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引起小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小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症、Gilbert综合症、Lucey-Driscoll综合症、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综合症、胆管阻塞。

早产儿黄疸原因

1、早产儿一般会有较高的胆红素值(可能和肝脏发育较不成熟有关)。

2、早产儿的黄疸较不易消退(常延至10多天后才消退)。

3、造成早产的原因也常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如胎儿的先天性感染)。

4、早产儿常发生新生儿窒息、败血症、呼吸窘迫症、颅内出血等合并症,这些情况将使黄疸加剧。

5、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较易造成核黄疸。

6、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早产儿比足月儿黄疸出现较早,而且其程度较高,持续时间更长,所以爸爸妈妈们注意对血清胆红素持续在高水平,时间较长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监测和干预。

新生儿黄疸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我们说是正常现象,宝宝出现黄疸他可以自然消退,对宝宝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如果属于病理性黄疸,那就说明黄疸值高了,它属于病理状态。一般病理性黄疸,它又分为很多类型,最常见的分类就是高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高间接胆红素升高,两种胆红素升高它的病因是不一样的。

像黄疸最常见原因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像感染,溶血,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像有ABO血型不合,妈妈是O型血,宝宝不是O型血,妈妈是HR阴性血,宝宝是HR阳性血,还有像一些甲状腺功能减低,一些酶的缺乏,像G6PD酶缺乏,还有一些像有一些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或者是宝宝出生时有窒息,还有一些情况像宝宝出现有缺氧的状态,或者是酸中毒的状态,都是黄疸升高的原因;

另外像肝功能损伤,像一些病毒感染,像有乙肝,然后巨细胞感染,还有一些其他传染性疾病,像梅毒,还有其他的一些病毒,像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病毒引起的肝功能损伤,也会导致黄疸升高,另外像胆囊发育的异常,一般常见的是胆囊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这种就会导致高结合胆红素升高。黄疸的病因是很复杂的,还有一些是查不出原因的,但是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还好,黄疸控制还可以,对宝宝是没有影响的,一般黄疸升高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做一些相关的检查,看需不需要治疗干预。

新生儿黄疸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清凉油宝宝能用吗

宝宝用清凉油会引起小儿黄疸。婴幼儿的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完成,清凉油中的刺激成分会渗透到宝宝的身体里面,让红细胞溶解,造成小儿黄疸。

引起小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 。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小儿黄疸对患者会有什么危害

小儿黄疸对孩子的危害有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家长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用药治疗,西药见效快,副作用较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虽然黄疸的成因比较复杂,有生理和病理之分,但是其核心是一样的,都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胆红素积聚过量会引发严重的症状,所以一旦小孩有黄疸症状,就一定要认真检查,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对自行治疗不放心,也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

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知道的不下百种,最常见的原因有几项,分别是是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常见新生儿疾病。

1、早产。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宝宝都得到抢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龄小,胎儿的大脑发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即小儿脑瘫。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一直居高。因此,做好预防早产工作,能有效预防小儿脑瘫。

2、新生儿窒息。除了早产外,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小儿脑瘫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新生儿未发育完善的脑部很容易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

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如果在此期不进行干预,那么很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担心的脑性瘫痪症状。

3、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宝宝出生后都会面临新生儿黄疸的考验,许多宝宝顺利痊愈,但有些宝宝却不幸留下后遗症,严重的会导致小儿脑瘫。

一般存在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有重症黄疸症状,即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毫摩尔/升;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新生儿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尾状核等部位堆积,就可能导致核黄疸,而出现智力障碍或脑性瘫痪。

此外,双胎、多胎、从事有毒物质工种的孕妇、孕妇居住环境严重污染、饮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均会导致小儿脑瘫,孕妇在孕期就必须引起重视,远离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的恶劣环境。

相关推荐

婴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工作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严重影响到小儿健康的疾病,所以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还就是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下面小编就这方面具体事项详细介绍一下。小儿的健康需要我们关心。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对小儿智力一定影响。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

运用好的方法才能预防脑瘫疾病

1、在宝宝出生时要做好分娩时的胎心监护等,注意产程变化,防止窒息,如血型不和,出生后要仔细观察,防止严重新生儿黄疸。这些脑瘫的预防比较常见。 2、新生儿护理工作要防止感染、外伤,以防引起小儿脑瘫。这也属于脑瘫的预防措施。 3、孕妇要在宝宝出生前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保证营养、防止外伤、减少毒物质接触、防止不合理用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这也是脑瘫的预防方法。

宝宝为何会生理性黄疸

概括来说新生儿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引起的,宝宝刚出生时,肝脏肝能还不够完善,无法排除体内的一些物质而形成的。宝宝出现的新生儿黄疸分为2种,一种是病理性黄疸,一种是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足月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2周。而病理性黄疸是指超出正常黄疸值范围的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出现黄疸,持续的时间较长。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新生儿得黄疸的具体原因哪些。 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生成过多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就会引起新生儿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常见的病因: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

婴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对小儿智力一定影响。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L。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

黄疸指数高是什么病

01黄疸指数17.1,小儿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所以高黄疸指数是什么病?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两个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包括生理黄疸的新生儿在两周后可以褪色。 02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亲和孩子血型并不多,新生儿败血症,胆管梗阻黄疸指数自然引起的异常。原因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输血错误,溶血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梗阻。肝炎、肝硬化。 03肝癌的主要问题也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因此,成人高等出现黄疸指数必须找出原因。通过更高的黄疸指数的理解,我们想知道是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更高,所以

如何判断小儿黄疸类型

1,小儿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小儿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

小儿眼睛黄是什么病

1、幼儿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的一类疾病: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新生儿黄疸,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 2、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关。 3、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

1、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