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乙型肝炎又哪些肝外表现

乙型肝炎又哪些肝外表现

1、皮肤病变

(1)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和皮肤所致。

(2)肝病面容: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多表现为皮肤干枯,面色灰暗黝黑,由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受累,部分慢性肝病病人面部及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尤其是眼眶周围色素沉着更为明显。

(3)腹壁静脉曲张:正常的肝内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因门静脉无瓣膜,各交通支显著扩张,可见脐部向四周放射的一簇曲张的腹壁静脉,又称海蛇头或水母头。这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体征。

(4)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它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痣呈鲜红色,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状细小血管扩张扭曲。大小不一,直径可由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者棉签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迫后又出现。

(5)肝掌:慢性肝病病人的手掌两侧边缘(大、小鱼际处)及手指末端呈斑状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由于肝病病人体内雄/雌激素比率平衡失调,雌激素不能被肝分解破坏而积蓄体内,这种雌激素有扩张小动脉作用,致使手掌和胸前小血管扩张,这时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蜘蛛痣和肝掌多见于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的病人,也是慢性肝病的又一重要体征。

2、关节炎

在急性乙肝前驱期,20%~40%的病人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炎可为单个性,也可以多个性,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为相似。

3、肾脏病变

乙型肝炎合并肾脏损害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

4、心血管病变

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动脉血管而发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大多数常与慢迁肝或慢活肝一起形成双重炎症。

5、消化系统病变

肝炎早期胃肠黏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黏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慢性肝病病人因为长期营养状况较差,还可出现皮疹、皮肤干燥、舌炎、口角炎。

6、血液系统病变

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变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多于女,病情进展较快。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致使这类病人易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皮肤紫斑。

7、神经系统病变

可引起多发性神经根炎或多发性神经炎伴上肢麻痹及细胞蛋白分离,也就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8、内分泌系统病变

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致使尿量减少、钠水潴留,部分病人可出现水肿;男性病人可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及毛发脱落;女性病人可出现痤疮、多毛等症状。

肝病是什么病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者有40万人。

肝炎能彻底治好吗 肝炎挂什么科

肝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出现酒精性肝炎,服用某些药物会出现一个药物性肝炎,比方说抗结核药物以及抗肿瘤的药物,其次,我们说EB病毒或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肝炎。肝炎就诊首选还是传染科,也就是说感染科,其次,可以选择消化内科就诊。

乙肝会引起什么并发症

乙肝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没有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导致乙型肝炎发展或进展成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出现的并发症,有腹水、腹胀、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小便减少、肝脏蜘蛛痣等,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

肝炎对人体的危害哪种最大

想要清楚的知道那种肝炎对人体的身体的危害最大,我们首先要清楚现在肝病病毒一共分为几种,现在我国将肝病分为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的病毒性肝病。那么这几种的病毒性肝炎哪种对我们人体危害最大呢。

第一名:乙型肝炎病毒

因为乙型肝炎在感染后并不是马上就有症状发现,患者也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而且如果乙肝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和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乙肝病毒还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将会严重的侵害人体的肝脏,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第二名: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病毒的,如果附近的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那么附近饮用水源的人群都会受到甲型肝炎的感染,甲型肝炎的传播范围可以使很大面积的传播,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要停产。学校流行要停课,增加了社会负担及恐慌。

第三名: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些相似,都是通过消化道的感染大范围的传播病毒,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还会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对于这些大范围感染的肝炎病毒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保持个人的卫生,不轻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第四名:丙性肝炎病毒

丙性肝炎病毒至今尚未看到确切的病毒形态。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样,但是丙肝病毒在血中的浓度远低于乙型肝炎病毒,精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中虽也有病毒排出,但是数量不大,传染性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那么的大。

第五名:丁型肝炎病毒

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缺陷病毒,它的外膜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部分才是丁型肝炎病毒的成份。因此丁型肝炎病毒是不会单独的感染的,它有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因为患者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一旦再感染丁型肝炎病毒,那么病人的病情会重上加重。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首先我们要注意好我们的个人卫生,及时到医院注射抗病毒的疫苗,增强我们的免疫能力,如果真的不小心被感染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肝病传染几率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在12亿人口中,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中3000万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其中约13万人为原发性肝癌患者。 更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3%可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而婴儿感染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最易形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这将严重影响后代的健康素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和损失。 乙肝慢性患者和肝癌病人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而每年仅此医疗费用就耗资达五百亿元。

