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岛市民生二孩意愿不一致

青岛市民生二孩意愿不一致

期盼者:生二胎减轻孩子养老负担

对于已经箭在弦上的“单独二胎”政策,岛城一些满足“单独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已经有了生二胎的打算。

今年33岁的孙雪(化名)有一个8岁的女儿,得知“单独二胎”新政后,她和同样是独生子女的老公便筹划着在政策落地后再生个孩子。 “只有一个孩子,将来孩子赡养老人的负担太重。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就能分担一下,减轻负担。”孙雪说,除了考虑减轻孩子赡养负担外,她认为再要一个孩子 还能让两个孩子学会分享。

对于再生一个孩子是否会大幅增加家庭经济压力,孙雪有着自己的看法。“过去一个月可以攒4000元,有了孩子可能每月最多攒1000元,但存款和孩子的价值不能相提并论,我觉得还是要孩子好。”孙雪说。

顾虑者:经济压力增大,老人也更累

对于”单独二胎”新政,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夫妻并不是很在意。今年30岁的薛月(化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她担心生二胎会耽误工作, 增加经济压力。“现在我每月要还6000元的房贷,虽然我和老公两个人的收入可以负担起房贷和日常生活开销,但是如果再要一个孩子,那经济压力肯定就大了。”薛月说,考虑到生二胎的成本太高,即便新政落地,她也不会立即要二胎,“至少得过个三四年,等还贷结束、工作更加稳定了再考虑。”

除了经济压力,薛月不生二胎还考虑老人的因素。薛月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孩子出生以来,一直都是公公、婆婆帮忙一起照看,看着两位老人成天围着孩子忙来忙去,她很心疼。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公婆就更累了。他们年纪大了,薛月想让他们轻松一点,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记者调查得知,除了一些经济实力较强,能够负担起月嫂、保姆支出的家庭外,不少经济实力一般的夫妻都会在生二胎问题上优先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情况。

二孩家庭教育很关键

家长疑问:生二孩会不会增加家庭教育的负担?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诸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在考量是否要生二孩。除了考虑家庭经济压力、精力成本等外,教育也是让许多年轻家长忧虑的问题。“孩子都8岁了,她能不能接受家里忽然再多一个孩子?我们家长能不能同时照顾好、教育好两个孩子?这些都是未知数。”东城的李女士说。市民卢女士则担心,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会不会有代沟,能不能相处得好。李女士和卢女士的说法道出了许多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长的心声:做父母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时,父母可以倾尽全力来教育好这个孩子,可当家里再多一个孩子,会不会增加家庭教育的负担?

家有俩孩儿父母要让爱不失衡

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因备受家长宠爱,出现蛮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孤僻冷漠等问题。我市心理咨询师高老师说,“二孩”的到来,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注和溺爱。双子女家庭为大孩儿提供了关怀和照顾弟弟、妹妹的机会,使其更具责任感;“二孩”也可以从哥哥、姐姐身上学会尊重、服从和关怀。然而,“二孩”的出现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处理不好“二孩”就会成为家庭教育之累。

高老师分析说,“二孩”出生前,“头胎”处于“独生子女”的环境中,享受着父母全部的爱和关注。随着家中“二孩”的出生,家长会在一定时间内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二孩”身上,“头胎”孩子常会感到自己被冷落和抛弃,产生被边缘化的不安全感。这时,“头胎”孩子会把这种失衡怪罪于自己的弟弟、妹妹,从而对弟弟、妹妹产生怨恨。生二孩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经济、情感投入难度更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感情投入等会被分散。可能会导致部分父母偏爱、孩子相互攀比的现象出现。她建议,父母要生二孩之前,必须要考虑好今后面临的教育问题,考虑在教育投入、精力等方面是否跟得上。更要做好准备,解决好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当二娃出生后,要将注意力放在大孩子身上,先满足大孩子被爱的需要,然后才有精力带好小孩子,并引导鼓励大的孩子承担照顾小的孩子的责任,做到让爱不失衡。

