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喂孩子吃中药有诀窍
父母喂孩子吃中药有诀窍
中药好喂服
“我家宝宝从小到大不管感冒发烧还是咳嗽,都是吃中药,从不让他吃西药。现在4岁了,每次生病喝中药,自己端着碗就咕嘟咕嘟喝下去了,一点都不难喂。”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外的长椅上,几位妈妈聊了起来。这位妈妈的几句话,听得其他的妈妈们好不羡慕,一位妈妈赶紧向她讨教“喂药经”:“那小时候呢?不懂事的时候怎么喂?”此问题一出,其他的妈妈也围将上来,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看来,给宝宝喂中药,是不少家长的大难题。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黄钟燕说,中药不仅副作用小,而且在治疗某些小儿调理性疾病,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哮喘、腹泻、遗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小儿对中药的苦味会产生抗拒,很多家长又没有掌握给小儿服中药的方法,最后常常因为未能足量服药而作罢,转而投奔西医。那么,给小儿喂服中药有哪些好方法呢?
在玩耍中不定时喂服
良仔每次看到黑乎乎的液体就哇哇大哭,在他的认识里,黑乎乎的东西都是苦的,而且似乎怎么喝都喝不完。有几次在妈妈的哄骗下尝了几口,可看着那一大碗又苦又臭的“黑水”,真是让良仔望而却步。
“很多家长都和良仔妈一样存在喂服的误区——像大人那样一次一碗,一天三次,这种方式孩子是很难接受的。”黄钟燕说,给1~3岁的婴幼儿喂药,每日药量在100~150毫升就够了,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喂服。怎么“少量多餐”呢?黄钟燕说;“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把中药放到奶瓶里吸。喂的时候,每次让孩子喝2~3口,然后放他去玩一下,再给他喝2~3口。这样不定餐数地让孩子在玩耍中吃药,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玩耍中忘记药的苦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喂服需要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0℃~30℃之间为佳。若温度过低,会伤害小儿脾胃,引起腹痛;温度过高,又易防烫伤小儿的食道。
用诱导、奖励的形式喂服
琳琳妈每次给琳琳喂中药,总要在药液中掺些果汁来中和药的苦味。这掺了果汁的中药,琳琳倒是能喝下去一些,可最近琳琳妈听人说在中药中掺果汁会降低药效,这下琳琳妈犯难了,没掺果汁的中药琳琳一口也不喝,这可怎么办?
掺果汁或牛奶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如果混入酸性物质、蛋白质、脂肪等,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的吸收。黄钟燕说,“有些家长在中药中加入冰糖,是可以的,但这样喂服效果也并非很好。因为将冰糖溶入药中,孩子是看不见的,而且其实放再多的糖,药也还是有苦味。”一个值得推荐的做法是,把冰糖弄碎成绿豆般的小块放在一边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喂孩子几口中药,然后奖励一小颗,孩子看着碗里的冰糖,就会心甘情愿地喝药了。
另外,孩子每喝几口中药,可以给孩子喝些温水,冲下药液的苦味。
切不可捏着鼻子灌
如果孩子不能自行服药,正确的喂药方法是:将小儿斜抱,用一手捏着小儿的两腮,使其口张开,然后把药匙放入口中,稍压舌头和下牙床,再慢慢倒入药液,待药液全部咽下后才放开捏着腮部的手,取出药匙,以此方法间歇喂服,直至喂完药汁。“切忌捏着小儿的鼻子强行灌服。”黄钟燕说,捏着小儿的鼻子强行灌,易将药液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另外,为了防止小儿呕吐,喂药前不宜吃得太饱。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再灌药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自己服药的能力。吃中药时,可以对孩子进行说理,或者给孩子讲一些生病吃药的小故事,不能以打针来吓唬孩子,更不可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否则孩子会产生对抗情绪,更增加以后吃药的困难。
切忌用中药汤剂喂服西药
相琴的奶奶给小相琴喂中药时,总是为了省事,让她用中药就着西药一起吞。相琴的妈妈知道后批评了奶奶一番,她记得医生说过,如果中药和西药一起吃,在时间上一定要错开。
