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有助缓解胃痛胃胀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有助缓解胃痛胃胀

但凡在北京居住的人,无不感慨这里的春天太短,仿佛脱下大衣还没有多久,倏地就到了穿短袖的季节。虽然皮肤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强,但脾胃可不答应,很多人就在春夏之交闹起了肚子,有的人常感胃胀、胃痛,面对一桌佳肴也没有丝毫胃口;有的人消化不良,吃点东西就腹痛、腹泻。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的眼里,这些都不是难题。他传授了几招“穴位护脾法”,不但简便易行,效果也很好。

“四大金刚”:温补扶正最相宜

《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何谓正气?李志刚认为,正气是人体抵御外来毒邪的功能,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虽然外邪是致病的必要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才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气很重要,但也很脆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都会影响正气,使邪气有可乘之机,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就这样发生了。

很多中医专家主张通过调理脾胃扶养正气,李志刚也不例外。他说,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扁鹊心书》提到:“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四个穴位就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李志刚建议,每天以艾条灸这四个穴位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免疫力。若是不方便艾灸,也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足三里:内科疾患“多面手”

足三里是人体“知名度”最大的穴位,也是治病养生的“多面手”。李志刚说,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擅治脏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难怪《四总穴歌》中这样赞扬它:“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上班静坐时间长了,难免感觉体乏肢酸,不妨敲敲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几分钟后便会感到精神抖擞。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找它来缓解。

天枢穴:腹泻便秘双调节

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李志刚对此表示反对,他说,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发病初期若马上使用止泻剂,无疑等于闭门留寇。不过我们也不必忍受无休止的腹泻,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一下,比如按压天枢穴。

按照中医理论,腹泻属于寒性疾病,宜选用灸法。患者可躺在床上,两侧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除了天枢穴外,还可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当然也可以缓解腹泻。至于过敏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这几个穴位上,再在上面进行艾灸。

如果是便秘,可用手掌在天枢穴周围顺时针方向揉捏,以促进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穴,尤以左侧天枢穴为要,有促进排便之效。

【相关链接】“按图索骥”找穴位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位于人体的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足三里:站立时将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

天枢穴:在肚脐左右2寸处,为胃经要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

胃痛怎么应急见效快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治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治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压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而力道不够也起不到治疗作用。按摩片刻之后就能很快缓解胃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按摩足三里: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

温度合适: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维护作用。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维护作用。胃液中坚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效,维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按摩穴位治疗呕吐胃痛

人体有众多的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的作用与功效。我们经常会出去旅游之类的,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那么遇到紧急的情况和意外可能还能相互照应,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要学会一些救命的穴位,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进行自救。

中医认为,身体有疾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所致,通过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突发疾病时,可按摩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来救治。

一、内关穴止呕吐

晕车的人容易呕吐,可以通过多按内关穴来止呕。

内关穴位于掌面手腕横纹上两寸(以患者中指指间关节长度为一寸)处,处于两筋之间,它是手厥阴心包经穴。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中医认为其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按摩它能够及时缓解恶心症状,消除不适感。此外,内关穴还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悸、胸闷、胸痛有缓解作用,点穴时用指甲反复用力掐按。

穴位按摩方法:可自行按压,力度以局部感到酸、麻或胀重(中医称“得气”)为度,可持续按压至恶心症状消失,或视耐受程度而定。

二、足三里止胃痛

多按摩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胃痛发作时按摩足三里能止痛。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即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什么叫“三里”?其实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摩它能够养护脾胃。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常。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出现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掌握和运用得当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哦。

穴位按摩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中医的穴位按摩是非常神奇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疾病都有特殊功效。今天我们就来教教大家出现胃痛的时候如何通过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不仅适合有胃病的人,也非常适合因为饮食不当出现胃痛的朋友。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治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按摩天枢穴:

这是一个位于肚脐上的穴位,在肚脐左右约两拇指宽的地方,在予以按摩时,可用中间的三个手指轻轻下压按摩,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恶心欲呕、胃脘胀满、腹泻腹痛等。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治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压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而力道不够也起不到治疗作用。按摩片刻之后就能很快缓解胃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按摩足三里:

这是中医按摩养生中常用的一个穴位,该穴位位于膝盖骨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经常按摩可起到促进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

虽然穴位按摩见效快,效果好,但是患者一定要找准穴位,这样才能缓解胃痛。对于那些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平时也可以多按摩这四个穴位,也可以帮助养胃。出现胃痛的时候切忌用力按压胃部,而是应该尽量平卧放松,按摩穴位,缓解症状。

... ...

