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岛素和30%正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有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

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基础量胰岛素的补充。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例如德谷胰岛素。

2.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围手术期,感染,妊娠

3.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可用于静脉滴注治疗酮症酸中毒等重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目前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有下述几步方案。

①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监测血糖,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U-4U。

②每日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优点是方便,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

③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④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种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应该不会很陌生。糖尿病人通过胰岛素来治疗,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对于疾病不要太过悲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疾病治愈的保障。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 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四肢麻木怎么办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缓解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在类型、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就是病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引起的。它起病多较缓慢,而且轻症糖尿病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中的1-2项。还有些糖尿病人以皮肤感染如疖肿或皮肤搔痒等症状为首发症状。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往往能发现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成人糖尿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的治疗更强调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作用。这两种方法无效时必须加上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当上述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仍不能达到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时才考虑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则远不相同。其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引起的。当90%以上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多较典型。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尿,并会出现夜尿增多和夜间口渴爱饮水的现象。多食也是患儿较普遍的症状,饭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较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饭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儿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乏力。儿童糖尿病多为I 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同时儿童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个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上述4种疗法相辅相成,往往能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胰岛素对身体是有害的吗

胰岛素是我们身体唯一的能对血糖降低起做用的激素,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月牙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而来,功能为将糖类物质带入细胞中,供给机体所需要的能量,糖尿病就是机体中的胰岛β细胞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致体内糖类物质无法正常转化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胰岛素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使用。最有效的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激素,我们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的调节,而且无副作用,建议配合胰岛泵治疗,目前国内外专家都提倡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胰岛素不能把受损的胰岛细胞修复,所以,要严格糖尿病饮食.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的基础上,还需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所以,使用胰岛素对人体是无害的呢。

所以在了解过以后,胰岛素对我们人体是没有多的害处的呢,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有效地增强体内的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对人体去不是很好的呢,现在的药物胰岛素大多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相比人体胰岛素而言,药物胰岛素相对会引起一些免疫反应,对人体不是很好的呢,所以用药还是要很小心的选择才是呢。

小儿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儿童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属多基因遗传病,占小儿糖尿病总数8%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见于10岁以上儿童。肥胖、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黑棘皮病)及家族2型糖尿病史是导致儿童发生该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约1/3患儿无临床症状,有时因肥胖就诊,给予糖耐量试验后才发现。一般无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情况下也会发生。血C肽水平正常或增高、各种自身抗体ICA、IAA、GAD均阴性。饮食控制、锻炼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

2.青少年型糖尿病(MODY) 为单基因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特征是发病年龄小于25岁,有三代以上家族糖尿病史,起病后几年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至今发现MODY有5种类型及其相关基因。治疗同2型糖尿病。

3.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 与胰腺β细胞发育不全和酶系统功能不全有关。本症少见,可见于小于胎龄儿,往往母亲有糖尿病史。对胰岛素治疗较敏感。

4.肾性糖尿 患儿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主要由于肾脏排泄葡萄糖功能异常所致。本症可见于范可尼综合征、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等。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有什么不同

1、儿童的胰岛β细胞严重损伤:

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就是病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引起的。成人糖尿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儿童糖尿病则远不相同。其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引起的。当90%以上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2、起病急,症状典型:

成人糖尿病起病多较缓慢,而且轻症糖尿病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中的1~2项。还有些糖尿病人以皮肤感染如疖肿或皮肤搔痒等症状为首发症状。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往往能发现早期的糖尿病患者。

一般小儿起病较快,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大多比较典型,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尿,并会出现夜尿增多和夜间口渴爱饮水的现象。多食也是患儿较普遍的症状,饭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较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饭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儿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乏力。

糖尿病孩子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自身消耗过多,虽然多食但仍然消瘦。这些孩子除有多尿、多饮、多食外,还伴有消瘦症,即“三多一少”而成人糖尿病虽有三多症状,但很少有消瘦。

3、儿童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因为成人糖尿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的治疗更强调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作用。这两种方法无效时必须加上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当上述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仍不能达到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时才考虑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多为1 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

注射时间放在进食前15~30 分钟,药物应用上。注射量按照医生嘱咐调整。一般来说,医生要根据小孩前一些日子注射的胰岛素剂量、每天的饮食、尿糖情况,制定出这几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和饮食要求。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记好小孩每天的饮食情况、每次的胰岛素注射量和注射前病孩的尿糖情况,定期到医院复查,将这些记录提供给医生,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靠坚持打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很多患者都是在进食前要进行胰岛素的注射,由于注射比较频繁,不可能每天坚持到医院注射,那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就相当重要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的相关信息。

