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在转运途中容易出现哪些神经症状
颅脑损伤患者在转运途中容易出现哪些神经症状
颅脑损伤患者在转运途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神经症状。(1) 意识障碍:由于受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可分为五种。①嗜睡;②朦胧;③浅昏迷;④中昏迷;⑤深昏迷。(2) 头痛、呕吐:受伤局部可有疼痛,但头部多呈持续胀痛,常伴有恶心和喷射状呕吐。(3) 局灶症状与体征:如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征、肢体抽搐或偏瘫,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等。(4)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瘫痪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识好转、清醒后又变为模糊,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锥体束征等表现。
颅脑损伤的特殊表现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要注意哪些呢
1、急救护理:(1)症状观察及护理:首先了解病人受伤时间、原因、病情发展过程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特别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颅内出血、脑疝、机体其它部位的合并症。首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滴注脱水药;对疑有颅内血肿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应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放置导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3)纠正休克: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引起失血性休克,应使病人保持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4)转送病人:当病人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转送;当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和骨折时,应先初步处理合并症再转送,转送中应准备好急救物品,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颅脑损伤在醒来之后就要给患者不停地鼓励,让患者有信心自己能够康复。再加上适当的康复训练,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预后的后遗症就会相对减少一些。虽然 开放性颅脑损伤比较不好完全治愈,但是治愈的例子也还是有的。
概述颅脑损伤患者应该做的检查
(一)头面部及全身体表伤痕检查
1. 皮肤擦伤和挫伤应主要检查皮肤擦伤和挫伤的部位、面积及深浅。一般有局部肿胀、青紫及触痛,表面有渗液或渗血。皮下淤血并有压痛。双眼险青紫肿胀或伴有眼球结合膜下出血,常表示有前颅窝底骨折或脑脊液漏发生,乓后乳突青紫伴皮下淤血、外卑道流血可能有中颅窝底骨折伴脑脊液耳漏。
2.皮肤裂伤及缺损应注意检查伤口是否整齐规则,伤口部位的形状、长短、深度、血管损伤情况,判断出血量多少,注意探察伤门内有无异物,如头发、沙砾、木屑、玻璃、金属碎片等。注意患者往往有多处裂口,要一一检查,切勿漏诊。对于头发较长者,可结合触诊,一般头皮裂口均能触及。
3.皮下血肿应注意其范围、大小及张力,是否有波动感,是否局限于某一块颅骨等。
(二)生命体征的检查
生命体征的检查在急诊室的检查中是最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如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发现脉搏微弱而快,面色及门唇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则多为失血过多所致,应立即输液并及时夯明出血原因。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较少出现低血压现象,而患者多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减慢,表示患者合并有颅内高压。当患者出现重度昏迷、抽泣样呼吸、血压下降时,多表示患者巳处于濒死状态。
(三)全身其他检查
主要包括颌面部、胸部、腹部、四肢骨、躯T骨等。患者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患者伴省肢体变形、骨摩擦感、骨折周围血肿、脊柱骨折及胸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等。颅脑损伤,特别是车祸外伤时常常伴有多发复合伤。因此,临床医师不能仅仅强调本科范围检查,而忽视或漏诊其他相关复合伤倩况。
注意检查顺序,首先是生命体征,其次是全身其他检查,最后是专科检查,有助于防止漏诊。
脑震荡能运动吗
脑震荡是较为轻微的一种颅脑损伤,患者在外伤以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遗忘,大多数患者没有太多的临床症状,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恶心等,大多数的伤者在一至两周之内就可以完全康复。
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年之内要以静养为主,注意休息,减少活动,或者说避免剧烈的活动,因为活动可能会造成患者头痛、头晕的症状加重,但我们也还是鼓励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比较轻微的锻炼,比如说散步等。
颅脑损伤症状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颅脑损伤有哪些表现
1、昏迷:是反映颅脑损伤轻重的重要指标。
2、头痛:头部软组织损伤,骨折、颅内出血、脑血管功能紊乱及颅内压增高或减低。
3、呕吐:常由颅内出血刺激迷走神经或前庭系统所致
4、瞳孔:多一大一小,或光反应差等,观察变化,对于病情和预后的估计都有很大价值。
5、眼球的位置和运动:同向凝视或运动受限等。
6、肢体活动障碍:单瘫、偏瘫。
7、截瘫、癫痫发作。
8、生命体征变化,颅脑损伤短时间内可出现脉搏慢、血压低、呼吸慢,多表示损伤严重。
9、颈强直。
10、外伤性神经症:伤后可出现癔病性反应,木僵状态或诈病等。
突发性颅脑损伤怎么急救
