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热利湿法治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清热利湿法治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方法

将53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按1:1比例设置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

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药用:黄芪、泽泻、黄柏、牛膝、金银花、香附、地龙。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用煎药残液敷洗病变部位,每日1次。

对照组应用西医的理疗和热敷方法,每日早晚各1次。抗生素应用头孢拉啶3g/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15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

分别观察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硬结或静脉石、瘀滞性皮炎、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前后变化,采用记分方法,以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分数比值大小评定疗效。

结果在对红肿的消退、疼痛的缓解、硬结的消退和促进溃疡的愈合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74.1%,显效18.5%,有效7.4%,无效为0。对照组治愈19.2%,显效23.1%,有效50.0%,无效为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

理疗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一、水蛭大黄膏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逐瘀消肿,散结镇痛。主治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水蛭、大黄、没药、乳香、桅子各50克,僵蚕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黄柏2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以上筛,越细越好。根据红肿面积大小,取适量药末加适量蜂蜜调成较稠的膏剂,敷贴于红肿处,上盖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外敷16~20小时,治疗1周为1疗程。

二、乳香没药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通经止痛,活血软坚。主治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乳香、没药、山慈姑、姜黄各15克,当归12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每晚1次。

三、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偏方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苍术,泽泻、防己、炒黄柏、木通、佩兰、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四、益母草丹皮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络泄热,凉血化瘀。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偏方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外敷大黄糊剂:用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以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3~5次。

【宜忌】治疗期间患肢平放,不宜抬高。里热或肢体肿痛未缓解者不宜过早套用弹力袜,不宜过早应用益气助阳药、温性活血药和血管扩张药。肿退或放松软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五、银花玄参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解毒。主治静脉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银花、玄参各45克,苡仁、黄芪、当归、水蛭各30克,黄柏、苍术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钟过滤,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过滤,三煎滤液混匀,约10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 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肺栓塞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虽然肺栓塞的栓子可来源于全身任何体静脉系统和右心房室,但最多还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因此,肺栓塞的最重要预防是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积极医治脚部感染(包括脚癣)和防治静脉曲张等;一旦发生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应卧床休息,下肢减少活动,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手术和创伤后应减少卧床时间,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如需长期卧床者应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以减轻血液停滞。慢性心肺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外,亦应减少卧床,有血栓形成或栓塞证据时可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长途乘车,乘机者应适时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

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者可做下肢阻抗容积图,血管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或常规静脉造影等,以便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原发性”(遗传性)高凝状态或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家族史者,应及早检查和发现凝血机制的缺陷,如ATⅢ,C蛋白,S蛋白及纤维蛋白溶酶原缺乏等,发病后应终生抗凝,积极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等。

预防肺栓塞关键在于预防原发病。

中西医如何诊断静脉炎疾病

临床症状,可分浅层和深层静脉炎两类。

(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 ,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2)深部静脉炎,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以上症状与体征,必要时可作多普勒血管检测。

西医治疗选用肝素等抗凝、溶栓剂或血栓摘除手术等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差,副作用较大。

中医辨证本病急性发作期多见于血热壅滞,络损致瘀,应用凉血化瘀法;如遇风热或湿热致瘀者,可选用祛风清解化痰法。慢性阶段多见于气虚瘀留湿滞之证,常用益气活血利湿法调理。

中医要怎么治下肢静脉炎

治下肢静脉炎方法1、化瘀利湿汤。取炙黄芪、土茯苓各30克,川牛膝、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蛭、当归各12克,三棱、莪术各l0克,泽泻8克,甘草梢6克,干蜈蚣、泽兰各3克。水煎服,1日1剂,7天为1疗程;加减变化:热盛者减黄芪、蜈蚣,酌加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湿重者酌加苡仁、猪苓;瘀重者酌加乳香、没药、王不留行;久病气虚者减白花蛇舌草、泽兰、泽泻,酌加炒党参、白术。本方适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下肢静脉炎方法2、股肿汤。用丹参、白茅根、牛膝各15克,当归、泽泻各12克,川芎、黄柏、苍术、丹皮各l0克,血竭5克,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本方适应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静脉曲张注意事项

1、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消除瘀血状态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静脉血液倒流,浅静脉迂曲成团,血液瘀滞。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行气活血、祛瘀利湿法,以及应用静脉曲张弹力绷带或穿静脉曲张弹力袜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血液瘀滞。

2、清热抗炎,控制肢体感染

下肢静脉曲张常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应用抗生素治疗,配合外治疗法,控制感染。

3、保护患肢

防止外伤由于下肢瘀血状态,轻微外伤,可以引起继发性感染和溃疡。因此,保护患肢,防止外伤,注意患肢清洁卫生,禁忌在患肢使用腐蚀性药物或注射刺激性药物。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根据临床试验证明建议使用中医疗法!