让孩子学会分享做彼此的好玩伴

市春晖小学心理老师张老师说,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快乐。比如让孩子讲好吃的分给在座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小孩、幼儿园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等。懂得分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有了第二个小宝宝的时候,并不会感到自己的爱是被“夺”去的,而是拿来与弟弟妹妹分享的,自己的爱并不会减少。在“二孩”来临之前,父母要给大的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使他明白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了玩伴,就多了一个爱他的人,使其对弟弟、妹妹的出生产生期待。有了二孩后,要多夸夸大孩子,比如他会自己吃饭、穿衣都该表扬,说他是弟弟、妹妹的榜样。

建议父母最好选择在第一个孩子已经摆脱了婴儿期,进入到学龄前或儿童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时,再选择生“二孩”。哥哥姐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后,可以帮助弟弟妹妹穿衣、吃饭,并利用他的知识给弟弟妹妹讲故事、规范行为。孩子间有了玩伴,就不会长时间缠着家长。这样,家长在教育上会多一个好帮手,孩子在成长中多了好玩伴。

二孩放开北京有多少人愿意生

北京人生二孩意愿有多强?已有超5万人申请

去年2月2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今年1-8月,北京市“单独二孩”申请数首破5万,达到50406例,与去年不足3万的申请数相比大幅上升。截至9月30日,北京市“单独二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53034和48392例。

根据对已办证育龄妇女年龄段分析,31到35岁妇女生二孩的意愿最强。

全面放开二孩北京医院床位够吗?年接受产妇20万

曾有媒体报道,北京的建档床位呈现紧张,预产期在明年5月之前的建档名额已所剩无几。

卫计委相关人士表示,北京有100多家医院有产科,每年能够接受产妇20万人左右,目前还没达到这个数量。“只能说三甲医院等好医院建档紧张,其他二级医院仍然可以承受,如果分散一下仍然可以建档。”

全国将新增多少人?每年250万

调整人口政策的结果是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在两项新政之前,中国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在1600万左右。他预测,从 “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一年多的实际效果来看,每年受惠于新政而增加了几十万新生儿。再加上本次进一步放宽限制的“全面二孩”,根据估算,未来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50万左右。

梁建章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后,达到平衡的总和生育率不太现实,低生育率趋势难以改变,尤其是“80后”和“90后”,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需要观察政策的效果,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可能会有第三步调整,比如调整社会抚养费或者鼓励三孩等。

武汉单独二孩申请率未达预期

全国“单独二孩”政策陆续放开后,并未出现预计的生育高峰,反而比预计数目少了近70%。北京一家机构调查显示,过半80后、90后不愿生二孩。昨日,记者采访获悉,和全国整体趋势一样,武汉二孩申请率也未到预期水平,经济压力成首要考虑难题。

“单独二孩”申请率遇冷

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放开最长的地区已满一年。近日,国家卫计委确认,全国共有1100万对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在政策实施之初,卫计委曾预测每年将有200万对夫妻提交二胎申请,但截至今年8月,提出申请的夫妻仅70万对,比预计数目少了近70%。

上周,北京一调查中心的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现象,对2052名市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仅24.9%的人提出了申请,大多表示不愿再生。

湖北自3月27日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至目前的数据与全国的生育意愿大趋向基本一致。据了解,湖北省符合条件的家庭有62.94万个,截至6月底,申请的家庭有10958个,申请率为1.7%。而据武汉市卫生计生委统计,该市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家庭有17.2万个,经调查近半家庭愿意生二胎,算下来应有至少有8万家庭,然而目前想生的仅为2.5%。到7月底,武汉市共受理“单独”家庭生育两孩申请4407份,已批准4028份,共生育 “单独两孩”951人。

业内人士分析,这和生育意愿、成本有关,需3-5年时间的“释放期”。

想生二胎又怕养不起

为何不愿提出申请?在北京的这项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原因是“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太高”,占58.1%;其次是“抚养孩子的时间成本太高”,占36.5%;第三位则是认为“一个孩子就够了”,比例也有32.3%。

