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和恒牙的区别
乳牙和恒牙的区别
①恒牙比乳牙更加透明。乳牙呈白色,恒牙呈微黄色。这是由于恒牙釉质比乳牙釉质的钙化度高,透明度大,牙本质的黄色透过来的缘故。
②乳牙冠比同名的恒牙冠短小,从婴儿到青少年时期,颌骨逐渐发育长大,口腔的容量也就相应地扩大了。因此,新萌出的恒牙牙冠比同名的乳牙要大。
③,同位置的恒牙比乳牙更大。乳牙颈部比恒牙颈部细,并有明显的缩小。因此,乳牙牙冠与牙根的界限比恒牙要清晰得多。
④乳牙咬合面的磨耗较恒牙严重,这是由于恒牙刚萌出或萌出不久,咬合面尚未磨损或磨损很少。乳牙比恒牙钙化度低、硬度也差,而使用时间又较长,因此磨损较严重。此外,从拔下来的牙齿的牙髓腔上也能区别它们。乳牙的髓腔较大,髓室的顶角较高,根管也宽,并且牙根叉开的角度比恒牙大。
若超过了换牙年龄仍有乳牙留在牙床上,就该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影响恒牙的萌出。
4岁的小孩子长了蛀牙牙疼怎么办
四到五岁是乳牙龋齿的高发期,症状和成人的牙齿疾病一样,当发展成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时候,疼痛比较剧烈。主要以解除疼痛为主,维持到换牙,恒牙和乳牙是两套牙齿系列,一般互不干扰,因此,乳牙的疾病不会影响到以后的恒牙。
但是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果,早晚要监督孩子刷牙,发现孩子牙疼后要及时就医诊治,如果需要补牙或者拔牙,要听医生的建议,切忌拖延。
牙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称乳牙,20颗;第二副称恒牙,28 ~ 30颗。当宝宝呱呱落地,就有20个乳牙胚及恒牙胚,这些牙胚都是在母亲体内形成的。在怀孕6周左右,胎儿形成弧形的牙板,以后形成20个球形隆起,即后来生长发育成20个乳牙胚,出生6 ~ 7个月后萌出乳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随着年龄增长,从6〜7岁开始,乳牙陆续脱落,恒牙开始依次萌出,至12 ~ 13岁时,恒牙基本萌出。根据人体口腔的生长发育,牙齿萌出和乳牙、恒牙替换的过程,可将口腔内牙列分为三个时期:(1) 乳牙列时期。从乳牙开始萌出至恒牙开始萌出之前。(2) 混合牙列时期。从6周岁前后,恒牙开始萌出,乳牙依次替换,到12周岁前后,乳牙替换完毕,这一阶段,口腔内既有乳牙也有恒牙。(3) 恒牙列时期。约12岁前后,全部乳牙替换完毕,这时口内无乳牙,均为恒牙。
牙齿长歪了怎么办呢
孩子换牙的过程
换牙是指在乳牙萌出过程中,恒牙已开始发育。在恒牙发育逐渐完成的过程中,乳牙牙根逐渐被吸收,乳牙逐渐松动脱落,恒牙露出牙槽,这个生理过程叫换牙。恒牙一般从6 岁开始萌出,渐次与乳牙进行交换,14 岁左右全部交换完毕。恒牙中有20 颗与乳牙交换。还有12 颗磨牙是从乳牙后方增生出来的。
12 颗磨牙包括第一磨牙4 颗(六龄齿)、第二磨牙4 颗、第三磨牙4 颗(智齿),智齿通常在25岁左右出齐,但有人终生不出。所以,成人恒牙有的28 颗,有的32 颗。如果乳牙为龋齿,将影响乳牙牙根的吸收,使乳牙不能及时脱落,必然导致恒牙排列不齐。
正畸最好时机是18岁前
关于牙颌畸形,往往被认为是“先天”的而不受重视。尤其是乳牙列表现畸形,更被误认为“换牙后长了恒牙就会好的”,其实不然,牙颌畸形可以由于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口腔不良习惯、发育异常、全身疾病及遗传等多种原因而引起。儿童的牙颌畸形如不重视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其后果不仅影响人的面容外观,而且还影响其全身与口颌系统的发育以及心理健康,所以对牙颌畸形应早发现、早预防、早矫治。防治的良好时机是儿童时期,最迟不要超过青春发育期,同时,婴儿期的早期预防特别重要。
小孩一般年龄多大就换牙
