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女性危险慢性病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危险慢性病发病率高
脑力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定向随机抽取了科研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公务员等脑力劳动者共115843份体检报告。研究发现,体重指数增加占60.7%,血压增高占30.2%,血脂增高占37.6%,脂肪肝占27.7%,心电图异常占13.7%,胆囊病变占10.9%,血糖增高占9.0%。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阳性结果依然是因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慢性疾病。
女性劳动者参加体检比例偏低
本次调查抽取的健康体检档案中,男女比例1.087:1。在各年龄段中,男性体检人数均高于女性,女性体检者随年龄的增长,体检人数出现相对增长。
但总体水平低于男性。对此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保险专业委员会陆希祥处长认为,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在中国刚起步,目前还没有真正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健康体检较多是以员工福利体现,个人自费体检仅有总数的两成多。
传统中国女性对家人的关心甚于自己,而忽略自身健康的女性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婚后女性生活、工作的压力比婚前至少增加一倍;有的女性朋友错误认为体检就是走过场,所以造成应该体检的女性人数比男性低。
绝经期女性慢性病发病率急剧升高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绝经期、更年期,即在46岁前后,血压、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极高,血脂增高增速可达29%。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在56?65岁阶段,胆囊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病人数较男性上升快,统计数字显示,56?65岁的女性胆囊疾病发病人数是同龄男性的3.5倍,冠心病是男性的1.67倍。
专家认为,虽然男女体检显示的发病情况趋于接近,但在56?64岁年龄段,女性在心电图异常、胆囊疾病等项目上,发病率超过同阶段男性,值得广大中年女性注意。
因为什么原因会得冠心病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为何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都呈上升趋势。引起乳腺癌的因素很多,其中70%与环境因素有关。此外,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多次流产、长期戴胸罩等也值得某些妇女警惕。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初潮前罕见,20岁前可见,35以上发病率开始上升,45—50岁和60—64岁达高峰,60岁组达最高峰,以后随年龄上升逐渐下降。
2,初潮年龄越小,绝经年龄越大,发病的危险性越大。初潮年龄小于13岁发病的危险是是17岁以上2.2倍。绝经年龄〉55岁比〈45岁的危险性增加1 倍;而35岁之前绝经的女性其发病危险性仅为50岁以上绝经者的1/3;行经40年以上的女性比30年的女性危险性增加1倍。
3,小于20岁第一胎足月产者,乳腺癌的发生率仅为30岁以上第一胎足月产者1/3,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危险性大于无生育者;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第一次生产哺乳期长者乳腺癌的危险性下降。
4,患有遗传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女儿亦好发,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这种家庭中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多发生在后,常为单侧性;
5,有重度乳腺囊性增生症者乳腺癌发生率高。有资料统计,在乳腺囊性病的女性中,患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女性大2.5—4倍。
6,乳腺疾病和性生活密切相关,女性的性压抑可以增加乳腺小叶增生与乳腺肿瘤的发病几率。国内有关调查显示,患有乳腺小叶增生的妇女86%的人在性生活中从未达到过性高潮;初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7,长期使用雌激素者发病率增高。有报道长期服用利血平、甲基多巴、三环类止痛药等会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对乳腺有致癌的危险。
乳腺癌死亡率高吗
随着近来来肿瘤疾病发病率的提升,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对女性危害非常大的是乳腺癌。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中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统计资料表明,上海乳腺癌发病率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发病率为35/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北京,天津等其他大城市发病率为第2位,农村发病率较低.美国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占整个癌症发病率的15.3%,仅次于前列腺癌,位居第2,死亡率为7.3%(占整个癌症死亡人数)。
至今为止,对于乳腺癌的病因,专家们还是没有研究清楚,因此还没有确切的预防乳腺癌的方法。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活中,女性朋友应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乳腺癌死亡率高吗?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乳腺癌死亡率高吗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对于女性朋友而言,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一旦疾病发生后,一定要尽早去进行治疗,避免自身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祝大家健康。
