芥子各2克,研未装胶囊,每日分3次吞服,可增强化痰蠲饮之力;痰浊上蒙,症见眩晕呕吐者,可加天麻10克、代赭石12克、权实9克,以化痰降逆;
痰郁化火者,可加黄连3克、全瓜萎12克,以清热化痰,和
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治疗呕吐泻痢哪种方法好
轻的呕吐对健康影响不大,无须治疗。治疗呕吐泻痢重的呕吐不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电解质,出现脱水和酸碱失衡的症状,必须作紧急处理。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治疗呕吐泻痢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治疗呕吐泻痢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治疗呕吐泻痢推荐如下草药: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 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主产四川、湖北。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女人老是呕吐的原因
女人老是呕吐的原因:
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
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
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
老是呕吐怎么办:
救护措施
(1) 禁食、禁饮水4~6小时,以防误入气管。呕吐停止后逐
渐进食。
(2) 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擦净口腔内呕吐物,禁止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呕吐物呛入气管。
(3) 一般呕吐可给予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
4) 剧烈呕吐者尽快送医院检查处理。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食疗方法
1、萝卜叶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或加红糖水冲服,治呕吐。
2、甘蔗汁1小杯,生姜汁1汤匙,混匀后加热饮服,每日2次。适用于反胃吐食或干呕不止。
3、柿饼1~2个,捣成泥状,每次15克,开水送服,或蒸熟连服数日。适用于反胃呕吐。
4、核桃1个,烧成灰,研成细末,治呕吐,胃寒者用姜汤送服;胃热者用黄芩20克煎水送服;气郁者用黄酒送服。
呕吐偏方:
方1
【组成】生姜31 克、人参9 克、半夏1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2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3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4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5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6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7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呕吐。
方8
【组成】姜汁适量、砂仁3 克、半夏6 克。
【用法】后二药浸姜汁内,炒干,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9
【组成】生姜31 克、半夏6 克、灶心土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10
【用法】二姜煎取汁,再人粳米煮粥,食。
【主治】虚寒呕吐。
小儿推拿治呕吐
1、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2、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姜的妙用 治呕吐
将生姜榨汁,以生姜汁:蜂蜜:水=1:2:3的比例煮沸,服下,即可缓解呕吐。
治疗妊娠呕吐的4种土方法
韭菜生姜汁
取韭菜0.15公斤,生姜O.1公斤。共切碎,捣烂取液,加入白糖适量,调匀,分多次少量饮服。
半夏茯苓
半夏9克,茯苓6克,杭菊9克,川连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生姜汤
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加水200毫升,煎汤。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2次。乌梅性温味酸,有敛肺止咳、生津止渴、涩肠止泻等作用。这个偏方具有和胃止呕、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妊娠呕吐。此外,乌梅还是当之无愧的抗衰老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钾、镁、锰、磷等,其所含的有机酸还能杀死侵入胃肠道中的霉菌等病原菌。
鸡蛋姜丝汤
鸡蛋2个,鲜姜丝适量,盐少许。放1汤匙菜油,倒入姜丝炒香铲起,然后烧热锅再下1汤匙菜油,打鸡蛋下锅,慢火煎至半凝固时,放入姜丝,撒少许盐,折成半月形,煎至两面黄色铲起,就可以食用了。因为生姜有益脾胃、散风寒的功效,鸡蛋能滋阴、润燥、养血,所以这个偏方具有祛风暖胃的功效,且富含蛋白质,食后可达进补目的。
胃下垂艾灸哪里 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
孕期呕吐治疗
(1)少量吃进甜酸味、甘草味、姜味的食品
可以减轻恶心和呕吐。
(2)西药治疗
口服维生素B1、B6各10毫克及维生素C100毫克,每日3次
(3)中药治疗
伏龙肝100克(捣烂)分数次煎服。
(4)针灸治疗
中脘、内关、幽门、足三里、三阴交。
(5)脱水严重者,应考虑补液
体温高达38℃以上,脉搏120次/分以上并出现黄疸时,应考虑终止妊娠,及时进行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