换牙是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乳牙牙根的下方,有一个恒牙胚并逐渐发育长大,恒牙在萌生过程中,一方面压迫乳牙根与恒牙胚之间的牙槽骨,并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质吸收变薄,直至完全被吸收;另一方面直接压迫乳牙根,使乳牙根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于是乳牙便开始脱落,恒牙逐渐长出。
通常情况下,6~7岁时下颌的乳中切牙(中门牙)开始摇动、脱落,不久,在此处长出恒中切牙;同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磨牙。此后,其他牙也陆续替换。恒牙的单尖牙和双尖牙,也是在同一位置的乳牙脱落后,才能长出来。直到12~13岁,乳牙全部脱落,恒牙替换完毕。再以后,单出恒牙:12~14岁在第一磨牙后面长第二磨牙,18岁以后长第三磨牙。有些人没有第三磨牙也属正常现象。
上述对小孩一般年龄多大做了介绍,就换牙人的一生长两次牙齿,一次是乳牙,一次是恒牙。恒牙牙胚自出生后开始发育钙化,到6—7岁开始萌出,共有32个,一般到20岁出齐。在恒牙萌出时乳牙相继脱落。
换牙顺序图
1 换牙顺序有一定的规律 换牙顺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人一生有两次长牙齿,一次是六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然后就是6岁左右换乳牙,长恒牙; 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换牙顺序图 2 一般儿童换牙首先长六龄齿 一般的儿童换牙顺序,正常的孩子长恒牙的时间是六岁左右,第一颗牙是不替换乳牙的,而是从最后一颗乳牙(第五颗)的后面直接长出来,这颗牙就是第一恒磨牙,也就是俗话讲的六龄牙。因为小孩是六岁左右长出的,所以叫六龄齿。
孩子几岁换乳牙呢
人的一生长两次牙齿,一次是乳牙,一次是恒牙即成人牙。恒牙牙胚自出生后开始发育钙化,到6—7岁开始萌出,共有32个,一般到20岁出齐。在恒牙萌出时乳牙相继脱落,其时间顺序如下:
6岁时,出下两门牙,同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出第一大磨牙,俗说槽牙,上下左右各一;下两乳门牙脱落。
7岁时,出上两门牙,上两乳门牙脱落。
8岁时,出上下两侧门牙,上下两乳侧门牙脱落。
9—10岁时,出下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上下左右各一),下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上下左右各一)脱落。
10一11岁时, 出上尖牙,上乳尖牙脱落(左右各一)。
11一12岁时,出上下第二双尖牙(左右各一),上下第三乳磨牙脱落(左右各一)。
一般12一13岁时乳牙全部脱落,以后单出恒牙即磨牙,12岁时出第二磨牙,18岁时出第三磨牙,每6年一次,故名6岁牙,但此牙有人到30岁左右才出,也有个别人不出。
儿童换牙时,如果乳牙不脱,而恒牙在乳牙牙床侧面萌出,即出现所谓双层牙,应及早到医院拔掉乳牙,恒牙就能很快恢复原位。还有,乳牙早脱而恒牙好久不萌生,则儿童习惯用龈咀嚼食物,龈角化增厚,致使恒牙萌出困难,如恒牙已接近龈下,牙龈颜色变暗白,扪诊时触及到龈下坚硬的牙齿切缘,则可切去切缘处的龈片,露出牙切缘,就会加速牙齿萌出。另外,儿童在换牙期间要多吃硬脆食物,如馒头干、面包干、窝窝头干、蔬菜、豆类等,刺激上下颌骨发育,促进恒牙早萌出。
乳牙脱换时,首先是牙根吸收,没有牙根的乳牙牙冠脱落后,恒牙牙冠才从原牙槽位龈下萌出。刚萌生的牙齿,牙本质尚未完全形成,牙根仍继续发育,大约经过11/2一3年,根尖部才完全形成。儿童在出牙或换牙期间,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避免一切外伤,注意营养,特别是矿物盐、钙、磷,或维生素D、 A1、 C等,以促进牙齿硬组织的形成和钙化。
儿童几岁换牙
人的一生长两次牙齿,一次是乳牙,一次是恒牙即成人牙。恒牙牙胚自出生后开始发育钙化,到6—7岁开始萌出,共有32个,一般到20岁出齐。在恒牙萌出时乳牙相继脱落,其时间顺序如下:
6岁时,出下两门牙,同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出第一大磨牙,俗说槽牙,上下左右各一;下两乳门牙脱落。
