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疗老人足跟疼
偏方治疗老人足跟疼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足跟痛的偏方
日常比较喜欢穿高跟鞋的女孩子可能长时间会引起脚跟的疼痛,这是由于我们脚跟长时间被托着,血液不能够很好的循环造成的结果,所以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高跟鞋的穿着时间。对于足跟痛我们可以食用一些足疗偏方,能够很好的缓解一下足跟疼痛的症状,最主要还是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
偏方一:
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
偏方二: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来治疗的.
偏方三: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偏方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对于足跟疼痛的患者在日常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些热水来泡脚可以很好的舒缓一些脚部受到的压力,进行足部按摩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足跟疼痛偏方我们尽量要辨证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症状的偏方来治疗足跟疼痛会更加有效。
老年斑的治疗小偏方
老年斑的治疗小偏方:生姜对老年斑得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对脂褐素有很强的抵抗作用,可以减少脂褐素的形成,这样就能减少老年斑的出现。患者可以每天用生姜片泡水喝,每天坚持饮用一次,对老年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斑的治疗小偏方:茄子治疗老年斑。茄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D,同时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元素,多吃茄子可以减少脂褐素的沉积,对老年斑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多吃茄子还可以降低血管栓塞的概率。老人人多吃茄子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偏方治疗老年斑效果也非常不错,简单方便,得到很多老年斑患者的欢迎与认可。老年斑患者如果觉得老年斑的出现影响了自己的美观,可以用上面几种方法试一试,相信对老年斑的祛除会有很好的效果。老年斑患者平时还可以多吃些水果蔬菜,这样也能对老年斑的祛除也有一定的帮助。
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可能是这些原因:
肝亏肾虚:中医讲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人到中年,肝肾功能开始下降,精血不足,致筋骨失养,久而久之,易致病发。
风湿入侵:久居湿地,常涉水湿,使寒邪入侵机理,气血运行不畅,致卫阳不固,经气不利,日积月累,诱发脚跟疼痛。 比如产后足跟痛。
3.慢性劳损:常年从事久立或体力工作,足部肌肉长期处于疲惫劳累状态,气血不足,瘀血阻滞,从而使骨骼获得营养受到阻碍,导致跟骨部受损,因而产生疼痛 ,比如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
4.外伤衍生: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小心摔倒或挫伤,脚跟用力过度,损伤筋脉,致使气血不畅而引起跟部疼痛 ,比如跟腱炎。
脚后跟疼不算什么严重疾病,但是容易使患者痛苦不堪,但是不用过于担心,现在治疗脚后跟疼主要分为理疗、医疗、中药、西药、等方法来治疗。也有治疗脚后跟疼的民间偏方,一般建议使用中医疗法,安全方便,无副作用,外贴|足跟痛-宁消贴|膏药直接外敷病灶,活血止痛、祛风散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等良好效果。同时更重要是日常生活中保养,如经常晚上温水泡脚,做一些足跟按摩等。
了解了什么病会引起脚后跟痛才方便我们选择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同时也可以用热水敷一敷我们的患病处,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很好的舒筋活血的效果,对于止疼效果也很好,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老年人脚后跟疼多与骨刺有关
很多老人会有脚后跟疼的毛病,对于脚后跟疼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如果长时间疼痛没有好转,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脚后跟疼,医学上称为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老年人脚后跟疼多与脚后跟有骨刺有关,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其症状是足根压痛,走路时脚跟不敢 ,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足跟骨刺的形成多于足跟长时间的负重和磨损有关。当足跟关节出现磨损、破坏后,人体自身会进行自我的修复,硬化与增生,从而形成足跟骨刺。
广告另外,体重也和后跟疼有一定关系,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也是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一旦鞋子偷工减料,不能有效支撑足弓,力量集中在脚掌某一部分,就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病。
缓解脚后跟疼痛有三个方法,一是每天睡前洗脚后以点揉整个足跟底部10分钟。二是脚趾后扳,脚底出现一条筋,从下往上按压这根筋,一只手用力按压隆起的脚筋,一只手同时向后扳脚趾,骨刺部位如果感觉疼痛是正常的。三是平日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治疗老人足跟痛用中药米醋泡脚
有些中老年人常感到足跟痛,大多是因为足底部长有骨刺,医学上叫骨质增生。足部骨质增生用中药和米醋泡脚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治疗期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一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二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三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是我们行走的时候最重要的部位,脚后跟疼的话就会影响到日常行走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认为脚后跟疼是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者是按摩之后就会有所好转,不过有些时候脚后跟疼可能就是一种疾病了,而很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了解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1、脚后跟痛者当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来时脚后跟痛,站久了走起来脚后跟痛,没有拉伤也没有扭伤,没有肿也没有破,为何脚后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妇女在骨科门诊中或疼痛科门诊中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余一切正常。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这种跟痛症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
2、韧带发炎
专家针对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指出,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二、治疗脚后跟疼的方法
1、偏方治疗
熟地山药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熟地12克,山药25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木瓜12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用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主治老年人足跟痛(肝肾精血亏损)。
2、理疗
使用矫正鞋垫
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少刺激,舒缓疼痛;跟垫痛针对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久治无效的足跟痛还可以用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3、苏木红花汤治足跟痛
苏木、透骨草、红花,七叶一枝花各30克。
水煎汤加食醋泡洗患处。
主治足跟痛。
4、热敷,用热毛巾敷在痛处,15分钟,凉了在换热的毛巾,连续一周。
5、如果以上方法两周后没有效果,建议到医院骨科检查一下,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增生!
