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腺肌瘤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

腺肌瘤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

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大约占育龄妇女的20%~25%,多数发生在年龄30~50岁之间。肌瘤是否影响受孕,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关。例如宫颈肌瘤可影响精子进入宫腔,黏膜下肌瘤易使子宫内膜感染而不利于孕卵着床,巨型多发性子宫肌瘤易使输卵管间质部被挤压而妨碍精子通过。有些学者认为,子宫肌瘤可以使肌壁或内膜静脉充血扩张,导致子宫内环境改变而不利于孕卵着床;或使胚胎发育供血不足而致流产,流产的发生率是非肌瘤孕妇的2~3倍,且常为不完全流产。大的肌层内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可妨碍胎儿在宫内活动,造成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使剖宫产增加。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可使产程延长;嵌顿在盆腔内的肌瘤可以阻塞产道,造成难产。肌瘤还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良。若影响宫腔引流或肌瘤表面发生溃疡,还易发生感染。妊娠对肌瘤也有一定影响。

妊娠后子宫肌瘤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故肌瘤常伴随子宫增大而增大;由于肌瘤在妊娠期增大较快而供血不足,以致出现退行性变,其中以红色样变最常见,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局部压痛及白细胞升高等急腹症症状。由上可见,子宫肌瘤对生育的确有一定影响,应当积极治疗。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有生育要求、生殖器功能正常的患者,为避免肌瘤生长过大,及时剔除肌瘤可改善生育功能,并可预防日后妊娠时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继发感染。有些患者担心肌瘤数目多而不适合手术,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并不妨碍手术切除。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许多肌瘤可通过腹腔镜或宫腔镜摘除,对病人的创伤较以前大大减少了。肌瘤剔除术后复发者占30.4%,大部分是在5年以后复发,手术时年龄小于30岁或多发性肌瘤者更易复发。

虽然剔除肌瘤后,患者生育机能可以改善,但由于机体内仍存在某些有利于肌瘤生长的因素,间隔一定时间后肌瘤又可能生长,因此于术后3年内受孕为宜。近80%的患者可以维持妊娠至足月。许多患者担心手术疤痕在妊娠或分娩时会破裂,但研究表明,术后1年后妊娠的子宫破裂发生率仅为1.5%。因此,肌瘤剔除后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可于术后避孕半年或一年后怀孕。若在妊娠、分娩期出现腹部压痛或剧痛,则要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

怎么能诊断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很多,所以女性朋友应该多了解一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让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

1、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病变:突出于宫腔的粘膜下肌瘤呈不均质回声,需与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鉴别。

2、带蒂浆膜下肌瘤与卵巢实性肿瘤:浆膜下肌瘤瘤蒂较细时与卵巢实性肿瘤鉴别较困难,尤其是浆膜下肌瘤伴变性时声像变化复杂,更应注意排除卵巢肿瘤。

3、壁间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单一较大的或较小但数量较多的壁间子宫肌瘤有时易与子宫腺肌病混淆,后者由于没有包膜,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子宫肌壁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但无环状血流,呈散在分布,藉此可与肌瘤鉴别。

以上就是专家针对“子宫肌瘤鉴别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治疗的时间越久对患者的危害越大,所以在发现有此病时应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与其它妇科疾病的鉴别

一、子宫肌瘤与妊娠子宫

妊娠子宫和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但两者从病史和妇科检查所见又有所不同。妊娠时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而增大,质软,子宫增大和停经月份一致;而子宫肌瘤无停经史,有月经改变,子宫增大,质硬,表面可有不规则、结节状突起,而且往往有子宫出血病史。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多普勒超声检 查可确诊。对月经不规则的更年期妇女,或婚后年久不育的妇女可有意想不到的怀孕,若未问清病史,可将增大子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也可合并妊娠存在,且在妊娠期可迅速增大,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

两者均可使子宫增大,经量增多,但子宫腺肌瘤时,子宫常均匀性增大,子宫肌瘤则表现为子宫有局限性、质硬的结节状突起,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患者多数有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子宫很少超过2~3个月妊娠大小,且有经期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点。子宫肌瘤有时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较难鉴别,超声和CA125测定有助诊断和鉴别。