7岁时,出上两门牙,上两乳门牙脱落。
8岁时,出上下两侧门牙,上下两乳侧门牙脱落。
9—10岁时,出下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上下左右各一),下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上下左右各一)脱落。
10一ll岁时, 出上尖牙,上乳尖牙脱落(左右各一)。
ll一12岁时,出上下第二双尖牙(左右各一),上下第三乳磨牙脱落(左右各一)。
一般12一13岁时乳牙全部脱落,以后单出恒牙即磨牙,12岁时出第二磨牙,18岁时出第三磨牙,每6年一次,故名6岁牙,但此牙有人到30岁左右才出,也有个别人不出。
儿童换牙时,如果乳牙不脱,而恒牙在乳牙牙床侧面萌出,即出现所谓双层牙,应及早到医院拔掉乳牙,恒牙就能很快恢复原位。还有,乳牙早脱而恒牙好久不萌生,则儿童习惯用龈咀嚼食物,龈角化增厚,致使恒牙萌出困难,如恒牙已接近龈下,牙龈颜色变暗白,扪诊时触及到龈下坚硬的牙齿切缘,则可切去切缘处的龈片,露出牙切缘,就会加速牙齿萌出。另外,儿童在换牙期间要多吃硬脆食物,如馒头干、面包干、窝窝头干、蔬菜、豆类等,刺激上下颌骨发育,促进恒牙早萌出。
儿童大概在六到七岁的时候会度过换牙阶段,在换牙阶段之间尽量多吃一些肉蛋奶的食物,帮助我们补充身体营养所需,可以帮助我们使长出来的牙齿更加坚固,同时千万不要吃一些坚硬的东西,避免给牙齿带来龋齿的情况。
如何保护牙齿 宝宝何时会长第一颗牙
人类拥有乳齿列和恒齿列两套牙齿,婴幼儿时期会长好上下各十颗,共二十颗的乳牙。
其实早在母亲怀胎5~6周时,牙胚就已形成。胎儿在子宫内4~6个月时,乳牙就开始钙化,到出生前乳牙的牙冠都已经完成,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下颚正中门齿牙根完成后就会萌发出来。
其它的乳牙依续约3个月至半年长出。直到宝宝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发完成,咬合的功能大大提升。
但宝宝乳牙萌发的快慢因人而异,甚至可相差至半年,除非到1岁半还没长乳牙出来,则要请牙医检查,否则可以等待,因为牙根尚未长好成形就不会萌发。
然而,乳牙、恒牙的排列会影响牙齿的功能,因此萌发的顺序比快慢重要,没有一颗挨着一颗长,容易排列参差不齐,对咬关系不佳、咬合功能也就不好了。
但乳牙门齿区常见有缝隙并不紧密,称为「原始空间」,属正常现象,是为预留以后较宽大的恒牙空间。
宝宝吃磨牙饼干好吗 磨牙饼干的好处
宝宝在乳牙萌出和更换恒牙的阶段,都需要进行磨牙锻炼。在乳牙萌出阶段,借助磨牙饼干可以缓解牙齿萌出的不适感,促进牙齿萌出和颌骨发育。而在乳牙恒牙更替阶段,也可以通过适当磨牙锻炼,促进恒牙萌出和整齐排列。
别让乳牙龋齿影响恒牙发育
患龋齿是孩子婴幼儿期的高峰之一,约70%的宝宝会不幸“中招”。口腔科专家表示,此阶段患龋不仅影响到乳牙、恒牙发育,还可能导致淋巴结炎、副鼻窦炎等全身多种疾病产生。如何防御?还得从喂养、清洁、检查入手。
乳牙患龋容易影响恒牙发育
儿童是龋病高发人群,而低龄婴幼儿又是乳牙患龋病的“重灾区”。主观原因主要与小儿不良习惯导致口腔卫生状况差有关。
客观原因则来自婴幼儿乳牙特点,如钙化程度低、乳牙牙釉质、牙本质薄、牙釉质发育不全、免疫神经系统尚未成熟等,再加上孩子不会自主刷牙或力度不够,导致口腔保健缺位,从而造成婴幼儿期易患龋病。
婴幼儿龋患率高达70%左右。而不久前全国牙防组专家向外界宣称:我国儿童龋齿率率居高不下,平均每个孩子曾拥有5颗坏牙。临床发现非常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替换,不必多此一举进行补牙。实际上当乳牙发生蛀牙时,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乳牙龋病严重会过早脱落,造成恒牙拥挤排列不齐,影响美观,为恒牙患龋埋下祸根,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宝宝牙齿的发育
牙齿的发育与骨骼发育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医生经常这样建议
家长:助长宝宝牙齿可以先给宝宝补补钙。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