静脉炎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一、静脉炎保健应该加强生理预防,做好术后的宣教事情,向患者详细地表明早期下床活动的紧张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明白与支持。

二、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付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6小时帮忙患者做下肢伸屈活动,改进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对付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帮忙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活动不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进下肢血运。

三、输液时仔细变更穿刺部位,如盆腔手术后的患者,不宜接纳下肢补液。

四、恰当应用止血剂。应根据术中环境决定止血剂的用法,一般术后24~48小时即应停用。止血合剂无明显治疗作用,反而增长血栓形成的伤害。

五、密切观察病情,早发现、早治疗。对付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革,仔细注意其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克制并发症产生。

六、产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应克制肢体活动,忌用手按摩患肢皮肤,以警备栓子脱落;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

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偏方大全

水蛭大黄膏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逐瘀消肿,散结镇痛。主治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水蛭、大黄、没药、乳香、桅子各50克,僵蚕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黄柏2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以上筛,越细越好。根据红肿面积大小,取适量药末加适量蜂蜜调成较稠的膏剂,敷贴于红肿处,上盖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外敷16~20小时,治疗1周为1疗程。

【病例验证】林某,男,54 岁。诉左小腿肿胀疼痛逐渐加重3天。检查:左小腿内侧中下部红肿,红肿下部及两侧浅静脉极度充盈,呈团块状。红肿处皮温高,有触痛,中央可触及一杏核大小较硬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询问病史,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0年。诊断为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用复方水蛭膏外敷,3天后红肿消退,包块缩小 2/3,继敷4天,红硬痛性肿物消失。

乳香没药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通经止痛,活血软坚。主治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乳香、没药、山慈姑、姜黄各15克,当归12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每晚1次。

【病例验证】谢某某,男,44岁。自述无明显诱因感腹壁不适,触摸有索条状硬物,压痛,伸屈活动时疼痛加剧。诊为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用此方调敷,每晚1次,1周后索条变软,疼痛减轻,4周后诸症悉除。

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偏方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苍术,泽泻、防己、炒黄柏、木通、佩兰、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江某,女,42 岁,工人。患者左腿肿胀、疼痛、发热、卧床不起已半月之久。经过治疗而未效。左下肢自膝关节肿至足背,较健肢粗5.5厘米,小腿肚紧韧,压痛明显,皮肤灼热,其色深红,沉重,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小便短赤。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活血通络。拟用“茵陈赤小豆汤”。服药6剂,发热顿减,小便增多,腿肿略减。‘后又连进12剂,肿胀疼痛大减,饮食增进,舌苔悉退。但小腿肚仍紧韧发硬,压痛明显。再以原方加牛膝 12克,炒地龙12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继服。共治疗两月余,症状消失,行动自如而痊愈。

益母草丹皮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络泄热,凉血化瘀。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偏方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外敷大黄糊剂:用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以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3~5次。

【宜忌】治疗期间患肢平放,不宜抬高。里热或肢体肿痛未缓解者不宜过早套用弹力袜,不宜过早应用益气助阳药、温性活血药和血管扩张药。肿退或放松软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0例,其中治愈4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

银花玄参治血栓性静脉炎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解毒。主治静脉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银花、玄参各45克,苡仁、黄芪、当归、水蛭各30克,黄柏、苍术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钟过滤,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过滤,三煎滤液混匀,约10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3例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愈26例,显著好转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疗程最短16天,最长200天,平均63天,平均服药57.6剂。

静脉炎手术患者注意事项

好的治疗能及时的治愈静脉炎,其实在治疗过程中当中,要找治疗要对患者的伤害是最少的,也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痛苦。有时候患上静脉炎的患者不太注意它平时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它的病情有所发展,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那患者就要对它的注意事项要有所认识。那么术后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静脉炎手术患者该注意些什么。

1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付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6小时帮忙患者做下肢伸屈活动,改进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2对付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

3帮忙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活动不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进下肢血运。

4对付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1、产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应克制肢体活动。 2、忌用手按摩患肢皮肤,以警备栓子脱落。 3、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 4、恰当应用止血剂。

相关推荐

周围血管病是什么

周围血管病分为动脉系统疾病 静脉系统疾病 动静脉联合疾病 其中动脉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瘤 动脉栓塞等 静脉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炎等;动静脉联合疾病主要包括血栓闭塞脉管炎 动静脉瘘等 尚有免疫血管疾病 包括结节血管炎 变应血管炎 类风湿血管炎 结节多动脉炎 以上大部分疾病简介及就医指南 可参看本站相关页面 这里主要介绍脉管炎 点击点击链接查看相应就医指南: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瘤 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炎 静脉曲张 血管炎 脉管炎全称为闭塞血栓脉管炎 是由于

