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推拿整骨
什么是推拿整骨
整骨推拿亦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加以封裹膏摩,乃其法也。”。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为“正骨推拿八法”,为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目前临床应用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正骨手法用于治疗骨折、脱位,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等法为主;推拿手法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以捏、弹、按、压、揉、点、推、疏、摇、牵、搬、盘等法为主。临床上两类手法往往配合应用。正骨推拿手法具有重要的整复治疗作用,操作时要轻重得当,稳妥连贯,施法于外,受力于内,做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正骨推拿误区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热身。没有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专家说,“通常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
在复位的时候,一定先放松痉挛的肌肉群。特别是在复位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紧张,要用放松肌肉的手法,比如痛点按摩,揉、擦、捏等软组织充分放松,然后才将患者颈椎调整到有利于关节复位的姿势,或转动颈椎将其“摇正”,或侧屈颈椎将其“扳正”,正骨过程中,一定是“动中求正”。
如果上来就是左扳右扳,急于求成,万一判错方向,粗暴复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推拿整骨注意事项
按摩谨防剧烈手法
现在不少人在按摩方面,认为按摩力道越大越好,殊不知力道过大会造成软组织二次受伤,甚至引起骨折。正骨推拿主要是复位、矫正脊椎,让血气通行等作用,用力不当,力道过小,力道不渗透,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颈椎关节复位不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有效果
很多人也认为,颈椎关节复位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有效果。
其实,我们在做颈椎关节的手法复位时,一般是将患者的头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突然加力),就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在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咯”声。但并不是每一次复位都一定有关节“咯咯”作响,并不盲目追求这一响声。
5大最有效瘦脸方法哪个好
推拿瘦脸法
快速瘦脸最有效方法,推拿也可以消除面部脂肪,如果能涂上一些瘦脸的推拿霜再配合正确的推拿步骤瘦脸效果会更好。但推拿瘦脸的弊端在于推拿瘦脸见效慢,须要较长时间常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达不到吹糠见米的瘦脸效果。并且推拿瘦脸也只是适合与面部脂肪多的,如果是由于脸部骨骼外形的原因,则推拿瘦脸一般没有任何的瘦脸效果。
注射保妥适瘦脸
保妥适瘦脸主要针对咬肌肥大的人群,经过阻断神经,使咬肌部分萎缩,麻痹过于发达的肌肉,达到小脸的工效。快速瘦脸最有效方法不影响咬肌的基本生理功能。
去颊脂垫
去颊脂垫,适合于面部轮廓不佳,面部皮下脂肪堆积过多,或者面部皮肤松弛,已经有了轻度下垂的大脸。去颊脂垫可以快速达到瘦脸的效果,瘦脸效果可谓是吹糠见米。
磨下颌角手术
磨下颌角手术适合天生方形脸或者下颌角两侧不对称的人。磨下颌角手术须要先对求美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立体雕塑,确定对下颌骨磨削范围及骨去除的量,再运用特地的磨切骨头的器械,将此部分的骨头切除或磨钝至圆弧曲线,达到改善外观,瘦脸的效果。磨下颌角手术后,面部线条柔,脸型小巧迷人。
下巴整形
快速瘦脸最有效方法,下巴整形适合于有双下巴,或者下巴不够小巧而使脸型不好看的朋友。瓜子脸的重点就是有一个略尖而微翘的下巴,现在流行的锥形脸一般都是小巧的下巴起到的效果。下巴整形可以使圆脸变瓜子脸,如果拥有一个精巧小巧的下巴,可以起到改善整个脸型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瘦脸方法。
正骨推拿的历史
早在周代就有了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介绍了用牵引等手法正复关节脱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下颌复位手法至今还用于临床;《理伤续断方》中记载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总结了正骨推拿和用药封裹、膏摩等骨伤的综合治疗方法。元代豪族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明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论述颈椎、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及髌骨脱位之正复与固定方法已相当 先进。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中所记述的正骨手法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复骨折的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手法的经验,概括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又有所改进及创新,充实和提高了正骨推拿的内容和水平。
推拿整骨适应症
一、肩关节周围炎:将拇指端垂直紧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沿肌腱走行的方向作横向弹拨,自下而上移行,待至遮盖的三角肌时,用拇指端将皮肤向上推移,在三角肌内缘深处弹拨,并移至喙肱韧带。弹拨法操作后,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施以相应的肩关节的各种被动运动。