日前,记者在武汉各大论坛上发现,不少年轻妈妈晒育儿成本,表示“有想生的心,但看看每个月的家庭开销,实在不敢下决定再生”。

女儿快一岁的梅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因为奶水不够,宝宝出生不久就开始吃奶粉,每个月至少4罐,一个月光奶粉就要1000多元;再就是尿不湿也是花钱的大头,因为选择的进口尿片,一个月也得300多元;加上打疫苗、添辅食、买衣服、玩具等费用算下来,一个月少说要2000多元,“孩子以后再大一点,上学了开销会更大。”

家住杨汊湖的王女士深有同感,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孩子主动想上跆拳道、兵乓球、绘画的兴趣班,两口子大半薪水都要花在孩子身上。网上更有妈妈发帖称,为了生二胎,一咬牙换了套140平方米的大房,直呼经济上“扛不住”。

80后、90后多半拒生二孩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在汉的20位年轻妈妈,八成人“很纠结、犹豫”,表示应该不会再生,但其中绝大多数也表示丈夫希望生二胎,让孩子有个伴。

31岁的林小姐说,孩子马上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如果这时再生二胎,两个工薪阶层的薪水要供两个孩子,“想想就可怕,老人好容易带大一个,又要再帮忙,身体也吃不消。”

记者从武汉多家医院产科获悉,想生二胎的多是35岁以上高龄产妇,想赶在身体状况能承受前再添一个,或是家庭环境条件不错的年轻夫妻。

从数据调查上看,值得注意的是,在80、90后的受访者中,选择不要孩子或者只要一个孩子,即不想生二孩的比例为56.8%,明显高于整体受访者47.3%的比例。可见,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生育观念已经发生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教授表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初期每年的生育数量,理论上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规模,二是这些妇女的生育意愿,“现在看来,我们当初对两个因素的判断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后者。而且,即便是有生育意愿,也不能直接和实际的生育行为画上等号。”

“单独二孩”申请情况

截至6月底

受理申请

10958份

申请率

1.7%

62.94

万个

符合条件家庭

截至7月底

受理申请

4407份

已批准

4028份

符合条件家庭

福建单独二胎政策落地前抢生要罚款

2014年福建单独两孩新政策3月29日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单独两孩”正式在闽落地。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当天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将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一项“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修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即“双独两孩”改为“单独两孩”,夫妻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便可生育两个孩子。

福建单独两孩新政策通过,对于“抢生”等新政等违法生育如何进行罚款?

专家解读2014福建单独两孩新政策生二胎标准细则:

先育二胎坐等新政是否“罚款”

赶在政策落地前抢生二胎,仍将被征缴社会抚养费

在调整生育政策之前的违法生育,应该缴纳社会抚养费,但是拖着没交,那么现在政策调整又符合生育条件了,社会抚养费还要继续征收吗?对此,福建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条例出台之后,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对之前的违反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仍然还是按原来的政策执行。

陆杰华:在各地落实“单独二胎”新政之前,各地计划生育工作还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

今后新政落实,地方计生部门可能也会设一个新政适用人群的时间点,如果“单独”夫妻现在抢时间生二胎,待新政落地,可能因间隔时间过长,依然算做违法生育,将被征缴社会抚养费。

所以,符合新政条件,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单独”夫妻,应慎重考虑评估,别冒险赶在新政落地前抢生“二孩”。但是,各地政府也要有落实新政的紧迫性,同时不应再在“单独二胎”新政落地过程中,设立五花八门的附加条件或门槛,人为干预群众的正当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云南单独二孩政策市民反响

“单独二孩”备受市民关注和热议,部分市民表示,放开二胎政策是好的,很支持;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虽然政策放开了“单独”家庭生二胎的政策,但因育儿、教育成本的日趋增加,对此也有着不同的顾虑。

“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很大,一旦孩子出现意外,就会成为‘失独’家庭。”市民吴先生说,政策的出台,可以减少成为“失独”家庭的可能,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对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增长起推动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莫关耀说。同时,他认为,就算是政策放开了,符合条件的夫妇,也不一定会愿意生二胎。