静脉炎的偏方有什么

偏方一 【处方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外敷大黄糊剂:用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以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3~5次。 【功能主治】清络泄热,凉血化瘀。主治急血栓静脉炎。 偏方二 【处方组成】银花、玄参各45克,苡仁、黄芪、当归、水蛭各30克,黄柏、苍术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

血栓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血栓静脉炎临床表现1、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血栓静脉炎临床表现2、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 血栓静脉炎临床表现3、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改变,伴有瘀积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血栓静脉炎临床表现4、游走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

造成血栓静脉炎发病的原因

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栓静脉炎 是血栓静脉炎形成的重要条件,如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肿瘤压迫,静脉曲张和静脉瘤,妊娠时腹腔及盆腔内压力升高,下肢肌肉收缩无力等,都可以引起血流缓慢,促进血栓形成,其原因是缓慢的血流,使轴流变宽,有利于血小板的靠边和凝集,增加了与内膜接触和黏集机会;同时黏集的血小板以及在局部已经存在的少量凝血活物质,因血流缓慢而不能被稀释和清除,聚集于局部,达到凝血的必要浓度;再加血流缓慢时,血管内皮细胞易受损伤,发生胶原暴露,也易形成血栓,另外,静脉曲张和静脉瘤形成后,局部血流状态发生改

中药内服外治血栓静脉炎

同小区的欧伯下肢患上的血栓静脉。时常感觉下肢酸沉无力,还发胀,到过医院进输液治疗。可是效果不明显,医生要求欧伯手术治疗,可欧伯不同意,后经朋友介绍到一个中医门诊,中医医生根据欧伯的症状进行中医治疗后,现在完全好了,所以说在这与朋友共享经验。 1中医生给欧伯治疗的方法是,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疗二法并行。内服的中药方是,益母草60克,紫草1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紫花地丁10克,甘草10克,用法,煎药二次,分次早,晚服各服用一次,服药时间为饭后半小时。 2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医生还给予配合外治方法,外治疗主

血栓静脉炎的症状

可分为以下几种病型。 1.浅表血栓静脉炎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血栓静脉炎和游走血栓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血栓静脉炎:浅表血栓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刺激,造成广泛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损伤引起的局限静脉炎称外伤

血栓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一、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工作, 向患者细致地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和必要,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 术后 6小时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 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对于术后 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鼓励做深呼吸, 促进血液回流。 三、适当应用止血剂。应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止血剂的用法, 一般术后 24~ 48小时即应停用。长时间止血合剂无明显治疗作用, 反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四、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 如盆腔手术后的

孕晚期静脉曲张对胎儿影响

孕期静脉曲张是指妇女在怀孕时期由于体内荷尔蒙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血管、家族遗传以及孕妇过胖导致出现在腿部、颈部或会阴部的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症状是:静脉在接近皮肤表面的地方凸出且弯曲,呈紫色或蓝色。 对大多数的孕妇而言,静脉曲张的情况会在生产后好转,逐渐回复正常,所以不用太过惊慌。居家生活上,疼痛、瘙痒或腿部麻疼现象相当常见,少数孕妇会出现下肢血栓静脉炎,但也可能完全没有不适的症状。 另外,孕妇最关心的莫过于是否会对胎儿或母体造成影响?根据研究发现,孕期静脉曲张并不会造成孕妇及胎儿全身循环系统的障碍。在

血栓静脉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血栓静脉炎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学和病理类型、浅静脉血栓的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般血栓静脉炎仅表现为表浅的、局限的、轻度触痛的静脉炎症反应,可口服轻型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并鼓励患者继续参加日常的活动。如因静脉曲张所致血栓静脉炎,且症状持续存在,做病变累及的曲张浅静脉剥脱,能加快缓解症状。 较广泛的血栓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等,且往往以后者为最有效。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

下肢浅静脉炎的治疗偏方

下肢浅静脉炎的治疗偏方一、猪蹄1只,毛冬青根150克,鸡血藤、丹参各50克。加水共煮至蹄烂,去药渣,吃肉饮汤。本方活血通脉,适用于血栓脉管炎患者。 下肢浅静脉炎的治疗偏方二、蟾蜍。将其去肠杂洗净,人锅煮烂去骨,和面粉做成丸药,不拘分量可随时服用。本方清热去湿,解毒杀菌,适用于血栓脉管炎。 下肢浅静脉炎的治疗偏方三、活蜗牛,将其洗净,连同壳捣烂如泥状,敷于溃烂面上,以湿纱布盖上,每日换药1次。本方通经活络,祛腐生肌,适用于血栓脉管炎。 下肢浅静脉炎的治疗偏方四、茜草、丹参各12克,地鳖6克,王不留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