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更应关注健康问题
中国老人更应关注健康问题
据联合国预测,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方面,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进程。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也就是说,全球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
调查发现,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而我国只有66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只有43%。
人到60岁后,机体形态和机能逐渐衰老: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部分的比重增加;细胞内的水分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器官机能也开始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排泄及循环功能,如不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老化。
而在我国,一方面,老人是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高发群体;另一方面,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较低,严重影响其健康水平。所以,我国老人更应关注自身健康问题。
空巢老人也要自找快乐
从目前来看,造成老年群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低”与“高”的矛盾,即社会群体对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低”,老年群体对于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高”;二是“强”与“弱”的矛盾,即老年群体对于社会心理帮助预期的要求“强”,当前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弱”;三是“实”与“虚”的矛盾,即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需求“实”,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有效帮助“虚”。正因为如此,老年群体在不断地被“边缘化”。
由于文化生活单调,物质生活贫乏,我国许多老年人还抱有消极的养老观念。他们把自己归纳为:革命时期的“敢死队”,建设时期的“突击队”,老年时期的“失落族”,情绪低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要摆脱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必须做到“一个中心”,即以自助、自立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生活得宽容一点,潇洒一点;“三乐”,即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四老”,即有老伴,老窝,老底(经济储备),老友。同时,整个社会也应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以上介绍了空巢老人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应对这种现象可能引发的后果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希望对身边的老年朋友有所帮助!
中国老人运动的方式
1、太极拳。
太极拳分有许多的派系,也分非常多的招式,就比如说简易二十四, 这是相对来说最简单易学的,但是每个派系的打法又各有不同,不过基本上还是差不了多少的,在新华书店可以买 到教练碟,每次五六分钟时间,在客厅、凉台上都可以打,我认为很适宜初学者。当然还有四十四式,八十八式等等,学好了基础你可以深造。
2、医疗保健操。
这套操也很适合,而且是全身运动,也可以在客厅、凉台上做,新华书店同样有教练碟和表演碟卖,学起来也不难,但时间长,大约要五、六十分钟,而且五、六十个动作不容易记,只有放起碟开起音乐做。这套操对身体确实有好处,做起来也比较自由,很随意,就是时间太长不易坚持。
3、太极球。
就是绳子一端套一个球甩打穴位,动作很优美,有的动作像跳舞,一般是女的玩得多,全国比赛时也是女的多。这种球在体育用品商店可以买得到,大约十块钱左右。估计书店也有碟,因为我是跟着别人学的,没买过碟。
4、太极柔力球。
用一个有点像网球拍的拍子,太极球在那里都可以做,睡觉前玩有助于睡眠,体育用品商店有卖的,大约三十块钱左右一付,这项运动做起来很方便,办公室、家里都可以做。书店有教练碟卖。
5、打门球。
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每队五个人(1、3、5、7、9、为红队,(2、4、6、8、10、为白队`,这项运动锻炼脑、眼、臂、腰、腿等部位,活动量也不大,现在还有少年、中年、老年队,老年人八十多岁都还可以打,但这项运动要有条件,首先要有球场20+25米的球场。个人需备球棒、门球约需用100到120元,体育用品商店有卖的,这项运动技术性效强,有个学习的过程。
6、走步。
步行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日行八千步以上,也就是五到六公里路,步行的好处你们可以看看洪昭光教授的讲话,快慢可根据自已身体的实际情况而定,我走得慢每分钟650步左右,还可以边走边做些简单的活动。
有玩心的老年人身心会更加健康
研究发现,老人有“收藏”的爱好,能治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收藏已被20多个国家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常玩成人益智玩具的老人能延缓思维退化;就连购物、烹饪、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也能预防老年痴呆。
玩对全身都好
事实上,几乎所有高寿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经”。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年老后,最喜欢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那绚丽的色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更称自己为“大玩学家”,研究“玩”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专业:玩电脑、写博客、玩智力游戏,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走在大街上,你也会发现,精神矍铄的总是那些“爱玩”的老人。在外时一起出游、跳舞、打球、遛鸟、写地书、下棋;即使不出门,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读书品茶、织毛衣、养花草、写大字、画山水、学做菜,都能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看来,会玩的老人,必然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玩游戏”可帮助老年人训练大脑的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登山等活动能增强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能在一些集体游戏或对抗游戏中胜出,还能让他们平添一份自豪感,觉得 “我还是有用的”;最关键的是,玩能帮老人摆脱孤独,心里通达敞亮,自然有利延年益寿。
