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双相抑郁预测因素

双相抑郁预测因素

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障碍,从首发抑郁发作中尽早预测双相障碍,对避免误诊尤其重要。以下10条线索可以帮助防止误诊和漏诊:

1.早年发病:通常指<25岁起病。Burke等的研究显示,双相障碍Ⅰ型(Md,即躁狂重、抑郁轻)平均起病年龄为18.0岁,双相Ⅱ型(Dm,即抑郁重、躁狂轻)为21.7岁,而单相抑郁为26.5岁。

2.发作性心境不稳定:指心境波动很大,抑郁、焦虑、欣快、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易激惹、冲动、愤怒等病理情绪呈短暂发作,持续数小时或1-2天。Perugi和Akiskal指出,心境不稳定是双相Ⅱ型临床表现的核心,抑郁患者若有突出的心境不稳定,往往预示双相障碍Ⅱ型。

3.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包括食欲亢进,体质量增加,睡眠过多,灌铅样肢体麻痹体验,短暂欣快发作,伴精神病性特征,伴各类焦虑和恐惧、强迫、惊恐发作等,伴经前期烦躁障碍、癔症样烦躁,抑郁发作具有季节性等。

4.抑郁频繁发作:指1年内抑郁发作>4次。Bowden认为,抑郁如果发作急骤、频繁发作、缓解时间短暂,往往提示为双相障碍。

5.抗抑郁药治疗引起转躁:DSM-5分类上将物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及其他医学状况引起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纳入,不再作为排除标准。

6.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双相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7.病前情感气质:Akiskal认为,情感旺盛气质、心境恶劣气质、环性情感气质与易于激惹气质等4种情感气质与心境障碍关系最为密切,是病前最主要、最核心的情绪与行为类型。并强调应特别重视抑郁伴情感旺盛气质或循环气质者,因为这类患者很容易自然转躁或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转躁。

8.边缘性人格障碍:比较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发现,双相障碍Ⅱ型抑郁患者较单相抑郁高8倍。有研究显示,在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曾有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者占44%,加上抗抑郁药所致轻躁狂发作者,该比例上升到69%。

9.轻躁狂发作的病期标准:DSM-5明确了轻躁狂只要病程达到2-3天即可诊断双相障碍。

10.烦闷性躁狂:与欣快性躁狂相比,临床上烦闷性躁狂更常见,其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沮丧、易于激惹、冲动、自控下降、缺乏理智、活动性增高、思维过分活跃等,这些表现可以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多晒太阳能防冬季抑郁

北风一吹,大家都窝在被子里不想出来,读初二的玲玲更是成天昏昏欲睡。“本来冬天就好睡觉,偏偏每天那么早起床,睡不够当然是这样!”玲玲觉得委屈,爸妈却认为她懒,可无论怎么骂,玲玲这思睡的毛病一点没改变,反倒脾气越来越差。难道真是天气的问题?精神心理专家指出,这个季节比较常见的冬季抑郁症,就有睡得过多、老是睡不醒的表现,如果补睡眠也改善不了,持续2周以上,大家就要有所警惕。特别是青少年可能还潜藏双相抑郁的风险,家长更不能掉以轻心。

多晒太阳能预防抑郁

潘集阳说,光照少可引起普通人情绪障碍,也会使本身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反复,病情严重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甚至导致自杀。如何才能预防危险发生?多晒太阳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专家指出,上午8点到10点的阳光最适宜进行户外活动,只要晒太阳30分钟到1小时,人立马就能精神起来。晒不到太阳的时候,室内灯光就要非常明亮。多参加运动锻炼和社交,穿着颜色明快的外套也会让心情愉悦。

还要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合理控制饮食时间,避免因为情绪不佳而暴饮暴食,尤其不要在晚饭后摄入过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甜食。此外,一些粗粮、面包、牛肉、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青少年警惕双相抑郁