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是否正确、及时,是抢救病人成败的关键。现场抢救的原则是: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简要地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就近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和复苏。
1、在场人员应注意受伤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无开放伤口出血情况、肢体是否能活动、有无呕吐和抽搐等现象。
2、如头部有开放伤口且有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用现有物品(衣服、布料等)采取加压包扎止血,如无包扎物用手暂时压迫伤口也可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口腔、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用手指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或用手挤压病人气管,诱发病人咳嗽,可使气管内异物咯出。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暂时使呼吸道通畅;或将病人侧卧位或仰卧头侧位,可以防止食物和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如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在现场可采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急性颅脑损伤,还是脊柱、脊髓损伤均应迅速送离现场,及时送入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选择路面平坦质量好的公路,病人宜采取侧卧位或仰卧头侧位,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脉搏、呼吸等体征变化。
病人被转运到急诊室后,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重点、简明扼要地询问受伤时间、原因,暴力大小及受力部位、伤后表现、转运经过和处理等病史。对于休克、活动性出血、脑疝及生命体征紊乱者,应边询问病史边进行积极抢救。
急诊室体格检查包括两方面:神经系统检查和全身其他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头颅X线平片、CT、MRI等。经查体、影像检查迅速得出病情诊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或在急诊室进行病情观察,或急诊收入住院病房做进一步治疗,或直接送入手术室行急诊抢救手术。绝大多数病人在得到积极、正确、稳妥的治疗下,病情会很快稳定、好转起来,直至最后康复。
颅脑损伤病人属于突然发病,一般都发生在工作和生活现场或在交通道路上,病情急而危重,变化迅速,因此进行有效合理的现场急救和及时稳妥的转运,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后续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颅脑损伤治疗并非都靠手术
1.非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较之以前明显提高,这类患者良好的预后有赖于各个环节,包括院前的急救、急诊室、手术室以及NICU(神经系统重症监护病房)的处置,到最后神经康复的进行,贯穿始终,以上环节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是不可或缺的。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
(1)意识变化:意识改变是颅脑疾患最常见体征之一。往往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有的血肿患者到达现场时神志清醒,头部无伤口。促在运送过程中逐渐昏迷,如及时发现意识改变,进行处理,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
(2)瞳孔变化:瞳孔大小和反应异常足颅脑损伤的重要特征。不仅钉定位价值,对估计预后也有重要意义。双侧瞳7L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枕骨大孔汕或脑加晚期的表现。瞳孔不等大提承有脑颁发生可能,注意排除眼球局部受伤或视神经、动眼神经损伤造成的误诊。
(3)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变化是诊断颅脑损伤的重要依据和发现病情变化的指征。脉搏坐慢、呼吸深慢,血压持续卜升,常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予以注意。脉搏快而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不规则,常为病情危贡的表现。患者呼吸的异常变化常因车体运动而不易察觉,可取一小撮棉絮用胶布固定于肥者口鼻旁,观察棉絮纲微的摆动。
(4)主要症状:喷射状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症状,常伴头痛持续加重、出汗,可判定息者存在颅内高压,注意瞳孔变化,避免脑疝形成。患者四肢持续性或阵发行强直抽搐是脑干受累的表现。耳鼻道活动性异常流液、流血,应考虑有颅底骨折可能,都要及时观察处理。
脊髓损伤怎么办
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早期专科治疗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
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应从受伤现场即开始进行。意识减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诉说疼痛。对任何有颅脑损伤、严重面部或头皮裂伤、多发伤的患者都要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可能,通过有序的救助和转运,减少对神经组织进一步损伤。
遵循ABC抢救原则,即维持呼吸道通畅、恢复通气、维持血循环稳定。要区别神经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现的低血压。神经源性休克是指颈椎或上胸椎脊髓损伤后交感输出信号阻断(T1-L2)和迷走神经活动失调,从而导致血管张力过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低血压合并心动过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为何,低血压必须尽快纠正以免引起脊髓进一步缺血。积极输血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对威胁生命的出血进行急诊手术。当血容量扩充后仍有低血压伴心动过缓,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