不仅如此,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50岁以前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只有32%,老人玩具不仅能活动手腕、腰肢,还有益智功能,延缓思维退化。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指出,老年人进行购物、烹饪、做家务等活动,比打麻将、跑步、看电影、出游等达到的防脑细胞退化效果明显。“收藏” 更被20多个国家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对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心理疗效。
中国老人更该有“玩心”
中国老人尤其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玩心”。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生西英俊告诉记者,不少人退休后,要么觉得失去了生活目标,做什么都没兴趣,要么围着儿孙转,甘愿做家庭保姆,不愿意为“玩”多花什么心思,自然不像外国老人“时常有点奇思妙想,什么都能拿起来玩一玩了。”
“千万别觉得很多事情只属于年轻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说,有些老人喜欢上网、写博客,却怕别人说自己“到老还瞎折腾”,其实完全不用有这样的顾虑。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应该尝试“玩”。上论坛发帖、用数码相机拍照、用手机发彩信等,老人都可尝试。
广东省玩具协会信息部主任曾锐成甚至表示,我国的老人玩具比国外落后了整整30年。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8000多家玩具制造商,99%都在生产儿童玩具。而西方市场上,大约40%的玩具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据美国软件娱乐协会报道,几乎1/5的50岁以上美国老人都在玩电子游戏,这些游戏从简单的算术、拼图到脑筋急转弯都有。
从“家”开始玩起
相比国内老人认为“人越老就得越稳重”,国外老人却以当“老顽童”为傲。陶立群说,年纪越大就越该放得开,年轻时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到老都不尝试一把,那该多遗憾。“中国老人即便有玩心,也玩得很拘束,无非是聊天、下棋、打牌、锻炼……其实,‘玩’是寻找自信和快乐的过程”。
首先,从“家”开始玩。“其实家里就是个玩的好地方。”陶立群说,外国老人对家居布置情有独钟,自己制作挂饰靠垫、养花养草、粉刷墙壁,不仅可美化居室,对手脑也是很好的锻炼。“相比之下,很多中国老人,家里十几年都是一个样,自然没有新鲜和乐趣。”陶立群建议,老人不妨从家中的“废物利用”开始玩,废纸折成小垃圾盒,饮料瓶包装成好看的花瓶,旧衣服缝成靠垫,都是很好的“娱乐项目”。
第二,手眼脑都得动。比如,报纸上“找不同”、“走迷宫”等游戏可以练眼;记账、打字、写博客等方式能练脑;木制琴、小鼓击打玩具,可有效刺激老人的反射神经,同时能让他们沉浸到音乐中,愉悦心情;积木、拼图益智玩具,既能使老人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还能带来成就感。此外,十字绣也是非常适合老人的娱乐,“不仅手眼脑并用,绣好的作品还能为老人带来很大的成就感。”陶立群说。
第三,要有一群投缘的玩伴。有些老人玩花、玩鸟,却很少与人交往,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陶立群说,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朋友。国外老人会和旅途中遇到的人成为朋友,甚至一起旅行,国内老人在交友方面却显得拘谨。有些人,只认识自己院里的老人,外面一个朋友都没有。现在有不少老年旅行团,老人可以多参加;如果喜欢自助游,也可以约上些朋友,到冬暖夏凉的城市住上一两个月。
最后,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已年过七旬,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开车自驾游。“因此,老人千万别把玩变成一种负担,尝试新鲜事物不仅开阔视野,还能开辟一番新的生活空间。”陶立群说。国外老人在这方面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英国老人在草地、自行车道或乡间小路上赤足跑,借此强身健体;德国老人喜欢赛龙舟时自由积极、勇往直前的精神;西班牙老人则迷上了滚铁环,不仅能活动四肢,还有利于呼吸系统。“这都可以给中国老人很好的参考,在安全的前提下,健步走、自驾游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会玩是百岁老人最大共性
玩对全身都好
事实上,几乎所有高寿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经”。世界科学家牛顿年老后,喜欢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那绚丽的色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经济学家于光远更称自己为“大玩学家”,研究“玩”几乎成了他的第二:玩电脑、写博客、玩智力游戏,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走在大街上,你也会发现,精神矍铄的总是那些“爱玩”的老人。在外时一起出游、跳舞、打球、遛鸟、写地书、下棋;即使不出门,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读书品茶、织毛衣、养花草、写大字、画山水、学做菜,都能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看来,会玩的老人,必然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玩游戏”可帮助老年人训练大脑的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登山等活动能增强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能在一些集体游戏或对抗游戏中胜出,还能让他们平添一份自豪感,觉得“我还是有用的”;关键的是,玩能帮老人摆脱孤独,心里通达敞亮,自然有利延年益寿。
