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中风针刺方法

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中风针刺方法

主穴分二组。

甲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乙组:肩髃,肩贞,阳池,后溪,风市,手三里,环跳,委中,解溪。

配穴:口舌歪斜加刺下关,地仓,颊车;言謇或不语加刺廉泉,通里,肘部痉挛加刺尺泽,曲泽,腕部拘挛加刺大陵,腕骨,手指拘挛加刺八邪;上肢抬举疼加天柱;膝部拘挛加刺曲泉,阴谷,踝部拘挛加刺太溪,照海,足趾拘挛加刺八风,涌泉。

治疗方法:两组交替使用,每组使用三次后更换1次,12次为1个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后遗症隔日1次,初期单次患侧,多用泻法,恢复期,后遗症因病程较久,久病必虚,故针刺当用补法,同时健侧,患侧交替针刺,或双侧同刺。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位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口角㖞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治疗方法: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俞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属脑,人身一切功能活动都以阳气为重,阳气不行,阴穴郁闭不通,筋脉失荣,肢体废用,中风为脑病,故治用督脉穴。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钟,命门,腰阳关,长强。

治疗方法:隔日针1次,留针30分钟,12次为1疗程。

中医治中风针药都有效

放血疗法适用部分病人

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刺破穴位局部皮肤,挤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如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剧中女医在病人耳垂、手指尖(十宣穴)、人中穴、脚趾尖(气端穴)放血,使病情缓解,确有依据。

十宣穴、气端穴均为经外奇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的尖端,而气端穴位于十个脚趾的尖端,具有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的作用。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中上1/3的交界处,属督脉,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急救穴位之一。对于中风病,在上述穴位放血,有时确可起到启闭苏厥、醒神开窍的作用。但是,放血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其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禁忌证。

导致中风的因素有很多,如风、火、瘀、痰、气虚和阴虚阳亢等,其中因气虚和阴虚阳亢导致的中风便不能使用放血疗法。放血会耗伤阳气,气虚和阴虚阳亢而中风的患者,本来就很虚弱,使用放血疗法会让其虚上加虚,尤其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或出血量较大的脑出血,放血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中风病人是否可做穴位放血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来判断、操作,不能盲目效仿。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中风有优势,越早介入治疗越好,中风康复阶段针灸治疗更有优势。

用药需辨别阴闭阳闭

对于中风病的辨证治疗,中医认为应首先辨别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对于中脏腑则应辨闭证和脱证,闭证又可分为阳闭和阴闭。阳闭主要表现为瘀热痰火之象,如面红身热、气促鼻鼾、痰声如扯锯,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舌质绛干、脉弦滑而数;阴闭主要表现为寒湿痰浊之象,如面色发白,口唇青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等。从剧情展现的徐母症状,似乎应该是阴闭之证。

然而中医辨证远非如此简单,仅凭剧情的展示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徐母的病情。抛开徐母病情不说,女医所开药方主要为凉血镇肝熄风又兼养阴的作用,可用于中风阳闭之证。苏合香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行气温中、芳香开窍的作用;涤痰汤则出自《证治准绳》,具有涤痰开窍的作用,二方可用于中风阴闭之证。

针灸刺络疗法治中风

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个月前,沈阳的潘大爷患了脑血栓,遗留下左半身麻木无力的后遗症,总觉得左侧肢体像背着10公斤大米,左脚好像踩在垫子上,晚上经常因麻木而影响睡眠。家人带他四处求医,症状不见好转,后来潘大爷到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了刺络疗法治疗,结果麻木的症状明显好转,晚上睡眠也正常了。

据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副主任路学荣介绍,刺络疗法是针灸传统疗法之一,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现临床上多采用梅花针加拔罐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梅花针也叫“皮肤针”或“七星针”。之所以叫梅花针是因为古人把5根针捆成一束,很像梅花的样子,将7根针捆成一束叫七星针。此外,由于刺得浅,所谓“刺皮不伤肉”,又称“皮肤针”。经过梅花针叩刺的皮肤有散在的出血点,在叩击的部位拔火罐,大约10分钟左右,使皮肤出血,局部的皮肤颜色变深,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络疗法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利用砭石刺破皮肤放血而治病的方法。到《内经》已经有较全面的论述,《素问·离合真邪论》谓:“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灵枢·小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以后,许多医家不断探索,积累了刺络疗法的经验,发展了刺络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刺络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