哪些人易患压力性尿失禁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易患SUI的特征是:
①年龄大者,随着年龄的增加SU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绝经后SUI发病率反而略有下降,每增加1岁,约降低0.5%;
②分娩次数多者,经产妇较初产者SUI发病率高;
③经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者发病率高;
④经阴道难产,尤其是使用产钳助产者发病率高;
⑤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的母亲日后发病率相对于正常体重儿的母亲高;
⑥失眠、独居、肥胖者发病率高;
⑦习惯性便秘、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中风、帕金森氏病、骨折、糖尿病与SUI发病有关。
另外,亚裔女性较之其他种族易患SUI。警示具备上述特征的女性是高患病人群,利于SUI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较早且积极地对这些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控制SUI患者增加。
冠心病怎么引起的
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 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1,初潮前罕见,20岁前可见,35以上发病率开始上升,45—50岁和60—64岁达高峰,60岁组达最高峰,以后随年龄上升逐渐下降。
2,初潮年龄越小,绝经年龄越大,发病的危险性越大。初潮年龄小于13岁发病的危险是是17岁以上2.2倍。绝经年龄〉55岁比〈45岁的危险性增加1倍;而35岁之前绝经的女性其发病危险性仅为50岁以上绝经者的1/3;行经40年以上的女性比30年的女性危险性增加1倍。
3,小于20岁第一胎足月产者,乳腺癌的发生率仅为30岁以上第一胎足月产者1/3,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危险性大于无生育者;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第一次生产哺乳期长者乳腺癌的危险性下降。
4,患有遗传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女儿亦好发,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这种家庭中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多发生在后,常为单侧性;
5,有重度乳腺囊性增生症者乳腺癌发生率高。有资料统计,在乳腺囊性病的女性中,患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女性大2.5—4倍。
6,乳腺疾病和性生活密切相关,女性的性压抑可以增加乳腺小叶增生与乳腺肿瘤的发病几率。国内有关调查显示,患有乳腺小叶增生的妇女86%的人在性生活中从未达到过性高潮;初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更年期女性要预防的6种疾病
更年期是女性的一大重要时期,更年期的症状有很多,以下就是更年期女性要预防的6种疾病。
1、骨质疏松
绝经后第一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可达22%,绝经满5年发生率可达45%。
2、超重和肥胖
女性在更年期,体重至少会有5斤左右的增长。而腰腹脂肪增加形成的“苹果型身材”,正是许多慢性病的始作俑者。
3、糖尿病
更年期和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家族史的女性,会因更年期症状,出现饮食不规律使得体重增加,最终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大患糖尿病的风险。而对于本身有遗传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体型偏胖的女性来说,更年期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且难以控制。
4、心脑血管疾病
因为有了雌激素这把保护伞,女性在更年期前患心脏病、突发中风的几率低于男性。而更年期后情况就很糟糕。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病发病率比未绝经同年龄段的女性高2-6倍。
5、妇科疾病
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妇科病也在更年期偷偷来袭。比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另有约30%的更年期女性会发生阴道炎。
6、乳腺癌
更年期和乳腺癌的关系也“相辅相成”。第一,女性到更年期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会上升;第二,乳腺癌的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几率也会更高。
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 年龄与性别
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造成脑病的因素有哪些
脑神经因素引起的脑病
由于大脑受到病毒感染、物理创伤、化学物质的中毒、高热、缺血或缺氧(中风)等原因直接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死亡、重者危及生命,轻者出现小儿脑瘫、偏瘫等疾病,过度用脑、长期睡眠不足、年龄的增大,神经营养物质的不足,都可能使大脑过早的衰老、退化,出现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精神、性格、情绪、睡眠、运动能力的改变,严重的出现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
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病
由于脑血管退化或病变引起的大脑疾病,急性发病并迅速出现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具有发病高,致残率高和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由于年龄是脑动脉硬化的一种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因此,随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更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