三、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之间有分界,多为偏于一侧的囊性块,能与子宫分开,且一般无月经改变。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误认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诊为卵巢囊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妇科检查,注意肿瘤与子宫关系,必要时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及方向,辅以超声检查,多能鉴别,腹腔镜也有助于诊断。

四、子宫肌瘤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卵巢巧克力囊肿张力大,与子宫紧密粘连,阴道检查发现子宫与肿物紧密粘连,如增大的子宫局部突起,因而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胀,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此外子宫肌瘤一般活动自如,而卵巢巧克力囊肿常有盆腔粘连,活动受限。B超检查可协助鉴别。

患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

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大家知道吗?大家对于子宫肌瘤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它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患者不孕。所以,一旦患病就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通过子宫肌瘤的一些症状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患病,从而及时采取治疗。那么,以下就对此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腹部会有肿块。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同时会有下坠感。患者通常是没有腹痛的,只是经常出现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但是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会有剧烈腹痛同时还有发热。

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压迫症状,如果肌瘤向前或者是向后生长,则会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与便秘等症状。如果肌瘤是向两侧生长,形成阔韧带肌瘤,会压迫输尿管,造成输尿管或肾盂积水;进而压迫盆腔血管与淋巴管,导致下肢水肿。此外,患者会可可能引起继发性贫血,从而出现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贫血的症状。

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患者还会有月经改变,这是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主要是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者是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还有白带增多的现象。此外,还可能出现不孕,主要是因为肌瘤压迫输卵管导致其扭曲,或者宫腔变形,进而引起不孕。

通过上面内容介绍的子宫腺肌瘤有什么症状,相信大家对此也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平滑肌瘤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而且在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中6%~20%伴发子宫平滑肌瘤。病灶边界清晰与否,有无小腔隙和内部回声对于鉴别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平滑肌瘤是非常有价值的参数。

子宫平滑肌瘤声像图表现为:

(1)子宫肌层有清晰的局限性结节;

(2)边界清晰;

(3)内部回声均匀(小肌瘤);

(4)无低回声腔隙。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且常伴发其它盆腔异常如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平滑肌瘤或纤维瘤等。

排尿困难可能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常听闻的子宫疾病,但是到底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患了子宫肌瘤呢?子宫肌瘤有什么征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子宫肌瘤可能产生的一些症状表现,就可以提前敏感的发现肌瘤的存在,对于早期治疗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那么子宫肌瘤有什么征兆可以捕捉呢?子宫肌瘤的症状虽然在前期表现不是特别“个性”,但是我们需要从常见的异常表现中提升自己对疾病的敏感性,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诊。

月经异常。月经改变是很多妇科疾病的征兆,当然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侵犯到子宫内膜后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及延长,也有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现象。严重者可导致贫血。

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子宫常增大,但一般不超过二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如将子宫切下剖开,在子宫壁的切面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小腔,其中含有陈旧血液,作镜检时可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如系腺肌瘤,则见腺肌瘤组织与子宫肌壁组织相连,有别于子宫平滑肌瘤,有时单凭肉眼即可将两者区分。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的形成,可能与长期过量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痛经。由于子宫体积增大以致子宫内膜面积亦增大,故患者常诉月经量增多。子宫内膜腺肌病往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并发,这也是致使月经增多的原因。约有半数患者患不孕症。此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子宫为主,如患者年轻可以保留卵巢。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区别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一样的吗?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主要是子宫肌层本身的平滑肌增生形成的。子宫腺肌瘤却不是子宫平滑肌的疾病,而是来自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引起的。

所以,子宫腺肌瘤对于肌层来说就是外来户,捡来的孩子。

子宫内膜组织因为一些原因,从宫腔跑到子宫肌层当中去,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子宫就好比是一间房子,房间内墙有粉刷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钻到墙壁里头去……

就形成子宫腺肌病,又叫做腺肌症、肌腺症等。

粉刷用的材料没有活性,但是子宫内膜组织是有活性的,当月经周期变化,雌孕激素也会刺激这些逃跑的内膜组织。然后就像宫腔的内膜一样,会增生,会出血,却没有地方可以排出,只好在子宫壁的肌层当中积蓄着。