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乙肝的症状,根据乙肝的临床分期不同而表现不同,如乙型肝炎携带者,临床没有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个乙肝抗原的阳性,而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等,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如消化道出血、腹胀、蜘蛛痣等。

什么是弥漫性肝炎

弥漫性肝炎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进展中由于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增殖,长期下去可发展为肝硬化。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肝活检病理检查来诊断肝纤维化并确定其程度。肝纤维化多是慢性肝炎发展而来,若进一步发展即形成肝硬化等。所以此时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因为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弥漫性肝炎肝炎即是指肝脏发炎,多由病毒感染而引起。因感染病毒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及近来提出的TT 肝炎等。至于您所说的“弥漫性肝炎”,临床上无此说法,不过肝炎都会存在一定的损伤,严重时B超可发现肝脏弥漫性损伤。

肝炎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

第一名:乙型肝炎病毒

因为乙型肝炎在感染后并不是马上就有症状发现,患者也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而且如果乙肝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和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乙肝病毒还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将会严重的侵害人体的肝脏,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第二名: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病毒的,如果附近的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那么附近饮用水源的人群都会受到甲型肝炎的感染,甲型肝炎的传播范围可以使很大面积的传播,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要停产。学校流行要停课,增加了社会负担及恐慌。

第三名: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些相似,都是通过消化道的感染大范围的传播病毒,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还会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对于这些大范围感染的肝炎病毒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保持个人的卫生,不轻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第四名:丙性肝炎病毒

丙性肝炎病毒至今尚未看到确切的病毒形态。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样,但是丙肝病毒在血中的浓度远低于乙型肝炎病毒,精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中虽也有病毒排出,但是数量不大,传染性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那么的大。

第五名:丁型肝炎病毒

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缺陷病毒,它的外膜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部分才是丁型肝炎病毒的成份。因此丁型肝炎病毒是不会单独的感染的,它有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因为患者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一旦再感染丁型肝炎病毒,那么病人的病情会重上加重。

面色发暗不一定就是肝硬化

当然也不可疑神疑鬼的,看见面色发黑就说是肝病面容,因为其他生活因素也会导致面色发暗等现象,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还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氧含量降低造成的,比如说肺炎,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腹痛腹泻都可以引起,还有肾病也常引起面色发黑,以及过度疲倦了也会引起。还有人天生皮肤就黑,切不可指着黑人说是肝病面容,闹出笑话。

肝炎肝硬化指的什么意思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发现引起肝炎的病毒越来越多,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而肝炎后肝硬化主要指的是开始是肝炎的情况,后面转变为肝硬化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1. 甲型肝炎 一般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传播。近几年来,有向大龄组推移的趋势。多在冬春季流行。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从口腔消化道进入肝脏。因其病程短,恢复快,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故也不会转变成肝硬化。

2.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而引起。此种病毒可在病人体内长期存在,其中30%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并可转变成肝硬化。大多数病人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出现肝硬化的临床症状最短的5~10年,最长20~40年。它是转变成肝硬化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肝炎。

3. 丙型肝炎 传播方式、传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认为:输血后引起的肝炎中80%~90%属丙型肝炎。此型肝炎也可转变发展为肝硬化。

4.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两种方式:

1)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混合感染)。在急性的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的人群中,约有5%的病历可发生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2)重叠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既为慢性丁型肝炎恶化或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演变为进行性活动性肝炎。重叠感染发展为慢性肝炎者占80%~90.9%,大部分转变成肝硬化。

5. 戊型肝炎 潜伏期为2~9周,较乙型肝炎为短,较甲型肝炎为长。一成人发病为多。本型肝炎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孕妇,可达10%~40%。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什么是乙肝

乙肝(viral hepatitis type B,又称乙型病毒性肝炎)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乙肝包括下面类型:急性乙肝(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乙肝、重型乙肝、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新生儿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性关节炎等。

相关推荐

新生儿如何接种乙型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接种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单用乙型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 对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 内尽早注射乙型免疫球蛋白 (HBIG),最好在出生后12 h 内,剂量应≥100 IU ,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重组酵母乙型疫苗10μg或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疫苗20μg,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 h 内先注射1 针HBIG,1 个月后再注射第2 针HBIG,并