面对目前不断上涨的育儿成本和教育成本,许多家庭心生顾虑。在他们看来,按照目前的家庭收入状况,很难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再过几个月,王先生家的小宝宝就要出生了,“我们现在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王先生说,生不生第二个孩子,关键还是取决于家庭收入情况。他认为,紧靠目前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再养一个孩子恐怕还是很困难的。

但对于不少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的“单独”家庭来说,这项政策无疑令人兴奋不已。不过,云南省人口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在云南“单独二孩”政策落地之前,生育二孩仍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抢时间违规生育二孩将面临相应处罚。

山东“单独二孩”通过 工作和收入决定二宝出生率

近日,齐鲁晚报在官方网站发起“你打算生二孩吗?”的调查,参与人数310人。结果显示,86%的参与者愿意生二孩,9%表示没想好,只有5%的网民明确表示不愿生。至于选择何时生二孩,五成表示只要政策一出,马上就会备孕,甚至有23%的市民表示已在孕育过程中。

其中,有网友留言:“强烈建议对35岁以上大龄独生子女,也就是我国响应国家号召的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的政策适当放宽,可以在政策出台期内怀孕,原因是等不起啊,年龄不饶人。”

在愿意生二孩的市民中,生二孩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给孩子找个伴,独生子女不利于成长”的原因占据了66%,其次分别为“喜欢孩子多”、“养儿防老”,分别占到总数的17%和11%。而在不愿生二孩的市民中,首要原因则是“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不允许”,占35%,其次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分别为27%和25%,另外还有13%的人考虑其他原因。

对于未婚单身青年来言,如果自己不是独生子女,为了生两个孩子,另一方必须是独生子女才符合政策。65%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不十分在意,而13%的网友则明确表示会以此为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和家庭经济收入是不少家庭决定是否生二孩的重要因素,本报也对此进行了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网友职业范围中,39%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为“企业职员”,8%为“农民”,17%为其他。在家庭月收入方面,五成参与者家庭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5000元以下”、“10000-20000元”分别占28%和15%,其他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

辽宁欲生单独二孩家庭需要先审查

“目前全省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有88万个,这其中有50%左右的家庭有生育二胎的意愿。对于全省4300多万人口来说,40余万家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大南表示。

这40余万有生二孩意愿的家庭中,一部分是确定要生的,还有一部分是还在犹豫当中。

王大南特别提示,因为“单独”家庭生“二孩”需要先审批,“国家对单独家庭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必须要严格审查资格,看是否真的符合‘单独’家庭的标准。”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甲状腺结节穿刺打麻药吗

甲状腺结节穿刺通常是是需要进行局部的麻醉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医生也会建议不打麻药,因此具体的需要咨询临床医师。

如果是特别怕疼的患者,可以提出想打麻药的意愿,一般医生也会酌情听取患者的意愿。

猪可传播戊型肝炎

不久前,山东省青岛市发现戊型肝炎发病率较往年同期上升,一些区、市还出现了暴发点。经检查发现,大多数病人进食了不洁食物,其中包括一些被猪肝、猪大肠等动物内脏污染的食物。

猪与戊型肝炎有什么关系

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一样,主要是病从口入。戊型肝炎也可通过水源或食物引起大流行。

在这次青岛市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中,青岛市疾控中心发现,病人大多是因为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了不洁食物而发病。其中许多病人是接触或食用了猪肝、猪大肠等动物内脏。这说明一些戊型肝炎病人是被猪传染上的。那么,猪与戊型肝炎的流行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知道,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人。除此之外,甲肝病毒也可在毛蚶等贝类生物体内存活3个月以上,人们可通过食用这些贝类生物感染甲肝。那么,戊型肝炎在流行的间歇期病毒存在于何处呢?此前,在印度和我国新疆戊型肝炎的暴发流行中,似乎找不到与甲型肝炎一样食用贝类生物的证据。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家畜。为了寻找戊型肝炎的源头,我国研究人员对家畜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采集了上百头猪、牛和上百只羊、鸡的血清,检测了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结果发现,猪血清中抗体和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最高,而且猪体内的戊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序列与人戊型肝炎病毒非常相似。

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可能是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因此,青岛市这次戊型肝炎流行很可能源于猪。

