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
一、病因
①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③中毒性肾病:如重金属中毒性肾病、镇痛剂性肾病等;
④血管性肾病变:如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⑤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狼疮性肾炎等;
⑦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及痛风性肾病等;
⑧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二、发病机制
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了。
1.健存肾单位学说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疾病,导致大部分肾单位破坏。残余小部分轻度受损功能正常的肾单位,因维持机体正常的需要而代偿加倍工作。导致“健存”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处理滤液的功能增强,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而丧失功能。最后“健存”肾单位逐渐减少,肾功能逐渐减退。
2.尿毒症毒素学说
尿毒症毒素,可能是肾衰时蓄积在体内的多种物质,包括PTH、磷、尿素、肌酐、胍类、酚类和吲哚等。
这些物质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体内浓度含量比正常高。
②高浓度与特异性的尿毒症症状有关。
③能进行化学鉴定及定量测定。
④物质浓度与尿毒症患者体液内浓度相似时,出现类似毒性作用。
3.矫枉失衡学说
肾功能不全时机体呈现一系列病态现象,机体作相应调整进行矫正,但代偿改变却又导致新的不平衡,即失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磷的代谢。
4.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
健存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阻力下降,而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肾小球高压使小动脉壁增厚和毛细血管壁张力增高,引起缺血和内皮细胞损害,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促使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球硬化,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5.肾小管高代谢
残余肾单位的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其代谢亢进,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损害,使肾小管间质病变持续进行,肾单位功能丧失。
头晕眼花 莫非肾病
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上升趋势。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为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毁损,最终发展而成该病。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囊肿、多囊肾、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发病,但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建筑工人张成,近月余乏力、恶心,在建筑工地劳动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早期。像张成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样的患者本人不能及时察觉,甚至到医院非专科医生也会延误诊治。
如果你最近面色焦黄,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心慌、胸闷等症状,且表情淡漠、嗜睡、血压升高及视力模糊,就应及时到医院查查肾功能,及早确诊,尽快治疗。若每天尿量在1500ml左右,可行中医中药治疗,控制血压,保护和恢复残余肾功能,甚或可以治愈。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如何进行护理
1、 限制钾
小儿慢性肾衰竭常常伴有高血钾,要求护士向家长宣传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以避免过多摄取。
2、严密隔离,预防感染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要怎么护理?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住院患儿住单间,房间每日通风两次。每晚行紫外线消毒,减少干燥,内衣柔软,清洁。
3、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要关心体贴家属及儿童,语言上要谨慎、热情,必要时通过介绍或参加其他患者治疗情况,使患儿及家属消除顾虑,积极配合,使疾病早些得到控制。
4、营养的管理
保守治疗的营养管理,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尿素氮(BUN)的水平来调整所需食物量,护士每日必须详细记载饮食摄入量,以供医生计算每日摄入蛋白质量及热卡。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要怎么护理?摄入的蛋白质量,应能保证患儿生长,而又应使BUN(35MMOL/L,血P20MMOL/L,K5.5MMOL/L,2.0G/KG,而血透为1.5G/KG)。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不论肾损害的原因如何一旦肾功能损害达到危险水平时则难于避免进展到终末期肾衰虽然进展到肾功能损害的不完全了解但与下述重要因素有关包括进行性免疫性损害血液动力学所影响存活肾小球的高过滤饮食中蛋白及磷的摄入持续性蛋白尿及高血压
如免疫复合物或抗-GBM抗体继续沉着于肾小球可导致肾小球炎症以致最终形成瘢痕
与最初引起肾损害的机制无关高过滤的损伤可能是造成最终肾小球破坏的常见过程任何原因引起的肾单位丢失可引起剩余肾单位的功能及结构肥大至少部分肾小球血流量增加增加的血流量增加肾单位内肾小球过滤的力量存活肾小球的高过滤可用以保持肾功能但也可损害这些肾小球的机制尚不清楚损害的潜在机制包括增高的静水压力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导致蛋白质通过毛细血管增多或兼有二者最终引起肾小球环间膜及上皮细胞的改变发生肾小球硬化当硬化进展时剩余的肾单位排泻负担增加形成肾小球血流量增多和高过滤的恶性循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高过滤可能减缓肾衰的进展
慢性肾衰的运动模型显示高蛋白饮食加速肾衰的发展可能是由于输入小动脉扩张及高过滤的损伤反之低蛋白饮食减缓肾功能损害的速度在人类的研究也证实正常人肾小球过滤率与蛋白质摄入直接相关并提示如限制饮食中蛋白质会计师可减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速度
有些研究在动物模型上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如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可保护肾功能这是由于防止钙一磷盐沉积于血管及组织或是因为抑制甲状旁腺分泌激素即潜在的肾毒素的缘故尚不清楚
持续蛋白尿或高血压可直接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导致肾小球硬化及高过滤损伤