三、怎样预防脚后跟疼
1、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2、科学的选择鞋子。穿鞋有讲究。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3、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就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有助于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里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退变松弛的进展。
5、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动物骨头汤中含钙也很丰富,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质基质形成有利。
6、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做到不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
足跟痛用艾灸疗法效果好
足跟痛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见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时间第—、二步最痛,走几步後便可以逐渐缓解为特点的脚跟疼痛。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故而气血四未不达则发生足跟痛。 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着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难忍。双侧足跟底疼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局部不热、不红、不肿。中医认为这是“肾阳不足”。
很多女孩为了爱美常年穿没有跟的拖鞋,而招致风寒邪气入侵,累积下来,年岁大点就会诱发足跟痛。每当发生足跟痛时,首先要纠正保暖的问题,特别是足跟的保暖非常重要。应及时佩穿软质保暖的休闲鞋(旅游鞋)这样既能保暖又能保护足跟。使得足跟具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减少足跟痛的发生。中医的治疗根据四诊的辨证分析,具体分为补益肝肾,活血止痛的调理之外。予以局部的推拿,揉点,摇抖等手法,取穴有足三里,太溪,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应用一些解毒消肿的中药浸泡双足。
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足跟痛非常有效,因为艾灸是补充肾阳最好的方法,肾气充足了,足跟痛不治而愈。
足跟痛并不都是足跟骨质增生
家住本市河北区的张大爷患有足跟骨刺两年,今年入冬以来老人足跟一直疼痛,有时候疼得连床都下不了。在家人的劝说下,老人来到了市第四中心医院治疗,经过详细检查,老人足跟确实有骨刺,但引起老人疼痛的却不是这个小小的骨刺,而是跖腱膜炎。经过抗感染治疗,张大爷的疼痛已经基本消失。
据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专家李超英介绍,老年人的足跟痛并不一定完全都由骨刺引起,像一些常见的炎症如跟骨滑囊炎、跖腱膜炎等都会引起脚跟的剧烈疼痛。因此,老年病人脚疼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型医院检查,并查明具体原因。
骨刺又名骨质增生,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软骨组织损伤破坏,骨骼自身修补过程中产生的。骨刺的诱发因素很多,如性别、年龄、职业、遗传、体质因素等。人体各骨骼部位都有可能发生骨刺,只要没有引起显着的病理变化,基本可以不用治疗。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是我们行走的时候最重要的部位,脚后跟疼的话就会影响到日常行走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认为脚后跟疼是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者是按摩之后就会有所好转,不过有些时候脚后跟疼可能就是一种疾病了,而很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了解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1、脚后跟痛者当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来时脚后跟痛,站久了走起来脚后跟痛,没有拉伤也没有扭伤,没有肿也没有破,为何脚后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妇女在骨科门诊中或疼痛科门诊中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余一切正常。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这种跟痛症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
2、韧带发炎
专家针对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指出,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怎样预防脚后跟疼
1、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2、科学的选择鞋子。穿鞋有讲究。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3、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就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有助于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里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退变松弛的进展。
5、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动物骨头汤中含钙也很丰富,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质基质形成有利。
6、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做到不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
治疗脚后跟疼的方法
1、偏方治疗
熟地山药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熟地12克,山药25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木瓜12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用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主治老年人足跟痛(肝肾精血亏损)。
2、理疗
使用矫正鞋垫
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少刺激,舒缓疼痛;跟垫痛针对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久治无效的足跟痛还可以用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3、苏木红花汤治足跟痛
苏木、透骨草、红花,七叶一枝花各30克。
水煎汤加食醋泡洗患处。
主治足跟痛。
4、热敷,用热毛巾敷在痛处,15分钟,凉了在换热的毛巾,连续一周。
5、如果以上方法两周后没有效果,建议到医院骨科检查一下,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