戊型肝炎喜欢“欺侮”老年人和孕妇

戊型肝炎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其中有不少老年患者。我国戊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多在35~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戊型肝炎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这说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约有80%为戊型肝炎感染。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危害相当严重。有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戊型肝炎病死率分别达到1.5%、8.5%和21%。妊娠戊型肝炎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立即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出血也较多,死胎率亦高。

青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一、山东省单独二胎政策新内容:

5月30日,“单独两孩”政策获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该政策正式开始实施。备受关注的是,政策以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的时间为节点,该日期以后,单独夫妇怀孕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进行批评教育,补办生育证。

修正后的《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卫计行政部门批准,就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另外,我省还取消了被称为一胎“准生证”的《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生育一胎只需生育后登记即可。

二、可以申请山东省单独二胎的公民:

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双方或者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七)夫妻一方为六级以上残疾军人的;

(八)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三、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的公民:

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就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

(1)本人为父母生养的唯一子女。即:无同父同母、无同母异父、无同父异母、无收养的兄弟姐妹。

(2)本人为父母依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被养父母依法收养,且为养父母的唯一子女。

(3)父母依法生育(依法收养)过两个及以上子女,其他子女均已死亡并未生育,本人为父母现存的唯一子女。即:本人为父母现存的唯一子女,且其他已死亡的兄弟姐妹未生育后代。

生二胎的好处和坏处

生二胎的好处有哪些?

1、给独生子女添个伴,童年不在孤独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生二胎对于孩子来说,童年里面有个小伙伴儿,会有更强的分享倾向。一胎孩子与同伴的关系越亲密,他们的分享意愿和照顾幼小儿童的意愿也越强烈,孤独感水平也越低。

2、让孩子心智得到健全发展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容易让他们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依赖性强等问题。如果生二胎,会让一胎孩子产生一定的责任感,需要保护好弟弟妹妹,是弟弟妹妹的榜样。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有利于一胎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

3、防养育风险,并减轻子女养老负担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结婚后都是两个人肩负着4个老人的赡养,虽然很多家长在退休后已经不需要子女来赡养,但是还是有很多疾病等不可预估的问题,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里面有兄弟姐妹,会感觉压力没那么大,而且在遇到家庭问题的时候,互相有个依靠。

4、二孩是调节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尽管生二胎会给家庭带来大大小小的压力,但是孩子能给枯燥沉闷的家庭注入了新鲜活力,让夫妻两人更加有奋斗的动力,一家四口的温馨生活十分让人羡慕。二胎宝宝给家庭带来了双倍的快乐,二孩是调节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生二胎的坏处有哪些?

1、抚养成本高,增加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家庭的教育支出,是按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配置的。如果再多一个孩子,真的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人们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就是抚养成本高,两个孩子的抚养成本是1个孩子的1.5倍。根据家庭的消费情况,孩子穷养也得68万,富养得几百万。

2、加重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

现在的70后到90后们承担着更多的工作压力,两个孩子的生活节奏势必要快更多,也会更辛苦。一方面老人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也需要家长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

3、诱发亲子矛盾

现今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比较脆弱和敏感,第一个孩子在情感和行为上未必能充分接受。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小、更得到父母关注的新生婴儿时,那种被威胁、被剥夺、被抢走的挫折情绪就会更加明显。不知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从而诱发亲子矛盾。

4、孩子教育得不到保障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以后,当一大批小孩到了入学年龄,由此原本尚算充裕的幼儿园或小学学位逐渐趋饱和。为应对该政策的影响,不少区县教育部门在招生的户籍政策上已作调整。这一系列的举措会让孩子入园、入学变得更加困难。

5、影响职业发展

迫于生活压力不能在家全职,必然会分散工作的精力。在情感上意味着父亲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甚至还需要部分母亲成为全职妈妈,这不利于女性职业上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而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