足三里什么时候不能按

没有什么禁忌。

足三里是常用的强身保健穴,平日里可以按、针灸、艾灸起到保健的作用,没有什么禁忌。足三里在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主要治疗胃肠道疾病,例如胃痛、呕吐、腹泻、肠鸣、消化不良、便秘等。

敲打足三里可以减肥吗

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敲打足三里有助于减肥。

穴位按摩 远离胃部不适

通常来讲,我们都会注重养胃护肝和补肾。这些器官中,肠胃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肠胃不适,我们就会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那生活中应该如何养好自己的肠胃呢?专家表示,除了科学合理的膳食外,按摩这些穴位也很效果。

四缝穴:四缝穴属于经外的奇穴,位置非常好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条横纹的中央。如果消化不良、胃积食等症状,不妨用大拇指用力掐按这个穴位。经常按摩四缝穴不仅可以调理肠胃,还可以治疗失眠和月经不调等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的位置。如果有腹泻的症状,按摩足三里可以止泻。如果便秘,按摩足三里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大陵穴:位于手腕横纹的中点处。中医认为,五脏对应着五行。大陵穴在五行中属于土,对应着脾胃,又被形象地誉为我们身体中的“健胃消食片”。经常按摩大陵穴,可以帮我们祛胃火和提升胃动力。

中脘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在肚脐上面的四寸处。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必须要躺在床上,放松身心,然后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四指用力下压。按足六秒钟以后离开,然后再用手按压,如此反复十次,这样会让胃部感到非常舒适。

跑步后胃不舒服怎么办

跑步后不立即吃饭,特别是跑步后出现胃痛的人。在跑步结束之后,血液大多还作用于运动肌肉,提供给消化器官的很少。如果这时再去吃饭,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胃部不适的情况加剧。可以在跑步后1-2小时后吃一些流食,要避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在跑步结束之后,不要马上就坐下来休息,可以做一些身体伸展运动,对肌肉进行拉伸,这样不仅能帮助放松肌肉,消除身体疲劳,还能帮助缓解胃部不适的情况。

跑步后出现胃部疼痛的不适情况,可能是因大脑缺氧所致,可以在跑步结束后,先走动、休息一段时间后,通过抬高四肢或倒立来帮助四肢的血液回流心脏,帮助缓解胃部难受的情况。

跑步后出现胃难受甚至是疼痛的时候,可以尝试对内关穴或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来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吃辣的胃痛怎么办

喝牛奶缓解

吃辣的太多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灼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喝一些温的牛奶,同时吃一些固体食物,因为牛奶在胃中停留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空腹喝牛奶,反而容易刺激胃酸增多,和固体食物一同进食能增加消化时间,让牛奶在胃部停留时间延长,这样才能达到中和胃酸,中止胃痛的效果。

胃痛喝牛奶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本来有胃病的人群,不要喝牛奶,因为胃病多与胃酸过多有关,喝牛奶不易消化,会产生过多的酸,加重胃病;如果有腹泻或腹胀的人群,就不宜使用这个法子。

穴位按摩止痛

梁门穴

胃痛厉害的时候,不妨试试按摩梁门穴来止痛,这个穴位位于肚脐上方,心下部,为津梁关要,胃气出入之重要门户,按摩的时候取仰卧位,按摩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旁开2寸,用中指指腹进行点揉,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点揉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组织。可以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等症。

三足里穴

胃痛的时候,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3到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乃至消失。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按揉该穴位可以疏通胃气,和络止痛。

保持腹部放松

胃痛的时候注意尽量不要压迫腹部,保持放松状态,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

桂枝泡脚解胃痛

用20克桂枝,加1.5升水煎煮,去渣取汁,倒入 盆中,兑适当凉水,待脚能适用水温后用来泡脚,20分钟后擦干净。桂枝可温痛胃经经气,缓解胃痛。

茴香外敷止痛

取50克小茴香,在锅中用小火翻炒至温热后,装入布包中,敷胃部,热敷的时候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烫伤皮肤,又要让胃部感到有温热感,热敷10分钟左右,可有效缓解胃痛。小茴香中含有茴香油,可以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肠胃蠕动,排除肠胃积存气体,起到止痛作

身体疼痛怎么办 胃痛:点按足三里

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胃胀气怎么办快速排气

1.按摩治疗胃胀气

按揉太白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白穴,坚持2-4分钟,当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摩该穴位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胃胀气。