因此,来一次月经,这种积蓄就增长一次,慢慢地,子宫会增大变硬,会引发痛经。子宫增大之后,宫腔就相对变形变大;子宫变硬,收缩就不好。所以,会导致月经量增大,严重的还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引起不孕。

如果腺肌病比较局限,会形成类似瘤体的形态,就称作子宫腺肌瘤。

这是一种病因不大清楚的疾病,子宫肌层的平滑肌异常增生,形成局限性的肿瘤。多数情况下,子宫肌瘤不会影响健康,也不需要治疗。

子宫肌瘤会不会影响健康,和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有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相比于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就贪玩许多,经常各种位置生长,如果长到宫腔里,那么不用太大,就会引起月经增多、分泌物增多。

子宫腺肌瘤虽然也是瘤样结构,但是没有边界,和周围的肌肉很难区分,因为它是子宫内膜组织在肌肉间隙的弥漫生长。肌瘤是多数边界清晰。

子宫腺肌瘤是腺肌病,多数会引起痛经,月经期间增生出血的内膜组织要挤占地盘,势必引起疼痛。而肌瘤一般不会引起痛经。

两者的相同点是会引起子宫变大、经量增多、不孕、流产等问题。

不管是子宫腺肌瘤还是肌瘤,都是在子宫原有体积基础上多长出来的东西,自然会让子宫变大。子宫变大引起宫腔表面积及形态改变,会引起月经量增多、影响受精卵着床,自然就不孕了,或者容易流产。

它们俩还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都受到雌激素的影响。雌激素可以刺激内膜组织生长,也刺激平滑肌增生。所以,一般绝经后,没有雌激素影响,腺肌瘤基本可以自愈,肌瘤也多不再生长或者变小萎缩。

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肌瘤在终极治疗上都是相同的,要想根治,可以切除子宫,或者熬到绝经。

在走向终极治疗之前,两者都经历可以保守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剥除等治疗选择。

​子宫腺肌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子宫腺肌瘤的常见症状

以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痛经程度严重,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感伴有恶心呕吐。常导致不孕或贫血。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多数为均匀增大。质硬,有压痛。少数患者可有结节状突起或表面不规则状。在经期时子宫可增大,质地较平常时软,压痛可更为明显。少数患者在行性生活时有疼痛感,面部生长痤疮、黄褐斑等。

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表现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常增大,但一般不超过二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如将子宫切下剖开,在子宫壁的切面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小腔,其中含有陈旧血液,作镜检时可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如系腺肌瘤,则见腺肌瘤组织与子宫肌壁组织相连,有别于子宫平滑肌瘤,有时单凭肉眼即可将两者区分。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的形成,可能与长期过量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病,然而并非人类所特有,许多动物如灵长类、啮齿类的子宫也会出现类似改变,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为它多见于已婚已产的妇女,所以,一般认为和妊娠、刮宫、人工流产及分娩有密切关系。子宫腺肌病约20%~5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30%合并子宫肌瘤,合并盆腔炎症者也很常见。

温馨提示: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痛经。由于子宫体积增大以致子宫内膜面积亦增大,故患者常诉月经量增多。子宫内膜腺肌病往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并发,这也是致使月经增多的原因。约有半数患者患不孕症。此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子宫为主,如患者年轻可以保留卵巢。

什么叫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可以有轻微腹痛、下坠等不适,这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不适明显变重,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需要治疗,则称为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也称功能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于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原发性痛经有三个特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①痛经的月经周期几乎都是有排卵的;痛经大都发生在月经期的开始数小时,且在2到3天内疼痛消失;

②痛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以上区域,呈阵发性胀痛或痉挛性痛。尚应注意有无心情紧张等心理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和子宫过度前、后屈等情况;

③子宫内膜呈管型脱落的膜样痛经。潘凌亚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初潮c5:12岁,月经》7天,月经期运动者的原发痛经,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Davis对49例痛经者腹腔镜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Schroeder等提出青春期痛经,用止痛药无效中多数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因此诊断原发性痛经后,应考虑其中可能有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2.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痛经。继发性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多为器质性,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戴避孕环等。疼痛多在行经数小时后,或在经前1~2天开始,经期加重。可为腹绞痛、胀痛、坠痛,疼痛剧烈时可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虚脱等。