相关推荐

打呼噜的危害

最近因为打呼噜致死的新闻有很多,看来打呼噜的危害不小呀,赶紧看看吧,别让打呼噜伤害了你的健康。200多斤的胖子因为打鼾,竟然在睡梦中猝死;50多岁的家庭妇女嗜睡,竟然剁着饺子馅打起了呼噜……打鼾,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不以为然,还有人把 “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这其实是许多市民的健康知识误区。 “打呼噜”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猝死。昨天,记者从中国医师协会第六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了解到,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青岛市立医院承办的本次大会,共邀请来自全国 28个省市的各

怀二胎前怎么样调理身体 补充叶酸

女性年纪越大,就越容易发生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生二孩的大多数为高龄产妇,高龄易致畸,而口服叶酸可以帮助预防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问题。因此,生二胎女性怀孕前3个月就要开始口服叶酸了,只需要吃0.4毫克/片剂量,高剂量不可取。

厦门符合“单独”夫妇过半想生二胎

厦门市多个街道社区计生部门,针对生育意愿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政策涉及符合福建二胎新政策的夫妇中,表示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大概有五六成。 “单独”夫妻 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 陈女士夫妻俩就是这1500万至2000万中的一员。“能多生一个多好啊,孩子不孤单,也能防老。”陈女士说,年前单位有一个“双独”同事生了二胎,当时把自己羡慕得不行。不过兴奋之余,到底什么时候生,甚至生还是不生,夫妻俩不禁陷入了纠结。33岁的陈女士前年剖腹产生下女儿,如今已是高龄产妇,女儿出生后狂飙的生活费,也让夫妻俩觉得吃力。“现在孩子有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睡眠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者来说,学校也进行着尝试。该校通过家委会开办了家长学校,通过请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的方式,以期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只靠一个家长学校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必须从转变观念的小事做起,取得循序渐进的效果。”郭振虎说。 针对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现象,郭振虎说,学生睡眠不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学习效率降低,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要掌握科学方法,不能通过报多种辅导班、多做题等题海战术。”他表示,要关注孩子的长

单独二孩和单独二胎的区别

单独二孩,也叫做单独二胎。“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 注明:“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单独二胎”的新政了。

什么牌子的创可贴最好

1、云南白药(于1902年由曲焕章创制,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之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邦廸(创于1954年美国,强生旗下品牌,世界上最大的,最具综合性的医疗保健产品的生产集团,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 3、海氏海诺(青岛市著名商标,七大创可贴品牌,国内专业的外用药物研发生产企业,青岛海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4、耐适康Nexcare(始于1902年美国,世界500强,著名的多元化科技的创新型跨国企业,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3M中国有限公司) 5、开颜(集研发/生产/销售各类

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女人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女性适合生二胎的最佳年龄是20岁到35岁之前,这也是妇女的黄金生育年龄。 医学研究表明,女性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降低,卵子质量会下降,自然怀孕的几率也会降低,相对会增加怀上“二孩”的难度;超过35岁怀孕属于高危妊娠范畴,出现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增加;胎儿染色体疾病、胎儿畸形等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育龄女新应在35岁前尽早生育“二孩”,避免高龄生育的风险。

春季外出踏青应注意预防四类情况

1、防感冒和情绪病 春季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于市民在外游玩时,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过度的玩耍和劳累,很容易引发感冒。 按以往的情况来看,清明期间前来治疗的患者中,小孩占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疏忽照看,加上成年人觉得自身感冒不需要去医院治疗,所以过来治疗的多数是小孩。 医生提醒市民,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另外,由于近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心脑血管、精神疾病、皮

广西省申请二孩准生证流程

1、申请 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持夫妻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养状况证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办理二胎准生证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2、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及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自收到提交的审查意见及材料之日起

生二胎的好处和坏处

01好处一:给独生子女添个伴,童年不在孤独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生二胎对于孩子来说,童年里面有个小伙伴儿,会有更强的分享倾向。一胎孩子与同伴的关系越亲密,他们的分享意愿和照顾幼小儿童的意愿也越强烈,孤独感水平也越低。 02好处二:让孩子心智得到健全发展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容易让他们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依赖性强等问题。如果生二胎,会让一胎孩子产生一定的责任感,需要保护好弟弟妹妹,是弟弟妹妹的榜样。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有利于一胎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 03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