黄钟燕说,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非百利而无一害,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需要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时,时间必须间隔一小时以上,以免药性互相干扰。
另外,黄钟燕表示,有一些家长常常听街坊邻居说某药材对某症状有效,或从某处得到来路不明的药方,就到药店抓药给宝宝吃,这样服用中药的方式实在不妥当。虽然中药药性温和,但仍需依照体质和病情下药,家长如果随便给宝宝服用中药,小则浪费钱,大则会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方法用对了,给婴幼儿服中药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宝宝服药注意事项
1、 一定要特别注意宝宝用药的剂量,不要给宝宝超量服用药物,更不能为了省事而服用成人的药物如退烧药、感冒药等。
2、 给婴幼儿或不能吞咽片剂的宝宝服药时,应该把药片、药丸研磨成粉状,如果是胶囊的话,要将胶囊内药倒出来,分配好剂量。在给宝宝服用的时候用少量温开水或糖水把药末化开后在,然后喂给宝宝喝。药水可以用滴管喂入宝宝口中。
3、 给宝宝服用油剂药物如鱼肝油时,可以直接滴在宝宝口中,然后喂一些糖水。也可以把药滴在饼干、面包等固体食品上,给宝宝吃,然后再喂些水让宝宝顺利咽下。
4、 喂药时,要把宝宝抱起来,带上围嘴,用小勺或小药杯盛药,从宝宝嘴角慢慢地喂入。用小勺喂时,宝宝自己愿意喝药是最好的。不合作的时候,可以用小勺轻轻压住舌头一边,迫使宝宝把药咽下去。如果宝宝不肯张口,可以轻捏两颊使其嘴巴微微张开,把药喂进去,待宝宝咽下后再放开手指。父母千万不能猛烈灌入大量药水,会造成宝宝呛咳或窒息。
5、 宝宝恶心想吐时,应停止喂药,轻轻拍孩子的胸部、背部,减轻咽喉部堵塞感。同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待情况好转后再继续喂药。
6、 任何药物都不能混合在母乳中同时喂哺。中药的喂法同西药的喂法一样。
7、 父母尽量训练宝宝自愿服药或是鼓励儿童自己服药。父母在服药前应跟孩子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切不可粗暴的对待孩子。
8、 尽量改善药物的苦涩口味,可以用糖水送服,或在服用药物后给宝宝吃颗糖或果汁,但不能把药物混合在果汁、牛奶中给宝宝服用。
9、 父母应该在看到孩子把药物全部咽下后再离开。
10、服药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药物被宝宝吐出来,父母要及时清理干净,尽量让宝宝保持安静,不再哭闹,然后根据情况酌情补给药物。
口齿不清的偏方
方法1:进食
当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之后,父母应当依照年龄尽快提供适当的辅食,并且要丰富食材的种类。拿香蕉、苹果来说,即便同是糊状食品,本身果肉的粗细也有所差别,这就能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口腔刺激。而从小接触丰富食材,可让孩子增进口腔感觉,也是帮助幼儿尽快摆脱口齿不清的窍门之一。
方法2:喂食
父母用汤匙喂食孩子时,经常将汤匙靠近孩子的上排牙齿,以便让食物进入孩子口中。其实,不妨让孩子自己尝试用嘴唇将汤匙中的食物吃下,借此机会增强嘴唇运用的能力,那么日后发出需要嘴唇配合的声音时将更为准确!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进食,担心他将环境弄得一团糟。其实弄脏也没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因素,就应该尽快让孩子自己进食,即便弄得满手都是,也是训练口腔能力的好时机。可让孩子自己用舌头舔掉手中的食物,或是舔汤匙、盘子和饼干等,由于这些物品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舌头运作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将来舌头的运用自然更加灵活。
警惕护理BB的常见误区
误区1.喂养宝宝谷物让他一觉睡到天亮。
当新手父母抱怨孩子睡不着觉时,其中一个小诀窍就是给宝宝喂谷物保持饱腹感。但依靠谷类食品来保障睡眠的方法并不全然奏效,却是影响婴儿睡眠模式的重要因素。
误区2.当孩子生病或天气炎热时,多喂水或稀释的配方奶。
多喝水可以帮助成人感觉更好,但对于对四个月以下的婴儿则有害,因为它会导致钠失衡。
误区3:宝宝哭闹一定是因为出牙了。
宝宝通过哭泣与照料者进行沟通。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哭闹迹象表明宝宝很可能正在出牙。前牙萌出有时会引起轻微的不适,但并不与婴儿的哭闹、流口水,或把物体放进嘴里有关。