在冬季抑郁症的人群里,青少年尤其需要重视。“因为30岁以下开始发病的抑郁症患者多半可能患的是双相抑郁。”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病人一段时间有躁狂表现,另一段时间内又有抑郁症状,而抑郁时间较长。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对外兴趣减退、极度自卑。

潘集阳说:“因为轻度躁狂时,患者可以表现得精力旺盛,各方面很优秀,所以有短时间情绪低落也不会被身边的人重视。久而久之,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会逐渐减退,严重的根本没法继续工作和学业,自杀企图严重,只能在家看管。这时再来治疗为时已晚。”

​什么是双相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躁狂抑郁症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多数患者处于抑郁期比兴奋期长

大多数双相抑郁症患者处于抑郁期的时间比处于兴奋期的时间要长。双相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在两极间变化并不遵循一定的模式,躁狂之后也不一定就会抑郁。也可能在出现躁狂症状之前经历多次抑郁。心情变化可能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完成。

双相抑郁症多发于青壮年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双相抑郁症分型介绍

双相ⅰ型:交替出现完全躁狂和严重抑郁

• 常以抑郁形式起病,在病程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躁狂或兴奋阶段;

• 抑郁期既可紧邻躁狂期前后,也可与躁狂期相隔数月或数年。

双相ⅱ型:抑郁和轻躁狂交替发作

• 轻躁狂期:患者心境明亮,睡眠需要减退,精神运动性活动超过患者的通常水平;转换常受昼夜节律因素的影响,可季节性复发。嗜睡和进食过度是典型表现;

• 抑郁阶段可出现失眠及食欲不佳;

• 轻躁狂对部分患者而言有适应性,因为患者会感到精力充沛、自信、社会功能超常发挥。许多患者往往在抑郁发作的末期感到情绪高涨。(挥霍无度,冲动性滥交以及滥用兴奋剂等)。

双相ⅲ型:严重抑郁发作且有双相障碍家族史

• 常表现出轻微的轻躁狂倾向;

• 这种特质称作情感增盛(hyperthymic)(亦即紧迫,野心勃勃,追逐名利)。

教你如何分辨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

根据特点区分

当面对出现了“微笑型抑郁”的患者时,我们首先应正确区分,他到底是属于单相抑郁症,还是双相抑郁症。虽然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症状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是医生可能通过双相抑郁的特点进行区分。

首先要观察患者发病年龄

“首先,双相抑郁症的患者,其发病年龄较早,一般在28岁之前首次发病。且其抑郁症状相对没有这么典型,更多表现为:睡眠节律颠倒、睡眠时间虽短但不觉得困,食欲亢进,体重增加,思维迟滞等等。此外,患者会伴有精神病性的症状——出现幻觉,或比较荒谬的想法,如觉得自己罪该万死、身边的人都在讨论自己等等。”

医师表示,双相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多次自杀未遂,且多带有冲动性质。情绪方面并不像单相抑郁的患者一味消极,低沉;相反,情绪波动大,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等等,当他们出现消极情绪时,会通过购物、自残、酗酒等不同方式进行宣泄。而对于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总是归因于外界环境。

产后抑郁症吃什么药

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

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作应用。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容易转为躁狂吗

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指两种疾病(注意: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抑郁症(单相)、和躁狂抑郁症(双相)。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在抑郁发作时,它们的表现几乎一样,很难区别。

在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5-10%,也就是说,几乎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患着抑郁症、或得过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的患病率没有那么高,大概是1-2%,换句话说,100个人中,只有1个。

单相抑郁症,每次发作都是情绪抑郁;不论多少次发作,都没有明显的情绪高涨(或轻度情绪高涨)的时期。即使长期应用氟西汀等等抗抑郁药,也不会诱发躁狂(就是所谓的‘转躁’)。

