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特点有哪些
常见于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开始于头皮,症状加重的时候可能向面部、耳后、腋窝、胸背蔓延发展。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婴儿出生后2-10周,头皮、前额、耳、眉、鼻夹沟及褶皱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盖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粘着油腻性黄茄,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明显,对称发生,微痒,一般会患儿会在3周到2个月内自行痊愈。如果不能痊愈,可能是由于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能肌肤细菌感染或者念球菌感染。婴儿脂溢性皮炎与成人脂溢性皮炎的不同点是,婴儿脂溢性皮炎没有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头皮:
开始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者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会扩展融合呈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可能伴有渗出和厚痂或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严重者全头皮都覆有油腻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脱发的症状。
面、耳、耳后及颈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为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胡须 多见于中年男性,毛囊口轻度红肿,有小的浅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有的表现为毛囊口脓疱并有油腻性鳞屑,基底周围鲜红,引起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亦可有头皮及耻骨同时累及。
躯干 常见于2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开始为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逐渐形成经过中,中心可治愈形成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鳞屑的环状斑片。另一种玫瑰糠疹样的脂溢性皮炎,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暗红色斑片,只有细小边缘性鳞屑,边界明显,中心痊愈,形成环状损害。
皱褶部 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红斑样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易继发感染,或不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展。生殖器被累及时,可形成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及皮肤剥脱,呈现亚急性湿疹样或慢性苔藓样红斑如银屑病样表现,无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征。
四肢 四肢的伸侧较屈侧多见,表现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块,由于搔抓、可形成糜烂而似湿疹。
尿布疹有什么危害
鉴别红疹的类型
尿布疹和念珠菌感染一般是因使用尿布而引起的皮肤病,小儿脂溢性皮炎则是因为宝宝本身的皮肤属于容易发炎的过敏性肤质,与是否使用尿布没有太大关系。
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引起的红疹是在包尿布的地方有一大片细密的、湿湿的红斑,周围还会围绕许多小病灶,称为“卫星病兆”。
小儿脂溢性皮炎
小儿脂溢性皮炎除了好发于包尿布的地方,在头皮、皮肤皱褶处、腋下、胯下等部位,也很容易发生。
尿布疹好发年龄
凡是宝宝包尿布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尿布疹。所以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可能得尿布疹。
异位性皮炎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关键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异位性皮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长期异位性皮炎的患者20~30岁可以发生白内障,白内障可能是一种特异性的表现,也可以是广泛系统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结果,单纯疱疹有时会给异位性皮炎患者带来严重的发热性疾病(疱疹性湿疹)。
家里的床垫,软垫和地毯中的尘螨明显可以使异位性皮炎的病情加重。
婴儿尿布疹有什么危害
宝宝的小屁股常出现的皮肤病有三种,即尿布疹、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和小儿脂溢性皮炎。
如果发现宝宝皮肤有异常时,必须先做初步的鉴别,才能进行处理。
鉴别红疹的类型
尿布疹和念珠菌感染一般是因使用尿布而引起的皮肤病,小儿脂溢性皮炎则是因为宝宝本身的皮肤属于容易发炎的过敏性肤质,与是否使用尿布没有太大关系。
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引起的红疹是在包尿布的地方有一大片细密的、湿湿的红斑,周围还会围绕许多小病灶,称为“卫星病兆”。
小儿脂溢性皮炎
小儿脂溢性皮炎除了好发于包尿布的地方,在头皮、皮肤皱褶处、腋下、胯下等部位,也很容易发生。
尿布疹好发年龄
凡是宝宝包尿布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尿布疹。所以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可能得尿布疹。
尿布疹
严重的尿布疹会在包尿布的地方出现一大片红斑,甚至有轻微的破皮现象;症状不严重的,则是呈现出一小点、一小点的红疹。
婴儿尿布疹,又称尿布皮炎。新生儿皮肤非常娇嫩,出生后又离不开尿布,顾名思义,尿布疹就是发生在兜尿布的臀部,表现为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斑、丘疹,较重时发生糜烂、溃疡,故俗称红臀。皮疹并可向外延及大腿内侧或腹壁等处。
脂溢性皮炎和湿疹的区别
我的宝宝脸上长了小红疹子,那么就是宝宝得了脂溢性皮炎吗?妈妈们可不要随便判断宝宝饿病情哦!脂溢性皮炎和湿疹都是皮肤病的一种,也常见于宝宝身上,但是这两种皮肤病还是有区别的哦!
