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预防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预防
一、预防
应避免发作的诱因。诱因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同时应注意此病在没有根治前不能从事特殊职业,如驾驶、潜水等,以免突然发病时出意外情况。
二、预防诱发因素
常见诱因: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三、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五、其他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就寝。睡眠的姿势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
6、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不宜过饱。
五、注意锻炼适度
心律失常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若有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颤、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等等。
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以往因手段和方法比较匮乏,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控制心律失常,必须给患者服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的房扑、特发性室早和室速,成功率达到90%以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有哪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其发病的原因和治疗我们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有很多了,下面先一起来了解一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表现好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2、发作特征为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min,室上性者心律绝对规则,而室性者可有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对室上性者常可奏效。
3、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衰。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
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其它症状轻重不一,轻时可只有心慌、憋气、头晕、乏力,重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抽搐或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率的快慢,是否有其他心脏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
上面便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症状,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实质的帮助,让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上,能够拥有一个渐渐看看的身体,就算遇到这个问题,也能从容解决。
经常心跳很快的原因有哪些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
通过了解这些常识之后,那么当你的身体存在这些症状的时候,你才知道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毕竟这样的一个状况,如果是一些心脏疾病问题,又没有积极有效的治疗解决,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加的严重,所以提醒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存在异常问题要积极治疗解决。
速脉的诊断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1、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一般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如窦性心动过速等。室性的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变化,超过160次/分不马上处理会丧命的。因此首先要弄清心律失常的分型(心电图即可诊断),然后才能作出处理。青少年有心律失常现象,大多为生理性现象,不足为奇。偶然感觉心脏跳动得厉害,估计是心律增快,一般不要紧。主要原因是控制心脏的神经功能有些失常所致,一般30岁以后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早发现早治疗。
心慌可造成哪些不适
应注意患者的精神及神志状态,有无被迫体位,体温、血压的变化,有无贫血、发绀,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心脏扩大、病理性杂音、心率快慢、心律是否规整,这些有助于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诊断。
(1)心悸发作情况:
1)心悸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可见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
2)心悸渐渐发生、渐渐终止: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状态等。
3)心悸突然发生并反复发作:叫见于多发性异位心律。
4)心悸可通过弯腰、屏气、呕吐等动作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立即终止:可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悸伴发症状:
1)心悸伴漏搏:可见于期前收缩(早搏)。
2)心悸伴颈部搏动:可见于主动脉瓣反流。
3)心悸伴昏厥:可见于心室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心悸伴焦虑、哽咽感、头晕、手及面部麻木:可见于窦性心动过缓伴焦虑、过度换气综合征。
5)心悸伴心前区疼痛: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6)心悸伴呼吸困难: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
7)心悸伴发绀:可见于休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8)心悸伴多汗: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札精、嗜铬细胞瘤。
9)中年妇女心悸伴面色潮红、出汗: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
10)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药治疗或心肌缺血患者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站立时可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反射性心跳加速。
11)心悸伴阵发性血压升高:可见于嗜铬细胞瘤。
(3)心悸发作时脉律是否规整:
1)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
2)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
3)脉搏数正常:心房扑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药物、精神性。
(4)心悸发作时脉律不齐:
1)缓慢型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出现。
2)快速型心律不齐:心房颤动、频发室上性、室性早搏。3)脉搏数正常:心房颤动、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心动过速的检查有哪些
可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排除房室旁路(预激综合症)。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
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
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
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
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3次或3闪以上的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秒),频率在140-200次/分,节律均齐或稍不均齐;
(2)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如能发现窦P,则窦P频率较慢,P波与QRS波无关;