双相的躁狂抑郁症,在多次发作中,必然至少有一次躁狂(即使不十分明显)。所以,在抑郁期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突然发生情绪高涨(躁狂)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转躁’。‘转躁’,与所用抗抑郁药的种类根本没有关系!如果是双相,在抑郁期、用文拉法辛会转躁,用氟西汀也会转躁,用别的抗抑郁药,也会转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好事,我们可以借此区别这两种疾病,借此作出正确的诊断。

如果是单相抑郁症,必要时,可以长期服用抗抑郁药,以期预防复发。

如果是双相躁狂抑郁症,那就不能长期应用抗抑郁药,一旦情绪不再抑郁,就应该停药。否则,有可能造成“快速循环”,(指一年中发作4次以上),较难治疗。

双相,就必须应用‘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等),才能保持稳定,预防复发。

随便说一句:并不是所有的双相患者,都需要用奥氮平等药治疗。这些抗精神病药只宜在情绪实在兴奋时才用来‘压一压’。在情绪不太高涨、可以对付时,就应该停药。

双相抑郁症怎么办

在了解双相抑郁症怎么办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双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就叫躁狂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主要是患者的情感发生变化,双相抑郁症危害很大,因此才需要及时治疗。想要更好的治疗此疾病,首先要了解双相抑郁症的症状。

双相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底落、抑郁悲观、反应慢、迟钝、全身无力等症状,甚至有可能自杀;患者还会出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头疼、胸部不适等情况,双相抑郁症发作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社交和性能力丧失的情况。

双相抑郁症怎么办?

治疗双相抑郁症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对于双相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朋友等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患者的家属及其朋友们一定不能放弃双相抑郁症患者,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另外,治疗双相抑郁症还需要配合药物,这种药物是需要吃一生的。

其实说双相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不如说平时如何预防此疾病。平时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的劳累;还要保持心情愉悦,要适当的舒缓压力等。

双相抑郁症分型介绍

双相Ⅰ型:交替出现完全躁狂和严重抑郁

• 常以抑郁形式起病,在病程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躁狂或兴奋阶段;

• 抑郁期既可紧邻躁狂期前后,也可与躁狂期相隔数月或数年。

双相Ⅱ型:抑郁和轻躁狂交替发作

• 轻躁狂期:患者心境明亮,睡眠需要减退,精神运动性活动超过患者的通常水平;转换常受昼夜节律因素的影响,可季节性复发。嗜睡和进食过度是典型表现;

• 抑郁阶段可出现失眠及食欲不佳;

• 轻躁狂对部分患者而言有适应性,因为患者会感到精力充沛、自信、社会功能超常发挥。许多患者往往在抑郁发作的末期感到情绪高涨。(挥霍无度,冲动性滥交以及滥用兴奋剂等)。

双相Ⅲ型:严重抑郁发作且有双相障碍家族史

• 常表现出轻微的轻躁狂倾向;

• 这种特质称作情感增盛(hyperthymic)(亦即紧迫,野心勃勃,追逐名利)。

双相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一、双相抑郁症概述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从发作特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相的,称为“抑郁症”。每次发作的表现都是情绪抑郁。另一类称为“双相”,全名是‘躁狂抑郁症’。有几次发作是抑郁,另外几次却是情绪过度兴奋,甚至不能自控,呈现躁狂状态。

二、普通抑郁症与躁狂抑郁症的共性

它们都是发作性的精神疾病。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天,甚至会有持续数月之久的。一般经过一个发作期后会自行缓解,缓解期完全恢复正常,而且自己完全能够知道发作时的不正常,自己本心也希望再不复发,但却往往多次发作,这个非患者本人所能控制。

