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保暖

冬季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冬季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应对

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

陈镜洲医生说,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经常瘙痒的原因有4点:

第一,糖尿病患者周边神经末梢容易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皮肤瘙痒。

第二是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第三,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第四,糖尿病病人汗液分泌减少,也会因为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为了保护皮肤,糖尿病患者应该小心保养皮肤,例如可使用滋润液,滋润皮肤以免皮肤过度干燥。

冬季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应对:

糖尿病对患者的皮肤能造成多种损害,最常见的皮肤病变是皮肤干燥,严重甚至脱屑、皲裂,由此引起瘙痒,搔抓后又会造成感染。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从而导致毛囊炎、疖、痈,或者皮肤红斑、水痘等,又加重了皮肤瘙痒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还有就是糖尿病足,是最严重的糖尿病皮肤损害,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很重要,应该说是糖尿病皮肤护理的基础治疗。但日常的皮肤护理也非常重要,应当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贯彻于每日的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

一、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本来就干燥、抵抗力低,所以要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而且每次洗澡后的润肤非常重要,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而这些油脂可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糖尿病患者沐浴后应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羊毛脂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以避免皮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而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每日1~2次尤其沐浴后即刻使用效果会更佳。

二、对于大多数皮肤干燥、轻度瘙痒的患者,加强润肤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局部瘙痒还可外用止痒药物,如复方樟脑洗剂、炉甘石洗剂等,严重广泛的瘙痒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强忍不用药是不可取的,搔抓破溃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等严重后果。

三、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穿旅游鞋、布鞋或软皮皮鞋。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四、糖尿病病人注重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平时洗脸注意水温不宜高,毛巾宜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可适当应用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洗面皂以加强皮肤清洁,但注意不宜用力搓脸或擦脸。洗澡不宜过频,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比如夏季每周2~3次,冬季每周1~2次。水温不宜过高,每次洗澡时间不宜长。尤其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比如洗浴中心的搓背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特殊的皮肤改变:

病人皮肤表面弱酸性的环境遭到破坏,常容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表现为毛囊炎、疖、痈、睑板腺炎等;同时偏碱性的皮肤更适合霉菌生长,在四肢及皮肤皱褶处、颈部、大腿内侧、乳房下等部位出现丘疹和水疱。在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常常不易痊愈。

难以忍受的皮肤瘙痒

皮肤组织内糖分高,会引起患者周身皮肤瘙痒,同时还伴有皮肤干燥、脱屑。

多处出现皮肤硬块

常见于女性患者,早期为隆起的斑丘疹,以后逐渐变成不规则的破皮病样斑块,呈淡黄色,表面光滑,周边紫红色,偶尔破溃后形成溃疡,可在身体几处同时出现。

不明原因的面部及手足发红

病人面部、手足出现红色斑疹,多在轻型或隐性糖尿病人中见到,控制病情后斑疹可以消退,病情加重时又可再发。

久治不愈的手足大疱

足底和手掌出现像烫伤一样的水泡或大疱,多数不易吸收,且常破溃形成极不易愈合的溃疡,易合并细菌感染。

小腿胫色性疤痕

早期即可出现,在两小腿胫前先出现卵圆形暗红色斑丘疹,表面有少许鳞屑,以后逐渐形成具有色素的凹陷性疤痕,不痛不痒,可一个或多个发生。

冬季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 防止感染

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冬季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适当锻炼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糖尿病患者耐寒能力的措施,因此糖尿病患者切不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而拒绝运动。冬季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选择相应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交谊舞等健身活动,对刺激胰岛素分泌,调整血糖,稳定病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糖尿病人冬季注意 预防病毒感染

冬季气温降低容易使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尤其时有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的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变态反应损伤了胰腺β-细胞,出现糖尿病症候群,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因此,在冬季,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感冒及各种炎症时,要积极治疗。

冬季糖尿病人怎么养生 做好保暖防止感冒

感冒是加重糖尿病病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老病号,一次看似不严重的感冒很可能让病情急转直下。糖尿病人可以通过4个方法防感冒:1、平时练习深呼吸,促进全肺运动;2、坚持全身运动,增强体质;3、天冷出门前尽可能戴好口罩、帽子,避免呼吸道受到突然刺激;4、居室注意通风,但不宜将室温降得过低。

冬季糖尿病要做到四防两保

四防

一防清晨发生心肌梗死。糖尿病常并发心肌缺血,中医讲“心肾交通”,清晨严寒,一夜不动,血流减慢,血栓容易堵塞,常常发生心肌梗死。早醒后不要马上起床,“赖床”一会,暖暖身子,加快血液流动,稳定好情绪然后起床,喝点温开水,指针内关穴,缓缓活动四肢,弯弯腰。一旦胸部闷痛,切勿慌张乱动,要静卧呼叫救护车,据调查接近70%~80%的心肌梗死死于到医院前的家庭中或路途上。

二防脑血管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季寒冷刺激,血管痉挛,就更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要避免低头弯腰做激烈活动,控制恼怒情绪,夜餐不能过饱,经常测定血压,特别低压超过90mmHg时,要及早降压,烟酒是重要诱因,应当戒烟少酒,特别在晚间酗酒,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倍增,经常睡前和早醒时指针足三里、三阴交,也有明显的预防效应。

三防感冒。糖尿病抵抗力下降,更易感冒,而感冒是血糖波动的重要原因。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更换新鲜空气,还可以熏醋杀毒。或者大白菜根煮水泡菊花当茶饮。常服维C银翘片或羚羊感冒片,也有预防作用。