从中医角度来说,患中风的主要因素在于情志所伤,尤其是忧郁恼怒,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等,导致患者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刺络疗法的作用恰恰在于选择合适的腧穴以达到化瘀、逐邪、活血、通络的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阴阳平衡。刺络疗法一方面能迅速达到祛除邪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经络之全身调节作用以及脏腑间的生克制化、表里关系的作用,使相应的脏腑功能得到改善。同时直接放血能以血调气,从而达到调整和恢复脏腑气血功能的目的。由于刺络可使血液本身的瘀阻现象得以改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使腠理间气血旺盛,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所以刺络疗法可以治疗中风病,且适用于中风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刺络疗法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出血、毫针散刺出血或刺络后配合拔罐等,应用中务求“血出邪尽,血气复行”。路学荣将刺络疗法的选穴归纳为四种,即辨证选穴法、循经选穴法、局部选穴法、经验选穴法。他提醒:控制出血量是刺络疗法的关键,在临床上,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灵活选穴。

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针灸对中风有用。

中风是脑病,发病与诸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相关,全肾诸经络或直接循行至头部,或通过经别,络脉间接与头部联系,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治疗时应取十二经脉之腧穴,针刺阴阳相表里的经脉腧穴,以调整阴阳。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适宜于中风的各种情况,其中对纠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中风浮肿怎么治疗

1、物理疗法:最好的方法治疗中风、物理治疗是应用程序的电、光、声、热及其他生理因素,以预防或治疗疾病,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等,广泛的临床应用。

2、作业疗法:最好的方法治疗中风、作业治疗疾病、损伤和功能障碍方面研究的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体力劳动、或休闲活动,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可以恢复患者功能和技能的操作,让患者根据指定要求培训,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

3、言语治疗:最好的方法治疗中风,和言语治疗的目的是在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如言语障碍引起的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法。

4、针灸:最好的方法治疗中风、针灸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理论为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针灸、艾灸、电针灸、拔罐、刺绕组放血,穴位注射、肠道埋,包括专业和技术特点。

5、按摩:最好的方法治疗中风,按摩是一个按摩师在病人的双手放在不同的体力、技能和能力来刺激某些部分恢复或改善身体的活力,促使经济复苏的方法。

现在医学一般都是通过物理疗法,言语疗法,针灸,按摩和作业疗法来对脑中风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患病情况来选择一种方法进行主要的治疗,应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以便能够让自己早日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治疗中风针灸效果好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特别是那些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更是容易出现中风。轻则耳口歪斜,行动不便,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需要别人照料,特别是老年,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晚年生活的质量。

对于各种中风,急性期发作治疗宜早不宜迟,选穴宜少不宜多。急性期发作多以强通放血配以微通毫针治疗;恢复期多以微通毫针治疗;后遗症期多以微通毫针配以温通火针灸法治疗。?

头皮针治疗中风,头皮针是在2个头部腧穴的基础上引出的4条治疗线。第1条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第2条顶斜1线(百会外斜下45°,长1.5 寸),第3条顶旁线(距顶中线2.25寸,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第4条顶斜2线(承灵前外斜下45°,长1.5寸)。双侧风池,患侧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涌泉、阳陵泉、足三里、四强(经外奇穴)。

头皮针刺法:进针自上而下(或外斜下)、自后向前(或向外斜前)沿头皮150刺进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约为30mm。得气后留针,在针柄上连接KWD-808Ⅱ电针治疗仪,密波,频率为200/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上午针刺病灶侧,下午针刺病灶对侧,每日两次,连续治疗两周。其余穴位针刺与传统针刺组相同。

治疗急性中风脑卒中时产生突然昏仆,神志意识不清,口眼?斜,流涎不止,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中脏腑症状时,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均应尽早医治。因其症为气血并走于上,经脉气血瘀滞于脑所致,其病势急迫,应急予清降血气,通瘀化滞之法。以令血气下行,经气通畅,令气复返而后生

急性期发作取穴多用四神聪、十宣、井穴、金津、玉液、合谷、太冲等穴。四神聪位于之头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多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出血量宜多。神志意识不清者取井穴点刺出血,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身热面赤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泻其经脉气血之热。语言不清者应以金津、玉液复刺出血,自尽为度,以通利舌脉气血瘀滞。毫针针刺合谷、太冲施用泻法,以开四关之经气,使周身气血调达,经脉通畅,可每日治疗1~2次,如病情危笃,患者发病急骤,其症手撒遗尿,鼻鼾口张目合,瞳仁散大此为脱症,则应急予灸法施治,多不救。

急性期过后症状稳定时,据病人病情之虚实寒热选用不同的俞穴给予微通法毫针治疗。持久治之不能操之过急。虚证多选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以阴经俞穴为主。实证多用环跳、阳陵泉、曲池、合谷、绝骨、四神聪等。以阳经俞穴为主,加强通经活络之作用,同时施以补泻,给予适当的刺激量,宜守方而治。

在中风治疗中要格外注意急性中风的治疗,有的时候治疗方法得当的话是可以让患者避免出现中风后遗症影响生活的。作为中老年平时也应该加强预防中风的意识,毕竟这种疾病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危害是比较大的。

