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阴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 归来,三阴交,太溪,丰隆穴。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艾灸能治便秘吗 气机郁滞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仰卧位,施灸者取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艾灸作用:行气导滞通便。
疗程:症状较轻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及缠绵不愈者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腹疼艾灸哪个位置
腹疼艾灸应该辩证分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寒邪腹疼
病因:感受风冷,侵袭于中,或寒冷积滞于胃肠,恣食生冷太过,中阳受戕,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阴寒内盛作痛。
主证:腹疼较剧,腹部喜温怕冷,大便溏薄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白,四肢欠温,口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沉紧,寒凝气滞者,则便秘,腹胀拒按。
艾灸方法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艾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合谷。
取穴方义:中脘,足三里温中理气,天枢调理肠胃,神阙温下元以散积寒,佐以手阳明经的原穴合谷,发汗解表,调整传导功能,诸穴共灸,以奏散寒止痛之效。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柱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每日1-2次。
3.隔盐灸:于神阙穴按隔盐灸法操作,用中艾炷灸5-10壮,每日灸1次。
阳虚腹疼
病因:脾阳不运,脏腑虚而生寒,或因中阳虚馁,寒湿停滞,或因气血不足,脏腑失其温养而致腹痛,亦有因房事之后为寒邪所中而致阴寒腹痛者。
主证:腹疼隐隐,时作时止,疼时腹部喜按,大便溏泄,面色少华,精神疲乏,腰膝酸沉怯寒,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而迟。
艾灸方法
治法 :温肾益脾,缓急止痛。
艾灸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方义:肾俞,关元补肾壮阳以祛寒,脾俞,足三里健脾补气以生血,三阴交健脾止泻,气血温煦濡润,经脉通利,脏腑得到温养,则腹疼可除。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20次,每日灸1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选用麦粒大艾炷,每日灸1次。
3.温盒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
便秘艾灸灸哪里配图片 便秘艾灸穴位辨析
灸疗法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便秘病位在肠,故取中脘, 天枢,关元通调大小肠;上巨虚属于胃经,与大肠上下呼应,更能通调大肠腑气;支沟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三阴交,照海滋养肾阴肾水增液行舟。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肚脐中旁2寸。
神厥:在腹中部,肚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大敦:在足部大拇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三焦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在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支沟:前臂正中,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膏肓: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便秘
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如果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操作手法
1.艾条灸: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内放置点燃的艾条2根,从上至下按中脘,天枢,关元的次序,每穴灸10分钟。
3.敷脐疗法:取生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实,猪牙皂各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
便秘艾灸穴位图解 回旋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注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冶。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厘米左右。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穴位选择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天枢:脐旁2寸。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
上巨虚:外膝眼正中直下6寸,也即足三里穴下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照海:足内踝下凹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