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有什么穴位
脚背有什么穴位
1、脚背穴位: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2、脚背穴位:太冲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3、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常按摩涌泉穴促肝脏排毒
拍打背部
熬夜或者劳累时,可采取拍打法和捏脊法。拍打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捏脊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从腰骶部位向上捏到颈项部。拍打法和捏脊法各反复操作3~5遍,每天1次。
按摩涌泉穴
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经常搓揉此穴还有助缓解手脚冰凉症状。
肝脏排毒
按压肝脏排毒要穴——涌泉穴
这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
按压肺脏排毒要穴——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按压脾脏排毒要穴——商丘穴
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按压脾脏排毒要穴商丘穴
按压肝脏排毒要穴——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按压心脏排毒要穴——少府穴
少府穴位于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脚上什么穴位治疗失眠
1、脚上什么穴位治疗失眠
1.1、热掌搓脚
坐床上,先左脚跷在右大腿上,脚掌斜向上,用搓热的右手掌快速搓擦,一般搓200下,使脚掌产生温热感。再以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掌心搓右脚掌。接着搓脚背,当脚背有温热感时即可,能较快入睡。
1.2、按穴催眠
睡前自我按揉印堂(两眉中间)、太阳(眉梢外1指)、百会(头上两耳连线中点)、风池(后脑勺上,耳垂平齐凹陷处)各30~40下。
2、治疗失眠可以按摩这些穴位
治疗失眠,可以按摩以下几个穴位:
取穴方法:横拇指一寸,四横指三寸。
2.1、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中点。
2.2、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各开一寸。(横拇指一寸)
2.3、腿上的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四横指三寸)。
2.4、神门穴。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耳穴压豆简单快速治疗失眠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部的穴位上压贴豆或其他药粒或磁珠,以达防治失眠祛除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单,每晚睡前进行自我按压,对失眠症的调治具有较好的疗效。
王不留行籽是中药的一种,因为它的硬度适宜,常作为耳穴帖压的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方法简便,效快价廉,易为患者接受,孕妇禁用。
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时候,选穴一般取耳神门、皮质下为主穴,心、肾、脑点为配穴。患者端坐,选准穴位,耳廓用75%酒精棉球局部皮肤消毒,等皮肤干后,把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附在选用的耳穴上,患者要每日自己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到5 分钟,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最好。
如何防癌抗衰老
一、常搓脚部涌泉穴
1、脚部穴位众多
人一天的行走离不开脚,睡前洗脚是缓解脚部疲劳的方法之一。但脚部也被人们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因为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脚部保健对全身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说脚部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但它也是身体极为脆弱的部位,只要一不小心,疾病就会缠上身。因为脚部离心脏甚远,它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而脚部保健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也就是脚心中央凹陷处。
2、长按涌泉穴的作用
脚部的穴位有很多,但真正做到对人体有益处的非涌泉穴莫属。该穴位也是非常容易在脚部找到。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可以达到温补肾经、舒筋活络、排泄体内毒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治疗头顶痛、失眠、高血压、咽喉肿痛、脚裂等多疾病。所以,涌泉穴才被誉为“健身之穴”。
二、捶背
1、缓解疲劳
人们一天工作结束,会发现自身肩部非常疲劳,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敲打肩部,或者让他人帮忙捶自身背部来缓解疲劳的现象。其实捶背也是一种健身方法,因为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通俗说就是舒经活络、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
2、调节神经机能
捶背不但可有缓解疲劳的作用,它的其他功效也是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捶背。白天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不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它对人体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它能调节人体的神经机能。
3、提高免疫力
现在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易使自身健康受到疾病的威胁,尤其很多癌症越来越年轻化,这使人们不断寻求防治癌症的方法,而癌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4、如何捶背
捶背的方法有很多,但主要集中于两种。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拍打和击打。拍打,即用虚掌拍打。击打即用虚拳拍打,虚的意思是轻,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但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两人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
三、揉腹
1、防治多种疾病
当人的腹部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会下意识的用双手不断轻揉腹部,这样可缓解腹部的疼痛。揉腹可强健脾胃、促进淋巴液循环、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另外揉腹还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缩和消减,是有效的“减肥法宝”。
2、揉腹的手法
揉腹的功效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揉腹的手法也是非常有讲究。先用右手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腰椎间盘突出艾灸哪里
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施灸。
功效:舒筋通络,强腰膝,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取穴:小腿用力,在小腿后面,有个明显肌肉分界点,呈人字形,其中央凹陷处即是承山穴。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小腿肚抽筋,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症。
取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位置。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舒筋活络,安神清热,主治腰骶疼痛,脚跟肿痛,腰痛,怕冷症,头痛目眩等症。
孩子脚背骨头突出是怎么回事 脚跖骨骨折
孩子脚背骨头上凸可能是脚跖骨骨折,脚背有个小骨性突出。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足、内翻扭伤或误踢硬物引起。本病主要表现为脚部疼痛、肿胀、畸形。
建议:
在有脚部的突出时候考虑可能是发育的异常引起的症状,必要时可以儿科就诊以及骨科检查为宜。
常按摩涌泉穴促肝脏排毒
拍打背部
熬夜或者劳累时,可采取拍打法和捏脊法。拍打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捏脊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从腰骶部位向上捏到颈项部。拍打法和捏脊法各反复操作3~5遍,每天1次。>>>4种现象 暗示你肝脏是否健康
按摩涌泉穴
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经常搓揉此穴还有助缓解手脚冰凉症状。
按压肝脏排毒要穴——涌泉穴
这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
合谷穴位于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肺心病胸闷气短该怎么办
胸闷气短,就是有肺心病的表现了,肺心病一般是慢性气管炎引起的。
意见建议:这种病一般采用药物疗法,穴位推拿疗法,和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有穴位注射疗法。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不要吃肥腻辛辣的食物。
腰椎间盘突出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常灸这几个穴位:
殷门穴
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施灸。
功效:舒筋通络,强腰膝,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承山穴
取穴:小腿用力,在小腿后面,有个明显肌肉分界点,呈人字形,其中央凹陷处即是承山穴。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小腿肚抽筋,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症。
昆仑穴
取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位置。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舒筋活络,安神清热,主治腰骶疼痛,脚跟肿痛,腰痛,怕冷症,头痛目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