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疱疹难受吗
扁桃体疱疹难受吗
春天是扁桃体炎高发季节,一般有发热、咽痛等表现,可分为充血性和化脓性二类。充血性的以病毒感染为主,化脓性的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儿童免疫功能较弱,扁桃体炎每次急性发作后,往往有2周左右的间歇期,所以4-6岁的孩子一年可有几次扁桃体炎,还可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而致鼻炎及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等,而且容易反复、迁延发作。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日趋完善,扁桃体炎发病次数会越来越少。
现在对扁桃体炎有中医辨证用中药及乳蛾合剂、利咽合剂、参龙丸,扁桃体局部可用金喉健、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吹撒于局部,还有针灸推拿,抗生素等多种治疗方法,都有良好效果。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有用”的,因此,即使孩子经常有扁桃体炎,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要手术切除,尤其是6岁以前的儿童应特别慎重,只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形成病灶,引起风湿热、肾炎、关节炎、心脏病,或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语音等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选择适当时机摘掉扁桃体。
平时要注意休息,晚上让孩子早睡,睡足觉;注意节食,喝足水,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厚味(如鱼虾、鸡肉、烧烤、辣椒、饮料、冷饮等);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防止感冒受凉而引发扁桃体炎。可用金银花3~6克、青果3~6克、菊花3~6克、生甘草3~6克代茶,开水冲饮。
以上就是扁桃体疱疹的一些相关的病变特征了,希望大姐可以好好的辨别,如果发现自己的扁桃体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状况,及时作出判断不要耽误了,不然只会让自己承担更多的不幸。
咽峡炎的类型
咽峡炎中有几种特殊类型。①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科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黏膜红色晕斑及周围特征性的水疱疹;②樊尚咽峡炎,又叫溃疡性咽炎或溃疡性扁桃体炎,它是一种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的亚急性扁桃体炎,其特征为明显的局限性炎性反应和溃疡形成。
疱疹性咽峡炎前期症状 白色疱疹
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2日左右会出现少数,直径小于1-2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少数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哪些喉咙疾病会导致咽喉痛
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也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特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可见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疱疹性咽喉炎
5岁的毛毛半个月前突然发烧,不爱吃饭,家长以为孩子是得了扁桃体炎,就按照扁桃体炎治疗,用了多种抗生素,却越治越重。最后来到我院,医生诊断毛毛患小儿疱疹性咽喉炎,停用抗生素,采用对症治疗,孩子症状很快得以缓解。
表现特点:
疱疹性咽喉炎是由小儿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为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咽喉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或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由EB病毒引起。得这种病的人会一下子高烧到39~40℃,并持续1~3周。这种病经口腔密切接触而传染。近年发现低龄儿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3岁以下小儿占4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愈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于2周左右痊愈。
临床表现特点:
(1)起病急,发高烧为主要症状,体温可达39~40℃,持续1~3周。
(2)喉咙痛,体检可见咽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化脓。
(3)双侧颈部前后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互不粘连。
(4)脾脏肿大多见并有压痛,约20%患儿伴有肝肿大。
小儿疱疹性扁桃体炎危害有哪些
1、儿童慢性疱疹性扁桃体炎可能引起慢性上呼吸道梗阻,影响儿童发育,以及面容改变,胸骨畸形,还可导致肺心病,甚至左心衰竭。
2、疱疹性扁桃体炎反复的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
3、疱疹性扁桃体炎蔓延可引起临近器官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等。
4、疱疹性扁桃体炎表现为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粘,不易咳出,口臭,其反复发作可诱发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5、疱疹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还可导致严重的扁桃体周围脓肿,脓肿是由坏死组织和崩溃的白细胞积聚而成。脓肿破裂严重者会阻塞呼吸道而妨碍呼吸,感染也能扩散到颈部和胸部,从而引起死亡。
从上文可以看出,疱疹性扁桃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还可能会诱发各种疾病,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
亲吻宝宝染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病例
部分手足口病病人只有咽峡部疱疹,在临床上很难区分的。但一般来说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溃疡与咽峡炎很易区别的,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咽峡部疱疹,口腔极少有疱疹的。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性感染,可应用利巴韦林、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如疱疹已经破溃,可应用抗生素。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宝宝咽峡炎有哪些早期症状
专家介绍说,宝宝咽峡炎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 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 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宝宝咽峡炎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全身不适,于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差别较大,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重的起病急,表现为骤起高热,体温可达39℃-40℃,约2-5天后体温下降,体温过高时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部分还带有呕吐和腹泻。
婴儿患疱疹性咽峡炎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口水明显增多,拒绝喝水吃东西,这是因为咽颊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年长的孩童常会自诉咽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