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虚热药地骨皮

清虚热药地骨皮

地骨皮就是茄科植物枸杞子的根皮,用的根皮,这个是枸杞子果实,这个是药材,地骨皮,性甘寒,归肺肾肝经,可以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地骨皮作为一个退虚热的药,它主要是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一般的骨蒸潮热、盗汗。在这个阴虚内热证当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从理论上来讲,地骨皮还有凉血的作用。照理说温热病的后期,这种夜热早凉、邪热未尽的时候也应该用,但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例证,几乎没有人这样用。地骨皮应用比青蒿在其他方面更广泛,一个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因为牙痛或者牙龈肿痛,经常有阳明的热盛,那个是实证。也经常有肾阴虚,虚火上炎。因为肾主骨,牙是骨之余,所以足少阴肾经的一些虚火上炎有时候经常累及牙或者牙龈,出现一些虚火牙痛。地骨皮通过它的退虚热,常常配伍一些滋阴降火止痛的药,对于虚火牙痛有一定的作用。

在民间把它的植物的地上部分它的嫩的那个叶片,那个尖端比较嫩的,有的民间叫做枸地芽,也是用来治疗虚火牙痛,据说也有一定的效果。有的民间,虚火牙痛的时候就说用枸地芽来煎鸡蛋、煎鸭蛋这样子吃,民间的这种单方,可能它也是类似的或者相同的退虚热的,或者降虚火,虚火下降它不上炎,所以牙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用于虚火上炎引起的消渴,但主要是指的是糖尿病。消渴就是阴虚者比较多见。阴虚主要是肾阴虚,当然也包括了胃和肺的,通过它的降虚火的作用,缓解消渴的症状,当然也是和补阴的药同用。这三个方面,一般的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或者虚火的牙痛,虚火的消渴,都必须和补阴药同时使用。

比如说治疗虚火的消渴,或者骨蒸潮热,知母、生地,这都是常用的。治疗牙痛也可以配伍这一类的药物,这是在退虚热方面。另外,它又能够清实热。清实热就是泻肺火,也可以说清肺热,所以可以用于肺热咳嗽。钱乙的方泻白散,白就是肺,泻白就是清泄肺热,里面主要的药就有地骨皮和桑白皮,尤其是儿科当中普通的肺热咳喘、肺热咳嗽是经常采用的。凉血,就是用于血热妄行,内科杂病当中它都可以用,在血分有热,但是它没有止血的作用,所以一般要配伍止血的药物。

银柴胡的作用有哪些

二)银柴胡的药理作用

银柴胡有降血脂作用。

太平洋丝石竹提取成分三萜皂甙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胆固醇/脑磷脂系数,改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抗炎。

银柴胡有抗炎作用。

解热。

银柴胡有解热作用。

其它作用。

抗菌,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并可使主动脉类脂质含量降低;皂甙可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等。银柴胡可清虚热、除疳热,还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是生产传统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料。

【应用】

阴虚发热。本品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疳积发热。本品能清虚热,消疳热,故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等药同用,以共奏消积杀虫,健脾疗疳之效;亦可与栀子、人参、薄荷等同用,如柴胡清肝汤(《证治准绳》)。

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

若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或久疟不止,体虚低热者,可与白薇、生地、鳖甲、知母等相伍,以益阴退热。

凡小儿疳积,日久化热,症见烦渴燥急者,多与栀子、黄芩、连翘等合用。

地骨皮的副作用有哪些

地骨皮的另一个名字又叫做枸杞皮,属于茄科的一种植物,是枸杞的根皮。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好处非常的多,有清热败火的神奇功效。一般情况下是生长在山坡上的。

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中药地骨皮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中药地骨皮的毒副作用】:

地骨皮毒性较小,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2.83±1.9g/kg,酊剂给药1次或每天1次,连续7天,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7和4.1g/kg,说明在体内无明显蓄积性。煎剂给家兔灌胃80g/kg或腹腔注射60g/kg,仅见其倦伏不动,3-4小时后恢复。犬灌胃120g/kg或腹腔注射30g/kg,均很快出现呕吐,四肢无力,倦伏,2-3天后才完全恢复。煎剂小鼠ip的LD50为12.8g/kg。酊剂小鼠ip的LD50为4.7g/kg。

综上所诉,地骨皮并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并且毒性也是非常小的,当我们服用它的时候,只要按照医嘱,服从使用的禁忌,运用得当,就不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会使人们的身体得到滋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益处哦。

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

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洽肺结核潮热。

枸杞藤的简介

枸杞藤,也称枸杞菜,藤头嫩叶部分可摘下食用。属茄科植物。中国各地野生和栽培。《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李时珍说:枸杞为两种树的合名,此物有刺,如枸棘,其茎如相柳之条,故兼名之日枸杞。拘枸杞嫩叶可作菜蔬,果实味甜可食。其根名地骨皮,果名枸杞子,均供药用。