误区4:宝宝趴着睡有助睡眠。
趴着睡对宝宝来说很危险,被单或枕头可能会捂住宝宝的口鼻,亦增加猝死的风险。
误区5:宝宝发烧要马上吃退烧药。
不少人认为发烧很危险,需要药物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发烧有助于身体抵抗感染,而不管有没有吃退烧药体温都会波动。尽管发烧对父母来说很可怕,但药物治疗高温并不总是必要的,发烧时保持水分很重要。
误区6:注射疫苗前先吃点退烧或止疼药。
一项研究表明,这么做的话,疫苗的正常抗体反应会减少。大部分疫苗反应是温和的,包括低热、注射部位的疼痛,通常只持续24到48个小时。大多数婴儿在常规接种后没有症状,也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
误区7:抱太多会让孩子太依赖。
在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需要大量的皮肤直接接触。这有助于安抚婴儿,更好地学习如何满足宝宝的需要。这并不是说你必须一直带着你的孩子,但是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建议在宝宝哭的时候轻抚他。
误区8:每次只变化一种新的食物。
宝宝四至六个月大时,大家应尝试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比如单粒谷物和果泥,这些第一类食物很少引起过敏,通常耐受性良好,而且在这一阶段可以安全地同时添加多种食物。
误区9:便秘
随着月龄增长,宝宝频繁的排便会减少。每个婴儿都会有不同的排便时间表。有些婴儿一天会排便几次,有些每隔几天才排便一次。只要宝宝舒适,大便不硬或像颗粒或血液中有,就不是便秘。
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
不愿和家长交流、家长让往东却偏往西,孩子进入青春期,仿佛变了个人,怎样才能和叛逆期的孩子顺利交流?
诀窍1.仔细观察谈话是在哪里中断的。当家长与孩子沟通出现问题,孩子常常闭口不语或激烈反驳,使得既定谈话中断。反过来,家长可通过观察中断的节点,来反思哪些表达方式会激起孩子的反感,从而避免沟通中断。比如,如果孩子一听到父母说自己成绩不好、不够努力就十分气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尝试过,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丧,家长的说法让他更加反感,会对学习更不感兴趣。
诀窍2.认真反省既往观念,听听别人怎么说。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的观念过于陈旧,无法沟通,所以干脆拒绝沟通,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家长可从孩子同龄伙伴的父母、同事中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的,也许你会发现是自己太过苛刻。
诀窍3.改变原有沟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了解哪些沟通方式令孩子不满,并反馈让家长感到难过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沟通方法。若孩子觉得父亲说话总板着脸,面对父亲时便会不耐烦。父亲会觉得孩子不礼貌,并表现的更为严肃,谈话就升级为冲突。但若双方了解对方的感受,改变沟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诀窍4.认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谨慎回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应而又反悔,会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恼火,更难信任家长。有些家长习惯性否定,再与孩子谈判,使孩子一开始就与家长对立。正确的做法是先告诉孩子我要认真考虑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
诀窍5.与孩子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若家长自己寻找的方法难与孩子达成共识,可试着与孩子商量对策。如,孩子要和同学去较远的地方,家长极易反射性回绝。若将自己所担心的安全、健康等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考虑让家长放心的对策,久而久之,他也会懂得为自己考虑。