导致癌的原因是什么

一、病毒性炎 在已知的炎病毒中,除甲型炎病毒外,均与癌有关,但研究较多、且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乙型病毒(HBV)及丙型炎病毒(HCV)与癌关系密切。乙型病毒和丙型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炎、硬变,部分病人在此基础上发生癌。乙型病毒(HBV)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炎病毒(HCV)则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 慢性HBV感染发生癌的危险性增高200倍。 二、进食黄曲霉菌及其霉素污染的食物 研究发现有10多种霉菌毒素能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黄曲霉菌是几种有毒霉菌的一种,它的

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导致

专家表示目前一半癌患者为40岁至50岁的中年男性,而癌患者中乙型相关者约占70%—80%,丙型与丁型炎相关者约为15%—20%,另有5%的癌患者可能与酗酒、寄生虫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 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癌患者发生在中国,每年中国大约有30万人因罹患癌死亡。在最终演变成癌的各种疾病里,乙型所占比例很大。专家表示目前一半癌患者为40岁至50岁的中年男性,而癌患者中乙型相关者约占70%—80%,丙型与丁型炎相关者约为15%—20%,另有5%的癌患者可能与酗酒、寄

癌有没有传染性

癌是指细胞或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目前,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尽管炎病毒、黄曲霉菌毒素B,及其他化学致癌物质与癌的发病有重要关系,但癌患者没有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排出,因此,癌没有传染性。与癌患者接触密切的人患癌的危险性并不比不接触癌患者的人大。因此,癌患者无需采取隔离措施,而接触或护理过癌患者的人,也不必担心被传染癌。应当指出,我国的癌患者不同于欧美的癌患者,多在病毒性炎的基础上发生癌。如果癌同时伴有活动性

孕期乙检查全攻略

目的:了解是否患有乙,目的是对病毒携带者给予相应处理,降低母婴传播率,进行孕期监测。 检查时间:此项检查在准备怀孕前6~9个月就应该做。 注意事项: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乙患者接触,及时接种乙疫苗。 乙五项 乙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也就是说,乙病毒会在体内,尤其是血清中留下痕迹,通过检测这些痕迹,就可以知道是否有乙病毒感染。这些“痕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乙型血清标记物,即抗原和抗体。乙病毒包含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3种抗原成分,可以引起

病毒性炎的病因

1、甲型炎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细胸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HAV通过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所清除,因此,一般不发展为慢性炎,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2、乙型病毒感染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细胞病变,但HBV基因整合于宿主的细胞染色体中,可能产生远期后果。 3、对丙型及戊型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了解很少。一些研究提示,丙型和戊型炎的发病机制有免疫系统的参与,细胞损伤主要是由免疫介导的。

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炎,由甲型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炎,由乙型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炎,由丙型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炎,由丁型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炎,由戊型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炎,由庚型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病毒和丙型炎病素养、乙型病毒和丁型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

硬化接吻会传染么

硬化一般不会传染, 倒是乙可能传染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脏损害,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常见原因主要有 病毒性炎 慢性酒精中毒 药物性硬化 硬化大多是由于乙型引起的,硬化本身并不传染,但慢性乙型是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来传播的。 硬化如果是病毒性硬化,则要根据他的病毒复制情况而定,如果病毒的DNA检测阳性就会传染,但乙、丙病毒都是通过血液和垂直传播感染他人的,接吻的感染机率非常低。 硬化没有传染性的,是可以接吻的,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治

急性丁型炎病毒与乙型病毒同时感染

急性丁型炎病毒与乙型病毒同时感染1、急性丁型炎病毒相关炎:其临床及生化特点与单纯乙型相似,症状较轻,组织损害不十分严重。偶尔可见分别表示乙型病毒感染及丁型炎病毒感染的两次转氨酶高峰,最后可痊愈。此类患者的组织内丁型肛炎抗原仅一过性出现,血清丁型炎抗体免疫球蛋白M呈低滴度短暂上升,不继发产生相应的丁型炎抗体免疫球蛋白G,与单纯的急性乙型相比,发生慢性炎的危险性较低。 急性丁型炎病毒与乙型病毒同时感染2、暴发性炎:临床症状及损害严重,病死率高。这是因为急性乙型

癌的相关知识

癌是怎样形成 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病毒,丙型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嗜酒等因素有关。慢性炎—硬化—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资料显示,我国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炎病史;56%%可查出乙和丙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而硬化患者中,16.5%%—51.5%%可发展成癌;癌高发区有26%%的人群可能是乙型患者或长期乙、丙病毒携带者。由此可见,癌的发病与炎、硬化密切相关。 如何做到早发现 对于如何做到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