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民间偏方
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民间偏方
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的感染,如果不及时的驱虫治疗,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比如胆道蛔虫病。在治疗小儿蛔虫病时,民间的偏方也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以下就推荐几个民间的治疗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民间偏方之一、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民间偏方之二、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民间偏方之三、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民间偏方之四、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民间偏方之五、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民间偏方之六、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对于小儿蛔虫病,如果是使用驱虫药,一定要看清楚服用的剂量等,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的损伤。
治疗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中药处方
【辨证】蛔动不安,内扰胃肠,外袭肌腠,发为。
【治法】安蛔止痛,清热导滞,佐以凉血。
【方名】连梅安蛔汤加减。
【组成】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0克,川椒(炒)10粒,金铃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月方<蛔虫病>
小儿蛔虫病怎么办
一、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表现为平时虽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二、除了腹痛以外,还传出现多食、厌食和偏食,或有异嗜癖。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因或其他原因而致呕吐蛔虫,或从肛门排出蛔虫。
三、小儿感染较重时,可引起智力迟钝、磨牙等表现,极个别可引起神经性呕吐、肌肉麻痹和癫痫样发作。因此不能对蛔虫病掉以轻心。
四、给适当的驱虫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当出现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小儿蛔虫病的危害
蛔虫病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的,尤其是出现蛔虫病之后,这些蛔虫常常寄生在,我们的肠道内会造成,我们的甲状腺以及脾,肾严重的损伤。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治疗蛔虫病,在生活当中及时的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蛔虫病一旦出现我们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出现蛔虫病之后我们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出现蛔虫病之后,尤其是孩子经常会患有这种疾病,那么就会变得特别容易饥饿,而且还会特别挑食,经常哭闹腹泻。
出现蛔虫病之后,我们要及时的去治疗,在生活当中要预防蛔虫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孩子的卫生习惯,更应该让他明白,使用过的玩具或者是,毛巾生活用品都需要清洁消毒。
小儿蛔虫病的症状
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严重的会出现面黄肌瘦等症状;
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虫斑”;
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主要症状多数小儿蛔虫病可无症状,或有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轻度腹泻或便秘等。久则可见偏食、异嗜,及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痛无定时,可反复发作。还可出现精神不宁、易怒、睡眠不安、磨牙、易惊等。蛔虫病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常起病急骤,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或见吐出蛔虫。腹胀可有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还有胆管蛔虫病,见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强烈绞痛,痛时屈体弯腰捧腹,哭叫打滚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蛔虫,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腰背。腹部扪诊仅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方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若虫体完全钻入胆管甚至胆囊,可出现发热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感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凉拌菜和泡菜,喝不洁生冷水,特别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虫的重要因素。
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也能带进蛔虫卵。蛔虫寄生在体内主要以小肠内乳糜液为食物,不但掠夺宿主营养,同时又分泌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蛔虫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人揉按腹部,多无压痛,亦无肌紧张。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也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即使患儿食量较大,也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是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症状。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后较易引起低热、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惊,甚至反复呕吐等。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蛔虫过多或于小儿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均可使蛔虫产生骚动,引起严重的临床现象。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脓肿,蛔虫性阑尾炎。
治疗风湿病民间偏方
1.常饮蜂王浆
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浆,连服2~3个月,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得到改善。
2.常饮鲜牛奶
每天服用鲜牛奶500ML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因为类风湿病在整个病程中,均缺钙,牛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钙离子。
3.生姜加葱敷
首先准备一块新鲜的生姜大大葱白,然后按照1∶3的比例配用,把两者混合在一起,然后用用具把他们捣碎,乘着热气敷在患处,每隔48小时就需要换一次,这个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4.生姜外敷
鲜生姜切片炒热敷于膝上,两个晚上后再将陈小麦打碎,炒热包之。
5.苡仁粥
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湿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6.泥炭疗法
将泥土块在火中烧成黑黄色,研成粉末与水调和,涂抹全身或患处,亦可将粉末倒入浴盆浴洗。这种疗法对风湿有显著疗效,在欧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德国就有近百个“沁炭医院”用泥炭疗法治疗风湿病。
蛔虫病吃什么食物驱虫
原料:胡椒、绿豆各4大粒。
做法:将胡椒与绿豆同研成细末用。酒调服。
功效:适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疼痛。
原料:鲜桃叶60片。
做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适用于小儿脐周腹痛,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乌梅15克,花椒10克。
做法:将乌梅与花椒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每日1剂两煎,分次服。
功效:适用于脐周疼痛,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香榧150克。
做法:将香榧炒熟。清晨空腹,细嚼咽下。
功效:适用于脐周疼痛、面黄肌瘦。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芝麻秸250克,葱白50克,乌梅30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空腹服用,每日1剂两煎,连用3天。
功效:适用于脐周时常作痛、饮食不佳,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牵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做法: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牵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粥食用。短期服食。
功效:泄水消肿,通便下气,有驱虫的作用。可辅助治疗小儿蛔虫病。牵牛有小毒,用量过大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黏液血、剧烈腹痛等。因此,本粥只能短暂使用,切不可长久服用。
小儿蛔虫病治疗方大全
1.驱蛔虫方:
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
2.驱蛲虫方:
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
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使君子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可作为驱虫药治疗小儿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等疾病。
治疗风湿病民间偏方
1.常饮蜂王浆
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浆,连服2~3个月,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得到改善。
2.常饮鲜牛奶
每天服用鲜牛奶500ML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因为类风湿病在整个病程中,均缺钙,牛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钙离子。
宝宝一岁一个月不吃饭是什么原因 小儿蛔虫
小儿蛔虫病是由于小儿由于饮食不洁或者吃手导致吞食了蛔虫卵导致的,在农村的发生率要高一些,严重的就会引起宝宝食欲不振,因此宝宝一岁一个月不吃饭可能是体内存在蛔虫等寄生虫。
小儿蛔虫病患者还会有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等症状,建议到医院查看大便中是否含有虫卵。
蛔虫病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蛔虫病的偏方有哪些
蛔虫是一种生活在人体中的生物,它对于身体的消化和分解一些食物是有帮助的,但是蛔虫的数量太多会导致人体出现蛔虫病。对于蛔虫病这种疾病,一般患者可以在生活中食用一些抑制蛔虫生长和繁殖的药物,这样可以让蛔虫的数量得到控制,所以患者可以通过食用艾草或者龙胆等食材。
蛔虫病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
材料: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偏方二
主治: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
用法: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树根皮 9g,大血藤 9g,?蓄 10g,甘草 1.5g。
〔用法〕前 3 味药先煎,后放入甘草,过滤。成人一次服全量,儿童 2~4 岁服 1/3 量,5~8 岁服半量,9~12 岁服 2/3 量,上午 9~10 时或下午 2~3 时一次服完。
偏方四
〔组成〕红藤根适量。
(用法〕研粉,每次吞服 4.5g。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蛔虫病腹痛。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蛔虫病的影响,它主要是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和厌食等症状,所以患者在平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后,确认是蛔虫病在来使用文章介绍的治疗偏方,这样才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