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对脾虚,肾虚所致的带下病效果较好,对湿毒性带下病效果差。
2.40岁以上的患者,如发现血性或水样恶臭白带,应及时做妇科检查,排出癌的可能性。
3.平时应节制房事,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气卫生及孕期调护,避免重复感染。
4.平时多进食健脾补肾之品,如山药,银杏,新鲜蔬菜等,大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1对一些慢性白带增多的病人大有益处。
五款治疗白带异常的食疗方法
中医叫带下病,认为由湿热侵袭或脾肾虚弱引起,在采用饮食疗法时应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选择。
银杏豆浆汤
取银杏(去心、去皮)10粒捣碎,冲入豆浆内,炖熟后内服,每日一次,连服数日可见功效。适宜于带下病初起,白带增多的患者。银杏(银杏食品)有一定毒性,一是要炖熟,二是不宜长期服用。
冰糖冬瓜子汤
取冰糖30克、冬瓜子30克,将冬瓜子洗净捣末,加冰糖冲开水一碗放在陶罐内,用文火隔水炖好服食,每日两次,连服5—7日。此方适宜于湿热型白带增多,脾胃虚寒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马齿苋冲蛋白
取鲜马齿苋,洗净,放入碗中,用棒捣烂,绞汁约60毫升,再拿生鸡蛋2只,打碎、去黄,用蛋白和入马齿苋汁搅和,开水冲服,每日一次。此方适用于湿热型带下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山药莲苡汤
取山药60克,莲子60克,薏苡仁60克。将山药、莲子(去皮、去芯),薏苡仁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熟后即可服用。一般每日一次,服用5—7次见效。此方适宜于脾胃虚型引起的白带异常。
芡实莲子荷叶粥
取芡实60克,莲子60克,鲜荷叶一张,糯米50克。将芡实去壳,莲子去皮去芯,把鲜荷叶剪成3公分长、2公分宽的片并洗干净以后,把三者加糯米一起放入砂锅里,加水500—600毫升煮熟,每日分两次服用,一般5—7天即可见效,服用时,亦可加适量砂糖调味。此方适宜于脾虚型白带增多,肠胃实热大便干燥者忌用。
莲子枸杞酿猪肠
取莲子50克,枸杞50克,猪小肠两个段,鸡蛋两个。先将猪小肠洗净,然后将浸过的莲子、枸杞和打开的鸡蛋混合后放入猪肠内,两端用线扎紧,加清水1000毫升,待猪肠煮熟后切片服用。每日分三次服,隔日一剂。适宜于肾虚型白带增多,湿热型患者禁用。
带下病食疗
〔一般饮食〕
(1)不宜生冷水果及油腻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肾。
(2)不宜辛辣动火类食物,以免助生内热。
〔辨证施食〕
(一)脾虚温困证
〔主要表现〕带下色白,质稀无臭气,绵缔不断,面色少华,四肢困倦,纳差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食疗原则〕益气健脾,除湿止带。
〔食疔食物〕人参、山药、茯苓、扁豆,白果、陈皮、猪肚、薏苡仁、莲子等。
〔食疔食谱〕
(1)山药莲子羹。山药,莲子,煮羹。用于体虚带下。
(2)煨银杏,银杏,煨熟。用于赤白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淸淡补益,以利补脾益气。
(2)不宜过甜类食物,以免助湿困脾。
(二)肾阳虚弱证
〔主要表现〕带下色白,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脉象沉迟。
〔食疗原则〕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食疗食物〕羊肉、胡桃仁、麻雀肉、麻雀蛋、猪肾、淡菜、莲子、芡实等。
〔食疗食谱〕
(1)羊肉糜。羊肉,调味煮糜。用于虚冷带下。
(2)淡菜韭菜汤。淡菜,韭菜,煮汤。用于肾虚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温补饮食,以利补肾助阳。
(2)不宜寒凉滑利类食物,以免损伤肾阳。
(三)肝经湿热证
〔主要表现〕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秽臭,伴有阴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原则〕清热利湿止带。
〔食疗食物〕马齿苋、椿叶、水芹、荠菜、马兰、壅菜、赤小豆、绿豆、薏苡仁、荞麦等。
〔食疔食谱〕
(1)马齿鸡蛋白饮。马齿苋取汁,鸡蛋白,和匀温饮。用于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皆可服。
(2)荞麦鸡蛋白饼。荞麦炒焦为末,鸡蛋白,作饼,盐汤送食。用于女子赤白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清利饮食,以利清热利湿。
(2)不宜甜食,以免助湿生热。
〔单方验方〕
(1)枸杞苗炒鸦蛋。枸杞苗,鸡蛋,炒食。用于年少妇人白带。
(2)乌贼鱼烧肉。乌贼鱼,瘦猪肉,调味烧食。用于妇女带下。
(3)蚌肉场。蚌肉,葱花,香菇,煮汤。用于带下。
(4)鲍鱼炖猪小肚。鲍鱼,猪小肚,炖食。用于妇女体虚带下。
(5)冰糖炖瓜仁。冰糖,冬瓜仁,隔水炖食。用于妇女带下。
中医治白带异常选穴很重要
白带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中医认为,“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白带异常怎么办
中医辨证分型治白带异常
对于白带病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性等,确定治疗方法,对病情多作整体考虑,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原则上是分型加辨证施治。