二、颈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术者一手按住患椎棘突,另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作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偏歪的椎骨复位。或患者仰卧,肩后用枕垫高,术者站于床头,用右手紧紧托住患者枕部,左手托住颏部,将头自枕上提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持续牵引,然后轻轻将头部左右、前后摆动和旋转,使错缝复位。复位后,患者取坐位,术者在两侧颈部用轻柔的按、揉、拿等理筋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的作用有哪些
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治病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快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射墨汁,并对一侧膝关节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有人观察推拿后脑电图变化,见a波振幅增大,而且振幅增大的时间延续,这个现象可能是推拿后引起内抑制的发展所致。根据脊髓节段反射,推拿颈部,可以调节上肢及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l~2胸椎部,用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心肌收缩;振动叩击1~2腰椎,可使小骨盆充血;捏脊,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节,可发生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肤温度增高;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推拿尚可引起血液成份和代谢变化。实验室证明:推拿后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增加,白细胞分类变化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红细胞轻度增加,血清中补体效价、氧的需要量、排氮量、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泄量也都有增加。
综上所述,推拿的作用,主要是改善机体的功能,但并不是推拿只能治疗功能性疾病,对器质性疾病无能为力。我们知道,所谓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人体某一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必然表现出功能性障碍;被称为功能性的疾患,也可能有形态改变。治疗疾病,有的是直接改善器质的病变,使障碍的功能得到消除;有的是通过调整功能,使器质病变得到恢复。推拿治疗器质性疾病的途径是后者。例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这种器质病变,经过腹部和背部的推拿,改善胃肠功能,使壁龛愈合。
推拿按摩都有哪些作用
因为推拿按摩属于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并且见效较快、效果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追捧。随着按摩手法的进步,现在推拿按摩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达到治疗各种骨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疏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遍布我们的全身,是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孔窍、皮毛、筋肉、骨骼、通达表里,贯串上下,象网络一样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使人体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运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从而调节机体病理状态,则百脉畅通,五脏安和,达到保健医疗的目我,即“经脉所至,主治所及”。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过推拿能直接放松软组织,康复推拿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痉挛,又可通过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紧张,故能有效地放松肢体,消除骨骼肌过度紧张和僵硬,保持肌肉组织的正常弹性,防止疲劳的堆积,促进体能的恢复。实验证明,经轻软的手法操作五分钟后,肌肉的工作能力比以前提高3~7倍。不少康复推拿的受益者体会到,高质量的康复推拿与同等时间的睡眠相比,其解除疲劳、补充精力、恢复体能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3、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可扩大毛细血管管径,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浆粘滞度,提高血液流速,加快静脉血和淋巴液向心性回流,促进乳酸等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运行,防止四肢水肿和瘀血。实验表明,推拿使肌肉放松后,其血液流量比肌肉紧张时提高警惕10多倍。手法对四肢的机械刺激,有类似体外反搏作用,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使心率平稳,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心血管功能。肌紧张的解除和外周毛细血管的开放可降低外周阻力,对血压也可起到良性调整作用。
4、整脊利节的作用:
国内外手法专家注意到,人体很多疾病与脊柱的排列轻微紊乱有关。推拿中的一些特殊的矫正手法,对脊柱后关节紊乱有防治作用。而常用的脊柱按压手法,除了对全身的调整作用以外,对脊柱畸形、脊椎的退行性病变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推拿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秘,加快关节渗出液的吸收,从而消除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积液、水肿。推拿中的被动运动性手法,可适当牵拉韧带,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张力,保持或恢复关节的生理活动度,防止骨质疏松、关节韧带扭伤和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推拿对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也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