当肾功能开始恶化剩余的肾单位发挥代偿作用来维持正常内在环境如肾小球过滤率低至相当正常20%时病人即出现尿毒症临床症状与生化改变和代谢异常尿毒症的病理生理表现如下:
⑴氮质血症:是由于肾小球过滤下降所致
⑵钠低或钠贮留:肾失去调节钠和水的能力在长期限盐的病儿或用利尿剂易引起低钠血症如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尿或摄入盐过时则有钠潴留
⑶酸中毒:由于肾排氢与氨离子减少致使钠离子和碳酸氢离子大量随尿排出加之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贮留故发生酸中毒但病儿对酸中毒的耐受力较高因此即使有中度酸中毒时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⑷高血钾症: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有肾小球过滤减少代谢性酸中毒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等或应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药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分泌钾的能力
⑸尿浓缩力障碍:因丢失肾单位用利尿药或髓质血流增加的结果
⑹肾性骨营养障碍:①肾功能失常时磷酸盐不能经肾脏排出而由粪便排出在肠道内磷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因此造成钙吸收不良以致血钙低落骨质疏松发生畸形②因血磷高血钙低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骨变化③肾功能不足时125-(OH)2D3合成障碍
⑺贫血:由于①红细胞生成素形成减少;②溶血:③失血;④红细胞寿命缩短;⑤铁及叶酸摄入不足;⑥由于代谢产物蓄积(如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因子)可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
⑻生长迟滞:由于蛋白及热量不足骨营养障碍酸中毒贫血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⑼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不良
⑽感染:粒细胞功能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是造成慢性肾衰加剧的主要因素
⑾神经系统症状:疲乏集中力降低头痛困倦记忆力减退说话不清楚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加痉挛和抽搐昏迷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尿毒症铝中毒所致
⑿胃肠道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
⒀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及肾素产生过多
⒁高三甘油脂症是因血浆脂蛋白脂酶楚
⒂心包炎及心肌病变的原因:尚不清楚
⒃葡萄糖不耐受:是由于组织抗胰岛素所致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血肌酐为110~177μmol/L(1.2~2mg/dl),肾小球滤过率剩余50%~80%,无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
血肌酐为178~445μmol/L(2~5mg/dl),肾小球滤过率剩余25%~50%,可有轻度贫血,酸中毒,夜尿,乏力。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血肌酐为446~707μmol/L(5~8mg/dl),肾小球滤过率剩余10%~25%,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及贫血体征,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及钙,磷代谢异常。
4.终末期肾病
血肌酐大于等于708μmol/L(8mg/dl),GFR剩余小于10%,有各种尿毒症症状,包括消化,神经,心血管各系统功能异常,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失衡明显,严重贫血等。
肾衰竭的病因
慢性肾衰竭病因:
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慢性肾衰竭疾病的病因有:
1、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之一。
3、糖尿病性肾病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急性肾衰竭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按传统分发可分三类:
1、肾前性:主要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肾缺血。
2、肾后性:肾后性因素多为可逆性,及时解除病因常可使肾功能得以恢复,常见因素有尿路结石、双侧肾盂积液、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肾实质性:(1)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肾衰竭类型,约占75%-80%,大都可逆。(2)急性肾间质病变常见的病因有过敏性,主要由药物引起(如二甲氧苯青霉素、利福平、磺胺类等)、感染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病毒等)、代谢性(如尿酸肾病、高钙血症等)、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3)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多发性小血管炎、肾皮质坏死等。
急性感染与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多发病、常风病,以学龄儿童为多见,青年次之,男性发病率较高。此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目上呼吸道感染或夏秋季皮肤化脓感染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7--10天,一般在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退后才出现肾炎的症状。急性肾炎的发病,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尿为混浊红棕色)、水肿(多先出于面部,特别是在眼睑外,严重时出现下肢水钟)、高血压,还可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据专家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并发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治疗原则为:卧床休息,解除病人的急性症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纠正异常的生理变化。一般 4--6周后临闲病状、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恢复正常,达到临床痊标准。若急性肾小球肾炎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就很有可能演变为慢性肾炎。
由于各种感染皆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因此,要预防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以增加体质,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
