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吃什么好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吃什么好
我们我们的家庭中,家里有孩子的家长,都特别的注意孩子的营养,而且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佝偻病的时候,都会非常的紧张。专家指出,那么,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吃什么好呢?
方1枸杞杜仲鸽子汤
组成:鸽子1只,枸杞子30克,杜仲15克。
用法:鸽子去毛及内脏,加枸杞子、杜仲煎水取汁饮,并食鸽子肉,连食1周。
功效:益肝肾,强筋骨,补气血。
主治:佝偻病,多汗夜惊,骨骼畸形,形体消瘦者。
方2香菇鸡
组成:香菇250克,母鸡1只。
用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烧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补精填髓。
主治: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倦怠乏力。
方3盐核桃
组成:核桃250克,粗盐250克。
用法:核桃敲开剥去外壳。粗盐放人锅内用武火炒热,然后倒人核桃肉,不断翻炒至熟,起锅后筛去盐粒,装瓶备用。每次取10~20克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肺肾,强筋骨,润肠通便。
主治:佝偻病,驼背,鸡胸,发育迟缓,大便秘结者。
来源:民间验方。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这些食物都是对缺乏营养的孩子很有帮助的,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饮食上只能作为辅助疗法,想要彻底让孩子摆脱疾病,还宝宝一个健康身体的话,还是需要去专业治疗佝偻病的医院进行治疗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鳕鱼肝油软胶囊的服用注意事项
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D,它们是人体发育必需的物质。吃鱼肝油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干眼病及夜盲症等,而维生素D缺乏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许多年轻父母十分崇尚把鱼肝油作为必不可少的儿童保健品。但营养品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小儿一次摄入维生素A300000国际单位可致急性中毒,小儿每日摄入维生素A20000国际单位以上,数月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而鱼肝油中所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比例,最高可达10∶1,因此,用鱼肝油来防治佝偻病,在维生素D达到治疗量时,维生素A可能已远远超过了需要量,这样就往往产生维生素A蓄积中毒。
而维生素D也能引起中毒,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钙过高、肾功能减退等,严重者将危及小儿性命。专家表示,发生鱼肝油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佝偻病会遗传吗
佝偻病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病因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摄入钙质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某些肝肾、胃肠道疾病或药物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佝偻病有可能会有一定的的遗传。但几率不大。
宝宝O型腿怎么矫正 药物疗法
宝宝出现O型腿,家长要及时带孩子确诊原因,若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致,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枕秃、鸡胸等。应在医生指导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让小儿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和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蛋、乳类,并暂时减少站立或行走,待佝偻病治愈后再逐渐站立,以免加重下肢的畸形。
儿童佝偻病有哪些类型
小儿的佝偻病大多数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婴儿,冬春季节多见,2岁以后停止进展而逐渐痊愈。其他某些原因也可出现佝偻病的表现,例如:
1、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遗传性疾病,2-3岁以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的表现。血钙正常,血磷明显降低,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
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血钙低、血磷低、血钾低。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机体不能把维生素D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而发挥作用所致,或者是机体对活性维生素D没有反应所致。
4、肾性佝偻病:是由于慢性肾功能障碍致钙磷代谢障碍所致。
5、肝性佝偻病:由于肝脏疾患使维生素D吸收或活性维生素D产生障碍所致。综上所述,小儿佝偻病的原因有多种,应具体分析。如果孩子5岁了仍有佝偻病活动,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儿内科做详细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治疗。
孩子得了佝偻病不能盲目补维生素D
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所以家长们可以大概计算一下孩子奶粉内鱼肝油的含量,如果缺乏的不多,加上孩子又经常晒太阳,没有佝偻病的表现,完全可以不用预防性补充鱼肝油。如果是冬天,天气不好,加上孩子吃饭不好,那就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鱼肝油,预防吃一段时间,但时间也不要太长。
另外,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依旧可能患佝偻病。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过正规补充是可以纠正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维生素D缺乏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的主要原因。Vit 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同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另一途径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VD2与VD3皆可人工合成对人的作用相同。
一、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二、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
三、生长过速: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压病者较少。
四、疾病因素:
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五、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D转运钙的作用。
六、其它因素:
1、生长过速,所需VitD亦多。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如缺VitD,极易发生佝偻病。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吸收较差,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
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吸收。
4、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患均可影响VD及钙、磷的代谢。
5、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每天加强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在饮食缺钙上,可给孩子补充乳酸钙或葡萄糖钙,但每日的量不得超过l克。如果小孩子的钙磷都缺乏是,可以磷酸钙与维生素D同服,并多吃蔬菜、水果及蛋黄等食物。
2、维生素D治疗。
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鱼肝油,持续一个月后,改服预防剂量。在夏天时,口服的鱼肝油可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随地区和病情不同而适当增减。
注意:在大量用维生素D时须注意防止中毒,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钙剂治疗。
在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可适量的服用钙剂或骨粉。如口服葡萄糖酸钙,每天l一3克;或者元素钙每天500一600毫克。钙剂应长期服用,一般持续数月或者数年。
4、人工紫外线疗法。
天然日光是维生素D最为经济的来源,但由于受季节气候的限制,人们无法享用阳光的沐浴。所以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紫外线治疗,如水银石英灯,每星期照射3次,每次5一2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4一6星期。注意,在有皮肤不良反应时,应暂停使用。
5、矫形疗法。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比较轻的患者,骨骼的畸形多能自行的恢复,不需再矫形。但对与晚期佝偻病较重的畸形,就不一定能完全复原,所以需在4岁以后,佝偻病停止进展时,考虑进行手术矫形。
大部分新父母对小孩佝偻病错误观念
1、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2、佝偻病小儿血钙低。
这是不全面的认识,V-D缺乏可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V-D缺乏性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当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因此,患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3、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4、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
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5、只要补充足量的V-D和钙剂就不会患佝偻病。
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V-D缺乏性佝偻病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非营养性的V-D缺乏性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效的佝偻病,应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等。
6、多汗、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特异性表现。
诊断小儿是否患有佝偻病,仅依据临床表现,其准确率是很低的。哪一个表现都不是特异性的,正确诊断必须源自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骺X线检查的综合判断。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7、佝偻病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
不是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患肺炎,腹泻,贫血等其他疾病。
在回复咨询中,感觉大多数父母对佝偻病本身有足够的认识,但具体到他们的孩子身上,认识往往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方面,到现在还有家长询问:他们的孩子有枕秃,晚上睡觉不好,医生说缺钙,给开了巨能钙,依可欣。还有的说孩子有佝偻病,但一直服用钙剂和鱼肝油,为什么还会患佝偻病。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诊断错误,单凭枕秃,晚上睡眠不好,是不能诊断佝偻病的。二是如果小儿确实患有佝偻病,服用巨能钙和每天一粒依可欣也不能有效治疗佝偻病,服用的只是预防量,这就是概念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