按揉足三里穴

取穴部位: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

操作手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能调节脾胃功能,按摩该穴位能缓解胃胀气的症状。

2.艾熏解治胃胀气

艾熏部位:足三里穴,方位同上。

操作手法:将干艾叶点燃熏灼(间隔1~2厘米)该穴位,每次约5分钟,每日1或2次,连熏3~5天。

功效:艾熏足三里,能调理脾胃气胀,脾胃不和之症,适用于胃胀气大的症状。

3.运动治疗胃胀气

胃胀气,主要是因为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不足(即胃动力不足)所致,通过运动如快步行走、做体操、收腹,促进肠胃蠕动速度,有助于胃胀气的缓解。

4.饮食治疗胃胀气

鸡肫皮煎酒曲

材料:鸡肫皮30克,生酒曲15克。

做法:可用鸡肫皮、生酒曲入锅共煎饮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饮数天。

功效:酒曲散胃中之气,所以该食疗方用于缓解胃胀气的症状。

缓解胃痛胃胀

一: 注意冷暖

1: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卜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感到胃部不适,可及时饮用石潭秋。

二: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茶,可以帮助健养脾胃!

三: 饮食调理

1:饮食调理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

四: 体育活动

1: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次。

五: 中医食疗法

老姜250克、红糖250克,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中散寒。蜂蜜、红糖适量、红花5克。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干姜60克、炙附子40克。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功效:温中散寒。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中止痛。

六: 不抽烟、不喝酒。生活

要有秩序,不要熬夜,减少无谓的烦脑,心情保持愉快。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

按足三里的禁忌 按足三里的最佳时间

晚上7-9点。

虽说足三里没有特定的禁忌按摩时间,但一般建议在晚上7-9点进行按摩足三里是最好的,因为这时候人体心包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好时间;其次这时候是人体进行泡脚的时候,这时候进行适当按摩足三里,可以帮助缓解一天的疲劳,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什么时间按足三里穴最好

1、晚7-9点(戌时),此时为心包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好时间,此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3个保健穴位: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一刻钟(15分钟)就可以了。

2、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足三里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二、每天按摩足三穴里能治什么病

1、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2、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3、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相关推荐

足三里的注意事项 清除体内湿气

人体经络血脉贯穿全身,在按摩足三里的同时,以将经脉里的湿气激发出来,再利用足三里调理脾胃的功效,使脾胃将体内湿气运化出体外,所以按足三里以有一定清楚体内湿气的功效,适用于机体倦怠、无力等各种湿气重的人群按。

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按摩足三里

中医认为,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胃痛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四指宽),胫骨边沿,点按有强烈酸胀感。操作上,以点按转圈为宜,也进行艾灸,每次在100下,2-3组为宜。

减肥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消除浮肿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

胃胀气中医推荐穴位按摩

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

拉肚子按摩什么地方以止泻

腹泻最简单的按摩方法 用单手手掌推摩下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圈,至感觉湿热为宜。本法缓解慢性腹泻。也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手法止泻: 按揉中脘法 用拇指指腹来回按压中腕穴,指腹用力,但不能用指甲掐。缓解胃痛,有温胃、解痉作用,促进消化腺分泌,对胃、肠、肝、胆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脘穴在剑突与肚脐中间位置,剑突位子胸骨下端两侧肋骨的交会处,从这点到肚脐眼的中间部位即是中脘穴。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足三里部位肌肉比较多,按摩力度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以

胃痛怎么按摩缓解

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 按摩方法: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适。 内关穴 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

胃胀胃痛就按这三个穴位

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缓解胃痛,穴位按摩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胃胀胃痛就按这三个穴位 1、长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2、长按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

按摩4个穴位能快速减肥

一、旋揉肚脐周围减肥法 一手四指并拢,利用四指指腹稍微用力压,沿着肚脐周边左右各揉10下。 除了按摩,平时还应适当做运动,比如散步,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慢速、中速或者快速。散步以平和气血、舒活筋骨,为减肥打下长久的基础。 二、按摩足三里减肥法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 三、压三穴减肥法 (1)中脘穴:位于胸窝口与肚脐的中间位置,揉压此穴能够提高胃部免疫力

每天按揉足三里能治什么病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足三里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用艾条悬灸。

喝冰水胃痛怎么办 喝冰水胃疼怎么办

喝冰水后胃痛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用胃部,毛巾温度在50℃左右,敷15-20分钟,凉了就换一条,热毛巾敷于胃部,以快速温暖胃部,缓解因冷刺激所致的胃疼。 喝冰水后胃疼主要就是胃部受寒所致,发生这种情况以喝上一杯温热散寒的生姜水或者红糖姜水,能驱散胃部寒气,缓解胃疼症状。 喝冷水后胃疼以采取按摩的方式缓解按摩的穴位有内关和足三里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都有效缓解胃疼。 内关: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若是喝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