(4)可见心室夺获或/和室性融合波;
(5)具有起止突然的特点,每次以期前收缩的形式开始,以代偿间歇的形式结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QRS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能提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对心脏功能影响不严重。
(2)发作以提前的P波开始,P波与QRS波群有关,说明激动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
(3)阵发性心动过速时节律绝对规整。
(4)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窦性激动的QRS波群亦宽大畸形并与发作时形态相同。
(5)按压颈动脉窦时,可能为立即恢复窦律或无反应。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可能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原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2)心动过速发作后迅速出现心衰或休克。
(3)发作以提早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开始,之前无相关P波。
(4)R—R间隔不太规则。
(5)房室脱节,房率<室率。
(6)发作间歇时可见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7)出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该特征出现,基本确诊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8)出现多源、双向及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9)按压颈动脉窦对心率无影响。
4
几种类型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平行心律性室速 本型多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亦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
(2)反复型单形性室速 本型室速常因疲劳、情绪激动、失眠所致。
(3)双向性室速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合并洋地黄中毒,尤其是伴低血钾者。
(4)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阵发性室速) 常见于急性心梗、洋地黄过多、高血钾、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病。
(5)束支折返型室速
(6)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以往称尖端扭转型室速)
(7)多形性室连正常QT间期
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因素:如激动、运动等。
疾病因素:如心脏传导异常、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平时缺乏运动、精神等因素有关,目前只需对症支持治疗即可,配合饮食和适量运动进行调节。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心脏位置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动过速的分类
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 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律失常的症状
大多数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心慌、头晕、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也可能感到恶心、呕吐、尿频,严重者甚至昏倒。
1.体检:在发作时多呈苍白、神态紧张,听诊心率快而律规则或比较规则。室上性心率一般为160-220次/分,室性在140-180次/分。室上性者,第一心音增强、且强度固定不变,脉搏细小,心脏原有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交界性者,由于房室几乎同时收缩,颈静脉可能出现有规律的“大炮波”,用剌激迷走神经方法,可能使发作突然停止。室性者,第一心音可能增强,也可能时强时弱,这与心房、心室收缩时间(即p-r的问距)有关。若颈静脉有间歇性的“大炮波”(提示房室分离),是阵发性室速的重要体征之一,应用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心率不能减慢。
2.心电图表现:(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3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qrs波群出现,节律匀齐,qrs波时间、形态多正常。②每个qrs波之前或之后均有p波或均无p波。③频率多在160-220次/分。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畸形的qrs波,qrs≥0.12秒。②心室率在100次/分以上,节律可稍有不匀齐。③qrs波与p波无固定关系,p率慢于心室率。④发作中可出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家人应怎么帮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不是由窦房结发动的,而是由异位起搏点(指心房、心室及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某些组织)发动的。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在的部位,又把阵发性心动过速分为三种:由心房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性心动过速;由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常不易在心电图上分辨清楚,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
心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发作时应立即休息,消除患者顾虑。采用下列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能迅速使发作停止: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进食或饮水。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穴亦有效。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请医生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及药物中毒。发作时心率为150-200次/分钟,常有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头昏、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血压多数下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一旦演变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可发生猝死。因此,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吸氧,口服安定5毫克,并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
心动过速的原因
生理因素:如激动、运动等。
疾病因素:如心脏传导异常、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平时缺乏运动、精神等因素有关,目前只需对症支持治疗即可,配合饮食和适量运动进行调节。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心脏位置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跳过快是一种心脏病
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凡是常有心慌等症状者,应该及时找心脏病专家就诊,千万别只误以为是劳累或紧张引起的心慌。就诊时,如果正好有心动过速的症状,应做心电图检查;如果没有,就做食道电生理检查,判断是否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诸多心脏病中,可以根治的为数极少,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就是其中之一。
在心动过速起病早期,通过用药和憋气,可有效终止心动过速。但药物仅是暂时的终止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病变心肌已经“适应”药物环境,因而药物会由强效变为弱效甚或无效,不能达到治愈效果。因此,手术实为首选疗法。
需要提醒的是,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潜水员、警察、司机、高空作业者等,如果有心动过速的疾患,更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在岗位上发病对自身及公共安全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