2、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沐浴,更换衣裤,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可大大降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
3、若发生感染性疾病,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咽炎、龋齿及中耳炎等,应尽早彻底治疗。
4、在链球菌感染流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以减少发病。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饮食宜忌
对于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除了查明病因直接治疗以外,饮食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既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能减轻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得以维持。饮食治疗的主要措施如下:
1、热能和碳水化物要充足。热能由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脂肪提供。食物以精制的淀粉和单糖、双糖类食品较为适宜。
2、限制蛋白摄入量。限制蛋白质摄入主要是限制植物蛋白质(生物价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应适量供给。中度肾功能减退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蛋白质(正常小儿需要2-3克为宜)。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则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6-1克供给。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治疗原发疾病和纠正可逆因素。
(2)饮食治疗:限制蛋白,一般每天o.6g/kg的优质蛋白,井根据肾小球滤过串(gfr)适当调整。高热量摄人,、每日约125.5千卡仟克。如果gfr≤5ml/分,则每日蛋白摄人减至20g,须加上必需氨基酸疗法,一般用量为每日每千克0.1~0.2g/kg/日,分3次口服或一次缓慢静滴。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血清钙磷乘积在30--40之间,低钙血症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30.25ug/日,碳酸钙26进餐时服,限制磷的摄人。钠盐摄人随gfr下降而相应地减少,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时,限制水分或输入水分。高钾血症,6.5mmol/l,须紧急处理,方法同急性肾衰篇。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3.5mmol/l以上时,口服碳酸氢钠1-6日,3次/日,低13.5mmol/l,应静脉补碱。
(4)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降压药的使用与一般高血压同,利尿剂中以速尿效果较好。尿毒症性心包炎,经积极透析后可望改善,心包填塞时做心包切开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疗与一般心衰相似,腹透疗效颇满意。
(5)贫血者补充铁剂、叶酸和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少于60g/
l时予小量多次输血。神经肌肉症状可补充营养和活性维生素d3,皮肤症状可外用乳化油剂,口服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控制磷的摄人。
(6)药物的使用应避免肾毒性药物,根据药物代谢与排泄途径、肌酐清除率及透析对其影响等因素,决定药物剂量。
(7)透析疗法和肾移植:透析疗法可代替肾的排泄功能,应用时依据血生化指标、个体差异,结合临床决定。肾移植可恢复肾功能,纠正尿毒症的许多代谢异常,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
2.中医药治疗
(1)正虚
①脾肾气(阳)虚:倦怠无力,纳呆腹胀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15克,制附片、桂枝各10克,白芍、仙灵脾、菟丝子各12克,炙甘草6克。
②脾肾气阴两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益气滋阴。
方药:党参、黄苠、茯苓、五味子各12克,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丹皮各15克。
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饮。
②肝肾阴虚: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麦冬各20克,白芍、山萸肉、山药;丹皮、知母各15克,茯苓、丹参、菊花、枸杞子各11克。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④阴阳两虚:腰酸腿软,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偏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两补。
方药:党参、黄芪、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于各15克,制附片、山萸肉各12克,肉桂10克。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2)邪实
①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
治法: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io克,生姜汁2匙。
②水气:全身水肿尿少,胸水腹水,心悸气短,胸闷气喘不能平卧,苔水滑。
治法:蠲饮利水。方药: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或葶苈于10克、大枣15枚。
③血淤: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有淤斑淤点。
治法:活血化淤。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牛膝、丹参各15克,枳壳、桂枝、茯苓各12克,益母草20克。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淤口服液。
另外,较早期应用大黄灌肠,对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人工虫草制剂有一定的扶正作用。