诀窍6.重新认识孩子,了解他的世界。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和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单一的沟通无法让孩子开启心扉。若要孩子接纳,家长应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应支持孩子去做感兴趣的事,从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九大秘诀让爸爸巧赢BB芳心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第七个秘诀:避免用负面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第八个秘诀: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第九个秘诀: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数小儿厌食症,只饿就能自愈,不必治。但厌食并发胃疼胃胀,口臭,一般7日即可治愈。小儿厌食主要是撑出来的,尤其的父母怕孩子吃的少,强行多喂食把胃撑坏了。
孩子不是不知道饿,即使刚出生的婴儿饥饿都会哭闹要吃的,如果吃饱了,再喂奶,他也不吃。大点的孩子更知道饿了要吃的。父母强喂孩子时,为什么不把孩子设想成自己?自己肚子饱饱的,别人强行逼自己吃东西,自己乐意吗?不撑坏肚子才怪。
孩子吃多少食物,让他自己去吃才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不是吃饱了。小孩子不宜多用西药,这里提供中药方一个,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麻5克、乌梢蛇2克、桂枝3克、威灵仙5克、白附子2克、生川乌3克、生草乌2克、防风1克、粉萆薢适量、薄荷适量、独活适量、当归2克、川牛膝5克、钩藤3克、荆芥4克、秦艽2克、川芎、续断、防己、干姜、红花、细辛、藁木、补骨脂、羌活、乳香、没药、丁香等适量,熬成膏状,放在膏药上,贴在肚脐眼上,一般一周就可以治愈。
宝宝冬天衣服怎么穿
1、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不要急于加衣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降温。此时父母不要急于给宝宝加衣服,衣服加得过急,宝宝会捂出汗,出汗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是没有及时更换衣物,等到汗被皮肤吸干,孩子不知不觉就感冒了,一开始让宝宝适当冻一冻有好处。
注意:孩子天生好动,他们动来动去,比大人活动量要大,如果衣服加得过早,反而容易导致孩子感冒。
2、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保持头部散热
父母给宝宝穿衣要注意不要捂住宝宝的头部和脖子太高,这些会引起宝宝不适,导致头晕多汗,引起宝宝不适。宝宝穿衣最好是棉制品,温和不刺激皮肤,且吸汗。
注意:有些妈咪怕宝宝冷,经常给宝宝买高领衣服,宝宝穿着很不舒服,用手不断地去扯和抓,把脖子都弄伤了。宝宝穿的衣服尽量少要高领,宝宝活动多,出汗也多,需要散热,高领紧紧包裹脖子,透气都觉得累。
3、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摸后勃颈
给新生儿加衣时,可以先摸摸孩子的后勃颈,如果温暖,就不用加衣,说明宝宝不冷。如果摸宝宝的背,背上有汗,说明穿多了,就要减衣,孩子出汗了要及时更换内衣。
建议:家长可以在宝宝背后放一块干净的手帕吸汗。
4、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遵循“三暖”
新生儿在冬季怎么穿衣,如果新手妈咪们没有什么经验的话,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三暖是指宝宝的三个身体部位做到保暖“背要保暖、肚要保暖、足要保暖”。
注意:有些妈妈给宝宝身上穿得严实,脚却不给孩子穿鞋,只让孩子穿一双袜子乱跑,这样一不小心宝宝就感冒了。有些妈咪给孩子穿较短的衣服,孩子一伸腰肚子就露在外面,凉风一吹孩子就有可能腹泄。
孩子讨厌睡觉怎么办
预测回答1:睡觉的时候最开心了。
孩子喜欢睡觉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白天时,游戏是孩子最快乐的时间,而最安心的时间则是睡觉的时候。孩子以安稳的心情进入梦乡,睡着时的表情也很平和,睡醒时带着愉快心情起床,这样的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十分健康的。同时,父母也能从睡眠状态中了解孩子的满足程度。
回应诀窍