继发性痛经因病种不一而表现不同。

(1)盆腔感染:附件炎,子宫旁组织炎等均能在月经期出现痛经。但非月经期也有盆腔痛,而月经期加重。当急性与亚急性发作时,则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系。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常发生在育龄期。痛经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病情较重者平时也有盆腔痛、性交痛。妇科检查扪及子宫骶骨韧带处痛性结节具诊断价值,腹腔镜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腺肌症痛经特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仿,但子宫痛为主,子宫可增大。超声显示子宫肌层不规则,有诊断价值。可伴有月经过多。

(3)子宫肌瘤 一般无痛经,偶见粘膜下肌瘤(有蒂),有痛经。肌瘤伴痛经时可能合并腺肌症或腺肌瘤。子宫肌瘤本无痛经,以后出现痛经时应检查有否子宫肌瘤变性。超声检查有协助诊断作用。

常见的继发性痛经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粘连、残角子宫、盆腔炎症、 (急性、慢性)、子宫颈狭窄、处女膜无孔、阴道横隔。

哪些疾病会诱发痛经

女性从十六岁开始来月经,再后来渐渐地很多的女性都会有痛经的现象,为什么女性会痛经呢,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呀,女士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到底跟别人有什么区别,或者你们想不想知道痛经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引起女性痛经的常见原因。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刺激,患者子宫肌瘤会产生收缩而发生痉挛性疼痛,从而引起女性痛经。

2. 子宫腺肌:子宫腺肌是女性痛经常见的症状,如果患有子宫腺肌治疗得不及时,对患者痛经的症状可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3. 慢性盆腔炎:如果女性患有慢性盆腔炎,则在经期时急性发作可引起女性痛经。除此之外,盆腔炎可引起盆腔充血,进而引起女性痛经。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是导致女性痛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会伴有痛经的症状。

5.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淤血也可导致女性痛经,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中,痛经是其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可出现痛经症状。

通过以上的5点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痛经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重自己身体的状况,导致痛经的原因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有盆腔淤血综合征,都是因为身体出现了状况才会有痛经的现象,我们平时应该到医院去定期检查,看看身体是否异常,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吧。

子宫腺肌病有哪些常见类型

由于内膜在子宫肌层中的生长方式不同,其病理形态也有所不同,一般将子宫腺肌病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两种类型。

(1)弥漫型:子宫内病灶多为弥漫性,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并刺激周围的平滑肌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最大可达正常子宫的2倍,多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地较硬;过大的子宫往往合并有子宫肌瘤,少数患此病的子宫可正常大小或小于正常,多见于绝经后的患者,剖开子宫壁可见肌壁明显增厚而硬,一般以后壁更明显,剖面见明显的旋涡状结构,其间夹杂有粗厚的肌纤维带和太小不等的囊腔或裂隙,一般直径多在5mm以内,腔中常有暗红色或紫褐色陈旧积血。近子宫黏膜面的囊腔,有的可与宫腔相近。偶见囊腔扩大并向子宫浆膜面突出,肌层变薄,甚至发生破裂。

(2)局限型:异位的子宫内膜局限于肌层形成团块样浸润生长,称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瘤局部纤维肌束增生,形成结节,子宫表面常呈不规则突起。其剖面见肌壁内有单个或数个肌瘤样结节,但无包膜,不能将其从肌层中剥出。结节内可见褐色或紫蓝色陈旧出血点或小囊腔。有的结节向宫腔突出,颇似子宫黏膜下肌瘤。偶尔子宫内膜可在肌瘤内生长,由于肌瘤有假包膜,故可将其剥出。

为什么会产生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1 病因:

1.1 胎盘、胎膜残留、蜕膜脱落不完全。

1.2 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或盆腔感染。

1.3 子宫肌瘤,如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

1.4 子宫过度后屈或侧屈,恶露排出不畅,致使恶露滞留在子宫腔内。

1.5 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等)影响子宫复旧,因胎盘附着部位的肌层较薄子宫收缩力明显减弱。