三、躁狂抑郁症区别于普通抑郁症的特点

有50%的抑郁症患者,发作并不很频繁,甚至可能一生只发作一次,相比之下躁狂抑郁症,也就是所谓的双相抑郁症的发作频率要高得多。

而如果患者是第一次发作,而且是抑郁性的发作,那么很难区分二者关系,直要等到出现情绪过度兴奋,才能确诊为“双相”特性。

四、躁狂抑郁症的治疗

相对于单相抑郁症最主要的是设法带领患者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这个除了药物治疗外应更多的辅之以行为治疗,通过关怀和户外活动使患者的身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而对于双相躁狂抑郁症患者来说,因为发作可能较为频繁,所以首要的是通过药物控制情绪,以防在过激情绪发作时造成伤害,在情绪获得控制后,再辅之以心理疏导,逐渐使其能自我掌握,情绪稳定化是第一步,之后才能再设法进行后续的行为治疗。

双向抑郁症的表现有什么

双向抑郁症的表现:

情感障碍分为单向情感障碍即单向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即双向抑郁症或者躁狂症。单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而双相抑郁要复杂的多,患者除了具备抑郁症状外,往往还伴随躁狂发作。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从发作特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相的,称为“抑郁症”。每次发作的表现都是情绪抑郁。另一类称为“双相”,全名是‘躁狂抑郁症’。有几次发作是抑郁,另外几次却是情绪过度兴奋,甚至不能自控,呈现躁狂状态。

双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健康专家提醒,相对于单相抑郁症最主要的是设法带领患者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这个除了药物治疗外应更多的辅之以行为治疗,通过关怀和户外活动使患者的身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而对于双相躁狂抑郁症患者来说,因为发作可能较为频繁,所以首要的是通过药物控制情绪,以防在过激情绪发作时造成伤害,在情绪获得控制后,再辅之以心理疏导,逐渐使其能自我掌握,情绪稳定化是第一步,之后才能再设法进行后续的行为治疗。

相关推荐

失眠抑郁的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环境因素 严要的丧失,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

抑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药物治疗 抑郁发作往往有复发倾向。因此,治疗目的有二: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 1、药物选择: 目前仍把TCAS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其次可考虑MAOIS。 2、 双相抑郁的治疗基本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病人用抗抑郁药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抑郁药和锂盐合并应用。 精神病性抑郁单用抗抑郁药效果可能不理想,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3、疗程和剂量: 治疗的成功除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外,疗程和剂量至关紧要。常见的错误在于对抑郁症的复发和自杀危险性认识不够

产后抑郁症可以治好吗

对于产后的女性来说,前三个月是一个危险期。有数据显示,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心理治疗,二是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首先进行心理治疗,如果产妇的病情严重,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支持、咨询与社会干预等。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史

怎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

抑郁发作往往有复发倾向。因此,治疗目的有二: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 1、药物选择: 目前仍把TCAS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其次可考虑MAOIS。 2、 双相抑郁的治疗基本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病人用抗抑郁药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抑郁药和锂盐合并应用。 精神病性抑郁单用抗抑郁药效果可能不理想,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3、疗程和剂量: 治疗的成功除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外,疗程和剂量至关紧要。常见的错误在于对抑郁症的复发和自杀危险性认识不够,因此常常剂量

为什么会有抑郁症

一、环境诱因:如在生活中出现一些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都有可能会导致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比如说丧偶(尤其老年丧偶,几乎八、九成的人会得此病)、离婚、丢掉工作、失去健康、财务危机等。 二、疾病因素:常见的有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癌症等患者,都易患抑郁症。像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会患上忧郁症。忧郁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帕金森症、胰脏癌、脑瘤、阿兹海默症等。 三、家族遗传性。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危险性就会增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

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 高脂血症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抑郁症病因有哪些

1、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且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2、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 3、生物化学因素 现代科学通过临床观察抑郁症患者,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数据时,发现93.2%的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分泌功能紊乱,在这基础上各国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临床

怎么治疗重度抑郁症呢

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

警惕四大因素造成抑郁症

1、性格因素 遇事悲观,自自信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很轻易患上抑郁症。它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2、遗传因素 家中有患者患有抑郁,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急性很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但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3、环境因素 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

抑郁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 其他常见的症状是 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②自我评价降低; 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⑥睡眠障碍; ⑦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