向孩子说明睡觉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孩子拥有的睡眠习惯予以称赞。也可以询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喜欢妈妈唱安眠曲给你听吗?”“睡觉的时候喜欢妈妈念故事书吗?”“跟小熊娃娃一起睡开心吗?”等。有些孩子一个人也能睡得很好,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多半还是需要妈妈的协助,或是需要有喜欢的玩偶在身边才能睡得好。
预测回答2:我还想再睡一下or好困喔。
一听到孩子的回答,妈妈大概会有两种想法:“都已经有睡了还想再睡?”或是“我没有让小孩睡够吗?”您是哪一边呢?若是前者的话,孩子的身体或心理可能已经出现异常现象了。后者则是必须重新检讨孩子的睡眠时间与睡眠环境等日常生活问题。
回应诀窍
若孩子还没睡饱就醒了,孩子很可能会生起床气或是哭哭啼啼。这种时候父母最好是装作没看到,无视孩子的哭闹。此时责备孩子或是生气只会使孩子心理堆积不平衡的情绪。孩子睡不饱,或是睡醒时并没有感受到神清气爽的话,孩子的心情多半会很低落。因此,让孩子能获得充分的睡眠也是父母的重要责任。
治疗孩子便秘
小儿发生便秘,年轻的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因为西医对小儿便秘没有特效的疗法,用小儿开塞露或是肥皂头塞肛门机械的刺激肠壁,虽然可以排便,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用久了还容易造成习惯性便秘;如果用导泻药物,小儿肠道功能还不够完善,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中医采用红枣熬汤取汁喂小儿,效果很好且无副作用。红枣“有补中益气,滋脾胃、润心肺、调荣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的功用,红枣也有“治心腹邪气化顽用之功”。当小儿便秘时,年轻的父母不妨一试红枣汤,以解决小儿的便秘之苦。
而在西方,有喝西梅汁缓解便秘的方法,在美国、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缓解便秘的果汁。很多医生都会向有便秘的病人推荐使用天然西梅汁,尤其是不宜服用药物的孕妇、婴幼儿、老人等。
小孩便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好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的饮食上要避免过于油腻,甜度较浓的饮料也可以用水代替,多吃蔬菜水果。然后根据孩子的口味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治疗,达到孩子最舒服的状态,这样比较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远离便秘。
走路保健有诀窍
科学步行锻炼,不仅可以健身,还能使人健美。因此步行已成为公认的有效、科学健身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有“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之说。可是要想达到理想锻炼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视。
走路保健有诀窍步行过程中呼吸要自然,应尽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尽量做到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呼吸节奏与步伐节奏要配合协调,这样才能在步行较长距离时减少疲劳感。
走路保健有诀窍走路时要有正确姿势,如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沉肩,胸腰微挺,腹微收),这种姿势有利于经络畅通,气血运行顺畅,使人体活动处于良性状态。
走路保健有诀窍步行时身体重心前移,臂、腿配合协调,步伐有力、自然,步幅适中,两脚落地要有节奏感。
走路保健有诀窍步行时,与地面相接触的一只脚要有一个“抓地”动作(脚趾内收),这样对脚和腿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走路保健有诀窍步行快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研究发现,以每分钟走80至85米的速度连续走30分钟以上时,防病健身作用最明显。
走路保健有诀窍步行时要注意紧张与放松、用力与借力之间相互转换的技巧,也就是说,可以用力走几步,然后再借力顺势走几步,这种转换可大大提高走步的速度,并且会感到轻松,节省体力。
怎样做孩子喜欢的父母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