在生活当中糖尿病患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糖尿病疾病的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而导致的。

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不只一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寻找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不可随意选择一个位置就注射。由于患者频繁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皮肤损伤,如果在同一位置多次注射,可以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受损,出现皮肤硬结、局部疼痛、皮肤感染,不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的相关信息,通过以上信息的介绍,大家对自己能够独自完成胰岛素注射有了更大的信息。如果还不是特别了解,一定要细心询问医护人员,不能盲目注射,以防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尿道口有分泌物是什么回事

一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达80%以上,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导致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因为胰岛β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任何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不能促使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1]

糖尿病腿没劲怎么办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缓解糖尿病引起的浑身没有力气。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是否一样

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就是病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引起的。它起病多较缓慢,而且轻症糖尿病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中的1-2项。还有些糖尿病人以皮肤感染如疖肿或皮肤搔痒等症状为首发症状。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往往能发现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成人糖尿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的治疗更强调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作用。这两种方法无效时必须加上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当上述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仍不能达到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时才考虑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则远不相同。其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引起的。当90%以上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多较典型。一旦发病,几乎 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尿,并会出现夜尿增多和夜间口渴爱饮水的现象。多食也是患儿较普遍的症状,饭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较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饭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儿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乏力。儿童糖尿病多为i 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同时儿童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个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上述4种疗法相辅相成,往往能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脚肿患者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缓解脚肿。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胰岛素

糖尿病人要懂得怎样存储胰岛素。对于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常温下最多保存28天。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还没有用的胰岛素应放置在2~8度的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身体的不同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腹部吸收最快,大腿、臀部、上臂较慢。胰岛素的使用如果是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首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是晚上注射的基础胰岛素,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的,建议选用大腿、臀部或上臂注射,以免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但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部位,也要具体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的部位也最好经常轮换,大概两周内也不要使用同一点注射胰岛素。避免长期注射一个部位。

胰岛素该如何注射。注射剂量需咨询专业医生,不可私自增减。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红斑、硬结、水疱等不良反应,应去咨询专业医生。还有注射前要洗手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另外,不要与他人共用针头,同时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每次的注视点应距离3CM左右,不要在飞机飞行途中注射。注射完后要妥善保管和丢弃包装瓶、胰岛素、废弃针头。

相关推荐

糖尿病分为几级 有什么含义

糖尿病各常见分型特征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

怎么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比较显著

专家表示,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很多医生会建议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但实际上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同。 1、营养治疗及运动指导 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较轻且容易控制,多数可以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一旦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建议立即对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指导,以及如何进行血糖监测的教育,3-5天后血糖仍不达标则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以避免过度的饮食控制。若达标且无其他高危因素者,每周2次测定血糖等待分娩。妊娠糖尿病治疗强调根据

胰岛素治疗必须知道的3件事

胰岛素治疗有适用人群 糖尿病有多种,主要分为1型和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除了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早期和久病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两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部分可在3年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暂时摆脱药物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仅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不足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与胰岛素配合使用。 另外,降糖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患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

怎么治疗糖尿病疗效比较显著

一般治疗:自我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口服药物治疗: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

糖尿病胰岛素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什么作用

有时候病人对大夫说:“大夫,我不愿意打胰岛素针”。实际上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打胰岛素,不少人觉得打针麻烦、疼痛,有人怕“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千方百计地抵制注射胰岛素。所以,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约10%)比西方(约50%)少得多。 国外有人评价说:“一个国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打胰岛素的比例反映这个国家糖尿病治疗水平”,有一定的道理。 胰岛素治疗确实能给糖尿病人带来很大好处: 首先,能使病人的病情获得最好的控制,使其糖、蛋白、脂肪、水盐及酸碱代谢平衡维持正常,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其实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例如,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自身

减肥引起尿检酮体阳性

考虑1型糖尿病可能性大,随时都有可能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建议住院应用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遗传关系比较密切,发病急,常突然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明显.有明显的低胰岛素血症和高胰高糖素血症,临床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部分病人血糖波动大,经常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治疗较困难,即过去所谓的脆性糖尿病.不少患者可突然出现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