枸杞藤,也枸杞菜,藤头嫩叶部分可摘下食用。属茄科植物。中国各地野生和栽培。《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李时珍说:枸杞为两种树的合名,此物有刺,如枸棘,其茎如相柳之条,故兼名之日枸杞。拘枸杞嫩叶可作菜蔬,果实味甜可食。其根名地骨皮,果名枸杞子,均供药用。

枸杞藤的果实枸杞子和根皮地骨皮均可入药。枸杞子性平,味甘,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主治目眩昏暗、肾虚腰痛等症。地骨皮功能清虚热,凉血,主治虚寒发热、盗汗、咯血等症。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退虚热

秦艽清虚热,为治疗阴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

经期可以吃地骨皮粥吗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用法]随意饮用或佐食。[作用]清肺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评注]地骨皮能清虚热、凉血,药理实验有解热、降血糖、降压等作用;桑白皮能清热平喘、利水消肿,麦冬滋阴,相伍增效。

清虚热的中药有哪些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树皮,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相关推荐

冬季皮肤皲裂怎么办 药浴治皲裂

用中药地骨皮20克,玄参20克2,麦冬30克,生地黄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煎煮滤渣取汁,将皲裂处皮肤浸泡如药汁中20分钟。 通过中药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皮脂腺油脂分泌,并且中药成分中具有滋阴补液、润泽肌肤的功效,通过泡浴,皮肤因此湿润而富有弹性,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退热除蒸

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地骨皮有什么作用 地骨皮的禁忌

1.《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2.《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3.《医学入门》:"忌铁。"

女性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 补益膏

膏方:党参、茯苓、山药、熟地黄、当归、地骨皮各60克,炼蜜250克。 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次药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鹿角胶、冰糖,煮沸收膏即成。 服法: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可补气血,退虚热,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症见周身无力、虚热时作等。

小孩半夜出汗怎么办

1、干百合20克提前一夜浸泡,放入800—1000毫升水中小火煮1个小时,煮粘。然后放入梨一只,冰糖5克,再煮半个小时即可。 2、浮小麦、地骨皮炒焦为末,每次取10克冲服,3—5天即可。 另一种盗汗是属于阴虚内热型,这种孩子一般舌头比较红,舌苔少,而且总爱喝水却又感觉不解渴,对于这中类型盗汗的孩子可以买一些浮小麦、地骨皮回来,炒焦然后打碎成末,每天冲水喝10克。这对于阴虚内热型的孩子非常管用。浮小麦有除虚热,止汗的作用,地骨皮有清热滋阴的作用。这两样加在一起对于阴虚内热型的盗汗效果不错。 对于盗汗的孩子,

尿失禁的中医辨证治疗

肾气虚寒 证候:小便不禁,随时自遗,小便频而清长,畏寒背冷,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膝腰酸软,两足无力,或滑精早泄,阳痿,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固涩。 主方:巩提丸合济生菟丝子丸 加减:气虚明显加人参;若下焦虚冷好转,应减少温补肾阳之品,可在缩泉丸的基础上加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 肺脾气虚 证候:小便不禁,次数较频,咳嗽气喘,神脾气怯,四肢乏力,纳减便溏,小腹时有坠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 主方:不中益气汤加味 加减:若困睡不醒,加菖蒲、

得了支气管哮喘吃啥药

一、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龙胆草、海蛤壳、青黛、旱莲草、生地、茅根、大小蓟各、甘草、随症加减: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者,加丹皮、赤芍、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肝火较甚,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杏仁、苏叶、法夏、茯苓适量,前胡、桔梗、甘草各少许。 二、生地、百合、麦冬、白芍、当归、象贝、玄参、白茅根、胡黄连、西草、生甘草,随症加减:反复咯血者,加白及、藕节,以凉血止血;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粉冲服),以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以清退虚热;盗汗者,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 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

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 蛤肉麦冬汤

功效: 滋肺肾,退虚热。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盗汗,骨蒸潮热,咽干口渴等症,能有效缓解晚上睡觉出汗的问题。 材料: 蛤蝴肉100克,麦门冬15克,地骨皮12克,小麦30克。 做法: 将蛤蜊肉洗净切成片,与洗净的麦门冬、地骨皮、小麦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慢炖至肉熟烂,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饮汤吃肉。凡阳虚体质和脾胃阳虚所致的腹痛腹泻者不宜服用。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退热除蒸

枸杞根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等配伍,治疗阴虚发热,如地骨皮汤(《圣济总录》);若用治盗汗骨蒸、肌瘦潮热,常与秦艽、鳖甲配伍,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