不仅如此,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50岁以前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只有32%,老人玩具不仅能活动手腕、腰肢,还有益智功能,延缓思维退化。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指出,老年人进行购物、烹饪、做家务等活动,比打麻将、跑步、看电影、出游等达到的防脑细胞退化效果明显。“收藏”更被20多个国家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对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心理疗效。
中国老人更该有“玩心”
中国老人尤其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玩心”。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生西英俊告诉记者,不少人退休后,要么觉得失去了生活目标,做什么都没兴趣,要么围着儿孙转,甘愿做家庭保姆,不愿意为“玩”多花什么心思,自然不像外国老人“时常有点奇思妙想,什么都能拿起来玩一玩了。”
“千万别觉得很多事情只属于年轻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说,有些老人喜欢上网、写博客,却怕别人说自己“到老还瞎折腾”,其实完全不用有这样的顾虑。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应该尝试“玩”。上论坛发帖、用数码相机拍照、用手机发彩信等,老人都可尝试。
广东省玩具协会信息部主任曾锐成甚至表示,我国的老人玩具比国外落后了整整30年。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8000多家玩具制造商,99%都在生产儿童玩具。而西方市场上,大约40%的玩具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据美国软件娱乐协会报道,几乎1/5的50岁以上美国老人都在玩电子游戏,这些游戏从简单的算术、拼图到脑筋急转弯都有。
从“家”开始玩起
相比老人认为“人越老就得越稳重”,国外老人却以当“老顽童”为傲。陶立群说,年纪越大就越该放得开,年轻时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到老都不尝试一把,那该多遗憾。“中国老人即便有玩心,也玩得很拘束,无非是聊天、下棋、打牌、锻炼……其实,‘玩’是寻找自信和快乐的过程”。
首先,从“家”开始玩。“其实家里就是个玩的好地方。”陶立群说,外国老人对家居布置情有独钟,自己制作挂饰靠垫、养花养草、粉刷墙壁,不仅可美化居室,对手脑也是很好的锻炼。“相比之下,很多中国老人,家里十几年都是一个样,自然没有新鲜和乐趣。”陶立群建议,老人不妨从家中的“废物利用”开始玩,废纸折成小垃圾盒,饮料瓶包装成好看的花瓶,旧衣服缝成靠垫,都是很好的“娱乐项目”。
第二,手眼脑都得动。比如,报纸上“找不同”、“走迷宫”等游戏可以练眼;记账、打字、写博客等方式能练脑;木制琴、小鼓击打玩具,可有效刺激老人的反射神经,同时能让他们沉浸到音乐中,愉悦心情;积木、拼图益智玩具,既能使老人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还能带来成就感。此外,十字绣也是非常适合老人的娱乐,“不仅手眼脑并用,绣好的作品还能为老人带来很大的成就感。”陶立群说。
第三,要有一群投缘的玩伴。有些老人玩花、玩鸟,却很少与人交往,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陶立群说,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朋友。国外老人会和旅途中遇到的人成为朋友,甚至一起旅行,老人在交友方面却显得拘谨。有些人,只认识自己院里的老人,外面一个朋友都没有。现在有不少老年旅行团,老人可以多参加;如果喜欢自助游,也可以约上些朋友,到冬暖夏凉的城市住上一两个月。
后,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已年过七旬,他大的爱好就是开车自驾游。“因此,老人千万别把玩变成一种负担,尝试新鲜事物不仅开阔视野,还能开辟一番新的生活空间。”陶立群说。国外老人在这方面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英国老人在草地、自行车道或乡间小路上赤足跑,借此强身健体;德国老人喜欢赛龙舟时自由积极、勇往直前的精神;西班牙老人则迷上了滚铁环,不仅能活动四肢,还有利于呼吸系统。“这都可以给中国老人很好的参考,在安全的前提下,健步走、自驾游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
宜早期预防,忌掉以轻心
研究证明,一旦过了40岁,骨质流失的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质逐渐变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骨质疏松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尽早开始,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
宜户外运动,忌剧烈运动
通过运动,调节骨的生长,特别是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并改善肌肉的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几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患者骨质比较脆弱,运动时要格外小心,不宜进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最该避免的运动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另外,不要做向前弯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动作,否则会增加脊柱的压力。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走路姿态,不宜弯腰、弓背,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老人主动锻炼延长健康寿命
“寿命”不等于“健康寿命”
在平均寿命的统计上,美国政府推算出,那些刚到65岁退休门槛的老年人,男性有望活到82、6岁,女性有望活到85、3岁。而对于那些已经到了75岁的老人,男性还能多活11年,女性能多活12、9年。这些数字只是平均数,估计会有上百万美国人能平安地活到90多岁。
与此相对应的是,尽管平均寿命有所延长,美国老年人的自我感觉状况并不是很好。65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中,有近1/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在整体人群中处于中下游水平,55—64岁的人群中,有19%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只是勉强说得过去;45—54岁的人群中有13%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
