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宝宝出现了以上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黄疸。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及护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会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妈妈不必过分担心。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这时宝宝的皮肤会呈浅黄色,眼白部分会呈现蓝色带有微黄,尿稍黄;到出生后第4-5天全身黄到进阶程度。这种黄疸会在宝宝第10-14天消退,检查后会发现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宝宝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患有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早产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进食母乳后出现的黄疸症状,属于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即宝宝出生5天后)后黄疸没有消退迹象反而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吃母乳的宝宝黄疸症状会持续1-2个月。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停止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母乳性黄疸症状。停喂母乳后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早产儿黄疸怎么办
首先要分清楚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生理性黄疸是属于一种正常“宝宝体内自我调整到正常值的过程”,因为新生儿身体机能还不完全,刚出生的几天内,胆红素数值由于一些原因需要调整到正常数值,这个过程就会有黄疸症状,一般在5到10天之后就会退去。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除了胆红素等等,还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这就不只是简单的“调整反应”了。
分清早产儿黄疸是哪一种之后,我们就要说说早产儿黄疸应该怎么办。对于生理性黄疸我们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需要家长们的细心照顾即可,注意宝宝的保暖措施,多给宝宝晒太阳有利于“退黄”,母亲的饮食也要注意,尽量不吃对宝宝病症不利的食物,这些东西都会通过母乳传给宝宝,不利于宝宝的恢复。这种病理性的黄疸一定要接受正规治疗,找到致病原因,防止发展严重。
新生儿20天黄疸指数多少正常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宝宝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的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较轻的宝宝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宝宝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宝宝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新生儿直接总胆红素高
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未出世的宝宝在母体内也一样。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较多宝宝体内垃圾的排泄较慢,这就是胆红素高的来源。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必担心。 新生儿表现为皮肤染黄即黄疸,约80%新生儿有类似情况。早晨测试超过25,验血胆红素超过350均为超标。只要宝宝排泄快的话就会下降的。 绝大部分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出生后的第3~4天出现,7~14自行消退,有的时间会较长,但也关系不大。
新生儿直接胆红素偏高,一般可归为黄疸症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新生儿直接胆红素高这种病变是婴儿的一种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直接胆红素高的病症可以归为黄疸症状,对此,新生儿的身体一定需要家长们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疾病的影响,应该对新生儿的身体加以更多的关注,让新生儿的身体得到最好的照顾。
黄疸都有什么症状
黄疸也是婴儿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新生儿时期。婴儿的黄疸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它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以上就是对“新生儿黄疸症状”的阐述,希望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有所帮助,如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防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婴儿黄疸高的发病症状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发黄的症状叫做新生儿黄疸。黄疸在新生儿中的出现的几率高达20%,尤其是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的几率高达80%。凭借黄疸症状可以进行辨别,若为生理性黄疸则为正常现象,若为病理性黄疸则为新生儿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对这两种情况要注意观察、区别。
如果新生儿生后一周之内出现皮肤有浅浅发黄,白眼珠微微带黄,尿黄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肤发黄消失,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黄疸”。多数新生儿均出现这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约80%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于生后3~5天出现,程度较足月儿重,可延长到2~4周方消退。这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如果新生儿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皮肤发黄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压皮肤2秒钟,手指离开后,在手指按压的地方皮肤呈桔黄色,则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新生儿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黄色。并且黄疸现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病理性黄疸症状 黄疸退而复现
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
病理性黄疸症状包括哪些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
(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译】: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超过 34μmol/L(2mg/dl)。
(4)黄疸进展快:总胆红素每日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
(5)伴随症状:均有伴随症状。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
(6)其他:预后随原发病而异。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还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症状
1、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在出世的几天内皮肤和口腔黏膜以及白眼球等部位会出现发黄的迹象,发黄的轻重因人而异,可在孩子足月后十几天逐渐消退,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黄疸症状。一般来说,孩子血中的胆红素即使浓度不高,也不会有影响孩子的智力,但家长们还是应细心观察,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2、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
病理性黄疸通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两天内,部分新生儿的黄疸症可反复性发作,而有的新生儿则表现为持久不退。随着症状不断加剧,黄疸还会遍及幼儿的全身,尤其在手心和脚底的位置最为明显。
此外,病理性黄疸还会并发核黄疸,新生儿在患病时黄疸症状会明显加重,发病初期孩子可出现嗜睡、呛奶或是吸奶无力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孩子还会出现呻吟或抽搐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阻塞等等等。病理性黄疸可发生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症状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症状都有什么
病理性黄疸症状
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病及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4、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务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药物性损害。有服药史、服用氯丙嗪、吲哚美辛(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至中毒性肝炎。
黄疸儿能打乙肝疫苗吗
新生儿有黄疸时(不管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都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但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足月新生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新生儿一般在3-4周消退)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及时查明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能不能打乙肝疫苗。
注: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甲肝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则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择时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那么即使黄疸消退后也是不可以打乙肝疫苗的,大家需特别注意。
此外,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消退,但合并有以下状况时也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①发热,基础体温超过37.5℃时。②患有严重腹泻或持续腹泻。③患有先天性疾病、皮炎及化浓性皮肤病。④过敏体质者以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药物过敏或已知对乙肝疫苗一种成分过敏。
综上所述:新生儿有黄疸时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应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是生理性黄疸可待黄疸症状消失后再考虑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先查明原因及诱因,然后再考虑能否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