出生的时候在颌骨中已经有骨化的乳牙芽孢,但是没有萌出。一般宝宝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但是乳牙的萌出也存在较大的个体的差异,一般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就已经开始,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长于第二乳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恒牙;12岁左右出第2麿牙;18岁以后第3麿牙,就是人们说的智齿,也有人终身不出此牙。恒牙一般20~30岁时出齐。
出牙为生理现像,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异常,但是个别小孩可有低热,流口水,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患儿可有出牙迟缓牙质差等。
正常人一般有几颗牙齿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成长阶段会出现牙齿脱落现象,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分别为乳牙和恒牙。脱落前的牙齿叫做乳牙,而脱落后长出的新牙而成为恒牙,恒牙如果脱落就再也长不出新牙了。有些人想知道牙齿有多少颗,其实这个种问法并不正确,因为乳牙和恒牙的数量并不是一样,乳牙是牙齿骨骼为发育完全的牙齿,而恒牙是成人后发育完善的牙齿,经过换牙从乳牙到恒牙会发生数量上的改变,还有一些牙齿畸形也会导致数量出现变化。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左右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的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以上介绍了恒牙和乳牙,但我们往往还忽略了阻生牙。除了乳牙和恒牙外,还有少数人有阻生牙。阻生牙是牙齿畸形的一个原因。它可以让恒牙移位,还可以加在恒牙的中间或后面。在阻生牙没长出前,恒牙过早掉落,那么阻生牙就替换了恒牙。
以上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牙齿的生长情况。牙齿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保护牙齿是每天都要进行的。除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还要少吃坚硬和酸性的食物,吃了以后也要注意漱口。并且要少吃糖,防止蛀牙的产生。
什么是乳牙滞留
宝宝一般从6-7岁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已经萌出,相应位置上的乳牙尚未脱落,叫做“乳牙滞留”,又叫乳牙迟脱。儿童换牙期,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关系十分密切。
乳牙滞留的宝宝最常见于混合牙列早期下颌中切牙,恒牙在舌侧萌出,乳牙滞留在唇侧,表现为双排牙现象。其次是第一乳磨牙的残根或残冠滞留于第一前磨牙颊舌侧或近远中。第二乳磨牙滞留,多是恒牙胚先天缺失或埋伏阻生。无继承恒牙的乳牙可发挥咀嚼功能,但难使用终身。4个以上的乳牙滞留称为多发性乳牙滞留,见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者。
乳牙与恒牙的区别
1、颜色:乳牙的牙冠颜色比恒牙白,恒牙略发黄,恒牙比乳牙有光泽,这是由于恒牙的牙釉质钙化度比乳牙牙釉质高,透明度较大,因而透出下方浅黄色的牙本质。
2、牙冠形态:乳牙的牙冠比同名恒牙要小一些,牙冠的各角钝圆,牙颈部及胎面均明显窄缩,牙冠的近颈部处特别突出,是区别乳牙和恒牙的重要标志之一。
3、咬抬面磨耗:乳牙和恒牙替换时期,口腔内有乳牙也有恒牙。恒牙因刚刚长出来,咬胎面无磨耗,乳牙因萌出早,且钙化度低,硬度差,使用时间长,抬面多有磨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