1.6 多产妇因多次分娩使子宫纤维组织相对增多,影响子宫收缩力。

1.7 膀胱过度膨胀或膀胱经常处于膨胀状态,以产后尿潴留最常见。

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常增大,但一般不超过二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如将子宫切下剖开,在子宫壁的切面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小腔,其中含有陈旧血液,作镜检时可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如系腺肌瘤,则见腺肌瘤组织与子宫肌壁组织相连,有别于子宫平滑肌瘤,有时单凭肉眼即可将两者区分。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的形成,可能与长期过量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痛经。由于子宫体积增大以致子宫内膜面积亦增大,故患者常诉月经量增多。子宫内膜腺肌病往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并发,这也是致使月经增多的原因。约有半数患者患不孕症。此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子宫为主,如患者年轻可以保留卵巢。

产后痛经当心子宫腺肌症

(一)病因:子宫内膜“插足”肌层。正常子宫由表及里分为浆膜、肌层和内膜,其中内膜有腺体和间质。伴随卵泡发育的激素改变,子宫内膜有周期性的生长、转化和脱落,脱落中形成的出血就是月经。如果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出现在肌层,则为子宫腺肌症,以往也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通常是累及整个子宫的弥漫性病变。如果病变比较集中于子宫某个局部(常常是子宫后壁),可以形成结节状病灶,则称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最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和月经期延长(约占半数),其次是痛经。

(二)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是“闺蜜”。由于子宫腺肌病约半数合并存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堪称子宫肌瘤的“闺蜜”,但两者又是不同的,是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疾病。事实上,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而非内膜。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两者皆可以引起月经改变,其中,子宫肌瘤引起月经量增多见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有时见于肌壁间肌瘤,很少见于浆膜下肌瘤,在鉴别时,要注意:(1)经量增多的区别。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增多常在月经的头两三天,随后即明显减少,而子宫腺肌病,则整个月经期的流量可能都是明显增多的。(2)痛经特点的区别。子宫肌瘤较少引起经期延长或者痛经。而子宫腺肌病较多引起痛经,而且痛经有明显特点:一是程度上比较剧烈,不少病人真为此 “痛不欲生”“疼痛难忍”,真是痛!痛!痛!二是疼痛时间比较长,可以在月经前一周即出现,持续至整个经期。三是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称为 “进行性痛经 ”)。(3)子宫增大的区别。两者都会引起子宫增大,但有区别。首先,子宫肌瘤是结节状的,因此,常引起子宫增大的同时失去规则的外形,妇诊时常常扪及结节感,而腺肌病常呈弥漫状,因此子宫多数呈球形增大。其次,肌瘤数量多,体积大时可导致整个子宫超过怀孕三个月的子宫大小,而腺肌病子宫一般不超过这个体积。此外,子宫肌瘤即使体积很大,子宫的活动度一般是好的,而腺肌症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得子宫活动受限。

子宫腺肌瘤根据其发病特点,属于中医学的 “痛经”、“症瘕”范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是妇科病的常见病因。因郁而气滞,气滞则血液运行不畅而成瘀,津液输布失调水湿停留而成痰。日久痰瘀互结而生“症瘕”之患。本病中医治疗之法,要标本兼治,一是养血活血,疏肝理气,使气血津液运行正常,则自无新的痰瘀之邪形成,二是既积之痰瘀,非攻不除,自当破血化痰,软坚散结。可选用:当归、白芍、丹参、川芎、柴胡、香附、熟地、白术、北芪、红枣,水煎服,按体质虚实寒热增减其药与量。

相关推荐

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

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患多个浆膜下肌瘤者未必症状,而一个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1)子宫出血: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

引起宫颈肥大的疾病哪些

一、子宫肥大症:又叫子宫慢性肌炎。这种增大子宫较硬,经常多产史或多次人工流史。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绝经前功能性子宫出血也会使子宫增大,但常常是稍微增大,子宫呈均匀性。 三、子宫内膜癌:一般发生在55~60岁。增大的子宫质地较软,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四、子宫肉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子宫肿瘤。子宫迅速增大并伴腹痛、阴道出血和排尿困难。 五、子宫肌瘤:子宫任何部位的肌瘤都会使子富增大,多个肌瘤会使子宫增大且形状不规则;肌瘤变性时其体积会突然增大,或伴疼痛。 六、子宫腺肌症:这是由于子宫内膜