之所以有这种自我感觉,一部分原因是,持续时间很长的慢性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9%的人不得不因为某种疾病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己的身体活动。
对此,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认为,上述数据表明,美国老人寿命延长意味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保障机制的完善,而老人对生活的自我感觉,更多涉及的是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和质量。因此,寿命只是单一的衡量指标,表示生存时间长短;“健康寿命”则是更重要的指标,能真正显示出老人生活地健康与否。
中国老人更应该重视“健康寿命”。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社会、家庭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老人自身也应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提高自理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最终目的。
心脑血管疾病仍是主要死因
在有关死亡原因的调查中,美国6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为180万人。导致他们死亡的病因分别是心脏病(28%)、癌症(22%)、呼吸道疾病(7%)、中风或大脑中的其他血管发生了问题(6%)和老年痴呆症(5%)。
65—74岁的老年男性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为64%,7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这一比例为72%。老年女性中这一比例更高,分别为69%和81%。与之相对应的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水平的调查中,结果也不理想。65—74岁的美国老年男性中,有近49%的人胆固醇水平较高,老年女性的胆固醇水平更糟糕,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胆固醇水平较高的比例约为53%。同样,在65—74岁的老年人中,体重超重的比例为3/4。
李建民告诉记者,这方面,中国老人的情况和美国差不多,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是死亡原因的前两位。这与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生活方式上的不注意有关系。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依旧是延长“健康寿命”的主要途径。
中国老人要“主动锻炼”
在健身状况的调查中,美国老年男性会比老年女性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在65—74岁的人群中,有41%的男性达到了美国国民有氧锻炼指南的标准,而这个比例在老年女性中只有32%。
李建民表示,美国人从年轻起就有主动锻炼的意识,老人对锻炼更是有极大的热情。中国老人现在对运动健身也越来越重视,早上晨练的人日渐增多。但国内有种情况比较多见,很多老人都是“得病后才想到去健身锻炼”,属于“被动锻炼”。应该从年轻开始就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养成“主动锻炼”的意识,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而不是得了病之后,再去做挽救性的健身锻炼。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反复发作、致残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老百姓对这种常见病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卫生部医政司决定开展该项目,提高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诊疗水平。除建立数据平台外,项目还将搭建多渠道的患者教育系统,从行业管理、学术研究和患者教育方面实现“三个规范”,提高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诊疗水平。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要我们为人子女的关注,赡养家中的老人是子女的责任,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疾病的老人,多加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科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重视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护理,相信通过老年人类风湿患者以及亲人,乃至政府的共同努力,治愈类风湿关节炎不是问题。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不吃刺激性的辛辣食物,以防止疼痛加剧。老人五脏功能都减弱,而高脂肪的东西会产生酮体使疼痛加剧,因此对于高脂肪的食物要避免,比如肥猪肉。老人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如清晨去公园打打太极拳,晚上去跳老年舞,抵抗力强了,关节炎的复发几率就小了。
女性最关注的健康问题
TOP1:妇科炎症
上榜理由:闷热的气候、潮湿的温度、滋生的细菌,这些都是夏天带来的“附属品”进入夏季的女性只要稍不注意,私处就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炎症的反复发作让人郁闷不已。
TOP2:减肥塑形
上榜理由:与脂肪搏斗,与肚腩较劲。如何让自己拥有完美的身材是女人毕生功课。减肥塑形光荣上榜,还需要理由吗。
TOP3:月经不调
上榜理由:月经周期时长时短、小腹隐隐作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每个月与“好朋友”重聚的那几天,总免不了各种烦恼。
TOP4:卵巢囊肿
上榜理由:卵巢囊肿早已不只是中老年女性的烦恼。据统计,卵巢囊肿已出现了年轻化趋势,未婚女性发病率之高更我们大感意外。
TOP5:不孕不育
上榜理由:生育是上天赋予女性的独特权利。但是环境的改变、繁重的压力、现代的生活方式却让越来越多女性的孕育之路磨难丛生。
TOP6-TOP10:
除了以高票数领先的前5大健康话题外,后5大健康话题则更为细致的为我们揭示了困扰中年女性的妇科疾病。这些投票者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她们所关注的话题分别是:子宫肌瘤、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