针灸治中风有疗效

把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吁腧穴,它们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强和沟通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联系。临床上既可应用单一穴位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症,又可相互配合使用,治疗范围颇广,我们把八脉交会穴理论运用于中风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后溪和申脉穴。其中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之穴,其功能为镇静安神,和胃止痛,亦为本经络穴。公孙为脾经络穴,有健脾和胃利湿的功能。再中风病治疗中两穴既可单独应用,又可合用,起到调理脾胃,化痰祛湿及镇静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风痰淤血闭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等证。对同时合并心系病症的患者还有补养心气、宽胸理气之功。列缺为肺经络穴,通过经络,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照海为肾经腧穴,通于阴分,功可滋阴安神开窍。对于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内风煽动,而易招至外风者,照海可滋肾水,补肾阴,潜阳而治其本,列缺则可驱风疏风治其标。且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故可治舌强不语之等症。列缺还可兼治口眼歪斜及头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可疏经止痛。申脉为膀胱经穴,可止痛疏筋,中风合并癫痫或有精神症状时,可用二穴止痉安神。对后期病人肢体挛缩抽搐疼痛者,两穴可用以缓急止痛。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功可疏肝利胆,疏风(内风)止痛。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疏穴,有疏利肝胆,清头目而止痛的功效。中风病多以阴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与肝胆密切相关,故可用二穴疏理肝胆,且两经分别巡行至颠顶及头部两侧,故中风合并头痛时可用其疏经止痛。

八脉交会穴多为络穴,为联络表里两经之穴,它既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又扩大了治疗范围。运用其治疗中风病,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好、减少病人痛苦等特点。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绝技

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中风偏瘫后遗症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肢体逐渐趋向强直,肌张力逐渐增高,上肢肘关节呈半屈曲内收状。

中医专业人士介绍说:中风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中医针灸治中风偏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专业人士认为:针灸疗法可以起到健脑提神、活血化瘀,直达病根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中医针灸治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使用了肢体的穴位,比如说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有足三里、三阴交等等来治疗偏瘫,而醒脑提神可以选用头上的百会、四神聪等穴位,同时可以用百会周围四个穴位。

现在治疗用的全部是一次性治疗针,而且针灸消毒方面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大家放心没有污染的危险。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改善得更快。

近年来中医专业人士采用祖传秘制中药及中医手法治疗,在中风后遗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配合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诊疗方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收效显著。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怎么用针灸方法治疗中风

主穴分二组。

甲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乙组:肩髃,肩贞,阳池,后溪,风市,手三里,环跳,委中,解溪。

配穴:口舌歪斜加刺下关,地仓,颊车;言謇或不语加刺廉泉,通里,肘部痉挛加刺尺泽,曲泽,腕部拘挛加刺大陵,腕骨,手指拘挛加刺八邪;上肢抬举疼加天柱;膝部拘挛加刺曲泉,阴谷,踝部拘挛加刺太溪,照海,足趾拘挛加刺八风,涌泉。

针刺风池注意事项 风池针刺作用主治

风池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本穴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的作用,用于治疗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头昏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落枕,荨麻疹,中风不语,失眠癫疾等症。

中风偏瘫针灸治疗绝技介绍

针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使瘀阻的经络通畅,发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对中风认识的不断加深,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不断得到改善,疗效不断得到提高。

《黄帝内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治疗时主要取患者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在临床中,我们采用效果尤佳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如赵老人,中风初病,取上肢手三里、外关,下肢取足三里、丰隆,用电针治疗时,选用较大电流,刺激周围神经、兴奋中枢神经,使患肢产生酸麻感,并使相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即针刺中的泻法。见效后逐次适当减小电流,即针刺中的补法。针刺四次后,赵患者的手平躺时能缓慢上抬,还可下床缓慢行走。

以上就是中风偏瘫针灸治疗绝技介绍了,相信朋友们一定了解清楚了。中风患者们如果能够长期的坚持进行针灸疗法的话,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症状很好的改善的。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

方法:

取穴:主穴:分二组。甲组: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

乙组:肩榭、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悬钟。

配穴:分二组。甲组: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乙组:肢瘫加肩贞、后溪、风市、秩边、昆仑、丰隆;面瘫加颊车、地仓;失语加哑门、廉泉。

操作:每次取一组,主、配穴对应选用。内关,直刺1~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成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病人下肢抽动为度。极泉,宜直刺进针1~1.5寸,提插泻法,至肢体连续抽动3次为度。