子宫内包块怎么办

子宫里长包块,首先应考虑子宫肌瘤,其次可能是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囊肿等,此外还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含量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关。同时激素代谢受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促进本病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肥胖的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远远大于正常体重的女性,这是因为脂肪在体内可以代谢为激素,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所以,女性朋友要合理控制体重,不要过度肥胖。正常稳定愉悦的性生活可以刺激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保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而长期性生活失调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子宫切除手术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不需保留子宫,且子宫增大≤孕14周大小者,均可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注意:子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又是形成月经的场所,不是必须切除时尽量保留。而且临床经验显示子宫肌瘤恶化的几率很小,一般在0.5%左右,因此患上肌瘤者不一定要开刀。只在以下情况时需要考虑是否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实际是否需要切除,还应该咨询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 (1)肌瘤的生长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 (2)大量出血,甚或因长期经量过多以致

多发性子宫肌瘤怀孕注意事项

怀孕期间子宫肌瘤应注意什么1、子宫肌瘤可能造成胎位不正,提高孕妇剖腹产的概率,极少数严重合并症须注意。 2、剖腹产时一般不需要一并切除子宫肌瘤,因为怀孕时子宫充血涨大,周边血液流量大增,并不适宜处理子宫肌瘤;而且剖腹生产时切除子宫肌瘤,容易引发大量出血及子宫收缩不良等并发症,所以一般并不会做这样的建议。 3、患子宫肌瘤的孕妇多数能顺利生产,要强调的是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机会非常低,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是子宫肌瘤伴随着孕妇一直到生产,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产妇曾经在怀孕期间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胎儿早产、阻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

子宫肌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时因为病史不清楚或体征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把握住各关疾病的特点,将所得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周密分析,作出子宫肌瘤 鉴别。 1.宫内妊娠 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按月少量流血,如误认为月经正常来潮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应详细追问以往月经史(包括量的多少),无生育史,年龄多大(年青的肌瘤机会更少);还应注意无妊娠反应。子宫肌瘤的诊断如为妊娠,子宫增大符合月经减少的月份; 肌瘤者子宫较硬。此外妊娠者外阴、阴道着紫蓝色,子宫颈柔软,

子宫肌瘤能引起痛经吗

专家指出,子宫肌瘤引起痛经的可能的,但是一般疼痛不会太剧烈。子宫肌瘤本身不会疼痛,但是如果肌瘤计较大,压迫症状。如压迫盆腔底神经,患者会出现下腹坠胀,疼痛感。另外就是肌瘤往往与子宫腺肌瘤合并在一起,它子宫肌瘤腺肌瘤,这样的病人痛经的症状非常明显,因此的病人说我就是出现肚子痛,就到医院里看,结果检查子宫肌瘤,同时又发现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引起的痛经主要特点:子宫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孕妇,因此可引起子宫

经期来了吃什么最好 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出现经期延长,同时还伴颜色异常、腹痛、瘙痒等症状,那要警惕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病症,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子宫腺肌瘤是肿瘤么

子宫腺肌瘤是肿瘤。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形成的一种病症。 子宫由内向外分为三层,最内层是柔软的黏膜组织,就是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就形成了月经;中间是厚厚的肌肉层,最外面是浆膜层。子宫内膜组织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就会引发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8.8%~31%不等。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黏膜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

子宫肌瘤的危害

子宫肌瘤危害一:疼痛 子宫肌瘤哪些危害?表现为下肢浮肿或神经性疼痛,下腹及腰部疼痛。 子宫肌瘤危害二:白带异常 子宫肌瘤哪些危害?白带增多,如内膜水肿引起的白带增多等;白带带血、异味,臭粘膜下肌瘤产生大量血性或味的白带。 子宫肌瘤危害三:继发贫血 子宫肌瘤的危害哪些?由于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甚至引起贫血性心脏病,严重时,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子宫肌瘤危害四:不孕与流产 子宫肌瘤哪些危害?因子宫角部肌瘤压迫输卵管入口,使子宫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此外肌瘤患者常伴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