湿疹初发时脸上发生小红疹,很快波及额头、颈部、胸部。之后,小红疹子可变成小水泡,破溃后流水,然后结痂。而婴儿脂溢性皮炎又分为两种,一种为鳞屑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境鲜明的红斑伴有皮肤落屑。另一种为结痂型,多见于肥胖婴儿。最初是许多小丘疹,随后扩大为不规则的黄色斑片覆以干燥的鳞屑,有的还带有黄色油腻性痂皮。如果妈妈们还不能确认宝宝得的是什么皮肤病,最好带上宝宝去医院检查进行确诊治疗。
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有哪些
1、典型皮损为边缘暗红色斑、斑丘疹和斑片,表面被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不同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发于头皮、眼睑、眉部、耳后、前、胸颈、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等皮脂腺分布都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2个月,皮损大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和脸颊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5、成人一般脂溢性皮炎表现:油性也有是干性或者混合性,瘙痒。
6、婴儿脂溢性皮炎 出生后2~10周婴儿,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黏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显著,对称发生,微痒,一般患儿可在3周到2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婴儿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婴儿无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原因
发生原因
目前仍不了解造成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真正原因。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可能是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通过胎盘吸收妈妈的雌性激素,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2;还有可能与遗传有关。据资料统计,父母中有患过脂溢性皮炎的,宝宝发生该疾病的几率较高,在青春期也较容易长青春痘;另有文献指出,从脂溢性皮炎的病灶,可分离出某些真菌或细菌,可能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多,改变了皮肤正常的ph值,使抑菌能力降低,令原来寄存在皮肤上的一些非致病菌大量繁殖,继发性引起局部炎症,从而令宝宝感觉瘙痒。
好发时期、部位与症状
脂溢性皮炎在宝宝出生不久就可能发生,断断续续、时好时坏,至3-4个月左右才会有所好转。并且,若遇到气温不稳定、季节变换的情况,更容易再次复发。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宝宝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前额、眉际、耳后、颊部等,因宝宝时常用手抓挠,所以诸如颈部、腋窝、臀沟、腹股沟等身体皱褶处及背部、会阴、肚脐等部位,也可能会受到波及。
所以有时我们会看到在宝宝的头皮、眉毛或脸颊等部位,有厚厚一团白色或黄褐色的结痂,尤其是头皮部位的结痂,有时大到可以覆盖整个头顶。这些结痂,是脂溢性皮炎的“湿疹化”渗出现象,从而造成厚厚的块状物黏附在皮肤表面。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害怕,因为这些情况,并不会让宝宝感到十分不舒服,日后也不会在宝宝皮肤上留下疤痕。
但是,少数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若是得不到妥当的治疗,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罹患脂溢性皮炎的宝宝,由于皮肤的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会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化脓或产生脓胞。而且宝宝在腋窝及包尿布的部位,可能伴有念珠菌感染,出现鲜红、边境鲜明且如薄膜状的斑片。对于散布于其周围的小脓胞或圆圈状落屑,家长若自行购置外用药涂抹,常会导致念珠菌感染恶化。
此外,爸爸妈妈还应当注意区别一些与脂溢性皮炎症状相似的恶性皮肤病。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会为您的宝宝做鉴别诊断,排除一些会危及生命的婴儿皮肤疾病。例如:脂溢性红皮病,这也是一种全身性婴儿脂溢性皮炎,早期的症状与一般良性的脂溢性皮炎相似,但若贻误治疗,会严重危害宝宝健康。
婴儿脂溢皮炎怎么办
目前仍不了解造成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真正原因。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可能是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通过胎盘吸收妈妈的雌性激素,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2;还有可能与遗传有关。据资料统计,父母中有患过脂溢性皮炎的,宝宝发生该疾病的几率较高,在青春期也较容易长青春痘;另有文献指出,从脂溢性皮炎的病灶,可分离出某些真菌或细菌,可能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多,改变了皮肤正常的ph值,使抑菌能力降低,令原来寄存在皮肤上的一些非致病菌大量繁殖,继发性引起局部炎症,从而令宝宝感觉瘙痒。
脂溢性皮炎在宝宝出生不久就可能发生,断断续续、时好时坏,至3-4个月左右才会有所好转。并且,若遇到气温不稳定、季节变换的情况,更容易再次复发。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宝宝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前额、眉际、耳后、颊部等,因宝宝时常用手抓挠,所以诸如颈部、腋窝、臀沟、腹股沟等身体皱褶处及背部、会阴、肚脐等部位,也可能会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