1、肾虚型
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2、脾虚型
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3、湿热型
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4、肝火型
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部红肿,带下色黄、量多,伴口干舌燥,舌苔黄舌红。宜采用清热泻肝之法治疗,可选用由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山栀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苦胆草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5片。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湿毒型带下病艾灸
湿毒蕴藉,带下黄色量多,质粘稠有异味,甚则状若腐渣,伴随有胸闷纳呆;热重于湿;带下黄赤。质黏如脓,奇臭难闻,常兼口干烦热,头目昏重。
治则:清热燥湿,泄毒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配穴取气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让女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在中医称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带下病艾灸哪里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白带病的中药治疗
白带病中医称为带下证,主要根据发病原因分型施治。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胸闷乏力,食欲减退,大使稀,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愈带丸'每次15克,每日两次;或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
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治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二妙散,每次10克,每日两次。
肝火型带下色黄量多,阴部搔痒,灼热刺痛,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宜采用清热泻肝法治疗,如苦胆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5克,每日3次。
肾虚型带下稀薄色谈,腰酸肢软,怕冷便溏,舌质淡白。宜采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如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3次。
此外,对于症状轻微的带下症患者,也可选用民间的一些验方治疗:
女性带下病吃什么食物调理
马蹄
宜吃原因:马蹄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补肾健脾、益气生津,适合脾肾虚弱型的带下病患者食用。
莲藕
宜吃原因:莲藕生吃清热生津,煮熟了吃能益气补脾,对脾虚型及湿热型的带下病患者有较好的食疗功效。
绿豆
宜吃原因:绿豆性凉、味甘,有利水、清热、解毒等功效,常食之对缓解带下病有一定的作用。
芡实
宜吃原因:芡实性平、味甘,具有温补脾阳、固肾止带的功效,可调理白带过多、淋漓不断等症。
核桃
宜吃原因:核桃仁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肾虚腰痛、白带清冷、量多等症。
薏米
宜吃原因:薏米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湿热型的带下病患者食用。
土茯苓
宜吃原因: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带下病引起的湿热淋浊、带下腥臭黄稠等症。
金银花
宜吃原因: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一切热性病症,可与黄柏、苦参等搭配,辅助治疗湿热型带下病。
蜂蜜
宜吃原因:蜂蜜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的功效,对人体内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带下病。
卷心菜
宜吃原因:卷心菜有防衰老、抗氧化的效果,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新鲜的卷心菜还含有杀菌消炎作用的物质,对带下病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猪肾
宜吃原因:猪肾味咸、平,性甘,可治赤白带、崩中漏下等症,适合带下病的患者食用。
带下病患者宜吃的食物还有:茼蒿、鲫鱼、海带、紫菜、甲鱼、小麦。
带下病艾灸哪里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湿毒型带下病艾灸
湿毒蕴藉,带下黄色量多,质粘稠有异味,甚则状若腐渣,伴随有胸闷纳呆;热重于湿;带下黄赤。质黏如脓,奇臭难闻,常兼口干烦热,头目昏重。
治则:清热燥湿,泄毒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配穴取气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