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保健灸法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保健灸法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潮热微红为度,每日或隔1-2日1次。

2,艾炷直接灸:以麦粒大小艾炷灸之,每次5-7壮,发疱或瘢痕灸,隔日或每周1次。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主治疾病

中府为肺的募穴,募有结聚的意思,十二经各有一个募穴,为脏腑经气在胸腹部结聚,主治脏腑疾病,故中府以治疗肺疾为主。主要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感冒咳嗽,肋间神经痛,肺结核。


风寒头痛怎么办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头痛

艾条火力温和,穿透力强,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则疾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等症状。艾灸穴位具体如下,注意艾灸时以穴位处潮红温热为佳。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灸之可解表散寒治感冒引起的头项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3.大椎穴: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艾灸此处可以振奋人体阳气,祛邪外出。


府舍位置图和作用 府舍的治疗用法

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府舍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腹胀、腹痛。

针灸疗法:府舍穴,直刺0.5—1寸。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府舍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以缓解腹股沟痛。


中府怎么找 中府穴日常保健用法

日常保健时可拍打中府穴,也可和云门穴交替使用,将双手搓热,先用左掌心对准右侧云门穴拍打,再用右手掌心对准左侧中府拍打,左右手交替拍打各7次,拍打时,用力要适中,速度要均匀,这样可以直接震动手太阴肺经穴,以达止咳平喘之效。

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胸部的中府穴,由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做环状按摩1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佳,可以有效补气益肺,宣肺止咳,能够有效缓解气管炎,气喘引起的胸闷,喘憋等症状;或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中府约3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呼吸不畅。

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0.8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艾炷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壮,温和灸5-10分钟。


风寒感冒了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3、艾灸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止血汇合处,艾灸少海能益心安神,从而调节心情。

艾灸取穴:举起上臂,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臂,屈肘,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海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5分钟。

艾灸极泉-健脑强心

艾灸功效: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第一穴,穴在腋下,心经经穴中,位置较高,艾灸刺激该穴位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脑强心的功效,主治胁肋痛,胸闷,干呕,心悸,冠心病等病症。

艾灸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法灸极泉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通里-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艾灸功效: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之络穴,与小肠相络,心主神,艾灸该穴位能宁心醒神,通经化瘀,平时受到惊吓或情绪不宁,突然生气,刺激该穴位能安心舒缓。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脘横纹上1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阴郄-清心安神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善于沟通心肾,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心火盛,就会向下耗损肾水,经常刺激本穴,可调和心肾。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中府的作用

中府为肺经的募穴,这个穴位是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又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因此可以兼治脾肺两脏之疾,这个穴有很好的调气作用,人体的气顺了,肺脏功能自然就会正常。

中府是诊断和治疗肺肺病的重要腧穴,有止咳平喘,疏调肺气之功效。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刺激该穴位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因其近治作用,还能治疗肩背疼痛。


艾灸对心脏的好处多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常见的经络养生法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中府的作用 中府怎么找

中府位于距正中线(胸骨)6寸的位置,四横指是3寸,此穴就在距胸骨两四横指宽,锁骨下2横指宽处的距离。


艾灸中府的作用 艾灸中府特效疗法

中府配伍膻中,定喘施灸,对小儿哮喘治疗有帮助。

小儿哮喘是常见疾病,容易反复,多是肺气虚弱引起,在灸定喘,膻中的基础上,配伍中府施灸以益气固金。

操作手法:悬灸,以感觉温和为度,每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7为1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时先灸定喘,再灸中府,最后灸膻中。


俞府是什么意思 俞府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心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针灸疗法:俞府穴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俞府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咳嗽、呕吐、胸痛等。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相关推荐

甲亢艾灸灸部位示意图

艾灸部位:①风府、大椎、身柱、翳风(双)、肩井(双);②大杼(双)、风门(双)、肺俞(双)、天宗(双)。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两组穴交替,每日取一组。每穴灸7壮,每日灸1次,星期日停灸。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5例,经治6~8周,全部有效。其中1例临床基本治愈,其余4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艾灸部位:①风池、肝俞、肾俞、阴陵泉、太冲、神门;②风门、脾俞、命门、天突、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云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云门的治疗用法

1、云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2、针刺方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脏,造成气胸)。《针灸甲乙经》:“刺太深,令人逆息,不能食。3、艾灸方法: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4、日常保健:用一个手的三指轻轻搭在中府、云门附近,轻轻地按揉,同时这一侧的手做一个扩胸运动就可以了。注意:此穴是不能随便拍打

中府怎么 中府穴穴名解析

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此穴为中气所聚,又为肺之募穴,藏气结聚之处。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所以名为中府。又因位于膺部,为气所过的俞穴,所以又称膺俞。

艾灸风府有什么作用 艾灸风府的功效

散风息风,通关开窍,清热解表,舒筋活络,镇静宁神。主治疾病: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疼,颈项强痛,目眩,鼻塞,失音,咽喉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高血压脑病,神经性头疼,眩晕,呼吸系统疾患如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各种热病;运动系统疾患如颈椎病,颈项部神经,肌肉通透,腰背肌软组织疾患等。

艾灸长强的作用是什么

长强位于会阴区,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艾灸长强可以解痉止痛,调畅通淋,消痔通便。 长强属于督脉,督脉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艾灸该穴位能祛风止痉,舒筋活络,通络止痛,强健腰膝筋骨的作用,对于腰背,骶骨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通过艾灸刺激长强穴, 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通畅,长期坚持,能有效调理便秘,腹泻等病症。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和肛门之间的中心点,穴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总纲,而长

儿童鼻炎按什么穴位

1、天府穴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2、陷谷穴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3、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

艾灸治疗感冒选哪些穴位

具体取穴如下: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中医保健灸养生长寿少不了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日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天皇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这正是古代中医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瘢痕灸是指使用艾柱放在穴位上直接燃烧,每烧艾柱一枚,称为一壮。中医界有句话叫做“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里的常不干就

艾灸能去湿气吗

艾灸就在我们国家大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被无数的临床实践证实,艾灸的确具有治疗遗精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可以对我们身体产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种温热的刺激,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让皮肤局部充血,能够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去湿气的作用。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睡觉留口水 (湿气饱和自行流出),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小肚子大 ,耳内湿(耳禅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