四防骨关节病。由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及其血管神经的并发症,可以导致骨与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明显缺钙。一则要防止摔跌而骨折,二则要补充钙质。市售各种补耗保健品,价格昂贵,不易吸收,最好食补,既便宜又好吸收,比如牛奶、豆浆、虾皮、紫菜、骨头汤等。

二保

一要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但不能太捂,捂得大汗,反而降低抵抗力。食物保暖比较实用,比如适量的羊肉、狗肉、鸡肉、白扁豆、海参、虾等。粥保暖更有效,可选《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山药粥,《千金翼方》的韭菜子粥,《鬼遗方》的木耳粥。

二要保健。冬令施补,容易吸收而且很少有副作用,可服补释的杞菊地黄胶囊。可用冬虫夏草、西洋参、生薏米按1:2:3的比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3克服一冬季。可以枸杞子、山药、茯苓、蘑菇、木耳、苦瓜经常煮食,具有食疗效果。

冬季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 适当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运动,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相关推荐

冬季糖尿病人怎么养生 冬季晨练很不可取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糖尿病人也不例外,这其实是个误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冬天就特别不适宜晨练。原因有三:一是早晨气温很低,导致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得血糖升高;二是清晨吃饭前锻炼,有低血糖风险;三是寒冷的早晨会使血管骤然收缩,易诱发脑卒中。而适宜的户外锻炼时间应是吃过早饭、太阳出来以后。

糖尿病怎么治

不知糖尿病怎么治,不知在平时生活上怎么配合糖尿病的治疗,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所以,糖尿病一旦发生,我们就坚持了长期治疗的准备,就目前的一些医学水平来说,还是不能让自己身体上的疾病根除,主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只血糖控制好,和健康人一样长寿.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糖尿病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冬季运动保健须知

糖尿病是我们常见常听的一种病,糖尿病的血糖波动与季节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冬季来临了,糖友如果想更好的控制住病情,不让其恶化或者引发并发症,就必须严格的控制血糖,控制血糖的首先就是控制饮食,同时还注意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是日常生活中预防糖尿病方法其中之一,同时还可以改善血压和血脂异常。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在冬季运动控制血糖呢? 糖尿病冬季运动保健须知 1、开始锻炼前进行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肾功能眼睛足部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心脏、循环和神经系统。 2、选择适合你的锻炼方式。糖尿病

老人冬季穿软底棉拖比较好

冬季,于室内有暖气,有些老人冬天在家也不穿棉拖鞋。不过专家提醒,老人冬天最好穿保暖又有保护作用的棉拖鞋,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或者受外伤,都可能诱发疾病。 专家指出,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有动脉硬化等问题。因此,出于保健目的,预防诱发疾病,老年人在冬季尤其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外伤和皮肤炎症,最好穿柔软舒适的衣物。 老人在家时最好穿可以把脚趾包起来的棉拖鞋,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避免脚部磕碰,因为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下肢外伤可能不易恢复,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另外,老年人在冬季

冬季宝宝注意保暖

外出常备小帽子 半岁到1岁左右的宝宝,头发长得不是太多,所以带宝宝出去外面散步时,头部温度很容易被大风带走,以至于着凉生病。所以,冬天外出,为宝宝常备一顶小帽子,保持头部的温度。 袜子每天多换几次 每天多换几次袜子对保暖挺好的。宝宝爱动,脚容易出汗,出了汗就容易生冻疮,所以每天给宝宝多换几次袜子或鞋子。实在不行,换鞋垫也可以。 比大人多穿一件 宝宝不穿太多,捂得太厚反倒不好。正常宝宝穿比大人多一件就好了,习惯了就不怕冷。 穿衣服速度快 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可以事先把衣服一件一件全套好,内衣扑上爽身

冬季老年人如何保暖

被子、衣物需常常换洗 很多老年人因为自身行动能力不便,又不愿意麻烦子女,使得自己的被褥难以经常换洗,被褥结节变硬,导致保暖效果变差。 而衣服经常洗晒亦能加强保暖效果,很多老年人穿的很厚实却仍然不保暖就是因为不经常换洗衣物,这也就求子女们多关心关爱老人,多为老人换洗被褥、衣物等。 注意房间通风 冬季老年人为了保暖常常使用取暖设备,不论是传统的暖气供应、电热毯,还是现在的空调、加热器,都会让房间内的空气变得混浊和干燥。 老年人比较节俭,以为冬季家中门窗紧闭能够减少热量的流失,但是房间空气不流通,混浊细菌滋

冬季保暖部位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足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的。 背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

秋冬易患冠心病的三大人群

注意人群一: 秋季糖尿病由于体内血糖代谢紊乱,久而久之会对血脂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应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时,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工作! 注意人群二: 在秋季,肥胖人群特别注意起来,秋季由于肥胖者比正常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的机率大,且肥胖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中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更应积极预防肥胖给心脏带来的损伤。 注意人群三: 秋季由于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引起动脉阻塞、血管硬化,导致有高血压者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3倍,高血脂者

冬季注意保暖

◆头暖 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调养也

冬季八部位一定保暖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经脉多汇聚于头部。头部得不到保护,就像热水瓶没有盖子一样,体内阳气最容易散掉。因此冬天出门,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的。 鼻暖 “鼻为肺之窍”,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就守好这道“门”。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至20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的耐寒能力。风大时出门戴上口罩。 耳暖 耳朵体积虽小, 但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容易散发,且“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给耳朵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