慢性肾衰的饮食与治疗介绍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不断进展,造成肾单位严重毁损,致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出现乏力、纳呆、恶心、夜尿多、贫血、高血压等,化验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毁损以后,肾功能均呈进行性恶化,直至发展成终末期,可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宜清淡,进低蛋白饮食,可吃牛奶、鸡蛋、精肉、鱼、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量宜少。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可出现高钾、高磷、高尿酸,在饮食中应注意这些情况。血钾高时应少食蔬菜、水果,烹调时可用水泡煮去掉食物中部分钾盐,并须慎用含钾的代盐品。高磷时少食芝麻、花生、瓜子、菌类和海产品,可食含磷少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白萝卜、冬瓜、丝瓜、鸡蛋白、粉皮、苹果、柑桔、橙、菠萝等。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因此尿酸高的患者应该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鹅、干贝、鱼、肉肠、扁豆、蘑菇等;含嘌呤低的食物有谷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牛奶及其制品,硬果类、鸡蛋、豆浆、豆腐、蜂蜜等。
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改善症状、延缓病变有一定疗效。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扶正与祛邪并进,内治与外治结合,在临床上也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症状
1.电解质、酸碱代谢失常
1)水代谢:
表现:
早期:浓缩功能减退,尿量不减少或反而增多。
晚期:尿量减少。
终末期:可发展到无尿。
注意事项:
水分摄入过少时,易引起体内水分不足。
摄入过多时,易在体内潴留并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2)酸碱平衡:
早期:肾小管合成氨的代偿能力高未全丧失,可动员体内其他缓冲系统来代偿代谢性酸中毒。
后期:肾小球滤过率GFR<20ml/min时,肾脏排泄有机酸、排氨能力下降,引起酸中毒。
注意事项:血pH<7.25时要警惕合并酮症酸中毒。
3)钠代谢:
可以维持钠正常平衡一段时间,这与健存肾单位及利钠激素等体液因子有关。
①钠消耗型:盐分丢失型肾病因细胞外液的缩小,低血压等等原因丢失钠,集合管不能吸收运输过来足够量的钠盐而出现低钠。
②钠潴留型:摄入钠过多时,不能正常排泄以致钠潴留。导致体内细胞外容量增加,可引起高血压、肺充血与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4)钾代谢:
有高钾血症趋势,但总体钾的存储量仍降低。
原因:与细胞内钾的积聚与Na -K -ATP酶活力下降有关。
高钾血症可随手术、外伤、麻醉、输血、酸中毒、突然更改饮食等而加剧。
(5)其他电解质:
肾小球滤过率GFR<20ml/min时,血镁可升高,尿排泄镁减少。当血镁>2mmol/L,有临床症状时用排钠利尿剂,促镁排出,纠正脱水,必要时给透析疗法。
肾小球滤过率GFR<20ml/min时,血磷升高较明显,病情进展至肾脏排磷进一步减少。
血氯浓度升高:患者人不能充分排泄氯离子。高氯血症与钠浓度成正比。
血钙浓度降低:患者肠道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低血钙,出现抽搐。可口服活性维生素D可提高血钙浓度。
2.血管系统
(1)高血压:
原因: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跃,肾素分泌过多。
②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一氧化氮分泌减少:使VDML血管减低的髓脂质下降,引起细胞外容量增加,心搏出量增加,继而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壁增厚。
(2)心肌病:
表现:心脏扩大,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心肌钙化、草酸盐沉积,心输出量减少,各种心律失常。
可在晚期出现。
(3)心包炎:
尿毒性心包炎属纤维性心包炎。
原因:似由不明的生化物质、尿酸沉积及代谢异常引起。
表现:有渗出、出血,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偶发生心包填塞。
3.血液系统
(1)贫血:
正血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肾功能减退会加剧。
原因:
1)红细胞寿命缩短,饮食中铁、叶酸摄入不足等因素。
2)与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
(2)出血倾向:
鼻出血:损伤后出血不止。
消化道出血:黏膜有弥散性小出血点,炎症、溃疡引起。与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异常、黏附聚集能力降低、第三因子释放减少有关。
(3)其他:
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改变,淋巴细胞功能受抑制,免疫功能降低。
4.胃肠系统
胃纳减退,常见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加重了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负氮平衡加剧,对钙的吸收下降。
5.精神神经症状
失眠、乏力、激惹、压抑、记忆力减退,或反抗心理行为。
周围神经症状:痛性肢体麻痹,深腱反射消失,肌肉软弱、痉挛甚至感觉消失。这些症状与体内中分子物质积聚有关。
尿毒症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脑细胞钙离子浓度增高,出现不正常脑电图。临床可有谵妄、木僵,甚至昏迷。
6.糖、蛋白、脂肪代谢障碍
肾脏清除胰岛素能力减退,血中胰岛素升高。
出现负氮平衡,血浆及细胞内游离氨基酸谱异常及低白蛋白血症。
血甘油三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7.其他
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各种感染。
患儿因摄入不足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发生肾性佝偻病。
GFR降到一定程度时尿素分泌增加、排出减少,可有高尿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皮肤有瘙痒伴色素沉着,身上散发一股尿毒症臭味。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注意事项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Fanconi综合征等)全身性系统疾病中以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等多见,近年来,CRF的原发病有所变化,肾间质小管损害引起的CRF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与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引起的CRF也有上升趋势。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还需要注意饮食,饮食不当是会直接导致病情加重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如果钾高就不能吃含钾高的水果,不能吃香蕉、橘子。
除了饮食以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为准。治病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用药务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广告,诊所,义诊用药都应冷静对待,最好不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于其它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治疗不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