尺泽、委中针法与极泉同。风池、翳风,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合谷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第2组穴,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提插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运针一次。亦可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肢体抽动并感舒适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痛风放血疗法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痛风,扎针放血的穴位刺激,是众多治疗方法中,十分见效的手法。人体的穴位,是十分奥妙的。针灸的穴位刺激,但在治疗痛风上,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因为针刺放血疗法主要用于急救和退热,不是所有病症都能使用该疗法的,微博上的说法有些夸张,当人体出现休克症状或者高热的情况下,可使用针刺放血疗法急救,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急救过后还应该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从穴道上的选取,就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痛风病患者,特别是一些急性痛风患者,针灸的方法,可以采取“放血”的办法,在痛风病患者的关节,也就是痛风的“病灶”,进行针灸操作。痛风的穴位刺激,在这个方面,就可以针对痛风病灶进行了。

针灸治疗痛风,可在一般痛风治疗,也就是慢性痛风的患者,痛风的穴位刺激,就不可直接进行了。针灸的“放血”疗法,对慢性痛风患者,只是“治标”的办法。痛风的穴位刺激,应该从小肠经、足少阴经等,远离痛风病患者,发病的关节。

相关推荐

针灸歌诀中学针灸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

中医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事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

中医古法针灸助您摆脱痛风

痛风症状的早期表现 痛风这是一种关节性的恶疾,大多数患者病发于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疼痛时往往给人以痛不欲生的痛苦,急性痛风关节炎这是痛风的早期症状之一。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因此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 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且常伴随发烧症状,有些病人且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积水,此时可能会持续一、二天或至二周,而后会慢慢改善,这是典型的痛风的早期症状。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发作较严重,发作期较长,且伴随着发烧。 早期通风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痛风石,或尿酸结石

针灸治疗白癜风

针灸防治白癜风的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调整作用:针灸的调整作用包括对血液血管的调节和对器官、组织细胞的调整。一般来说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可以引起白癜风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循环障碍,血液流变等异常,而这些改变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得到调整,使之趋于生理平衡,恢复正常。至于对器官组织细胞的调整,在一些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例如像白癜风、银屑病的防治方面,表现得更为重要,这种作用就更为显著。针灸对于一些亢进兴奋的痉挛的器官、组织、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对于一些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器官、组织细胞则具有兴奋和营养

针灸治痛风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二)治法 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

风府如何针刺 针刺风府注意事项

风府穴正对颅腔内的延髓和小脑,因此针刺该穴要十分谨慎,才能防止意外发生。 1.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直刺时男性均值为36.83mm,女性为30.96mm;症见刺向鼻尖方向时,男性均值为42.22mm,女性为40.90mm;针尖向口方向刺入时,男性均值为44.43mm,女性为40.90mm。因此本穴的针刺深度控制在1中指同身寸左右为宜,超过1.5同身寸以后其危险系数不断加大,2同身寸为针刺该穴位绝对不可逾越的危险深度。 2.要注意针刺方向,一般针向鼻尖方向较直刺安全;针尖向口部较直刺和针尖向鼻尖为安全;而针尖

中医如何进行针灸治疗痛风

一、中医针灸治痛风的原理 中医认为,痛风是脉络瘀阻,湿热内蕴所致。因此,对于痛风,特别是急性痛风的治疗,一定要从有关穴位入手。一般以通经活络,清热利湿为主。 二、中医针灸治痛风的方法 1、寻找痛风患者血瘀处,一般从关节基底开始。 2、银针刺淤,使其放血。 3、放血之前,之后的消毒。 4、对神门、神庭、曲池、丰隆、内庭、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施针。 5、施针手法为毫针泻法,注意间隔时间,和醒针的时间。 中医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通过长期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患有急性痛风的患者一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

针刺百会 百会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劳宫,丰隆,涌泉,针刺泻法,熄风豁痰,开窍醒神,治疗风痰闭阻之中风闭证。 2.配风池,水沟,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3.配长强,关元,足三里,承山,针刺补法,灸关元,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滑脱不痛,少气懒言等。 4.配气海,维道,归来,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气海,补益脾气,益气升阳,治疗脾虚阴挺。 5.配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关元,温中补虚,升阳举陷,治疗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 6.配关元,气海,针刺补法,重灸,益气回阳固脱,治疗元气暴脱

针灸治疗白癜风

针灸疗法治疗白癜风包括毫针刺法、艾绒灸法、耳针刺法、七星阵刺法。 (1)针法:用毫针剌入到患者体表相应穴位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治疗白癜风取穴,可采用病因取穴法。气血不和证,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风池;肝肾不足证,取肝俞、肾俞、命门、太冲、太溪、三阴交;淤血阻滞证,取三刚交、血海、行间、风市、膈俞。方法:肝肾不足证施补法,气血不和证施平补平泻法,淤血阻滞证施泻法,留针15~30分钟,1~2天1次。也可采用邻近取穴法。病变在头面部取合谷、风池;在腹部取中脘;在胸部取膻中:在上肢取曲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